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15 疑問與戲論

從小到大,我們都有很多的疑問,會問很多的「為什麼」,可以說,知識的累積,都是從「為什麼」激發而來的。父母、師長、善知識等,常常告訴我們「為什麼」;坊間也有許多書籍,幫助我們了解「為什麼」。生活當下,處處都有「為什麼」,勇於發問,問出竅門,就能增長知識,開闊思想。

世間法如此,出世法更是如此。尤其,佛教並非一昧的只是要人相信,而是要我們建立在理智上、慧解上,甚至可以建立在疑情上,所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藉由疑情,迷惑解除了,信仰就會堅固;信仰一旦堅固不移,就能獲得利益,這樣的宗教也才是我們所要選擇的,是值得我們信仰的宗教。

像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還是太子時,遊歷四城門,困惑人間何以會有生老病死,因而出家尋道,終於證悟成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問遍天下善知識,最後證入無生法忍;妙慧童女十問佛陀,震驚四座,連文殊菩薩都來頂禮……疑問正是開悟的契機,甚至簡單的問題,能連續問三個「為什麼」,就會成為很大的學問。

不過,佛教雖然鼓勵大家發問,但是形而上的戲論,佛陀卻置之不理、默然不答;《中阿含經》裡著名的「十四問難」即是此例。佛教重視實踐,其中縱有高妙哲理,也是為了契入真理,方便實踐用的;凡是不著邊際、不切實際的討論,無益於人生問題的解決,都為佛陀所喝斥;佛陀甚至還引「毒箭」為喻,表明談玄說妙、偏離生活,皆非究竟。

因此,佛教是重視人間性的,離開了人間的佛教,既不能指導我們人生的方向,又不能充實我們生活的內涵,那樣的佛教是沒有存在意義的。我們學佛,可以懷疑,但要避免無謂的戲論,藉由虛心請教,將疑心昇華為信心,讓自己每天都有一悟,累積許多的小悟,就會有將來的大徹大悟;如果只是以文字遊戲為滿足,不僅徒勞無益,只怕與道相去更遠,那就得不償失了。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