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37 聞思修

現在的人喜歡「快」,辦事情要快,坐火車要快,搭飛機要快,電腦、手機更是愈快愈好。快,很重要,但有的事情,欲速則不達。譬如做學問,古人有所謂「十年磨一劍」、「十年寒窗苦讀」;甚至經中也說,佛陀開悟的時候,他境之中在悟苦思、醞釀自己證悟的道理達二十一天。這都在說明:學習必須經過深刻的醞釀,才有辦法成就,要求速成,只會一事無成。

尤其思想的醞釀,快不得,一步一腳印,需要機緣慢慢成熟。所以佛教提出,要「依聞、思、修」,才能「入三摩地」,肯得多聞薰習、內正思惟、確實踐履,才能成就極致。思想到了極致,獲得了證悟、證道,就叫作三摩地。

如開採來的金礦,進一步琢磨,才能做成各式金飾,莊嚴世間;播入土裡的種子,要發了芽、長了莖,才能孕育枝葉花果,饒益行人。聞,如採礦、如播種;思,如煉金、如抽芽;修,如莊嚴金飾、如繁枝茂果。聞、思、修三者,相互成就,缺一不可。

聽聞,除了善聽、諦聽,還要聽所謂「隻手之聲」、「無聲之聲」,能傾聽心裡的聲音,才是真正會聽之人。另外,廣義的「聞」,還包括了閱讀,除了博覽群籍、遍讀經書,更重要的,還必須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點緣,讀懂一顆心,讓閱讀「活」起來,從書本擴大到生活,才不至於成為書呆子。

聽聞之後,就需要進一步思惟,反復溫習,融會於心,才會有所獲益;不然,即便廣學多聞,好比如沙灘上的腳印,海水一沖,痕跡沒了,什麼都沒有留下,就很可惜。

因此,佛陀說法,總是叮嚀弟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諦聽,是第一層工夫;善思念之,是第二層。為了能不誤解、錯解,尤其需要正思、善思、淨思、細思,才能正確理解,獲得正見。

可是,「知」道不難,「行」道難;慧解不難,修證實踐難。再好的道理,沒有親自實踐、體證,也無法悟道,無法真正受用。所以聞思之後,一定要修,才能自覺自悟,利益眾生。

例如,聽聞了「慈悲」,就要將慈悲用來感染人間,增加人生的善美;學了禪定,就要將禪定用來待人接物,觀照自己;問道於前人所得到的智慧,就要用來行佛,利濟群生,發揮學問的作用。可以說,慈悲、忍耐、般若都非常重要。

所以,把聞、思的悟道,再去實踐、傳達人間,讓普世的人等,都能受到你聞思的利益,知道要跟隨你慢慢參透人生宇宙的內涵。佛陀四十九年說法、三百餘會的度眾,讓佛陀功成圓滿,就是以聞思修才能入三摩地。

有了聞思修,何患智慧不生?能聞法、思法、修法,法界即在我心,眾生也在我心,夫復何求?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