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26 一走就沒有

在佛教裡,常住都會培養你,讓你有所成長,但你要離開僧團,只要一走,就什麼都沒有了。

我想,佛法,不要輕易的毀壞,信仰,也不要輕易的毀棄。所謂因果業報,就是天人,五衰相現了,他也會墮落。

佛教叢林裡有一句話:「鐵打常住流水僧。」意思是說,常住,是千古萬年不變的,而人事像流水一樣,是會流動的。佛光山五十年前開始開山、度眾、安僧,就有不少的人來山出家。

我們也覺得所謂信心難生,既然有出世的想法要來出家,就給予方便。有的讓他在叢林學院讀書,有的讓他到外國留學,或者給他各種職務讓他發揮等等。但是現在的青年人,不像經典裡面所講的「不忘初心」,他是有最初的志願發心出家,但很容易就退轉。

《阿彌陀經》裡說,得生西方極樂淨土的,「皆是阿鞞跋致」(意思是「不退轉」),但是我們現在居住的世間,叢林常住當然不比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很容易退失信心,都不是「阿鞞跋致」了。總結,佛光山開山至今五十年中,出家還俗者為數也不少。這許多人既入寶山,為什麼又要空手而歸呢?我想,離開的人都是福德因緣不夠,只舉其中數例一說。

曾經有一個比丘,他表達要到我們在海外的分別院服務。佛光山主張與人為善,你願意出國弘法,也很難得。等到他出國半年後,周遊了世界,在紐約就還俗了。也沒有人得罪他,常住甚至給予多少費用培養他,也花了多少美金,讓他去參學。他卻說,他出家只是為了要觀光世界,現在世界各地也走了差不多了,就不願意出家了。

像這種人,你要觀光世界,可以用很多的方法,你卻用出家的身分來獲取,你是騙佛祖呢?是騙僧團呢?還是騙自己呢?這樣騙吃騙喝,難道就沒有因果嗎?

有二名男眾,也說要調職到美國西來寺。西來寺既然創建了,當然也需要多少人去服務。這二名比丘,給他們在佛學院讀書幾年,畢業了,也就滿他們的願望,讓他們到西來寺服務。我專程趕到台北,在普門寺給他們做一些行前的叮嚀,到了那邊,應該怎麼樣適應環境等等,也給了他們路費、零用金。

佛光山舉行傳法大典,大師依「佛光山宗委會組織章程」宣布退位,心平和尚陞座,樹立「世代交替」的典範。1985.09.22

我回高雄後一個星期,也沒有聽說他們到西來寺,幾十年過去了,才了解,這兩個人一到美國,從洛杉磯的機場就不見了,連西來寺大門都沒有進,現在人在哪裡也不知道。所以我覺得,在佛光山,只要你一走,一切都沒有了。

曾經有位美籍的男眾到佛光山讀書,叢林學院畢業後,慢慢的讓他做到男眾部的教務主任。心裡也想,我們要落實本土化,將來讓他回到西方我們的叢林分院去擔任住持。

正在這樣規劃的時候,因為有一些青年學生對世界好奇,就說要組織一個團隊,讓他們到美加遊歷。這當中,有一些在家信徒也表示要來隨團參加;因為是信徒,男男女女,也都給他們參與。但是回來以後不久,我們這位教育多年,甚至已經擔任到教務主任的人才就沒有了。為什麼?有人說,給隨團的「母老虎」叼去了。

像這樣子在佛門裡已經有十年的歲月,還抗拒不了一名女性的誘惑,你說,是常住的損失?還是他個人的損失呢?我也只能說,在佛教裡,常住都會培養你,讓你有所成長,但你要離開僧團,只要一走,就什麼都沒有了。

有的男眾選擇苦行修行,我們也會為他表揚一下。在這個社會上,對修苦行的人,都會特別尊重;結果,供養多了,他也不願意回山,也不願意苦行,就在繁華的社會裡面,以過去一點苦行的功夫,來享受人間的一點供養。像這樣子的離開,究竟是他擁有社會呢?還是沒有了佛法呢?只有感嘆人事的變化無常。

有個男眾,在山上也讀了書,擔任了職事,我們想,總要給他提拔任用,或者派往海外在某一個地方開山創寺。但是沒有一年,就發覺他與人訂的條約,負債都在億萬之上,如果不付款,那許多建築師就要提告佛光山。佛光山常住不得辦法,為了息事寧人,就要承擔賠償。後來,億萬的債務解決了,當然他也不會回來再和我們見面了。是佛光山提拔人才太快速呢?還是他的福德因緣已經到末端?這些都只有讓因果去判斷了。

