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78 老病死生

平常聽人講「生老病死」很習慣,也常有人說:「人生是苦呀!生也苦、老也苦、病也苦、死也苦。」因為這樣的消極說法,讓佛教的發展、傳道受到了很多阻礙。

我想人間佛教是提倡歡喜的,因此在面對「生老病死」也要能歡喜。但面對生、老、病、死要如何轉念,才會感到歡喜?

在《雜寶藏經‧棄老國緣》中提到,有一個國家,只要是老人都必須驅逐到遠方拋棄;因為國王認為老人是多餘的,既不能做事又浪費米糧。有一位大臣很孝順,不忍心把年老的父親流放山林,就偷偷挖了一個地窖,把父親藏在裡面奉養。

後來國家的作為觸怒了天神,想要施以懲罰,就提出四個問題來為難國王。一時舉國上下,無人能解答問題,眼看著即將受到天降災難。所幸後來靠這位老人的智慧拯救了全國,國王因此下令,全國不得棄養老人,要尊敬、孝順、奉養老人。

老,雖然有很多的不方便,但由於老成持重,思慮縝密,能夠提供許多良策;因為年老的人,人生經驗豐富,這些都是處世的智慧。

病,就算老年有病在身,也是很自然的事,要學習與病為友、以病為樂。雖然身體生病了,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理要很健康;即使有病,也要像沒有病,做到像佛陀所說的「身苦心不苦」,不要因為一點小病就被病魔打倒,人生因此而頹廢。

說到死,有生必有死,這是必然的法則。死亡如睡覺一樣,很舒服,也是一種安息。佛教對死亡稱為「往生」,讓人感到生命不是死亡就算結束,因為在佛教看來,死亡只是肉體老朽後的淘汰,生命可以依其心念、願力,往生到更善、更美的去處。

信仰淨土宗的信徒,相信往生以後還可以乘願再來,所以「往生」一詞,讓人對生命懷有無限的希望。因此,對於往生,早也好、遲也好,生也好、死也好;因為生了必然要死,死了還會再重生,能夠有此體認,生死也就沒有什麼值得掛礙的了。

雖然,苦是人間的實相,但是認識了苦的真義,我們可以轉苦為樂,可以轉迷為悟,重點是我們要會轉。所以我現在把「生老病死」,改為「老病死生」。因為把「死」擺到最後,意味著生了會老,老了會病,病了會死,死了以後似乎就沒有了,讓人感到毫無希望,人生淒慘,也讓大家都怕死。

反之,「老病死生」的意義就不一樣了,老了會生病,病了會死,死了會生;生了就有希望,就有未來,生了會更好。我覺得「老病死生」只是順序換一下,但對人生的觀念會有幫助、有貢獻。

總之,佛教告訴我們「人生是苦」並不是目的,苦只是一種過程、一種學習、一種挑戰、一種生命向上提升的因緣。當我們能夠正視人生是苦,就會去找尋苦的原因,不再自找苦吃;透澈苦的原因,就會去找尋滅苦的方法。可見透過苦的磨鍊與學習,能讓我們轉苦為樂,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因此,我提倡「老病死生」,讓人重新發現生命是有希望、有未來的;只要懂得回頭轉身,人生仍然可以脫離老病死亡的困境,從中獲得幸福與安樂。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