字級大小:

A-

A

A+

p356 第八八課 明心見性

如人夢中飢所逼,縱食百味飽何有,

了斯夢相本來空,諸法自性亦如是。

──《大乘集菩薩學論》

【提要】

禪宗講「明心見性」,就是要我們明白自己的心,要清楚當下的每一刻,時時看照自己的內心,不要讓「它」自由出入,不要被「它」奴役,要時時刻刻觀照、明心,用正見、正思來對治,寧可沒有心外的知識,卻不能沒有內心的悟道。所以,智慧不從外求,而是要從內心去開發。

【正文】

禪宗古德窮究一生的歲月,不惜生命,跋山涉水到處參訪名師,尋找善知識,雖歷盡艱難,吃盡苦頭也毫無怨言,其目的無他,就是為了要明心見性,成佛悟道。

什麼是「明心見性」呢?

所謂「心」者,中峰國師說:「心有多種,曰肉團心,乃現在身中父母血氣所生者是;曰緣慮心,即現今善惡順逆境界上種種分別者是;曰靈知心,是混千差而不亂,歷三際以靡遷,炳然獨照,卓爾不羣,在聖不增,在凡不減。處生死流,驪珠獨耀于滄海:居涅槃岸,桂輪孤朗于中天。」

「性」者,是不變的意思。指本來具足的性質、不受外界影響改變的本質,也就是遍布於宇宙中真實的本體,是一切萬有的根源。性又作佛性、法身、自性清淨身、如來性、覺性,是佛的本性、眾生成佛的覺性。

「明心見性」的意思,是要我們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當下的起心動念和種種思想心念的變化過程,所以說要明悟自心,才能徹見本性而成佛道。

佛經裡譬喻我們的心如一面鏡子,若鏡子明亮,其功能可以照見萬物。但如果明鏡被如塵沙般的煩惱給蒙蔽了,則不能照見真實的東西;經中又譬喻心像藏寶盒一樣,儲藏許多稀世珍寶,取之不竭,用之不盡;但是我們的心也常常被貪瞋無明等煩惱病毒侵入,不得自在。

眾生因不能確切的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所以常常聽到有人感嘆:心中有話口難開,心裡有苦人難知,心在何處難尋找,心是什麼難捉摸,心生萬物隨識現,心病還要心藥醫!

怎樣才能明心見性呢?

有句話說:「玉不琢不成器。」磨鏡也是一樣,若不經過一番琢磨,哪能透出鏡子的光亮。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如同空中的烏雲覆蓋了太陽的光亮,唯有去除煩惱的烏雲才能顯出真心本性,得到光芒。如何才能明心見性?佛法教導我們要依靠修行的力量,才能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

自古以來,許多的高僧大德透過苦行、誦經、念佛、參禪、打坐、服務大眾、弘法利生等事相上的修行,來磨鍊我們的心性,最後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成就佛道。

【習題】

1.何謂「明心見性」?

2.佛教經典曾將「心」比喻成什麼?

3.如何才能明心見性?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