我記得有一次,我因為便祕,在淨房裡久久不能出來,身體非常難受。有人傳話說,一名比丘弟子要來找我,有人告訴他,我在洗手間裡面。因為不舒服,一個小時都沒有辦法出來,他以為我不肯見他,就這樣,一氣之下離開了佛光山,從此沒有再回頭,也沒有再聽說過他的消息了。

雖然我和他已經有十多年的師徒感情,他也很有作為,但這樣一點相知、了解都不夠,又怎麼能在佛道上長遠共處呢?按照我的計畫,已經把他提升到高等職務,可能成為佛光山未來的領導人,但是一個人的福德因緣,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就是指這樣的故事嗎?

離開佛光山的這許多人當中,在我這幾十年來看到的,有的人無端的被火車壓死,有的人突然被計程車撞死,還有人暴死在日月潭邊,有的吐血而亡,有的觸電而死……也很為這許多因緣不好的人惋惜。我想,佛法,不要輕易的毀壞;信仰,也不要輕易的毀棄。所謂因果業報,就是天人,五衰相現了,他也會墮落。像這許多墮落流失的人眾,也難以一一的舉出。只有慨嘆,只要一走,他就沒有了。

佛光山也有不少的人,從中學就培養他,給他去念大學,畢業後再培養他念碩士,之後再攻讀博士。但是佛光山兩百位博、碩士當中,至少有二十個博、碩士不肯回常住;因為在外面能可以自由自在,頂著博、碩士的頭銜,也很容易生活,他們哪裡肯回來過這種清貧的僧團生活呢?實際上說,他很可憐,博、碩士再怎麼樣高學歷,也沒有像做為一個出家人,做為人天師範,那樣的可尊可貴。

還有些人自以為是一名博、碩士,就離開了佛教,甚至利用佛教,以佛光山的名義,做自己的行事。你沒有倫理的觀念,沒有情義的人格,就是在外面創業,我在想著,儘管佛光山常住沒有辦法,也沒有法律依據來管束你,但是,世間的因果,你是逃不出去的啊。其實,捨戒還俗還是正常的;假如說,又不捨戒,又不還俗,還頂著佛光山的名字,在外面像是招搖撞騙,這能算是一個正當的僧侶行為嗎?

更可惜的是,有一些男眾,有的會得一點唱念,他就出去趕經懺了;會得一點佛法,他自己就出去傳教了;認識了一點佛教的信徒,就拉攏他們。因為他不希望在團隊裡跟大家和諧相處,總想一個人去發展;所謂「寧為雞首,不為牛後」,這許多想要自己單獨創業的人,而今的成就又在哪裡呢?我主張團隊成就、集體創作,但有一些人,只想到自己,不想和人共有。因此,我寫一筆字時,經常寫「共生共榮」,弟子們能有所體悟嗎?面對這樣的情況,佛光山是「來的,給他來;去了,就給他去了」。

在佛光山的傳承,從心平到心定,到心培、心保和尚,還有多少人排隊,佛光山的好多職務,都需要這許多「僧寶」來所謂「化世益人」、「弘法利生」。但是如果養深積厚還不夠,福德因緣不具,我們也只有為他們慨嘆,所以真的是一走,什麼就沒有了。

現在,心定、心培、心保和尚等,他們在常住裡,也都有數十年的歲月,老成持重,擔任佛光山的宗務委員、宗長,受到大眾的敬重。此外,將近二百位男眾,在僧團按照清規、苦行、修學,將來必定都能有成就的。世間到底都是一半一半,不是全軍覆沒。如果你的福德因緣沒有了,佛光山就是天堂,你也不會在這裡安身立命。

除了男眾這許多問題,也難以去述說,有一些女眾也很奇怪,叫他不要出家,他一心一意,甚至和家人反抗,尋死找活,非得要出家不可。但是,出家了以後,已經十年以上了,他卻忽然說不要出家了。這是福報享盡呢?還是他的業障現前呢?

