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44 真西遊記

玄奘大師,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遊記》裡的核心人物唐三藏的原型。他在十歲的時候隨著哥哥在洛陽出家。出家後受戒、聞法、參學,先後曾在慧景、慧嚴、慧休、道深等法師座下聽講《涅槃經》、《攝大乘論》、《雜心攝論》、《俱舍論》等,也向法常、僧辯兩位法師學習大小二乘各種經論。但他發現,各家對佛法的見解不一,而且對於梵文翻譯而來的經典,覺得有些義理不盡詳實,甚至謬誤也在所難免,因此感覺到佛學思想上的許多問題,現有的經典已不能滿足他的需求,於是立志要到印度去求法,也就是所謂的「西天取經」。

當時的國家政令,嚴禁人民私自出國,玄奘大師想要到印度,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只有選擇偷渡。在這個過程中,他得到一位看守玉門關的將領王祥的幫助,但是「西出陽關無故人」,因為一路經過八百里的流沙,沒有路,只有用死人的骨頭來辨識這裡有人經過。

幸而後來得到一匹到過西域的識途老馬帶路,也有一位胡人石槃陀願意作他的嚮導。但由於路途太過遙遠、艱辛,石槃陀中途懊悔,不願再幫助他了,就想行刺於他。因為只要玄奘大師一死,他就可以回家了。

所幸玄奘大師警覺性很高,石槃陀沒能得逞。玄奘大師便對石槃陀說:「你不願意跟著我,你就回去好了。」所以玄奘大師又孤獨地一人向西天竺前進。曾經一度,他不小心把水囊打翻,水沒有了;在沙漠裡如果沒有水,就是死路一條。玄奘大師因為失水,一度昏迷,但是他在昏迷當中誦念《般若心經》。後來醒來,發現身邊多了一個水池,也就是沙漠裡的綠洲,有了水就得以活命了。

就這樣一路到了高昌國,高昌的國王很仰慕他,希望跟他結為兄弟,要他留在高昌國,不要再到西天取經;但玄奘大師志願堅定,不受動搖。雖然國王種種的優待,他只有為國王講了幾部經,以為報答。大概過了一個月之後,才又繼續往西邊進發。

途中,又遇到許多的艱辛,幾乎喪身失命,終於到達了印度,在那爛陀大學親近戒賢論師,跟他學習唯識。後來學成以後,曾經遊歷印度各個國家、地區,著作了一部《大唐西域記》。現在在全世界有一百多種語言的譯本,因為這是地理上的一部偉大作品。

甚至於在十九世紀時,印度把二千六百年前佛陀建設的建築物,重新挖掘出土;這是當初在印回宗教戰爭時,被虔誠的佛教徒埋覆在地底下。但因十三世紀時,唐三藏玄奘大師都還曾經親見過,所以依照他的著作所描述的地理位置,得以把許多的聖蹟又再發掘出來。現在,我們朝聖團到印度,能夠參觀佛陀的八大聖地,應該要感謝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

他是中國第一個留學生,也是第一個把中國文化的老子《道德經》,翻譯成梵文流通世界;尤其他是第一個在印度,有十八個國家的國王,齊聚在一起聽他講經。可以說,在歷史上,唐玄奘應該是最早為中華民族在國際上揚威的第一人。

明代吳承恩所著作的《西遊記》,裡面的主角如果是孫悟空,他的意思只在表達一個意涵:心猿意馬!意思就是指人心像猴子一樣,所以孫悟空上天入地、大鬧天宮。但是,人心也有善良的一面,他能保護唐三藏到西天取經、求法、降魔,他在路上一直路見不平,降伏魔道。

不過,這本書裡把唐三藏形容得好像沒有什麼本領,一切完全都要靠著孫悟空,這實在有損唐三藏的偉大。

其實,唐三藏玄奘大師有許多了不起的地方,例如他在印度講經,攝受許多國王大臣;他透過辯論,折服外道;他是中國第一個留學生。就是回到中國以後,十九年間,他也從事譯經,先後翻譯了一千多部經典,對中華文化有很偉大的貢獻,這樣的精神意義,比起孫悟空的上天入地,也不知道要高出多少。

所以,對於今日兒童們常常扮演《西遊記》裡面的角色,遊戲人間,卻對唐三藏甚為不敬,我們不得不於此為他平反一下。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