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18 中阿含經

《中阿含經》,六十卷,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為北傳四阿含之一。師罽賓國人,俗姓瞿曇,故又稱瞿曇僧伽提婆。為有部毗曇學大家,亦是東晉時來中國廣譯有部論典的名僧。學通三藏,尤擅長《阿毗曇心論》,常誦《三法度論》。為人俊朗有深鑒,而儀止溫恭。前秦建元年中(三六五~三八四),遠來長安。高僧道安主持譯出的《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即請師與僧伽跋澄、曇摩難提共宣梵文。後曇摩難提曾譯出《中阿含經》及《增一阿含經》,文義頗多差謬,而當時僧界碩彥道安亦已示寂,又值關中大亂,故欲修正而未果。

後數年,關東清平,師與法和暨門徒,東遊洛陽,四、五年間,研講《阿含》等經,遂通曉華語。未久,姚興立於關中,法事甚盛,法和遂入關中,提婆應慧遠之請,渡江登廬山。東晉太元年中(三七六~三九六)於般若台譯出《阿毗曇心論》四卷及《三法度論》二卷。隆安元年(三九七)遊建業,頗受晉室王公及風雅名士崇信。時瑯琊王司馬珣素來荷持正法,曾建立精舍,廣招學眾。提婆既來,王即延請,乃於精舍宣講《阿毗曇》,名僧畢集,眾皆悅悟。是年冬,王招集京都義學沙門慧持等四十餘人,更請提婆重譯《中阿含經》。計其所譯經典約百餘萬言,道化聲譽頗高,自東漢安世高以來,無出其右者,後不知所終。

據《分別功德論》卷一載,中者,是不大不小,不長不短,事處中適之義。因此,所謂《中阿含》就是篇幅中等的聖教集。

據《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載,《中阿含》是佛陀為利根眾生說示諸種深義,為學問者所習。全經共有五誦,十八品,二二二經。內容以敘述佛陀及諸弟子所說的教法為主,其間亦含有佛陀對弟子、異學、王者、居士等的教誡。茲將五誦十八品內容分述如下:

1.七法品:收錄以「七」為數的諸經,如善法經、城喻經、水喻經、七日經等十經。

2.業相應品:敘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並指出外道對業報的種種邪見。有鹽喻經、羅云經、思經、尼乾經等十經。

3.舍梨子相應品:敘說智慧第一的舍梨子說法教化的事蹟。有師子吼經、水喻經、教化病經等十一經。

4.未曾有法品:讚述三寶希有功德,使聞者得淨信。有未曾有法經、侍者經、郁伽長者經等十經。

5.習相應品:敘說諸法的因緣(習)。有慚愧經、戒經、恭敬經、食經等十六經。

6.王相應品:敘說佛陀的本生及佛世時佛陀為大國王說法等事。有三十二相經、牛糞喻經、頻鞞娑羅王迎佛經、大善見王經等十四經。

7.長壽王品:本品以第一經為品名,集錄有關忍、戒、定、慧、解脫、滅睡眠等修學法門。有長壽王本起經、八念經、梵天請佛經、長老上尊睡眠經等十五經。

8.穢品:敘說種種障礙涅槃清淨的汙穢法及轉淨法。有穢品經、求法經、知法經、黑比丘經等十經。

9.因品:分別諸種果報的因緣。有大因經、苦陰經、增上心經、願經等十經。

10.林品:敘說佛陀於各林間為弟子所說法,有林經、自觀心經、蜜丸喻經等十經。

11.大品:敘說佛陀各種說法。如佛陀為大龍喻,阿羅漢為世上最尊最勝,佛陀為無上醫王,佛陀為二十億比丘說修行法等。有柔軟經、龍象經、二十億經、福田經、善生經等二十五經。

12.梵志品:敘說佛陀為梵志說四姓平等、四姓清淨、五種梵志等法。有雨勢經、聞德經、鸚鵡經、頭那經等二十經。

13.根本分別品:本品廣為分別佛法,如分別說地、水、火、風、空、識六界;分別說業報;分別說根、境、識等。有分別六界經、分別觀法經、分別大業經等十經。

14.心品:本品集錄不同內容的經典,而以第一經為名。有心經、浮彌經、受法經、獵師經、多界經等十經。

15.雙品:本品所收諸經是經名兩兩相同者,故以雙品立名。有馬邑經、牛角娑羅林經、求解經、小空經、大空經等十經。

16.後大品:敘述佛陀為諸弟子說修習慈、悲、喜、捨等行不放逸,明十二因緣生滅法。有跋陀和利經、阿濕具經、周那經等十經。

17.晡利多品:本品以晡利多經為品名,集錄佛陀為弟子、外道等說法的經典。有持齋經、箭毛經、法樂比丘尼經等十經。

18.例品:本品以《中阿含經》的最後一經例經為品名,集錄波斯匿王讚歎佛陀的因緣,佛弟子說種種法等不同內容的經典。有法莊嚴經、第一得經、阿那律陀經、箭喻經等十一經。

本經的特色

1.本經以僧伽比丘為重。

2.本經是法義的闡明。

3.本經是修多羅勝義的延續。

北傳《中阿含》計有漢譯、日譯、藏譯、梵本數種。漢譯《中阿含》的同本異譯,有曇摩難提翻譯的《中阿含》五十九卷,今已失傳。西藏大藏經中,有數經相當於漢譯的《中阿含》。近時於中國新疆地方發現的梵文殘卷中,也有數經相當於漢譯的《中阿含》。由支謙等譯,別出單經計有七十餘經。另外,日譯的《國譯一切經》亦收有本經。

本經今收錄於《高麗藏》第十七、十八冊、《磧砂藏》第十七冊、《龍藏》第四十六、四十七冊、《卍正藏》第二十二、二十三冊、《大正藏》第一冊、《佛光大藏經‧阿含藏》。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