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82 河東大士裴休宰相

裴休宰相,世人美稱河東大士。自幼宿參釋典,及長任官,遍遊諸山名剎,拜謁名師學禪法要,在黃檗希運禪師門下得繼法脈,振黃檗宗。又為圭峰禪師的著作撰序,其文筆及深厚的佛學根柢,名震當代。其所集錄《黃檗傳心法要》及與禪門諸大德的公案,在在發揚禪宗直指人心的教化,而遭逢教難,又能挺身護法,裴休一生的德行、言論,頗有禪門祖師的風範。

聰穎寬慧 崇儒尚佛

裴休(七九七~八七○),字公美,名休,唐代孟州(河南)濟源人,一作河東聞喜(山西聞喜)人。父親裴肅是唐貞元時浙東觀察使,因討賊有功,博得德宗嘉許。裴肅生有三子,裴休排行第二,幼年與兄弟同學在濟源別墅讀書,勤奮好學,晝講經籍,夜課詩賦。裴休出身於世代奉佛的家庭,他尤其篤志內典,深入法要。曾有異僧饋贈舍利三顆及一竹簡,裴休打開竹簡,內唯有數行梵文,後經翻譯,始明瞭其意為:「大世涉俗,小世居真。欲求佛道,豈離紅塵?」

穆宗長慶年間,裴休擢進士第,又應賢良方正登甲科。宣宗大中年間,官拜兵部侍郎,兼諸道鹽鐵轉運使,革除貪汙弊病,賞勤糾惰,致使天下舟無廢滯。並著新法十條,又訂立稅茶十二法,人民額手稱慶。

大中六年(八五二),裴休入中書門下平章事,歷官相位五年,政績卓著。

後為宣武軍節度使,封掌河東縣,再歷任昭義、河東、鳳翔、荊南諸州節度使、觀察使等。裴休性情寬慧,風度閒雅,擅文書翰墨,一生為官公正清廉,操守嚴正,屬下多敬畏之,宣宗曾讚美他為「真儒者」。

參禪究心 承黃檗法

裴休宿信佛教,長年親近名山大寺探求佛理。裴休官任新安太守時,一日,入大安精舍禮佛,見壁上有畫,遂問寺僧畫上所繪圖相為何,寺僧表示圖相為高僧的真儀。裴休又問高僧何在,寺僧無言以對。於是裴休問寺僧,寺中是否有禪人,寺僧表示寺中最近有一位掛單的雲水僧,好像是位禪僧,裴休便勞寺僧請此雲水僧出來相見。裴休一見雲水僧,便請他開示方才向寺僧請示的問題,裴休才問,雲水僧即高叫一聲:「裴休!」裴休隨聲應諾。

雲水僧大喝:「在什麼處?」

裴休當下如獲寶珠,說道:「原來你就是高僧。」隨即拜此僧為師。

此雲水僧原來是黃檗希運禪師。裴休奉行黃檗禪師所言:「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當作如是求。」原來真儀是真儀,高僧是高僧。

又一日,裴休捧請一尊佛像跪在黃檗禪師面前,請禪師安名。黃檗禪師即召喚道:「裴休!」裴休應諾。

湖南瀏陽石霜寺,由裴休監建。

黃檗說:「與汝安名竟。」裴休歡喜,作禮而謝。

裴休鎮守洪州時,某次將參禪的心得記下,編印成冊,敬呈黃檗禪師,希望禪師指正。黃檗接過書,置於一旁,始終不曾翻閱,經過許久,才問裴休是否明瞭其意,裴休表示不明瞭,黃檗於是開示禪乃教外別傳,不立文字,而裴休將佛法形諸筆端,無異扼殺佛法真義,亦深違禪宗本旨。裴休聞言,對禪更加契入,也更為敬重黃檗禪師,乃贈詩一章曰:

自從大士傳心印,額有圓珠七尺身。掛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濱。

一千龍象隨高步,萬里香華結勝因。擬欲事師為弟子,不知將法付何人。

黃檗禪師讀後,只道:「心如大海無邊際,口吐紅蓮養病身,自有一雙無事手,不曾祇揖等閒人。」

裴休原籍河東,在親近黃檗希運禪師得其心要後,被後人尊為「河東大士」。據其自述:「會昌二年(八四二),廉於鍾陵(洪州);大中二年(八四八),廉於宛陵(宣州)。兩次禮迎黃檗大師至州,旦夕問道。大中十一年(八五七),恐入神精義,不聞於未來,遂出之。」以此因緣而筆記其言成《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一卷,後又作〈傳心偈〉一章。

