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36 第三三課 長短

手攜刀尺走諸方,線去鍼來日日忙;

量盡別人長與短,自家長短幾時量?

──元‧石屋清珙


【正文】

這首詩偈是元代的石屋清珙禪師*1所作。

偈中看似描寫裁縫師的辛勞,每天只顧忙著為別人丈量尺寸、縫衣裳,而疏於為自己度量;實際上是暗喻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我們是否也像裁縫師,終日忙碌於分別計量,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

「手攜刀尺走諸方」,裁縫師手裡拿著刀尺,各地奔波丈量,替人穿針引線縫衣裳,真是「線去鍼來日日忙」。我們雖不是裁縫師,也難免日日忙於和他人比較、分別,忙於自我的利益籌算,忙來忙去終究忙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量盡別人長與短,自家長短幾時量」,人往往習慣於向外去看,丈量別人的長短,丈量別人的貧富,丈量別人的美醜,但是就不知道要反觀自照衡量自己;兩個眼睛只有看到別人,卻看不到自己!

所以說,人一旦產生愛憎的心,就有「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心態,甚至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偏見,這是很可怕的。如果能像禪宗三祖僧璨大師*2於《信心銘*3》所寫:「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遇事不分別、不計較、不存愛憎,就容易看清自己的面目。

這首詩偈主要是勉勵我們,為人處世,當放開心胸廣結人緣,凡事不比較、不計較;面對於人事的紛擾,則抱持「既來之,則安之」的心量,泰然處之。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經常反觀自照自己在不在?自家寶藏有多少價值?自然可避開很多人生的陷阱。

自家的長短你幾時量?不妨常常問自己!

【註釋】

*1石屋清珙禪師:元代僧人,蘇州常熟人。二十歲落髮後,首參天目高峰原妙禪師,後嗣法於高峰和尚之法眷及庵信禪師。為曹洞宗一代名師。

*2僧璨大師:隋代禪僧。籍貫不詳。初以居士身參謁二祖慧可,得法受衣缽,年已四十餘,隱於司空山。北周武帝滅法,師往來避難,隱居皖公山,人無知者。唐玄宗賜諡「鑑智禪師」。

*3信心銘:為四言詩體,凡一百四十六句。內容係歌頌信心不二、不二信心之境界。於禪門中,常被用來諷誦。本篇思想強調遠離一切對立、差別、是非得失之妄念,而住於平等自在之境地。

【習題】

1.這首偈語主要是想告訴我們什麼?

2.如何做到不分別、不比較呢?

3.如何才能讓自己忙而不茫?

4.問問自己終日忙碌的目的為何?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