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42 貳、密宗的經典依據

中國傳承的密宗,所依密藏可分為「經」、「軌」二類,「純密」所依據的重要經典有:兩部、三部、五部之別。

1.兩部:《大日經》、《金剛頂經》。

2.三部:前述兩部,再加《蘇悉地經》。

3.五部:前述三部,再加《瑜祇經》、《要略念誦經》。

此五部經典加上《發菩提心論》及《釋摩訶衍論》,稱為密宗「五經、二論」。

西藏則將密教經典分為四部,稱為「四祕密部」:

1.事部:以外在儀禮讚法為主的修持法。

2.行部:敘述外在的「身」、「語」及內在「三摩地」的平等修持法。

3.瑜伽部:修習內心三摩地,以獲得三密相應、與佛不二的境界為主。

4.無上瑜伽部:敘述依「悲智圓融」、「雙運和合」的觀法,過此無其他更上之密乘,故名無上。

西藏密教各大系統都有其特別依據的經論為傳承。

以下就中國傳承的《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三部經及《發菩提心論》、《釋摩訶衍論》兩部論簡介如下:

一、《大日經》

《大日經》是密宗胎藏界所依據的根本大經,乃大日如來於金剛法界宮所說。全名《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又稱《毗盧遮那成佛經》、《大毗盧遮那經》,梵名 Mahā-vairocanābhisaṃbodhi-vikurvitādhiṣṭhāna-vaipulya-sūtrendra-vāja-nāma-dharmaparyāya。共七卷三十六品,唐代善無畏、一行共譯。

大毗盧遮那,又名大日如來,是宣說密教的教主。「大」,最上最勝義;「毗盧遮那」,「日」的別名,光明遍照義;「成佛」,成正等正覺正智之義;「神變加持」,神力加持,或為佛所護念。

本經以開示一切眾生本有清淨菩提心所具無盡莊嚴藏,即本有本覺曼荼羅為主旨。在三十六品中,前六卷三十一品為主體,第一〈入真言門住心品〉雖為序品,但本經的主旨大意皆含攝在其中。第二〈入曼荼羅具緣真言品〉以下到第三十一〈囑累品〉,乃敘述密教的各種儀軌、行法。後五品(即第七卷),則說明供養次第法。

經中開示一切眾生本自具有的清淨佛性、理性,或稱之為「本覺」,但由大悲哺育,如實識知自心,則能識知菩提。在第一〈入真言門住心品〉中所謂「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即是本經因、行、果三位的大意宗旨。菩提心就是如來的真實心,眾生本具的覺性(或因位);在行持萬行當中,必須要有悲心來哺育(行位);如實識知自心,是發啟自心的方便(果位)。經云:「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欲識知菩提,當如是識知自心。」「自心」具備萬行,欲入如來真實言教之門,當見自心之正等覺,當證自心之般涅槃,由是發啟自心之方便,而至嚴淨身心之佛國。又「悲生曼荼羅」、「我亦降伏魔,我畫曼荼羅」──欲得究竟佛位曼荼羅,當以悲心為根本。

全經以「阿」字本不生,來詮釋一切眾生本有之「曼荼羅」,也就是本有的性德、覺性、理性。一切諸法,不論情與非情,皆具本有之性德,未嘗新生,亦不曾滅,豎通三世,橫遍十方,彼此不相礙,如千燈互相交映而無阻,融會自在而無變易,這就是本有、本覺的胎藏界毗盧遮那如來。而十界輪圓的曼荼羅,與《華嚴經》的「理無礙法界」相通,萬法本自具有的理性是平等的。

梵文「阿」字,為一切音聲之最初,週遍於一切音,代表「本覺」的理性遍於諸法。

《大日經》開題謂,本經有三本,即:一、法爾常恆本,以心王心數諸尊,各各演說自內證法門。二、分流廣本,係龍猛菩薩入南天竺鐵塔,由金剛薩埵所誦傳的十萬頌經。三、分疏略本,即現傳的七卷三千餘頌經,乃撮自十萬頌的精要者。

本經亦有西藏譯本,但其章品之廢立與次第,與漢譯本稍異,如西藏藏經不以第七卷為經典,而將之歸於論疏部,收於「丹珠爾部」中,另加寂靜護摩儀軌品第七品(稱為外篇),總共亦三十六品,譯出年代較漢譯晚三十年。

關於本經的注疏有:

1.《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又稱《大日經疏》),二十卷。唐代一行記。

2.《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又稱《大日經義釋》),十四卷。唐代一行記。

3.《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演密鈔》,十卷。遼覺苑撰。

4.《大毗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二卷。唐代不可思議撰。

二、《金剛頂經》

《金剛頂經》,為密宗金剛界的根本大經。依據不空所譯的《金剛頂經瑜伽十八會指歸》載,金剛界所結集的經文,總計十萬頌,乃毗盧遮那佛以自受用身普於天上、人間十二處所說。

第一會:一切如來真實攝教王──色究竟天宮說。

內容又分:〈金剛界品〉、〈降三世品〉、〈遍調伏品〉、〈一切義成就品〉等四大品。

第二會:一切如來祕密主瑜伽──於色究竟天說。

第三會:一切教集瑜伽──於法界宮殿中說。

第四會:降三世金剛瑜伽──於須彌山頂說。

第五會:世間出世間金剛瑜伽──於波羅奈斯國空界中說。

第六會:大安樂不空三昧耶真實瑜伽──於他化自在天宮中說。

第七會:普賢瑜伽──於普賢菩薩宮殿中說。

第八會:勝初瑜伽──於普賢菩薩宮殿中說。

第九會:一切佛集會拏吉尼戒網瑜伽──於真言宮殿中說。

第十會:大三昧耶瑜伽──於法界宮殿中說。

第十一會:大乘現證瑜伽──於阿迦尼吒天說。

第十二會:三昧耶最勝瑜伽──於空界菩提場說。

第十三會:大三昧耶真實瑜伽──於金剛界曼荼羅道場說。

第十四會:如來三昧耶真實瑜伽──說法處未明。

第十五會:祕密集會瑜伽──於祕密處說。

第十六會:無二平等瑜伽──於法界宮中說。

第十七會:如虛空瑜伽──住實際宮殿中說。

第十八會:金剛寶冠瑜伽──於第四靜慮天說。

《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乃不空取十萬頌大本之意,略述而成。傳說此十萬頌本是龍樹於南天竺的鐵塔內,自金剛薩埵處受持,再傳至龍智、金剛智;但因金剛智由海路來到中國的途中遇到風暴,經典大部份流失,因此傳譯弘布者僅為其中少部份。

