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23 萬善同歸集

《萬善同歸集》,三卷(或六卷),宋朝永明寺延壽智覺禪師(九○四~九七五)述。

師為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浙江杭縣人,俗姓王,字仲玄,號抱一子。初為華亭鎮將,後依龍冊寺翠巖令參出家。尋往天台山天柱山峰九旬習定,次謁德韶國師,承其玄旨。後於國清寺行法華懺,頗有感悟,於是朝放諸生類,夕施食鬼神,常讀誦《法華經》,精修淨業。初住明州雪竇山,法席甚盛。建隆元年(九六○),忠懿王請入居靈隱山新寺。二年(九六一),復請住永明大道場,接化大眾,故世稱永明大師。師倡導禪淨雙修,指心為宗,四眾欽服,住永明十五年,時人號慈氏下生。高麗王慕其盛德,遣使敘弟子禮,並派國僧三十六人前來學法,法眼禪風遂盛行於海東。著作有《宗鏡錄》百卷、《萬善同歸集》三卷、《神棲安養賦》一卷、《唯心訣》一卷等六十餘部。

本書旨在闡明眾善所歸,皆以實相為宗。是作者站在教禪一致的立場所撰述的佛教概論書。

本書各卷首敘其主旨,而後以問答體闡明其義。卷上初說真俗不違,有無齊觀,一際齊等,所以萬法唯心,應須廣行諸度。又若欲萬行齊興,須依理事,理事無礙,其道在中,自然可得自他兼利,圓同體之悲,成無盡之行;次則以「問:祖師云:『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體。』《涅槃經》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如何勸修,故違祖教」等三十三條問答逐一解說其意義。卷中初略示十度、四攝、七覺、八正等實踐行法,後復以「問:身為道本,縛是脫因,何得然指燒身,背道修道?高僧傳內,小乘律中,貶斥分明,奚為聖典」等二十七條問答加以詳細說明上述的化他妙行、利己真修。卷下初說萬法唯心、妙行圓修的旨趣,再舉以「問:何不直明本際,則本立而道生?若廣述行門,恐生迂滯」等五十四條問答論述其意義。

全書廣引諸經論及天台、華嚴、禪等諸祖釋,藉由一一四條問答,巧妙地將諸宗教義體系化。作者謂本集總名「萬善同歸」,其內容可歸納為十義,即:

1.理事無礙:謂理事相即,非斷非常,起滅同時,無礙雙現。

2.權實雙行:實為真際,權為化門。從真際而起化,實外無權;因事跡而得本,權外無實。默契一旨,無礙雙行,遮照同時,理量齊現。

3.二諦並陳:謂真不待立而常現,俗不待遣而自空,二諦雙存,如同波水,水窮波末,波水同時;波徹水源,動濕一際。

4.性相融即:謂無量義從一法生。法,即是真心。從一真心具不變、隨緣二義,不變是性,隨緣是相,性是相的體,相是性的用,二者融通相即。

5.體用自在:體是法性的理,用是智應的事,舉體全用,用即非一;舉用全體,體即非異。即體之用不礙用,即用之體不失體,所以一味雙分,自在無礙。

6.空有相成:一切萬法,本無定相,互成互壞,相攝相資,空因有立,緣生故性空;有假空成,無性故緣起。因義顯別,隨見成差,迷之則萬狀不同,悟之則三乘不異。例如「有」,小乘見是實色;初教觀為幻有;終教則色空無礙,因為空不守自性,所以隨緣成諸有;頓教見一切色法無非真性;圓教見是無盡法界。若如是融通,即成真空妙有,有能顯萬德,空能成一切。

7.正助兼修:正即是主,助即是伴。因伴成主,無助即正終不圓;從主得伴,無正則助無由立。所以主伴相成,正助兼備,也是止觀雙運,隱顯互興,內外更資,乘戒兼急。

8.同異一際:同則據理不變,異則約事隨緣。因此,不變故乃能隨緣,隨緣故所以不變。只為不異而成異事,不同而立同門。若各執異同,即落斷常,雙融即成佛法。

9.修性不二:本有曰性,非從觀成;今顯曰修,因智而現。由修顯本有之性,因性發今日之修。全性成修,全修成性,修性無二,因緣似分。

10.因果無差:因從果起,果滿則乃成因;果逐因生,因圓則能立果。事分前後,理即同時,相助相酬,業用無失。

書中援用經論有:《般若經》、《華嚴經》、《涅槃經》、《楞嚴經》、《金剛般若經》、《法華經》、《寶積經》、《大品經》、《大集經》、《南山感通傳》、《賢愚經》、〈安般守意經序〉、《法華懺》、《四十二章經》、《普賢觀經》、《菩薩處胎經》、《月燈三昧經》、《大涅槃經》、《淨名經》、《起信論》、《群疑論》、《那先經》、《唯識論》、《安國鈔》、《目連所問經》、《大集月藏經》、《觀經》、《大乘梵網經》、《菩薩善戒經》、《六行集》、《大論》、《般若論》、《肇論》、《金剛三昧論》、〈祖師傳法偈〉、《慈愍三藏錄》、《業報差別經》、《思益經》、《長者論》、《正法念經》、《未曾有經》、《大方廣總持經》、《禪門祕要經》、《大報恩經》、《木槵子經》、《法句經》、《薩遮尼乾子經》、《像法決疑經》、《普廣經》、《施燈功德經》、《大思惟經》、《百緣經》、《南山四分鈔》、《毗尼母經》、《十誦律》、《大莊嚴論》、《出家功德經》、《僧祇律》、《不思議境界經》、《本緣經》、《雜阿含經》、《楞伽經》、《大莊嚴法門經》、《華嚴論》、《淨度三昧經》、《西昇經》、《譬喻經》、《繞塔功德經》、《仁王經》、《無量義經》等。其他如南泉、百丈、智者、賢首、僧肇、圭峰、台教、圓教諸說,亦隨處可見。由是可知延壽禪師對「教禪一致」的倡導。

本書說萬行由心,而修心要則勸說唯心淨土,己心彌陀,對後世禪淨合一的思想有頗大的影響。今收錄於《嘉興藏》第九冊、《龍藏》第一三七冊、《大正藏》第四十八冊、《佛光大藏經‧淨土藏》。此中除《大正藏》所收為三卷本外,其餘皆為六卷本。

【習題】

1.試述本書宗旨。

2.試論述修心的方法。

3.試述上上根人頓悟自心,何以尚須假萬行助道薰修?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