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98 禪淨雙修永明延壽禪師

唐朝永明延壽禪師是中國佛教史上,首位透過宗門禪而融攝教、律,並提倡「禪淨雙修」法門者。永明禪師以禪淨融通法相、三論、華嚴、天台等各宗派教義,並主張「祖佛同詮」、「禪教一體」的思想,他於天台德韶禪師處悟得玄旨,是為法眼宗第三代祖師,同時也因勸人念佛,誓願弘修淨土法門,而為淨土宗第六代祖師。元代僧人優曇普度撰《蓮宗寶鑑》讚歎永明禪師:「稱宗門之標準,淨業之白眉。」永明行解並重,既得師家之傳承,又有實踐的真功夫。

幼歸佛乘 法眼三祖

永明延壽禪師(九○四~九七五),唐末五代臨安府餘杭(浙江杭縣)人,俗姓王,字仲玄,號抱一子。永明幼年時,有一次,因父母口角,為了勸和雙親,竟從高榻奮躍而下,跪泣於地,父母因而感動,從此不再爭執。十六歲那年,永明曾獻〈齊天賦〉給吳越文穆王,大眾推為才子。弱冠之年,歸心佛乘,決心茹素,日唯一食。又持誦《法華經》,一目七行,每展卷時,感動群羊跪聽。二十八歲,永明任華亭鎮將,督納軍需,屢用公帑買魚蝦等物放生,事發後,判處死刑,在押赴市曹行刑時,面無懼容,典刑者追問其詳,永明坦然表示動用庫錢純為護生,自己並未私用一文,於是被獲無罪釋放。

後唐明宗長興四年(九三三),永明向吳越王稟明捨棄官位、妻孥,投龍冊寺翠巖令參禪師削染登戒。永明出家後,白天執勞供眾,夜晚習禪修定,每日以野蔬裹腹,生活十分淡泊。

永明曾往天台山天柱峰九旬習定,待出定時,發現鷃雀竟築巢在衣角中,如此禪定功夫非比尋常。之後,永明又參謁法眼宗天台德韶禪師,深受器重。一回,全寺大眾出坡勞作,永明因聽見柴薪墮地聲而豁然契會,悟得玄旨,乃云:「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並大地,全露法王身。」從此更加精進於道業,曾於國清寺結壇修法華懺,一日在禪觀之中,見觀世音菩薩以甘露灌其口,獲大辯才,承嗣德韶之法,為法眼宗三祖。

拈鬮立志 一心修淨

某日,永明閱《大智度論》:「佛世一老人求出家,舍利弗不許,佛觀此人,曩劫採樵為虎所逼,上樹失聲念南無佛,有此微善,遇佛得度,獲羅漢果。」深感世間為業報所繫不得解脫的眾生,唯有靠念佛才可以化導,於是印「彌陀塔」四十八萬本,勸人禮拜、稱念。

不久,永明在懺堂繞佛時,見普賢菩薩現像在前,蓮花在手,永明想起宿願,內心進退未決,遂作二紙鬮,一紙為「一心禪定」,另一則為「萬善生淨土」。拈起七次,打開都是「萬善生淨土」。從此,永明專注於勸人念佛回向淨土。

後周廣順二年(九五二),永明居雪竇山,從他參學者眾。宋太祖建隆元年(九六○),永明又建杭州靈隱寺。建隆二年(九六一),永明受吳越王錢俶之請,遷住永明寺(即淨慈寺)大道場,每日懺願、坐禪、說法不斷,夜裡施食鬼神,白天放贖生靈,黃昏則往別峰繞佛,稱念彌陀聖號十萬聲,每於深夜時分,寺裡大眾都可聽到螺貝天樂及大師念佛的音聲。永明日日精進,以行百八件佛事為常課,並將所有佛事功德回向莊嚴淨土,時人疑為彌勒菩薩下生。

忠懿王曾讚歎說:「自古以來,求往生西方淨土者,未有如此專精用功的人。」於是特為建西方香嚴殿以成其志願。

永明居永明寺十五年,讀誦《法華》等大乘經典共達一萬三千部,門下弟子有一千七百人。吳越王敕賜智覺禪師,世稱永明大師。

禪淨共修 萬善同歸

中唐以來,修淨之人批評習禪之徒執理迷事,不重實踐,於是有《十疑論》等著作,指斥禪宗的偏見,禪門因而有所省悟。如南陽慧忠提倡行解兼修,百丈懷海制定禪林清規等。

五代末年,永明提倡禪淨雙修,理事無礙,以空有相成為旨,期於自性成佛,亦須兼修萬善行門。其著作《萬善同歸集》云:「夫萬善是菩薩入聖之資糧,眾行乃諸佛助道之階漸。若有目而無足,豈到清涼之池?得實而忘權,奚昇自在之域?是以方便般若,常相輔翼;真空妙有,恆共成持。《法華》會三歸一,萬善悉向菩提;《大品》一切無二,眾行咸歸種智。」又提出〈禪淨四料簡〉作為後人參學的依據: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將來作佛祖。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這種主張給予當時禪林一大啟示,後代禪師如天衣義懷、慧林宗本等,亦有此共鳴。因而在元、明之後,禪淨雙修成為中國佛教的一大特色。

著作等身 法眼東傳

永明曾廣蒐博覽大乘經論及印度、中國聖賢之著作,彙集完成《宗鏡錄》一百卷。永明對當時各宗派間的分歧,持調和態度,該書自序云:「今詳祖佛大意,經論正宗,削去繁文,唯搜要旨,假申問答,廣引證明。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編聯古製之深義,撮略寶藏之圓詮,同此顯揚,稱之曰『錄』。分為百卷,大約三章,先立正宗,以為歸趣;次申問答,用去疑情;後引真詮,成其圓信。以茲妙善,普施含靈,同報佛恩,共傳斯旨耳。」全書以宣揚禪旨為主,糅合華嚴、天台、淨土等諸宗思想。另著有《萬善同歸集》六卷、《神棲安養賦》一卷、《唯心訣》一卷等六十餘部。其中,《萬善同歸集》為永明指歸淨土最為切要的一書。

永明之詩偈、賦詠等千萬餘言著作,廣泛傳播於海外。高麗國王拜讀永明言教後,派遣使者航海齎書敘弟子禮,供養金線袈裟、紫晶念珠及金澡罐等。其國前來學法之僧,親承印記者有三十六人,相繼回到高麗,各化一方,法眼宗的禪風於是盛行北國。

宋開寶七年(九七四),永明入天台為七眾弟子受菩薩戒,求受者一萬餘人。開寶八年(九七五)十二月,永明示微疾,二十六日,焚香告眾,跏趺而化,世壽七十二,僧臘四十二。次年(九七六)正月六日建塔於大慈山,賜號「智覺禪師」。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