大中四年(八五○)七月,宣宗敕令裴休重建馬祖道一塔及寺,同年黃檗禪師圓寂,七年後,裴休編集《黃檗傳心法要》,親書序引冠於編首,留鎮宣城山門。又手書《大藏經》五百函號,至今仍留存。

遍參大德 公案問機

裴休常與溈仰宗祖師溈山靈祐禪師論究玄旨,又隨華嚴宗五祖圭峰宗密研學華嚴。宗密禪師作《裴休拾遺問》,是針對裴休的問題,敘說初期禪宗諸派的沿革、言教的深淺得失等。又凡宗密有所著經疏,每請裴休為之撰序;裴休每與宗密共談華嚴,不覺時光之流逝,兩人的思想、宗教體驗及道情,在宗密圓寂後,裴休為之撰碑中表露無遺:「休與師,於法為昆仲,於義為交友,於恩為善知識,於教為內外護。」此實為千百年來,佛教史上的美談。

裴休遍參各寺院中大德行儀,留下許多著名的公案。一日,他到大安寺,請示寺僧:「佛陀的十大弟子,各有第一,請問羅睺羅以何為第一?」

寺僧大眾以此為簡單的佛教常識,遂答道:「以密行為第一。」

如此的答覆,裴休並不滿意,隨口問此處有否禪師,寺僧遂請出正在後園種菜的龍牙禪師。裴休以同樣問題問他,只見龍牙禪師毫不猶豫地說:「不知道!」

裴休聽後大喜,隨即禮拜並讚歎道:「破布裹真珠。」

裴休任觀察使時,一日,前往潭州訪華林善覺禪師,言談之際,裴休問他是否有侍者,善覺禪師答稱有二侍者,只是不常出來見客。裴休甚覺奇怪,問明侍者何在,只見善覺禪師喚聲:「大空!小空!」此時有二虎自庵後奔來到師前,裴休乍見,驚悸不已。善覺禪師對老虎說:「有客,且去。」二虎立刻嘯吼而去。

裴休恭敬求問:「禪師以何為修行,怎能感得如斯?」

善覺禪師默然不語。良久,問說:「懂嗎?」

裴休:「不能意會。」

善覺禪師便道:「山僧常念觀世音。」

以法為樂 送子出家

裴休中年後斷肉食,摒絕嗜欲,以齋居焚香、誦經讚唄為法樂。裴休的兒子裴文德年少中狀元,皇帝封為翰林,但是裴休不願其子少年仕進,因此送他到寺院修行參學,並要求其子先從行單(苦工)上的水頭和火頭做起。

少年得意的翰林學士日日在寺院裡挑水砍柴,身心疲累之餘,不免埋怨父親送他到深山古寺裡任此苦役,但因父命難違,只得強自隱忍。一段時日後,終於忍耐不住,滿懷怨恨地說:「翰林擔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

住持無德禪師適巧聽到,於是微微一笑,亦和他兩句詩:「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裴文德一驚,從此收攝身心,苦勞作役。

裴休捨親割愛,送子出家,傳為佛門千古佳話,裴休並為之作〈送子出家警策箴〉一文,惕勵裴文德求道為貴。

為教為人 彰顯大乘

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宣宗依裴休的奏請,頒予越州保壽院「大中聖壽禪院」之額,賜神智法師《天后繡幀藏經》五千卷。

咸通十一年(八七○),裴休卒於吏部尚書太子少師,享壽七十四歲。裴休曾發願世世為國王,弘護佛教,著有《發願文》及《勸發菩提心文》流傳於世,明述何謂菩提心,並化導大眾除妄惑,以育菩提心為重。

裴休另有一段名言,時為後世引用:「生靈之所以往來者,六道也。鬼神沈幽愁之苦,鳥獸懷獝狘之悲,修羅方瞋,諸天正樂。可以整心慮,趣菩提者,唯人道為能耳。」他特別彰顯佛法中的人道,五乘中的人乘,此一說法,上承禪宗六祖〈無相頌〉:「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下開近代的人間佛教,裴休著實展現以佛法為一心的禪宗真面目!

湖南寧鄉密印寺為裴休任潭州刺史時所建,圖為密印寺萬佛殿。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