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82 中道

世間法都是對待的,善和惡、是和非、好和壞、事和理,甚至於對與錯、難與易、高與低、大與小、男與女等等。佛法就不同了,佛法不講對立,講究中道。中道,是超越有無、增減、善惡、愛憎等二邊的極端,但是,「中道」並非折中之道或中庸之道,而是以般若智慧來調和事理,融和有無,以便趨向解脫之道。

佛世時,當時的印度有六師外道,在修行上有順世派的極端享樂主義者,有尼乾陀的極端苦行主義者;對於宇宙人生問題的看法上,有著極端的「宿命論」與「無因論」等。他們各執一端的說法,佛陀認為不可取;為不落於偏見,因此佛陀「離於二邊,而說中道」。

佛陀的弟子二十億耳,過去是一名琴師。隨佛出家後,急於證果;日夜不懈精進修行,卻久久沒有開悟,反而把身心弄得疲憊不堪,因此萌生退心。佛陀知道了,就來到他修行的地方,指點他:「你用音樂來幫助我宣化,長養你和大家的信心,這個很好。你在彈琴時,假若琴絃太緊了會怎樣呢?」

「琴絃太緊是會斷的!」二十億耳回答。⋯⋯

「那太鬆呢?」

「沒有聲音!」

「太緊太鬆都彈不成調,唯有急緩得中,才能彈出美妙的聲音;修行也是如此,過分急躁或是懈怠,都不是正常之道。」二十億耳聽佛陀教誨後,調整自己的修行方式,不久便證得阿羅漢果。

中道的思想,是空有融和的智慧,可以直接契入世間實相。有中道的般若智慧,就能在現世生活中幸福快樂。因此,不只修行要合於中道,做任何事情,過與不及都不好。例如,生活中有人過於追逐物欲,有人過分刻苦自勵,有人對金錢的使用浪費無度,有人則一毛不拔,這都不是正常之道。就像一隻手,始終緊握拳頭是畸形;只張不合也是畸形,一定要拳掌舒卷自如,才是正常。

中道是中觀的般若智慧,有了智慧,遇到事情就懂得事待理成,懂得把握其中的原則;看到果,就知道果從因生,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因而不會怨天尤人。佛陀告訴我們「緣起性空」,就是要我們明白「有」因「空」立,所以能真正明白緣起者,於諸法則不執著實有,亦不執著全無。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此體悟非空、非有,就是「中道」。

人間佛教有擁有的生活,也有空無的生活;有群居的生活,也有獨處的生活。如能把世間所有的一切都調和起來,過著中道的生活,思想不要偏激,不要走極端,不要用二分法,用圓融才能中道。中道,世間才會太平;中道,世間才沒有紛爭;中道,人生才能有樂趣;中道,才有美好的生活。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