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68 苦

我童年出家,就常聽到人家講「人生是苦」、「人生如苦海」、「人生多苦難」。佛教講「苦」,有所謂二苦、三苦、四苦、八苦、無量諸苦;即使人生是快樂的,樂受也會壞苦。當時心中很不以為然,總覺得難道大家只是為了苦才來學佛的嗎?為什麼人要來吃苦呢?人生的意義很苦,學佛要受苦消業;由於傳統佛教過於重視「苦修」的思想,讓學佛的人,身心都苦,每天的生活搞得愁雲慘霧。

我認為,苦不可以完全從消極上來解釋,苦對人生有更為積極的意義。人要能接受苦,才能成長,不能吃得苦中苦,哪能做得人上人?不吃苦、不辛苦,哪裡能有成果?

實際上,苦是「樂」,但是「苦」怎麼變快「樂」呢?苦是教我們要怎麼透過苦、降伏苦、昇華、超越苦,進而得到安樂;因為快樂沒有不從苦後而得來的。就是良田裡長滿了稻穀,不辛苦的去收成,也難以供應所需的糧食;黃金隨潮水流下來,不起早把它撈起來,它也不是你的。就是經商獲利,那也是辛苦賺來的;工廠工人領取薪水,那也要辛勤努力才能獲得。因此,沒有辛苦,哪有所得、哪有富樂?天下的事情,沒有說不經過苦,便能獲得的。

所以說,苦是一種教育。小時候讀書會覺得很苦,但如果你接受這樣的訓練,就能汲取到知識的養分;童年的時候做事,會感到辛苦,如果能不偷懶,能面對苦,接受苦的訓練,就能獲得生命的養分。

苦,是一種力量。你能吃多少苦,將來就得多少快樂。好比挑擔,有的人能挑二十斤,三十斤就挑不動了;有的人能挑五十斤、一百斤,感覺還很輕鬆自在。不怕苦、能吃苦,將來的人生就不同。

苦,是一種營養。人的生活之中,如果沒有天災的苦難,就不知如何適應大自然的變化;如果不能體會人禍的苦難,就不知道防備苦難的壓迫,所以人要知苦、吃苦、超越苦。

苦,是一種磨鍊。在佛教裡,有很多修行者特地要去修苦行,用苦行來訓練自己;運動員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想要獲得金牌,如果不經一番苦練,怎麼能獲得呢?

飢餓是苦、寒冷是苦,被人家欺負、打罵、委屈、冤枉都是苦,如果你能擔當這許多苦的力量,就能降伏苦,不為苦而苦。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懂得苦,想要停止苦,就要找到降伏苦的力量、遠離苦的方法。

認為人生是苦的觀念要改變,這個觀念對我們人生的成就有關係、很重要。過去有一個老婆婆老是哭,法師問他:「老太太你怎麼老是哭?」

他說:「法師你不懂,我有二個女兒,大女兒嫁給賣傘的人家做媳婦,我看到天天出太陽,就想到雨傘沒有人買,大女兒的日子怎麼過呢?就為他掛念,所以哭啊。我的二女兒呢?嫁給賣米粉的人家做媳婦,看到下雨,沒有太陽晒米粉,米粉怎麼能賣呢?我就為二女兒哭。」

「老太太不要這麼想嘛!想法可以改變。」

「怎麼改變法?」

「以後看到下雨了,不要想二女兒,想大女兒,喔,下雨了!我的大女兒雨傘店生意很好喔;出太陽了,想二女兒,今天太陽這麼好,我的女兒米粉晒得很多,生意一定很賺錢。你這樣改變想法,苦樂就不同了啊。」

「可以改變啊。」老婆婆就這麼改變,不哭了,每天笑。下雨天為大女兒笑,出太陽就為二女兒笑;從此他不叫哭婆,變成笑婆了。

所以我要改變佛教的說法,讓大家不要天天喊:「煩惱啊!煩惱啊!苦啊!苦啊!」人來到世界上才多少春秋,你為什麼來的?你是為了苦來的嗎?我們是為歡喜到人間來的,我們是為快樂到人間來的。

苦,只是一個暫時的過程,我們不能把這個過程當成我們人生的全部,有所謂「苦盡甘來」。因此,苦對人生有積極的作用,我們大可不必怕苦;不怕苦、不怕難的人才能有成就,否則在苦難之前畏縮不前,也就一事無成了。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