直至目前所譯出者,主要有三種版本:

1.唐代不空譯《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三卷。流傳最廣。

橫豎智杵,摧壞四魔,恆常不壞,故名「金剛」;最勝無上,故名「頂」;五智佛名「一切如來」,聚一切諸法共成五佛身,故此五佛為諸佛的本性,諸法的根源,故名「一切如來」;離一切虛偽,故名「真實」;含無邊顯密教義,故名「攝大乘」;現證佛菩提,故名「現證」;能出一切教法,為諸教之王,故名「大教王」。

此經主要包含第一會在色究竟天宮所說的初品〈金剛界品〉,「金剛界曼荼羅」乃依本經的圖示而作。三卷經文中,初品序分,次品正宗分。於正宗分中,一說毗盧遮那佛受用身,以五相現成等正覺;二說毗盧遮那成佛後,以金剛三摩地出生三十七種智;三說如來以一百八名讚禮婆伽梵大持金剛;四說金剛界大曼荼羅;五說入金剛界大曼荼羅儀軌;六雜說。

2.唐代金剛智譯《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又稱《略出經》四卷。

(1)自十萬頌的廣本略出其精要,故稱《略出經》。

(2)從臥起時印咒,乃至觀五佛出生一切金剛菩薩及入壇灌頂法。

3.北宋天竺三藏施護等譯《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三十卷,二十六分。

《金剛頂經》,旨在以修證「鍐」字一切法自性(言說不可得)實相之理,即胎藏曼荼羅所說「本有不生」之德,開示始覺所轉「智差別」曼荼羅為宗,經由修證而顯「本有不生」之理,即是金剛界曼荼羅,也是如來內證的智德。

胎藏界所示「理平等」,又稱本有、本覺,具時圓滿。證得此理之智,是差別、是果、是始覺、是自證。以月為喻,則自朔至望,逐漸圓明。能證之智有五:中央為法界體性智、東方為大圓鏡智、南方為平等性智、西方為妙觀察智、北方為成所作智。又「智」自具四方,故成五智。五智又各具五智,所具五智之智,又各具五智,智智無邊,形成無量之智。由是所證之理,亦廣遍無量一切法故。如是明示智智無邊、解脫煩惱結縛、圓明無礙者,即是金剛界曼荼羅。

「胎藏界」與「金剛界」,於一心中,立「理平等」、「智差別」二門,互為契證冥合,教示「理即智、智即理」的境界,如《華嚴經》的「理事無礙圓融法界」,一切萬法自性不可言說。金剛界的「鍐」字,詮表證契真理的究竟位;胎藏界的「阿」字,詮表諸法本覺本有的理性。故此「鍐」和「阿」字,即是金胎曼荼羅的大宗。

三、《蘇悉地經》

全名為《蘇悉地羯羅經》,梵名 Susiddhikara-mahātantra-sādhanopāyika-paṭala,三卷,共三十七品。唐代中天竺三藏輸波迦羅(善無畏)譯。此是麗本。此經別本有二:

1.《蘇悉地羯羅經》,三卷,共三十八品。此是宋本。

2.《蘇悉地羯羅經》,三卷,共三十四品。此是寶壽院本。

本經廣說有關佛部、蓮花部、金剛部等三部悉地成就的儀規,與《大日經》、《金剛頂經》同為密教三部大經之一,用以詮釋金剛、胎藏「兩部不二」的意旨,內容包括持誦、灌頂、祈請、護摩、成就、時分等。

四、《發菩提心論》

全名為《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一卷。唐代不空譯。

本論共立行願、勝義、三摩地等三門,記述菩提心的行相,以「行願菩提心」利益安樂無餘有情界;以「勝義菩提心」觀一切法無自性;以三摩地觀「行」之相,即指日、月輪觀及五相成身觀等。此論依三摩地法,得十方諸佛的法身,證入「法界體性智」。

五、《釋摩訶衍論》

《釋摩訶衍論》,十卷,十萬餘字。為《大乘起信論》之註釋書,簡稱為《釋論》,龍樹菩薩造,姚秦筏提摩多譯。

本論就《起信論》的〈因緣分〉、〈立義分〉、〈解釋分〉、〈修行信心分〉、〈勸修利益分〉等五分,解釋其意。於〈立義分〉開立三十三種法門,大別為「修行種因海」與「性德圓滿海」,以對辨其深淺。第十卷「性德圓滿」的思想,與密教極為一致,日本弘法大師空海即依此論發揮真言教義。

本論的注疏甚多,重要者有五:

1.《釋摩訶衍論記》一卷。唐代沙門聖法鈔。

2.《釋摩訶衍論疏》二卷。唐代沙門法敏集。

3.《釋摩訶衍論贊玄疏》五卷。遼沙門法悟撰。

4.《釋摩訶衍論記》六卷。宋代沙門普觀述。

5.《釋摩訶衍論通玄鈔》四卷。遼代沙門志福撰。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