除了十年以上的,有的也已身居要職,但他忽然不安於位,說要出去參學了。甚至很可憐的,他去依附別的道場,又要求再回來。但是常住有一個規矩,你進來佛光山,很容易;要走出佛光山,也很容易;但是要再回來的,那就比較困難了。

所以,佛光山一直遵守這樣的原則,讓有緣的,大家一起在佛光山患難與共。無緣的,他出去以後,就是升格做皇后、公主,也隨他去了,但好像我還看不到他們的這許多福德因緣。只是偶爾不免慨嘆,為什麼出家的道路已經走得那麼遙遠了,忽然要半途而廢呢?是人家對你不起嗎?不是,佛光山這個團體很和諧。還是你有什麼不平?受人欺壓嗎?或者什麼待遇不夠嗎?也不會。

佛光山所有的衣食住行,都是由常住供應,讓你不愁吃、不愁穿,不用擔心物質的缺乏,你還有什麼不滿的呢?所有的醫療、養老,在佛光山都有一定的規章、制度。自古以來,像這樣的教團,能有健全的制度、福利,幾乎還不曾有過。可是現在的人心變化,比時間更快,這個時代追不上人心的變化,所以這許多青年人,他們的變化,也叫人真是難以捉摸,難以了解。

現在,我也感覺到這世界不容易了解,為什麼明明是一條天堂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卻硬要進去?心想,出家乃大丈夫之事,實在需要福德因緣;福德因緣不具備,到了五衰相現的時候,真是誰也無法救得了他。

有一名侍者,原本是在外面的道場出家,由於個子矮小,也沒有什麼專長,不受人重視。有一個信徒感覺他被人欺負,很可憐,就叫他商之於我,要我救他,讓他來佛光山。

當時開山初期,也需要人手,他的個子雖然矮小,但看看門、掃掃地也是很好。不過,他來了以後,因為有一手典座的專長,確實常住也非常需要,就這樣,一做十年,大家待他也很好,雖然矮小的個子,卻受到大家的尊重。

這期中,他也要求要拜我做師父,想擁有佛光山的字號,我說:「不要啦,一樣嘛,我會把你看成徒弟一樣。」確實我也是待他如同自己的弟子一般,我們的僧團平等,沒有歧視的行為。

但是,十年之後,他忽然不知起了什麼無明,就想要離開佛光山。不過,他要離開,還是比別人有道德一點,他就表明要離開。我們也想到,你和常住十年的感情,大家對你也是很尊重;所以我就叫院長慈惠法師,跟他勸解、遊說,也告訴他到外面的社會,日子不是很容易過的。我聽到慈惠法師跟他講了三次,都沒有效果,他終於還是離開了。

大概也有十年吧,有一天,他寫信給慈惠法師,表示已經有二個小孩子,丈夫也離開了,他說:「老師,十年前,你跟我講的話,我一句都聽不進去;但十年之後,你的每一句話,都在我耳邊,像雷聲一樣驚動著我的神經。我現在實在走投無路,你肯得慈悲救我一下嗎?」

慈惠法師哪裡有什麼辦法救他呢?還是我建議,讓他到慈容法師主持的普門寺做典座,拿薪水,至少可以養活這二個孩子。他確實也這樣做了,之後我也不知道結果如何了。我想,這許多人都是不幸福收場的,所以因果業報不得不信,因果定律是不能違背的。

但是我總覺得人真的是很奇怪,他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到黃河心不死,常常就是為了「我執」、「我見」,生活沒有目標、沒有志願,很容易見異思遷、很容易妄想紛飛,所謂「此山望見彼山高,到了彼山沒柴燒」,其實,吃虧、受苦,這都是要自己克服的哦。

當初佛陀出家的時候,有五位大臣要找他回去。他對這五位大臣說,好比一度吃下的東西,現在吐出來了,還能把它再吃進去嗎?現在,三心二意、離心離德的這許多青年人士們,你們有聽過佛陀這樣的說法嗎?你們有思考佛陀這樣的開示教導嗎?

我現在也覺得,要過佛門的生活,確實必須具備佛門修道的性格。比方說,你要有出離心,才能安住在僧團裡,你不能人在僧團,心在社會啊!佛教講,心如猿猴,所謂「心猿意馬」,很容易就迷失了。特別是世間上的五欲六塵,它會覆蓋心性,讓人迷失了本真。所以不幸的結果,其實都是自己找自己的麻煩。

我也發覺到,世間上很多的女性,本來也有機會在佛門入道修行,甚至父母都勸他說,在家很苦,出家富樂。好比《大寶積經》、《法苑珠林》所說的:「在家汙染,出家清淨。在家繫縛,出家解脫。在家憂煩,出家法喜。在家多欲,出家無求。在家貧苦,出家富有。在家成就小業,出家成就大法。在家魔歡喜,出家魔憂愁。在家諂曲,出家正直。在家憒鬧,出家寂靜。在家多有瞋恚,出家多行慈悲。在家以財物為寶,出家以功德為寶。在家多所放逸,出家不會放逸。在家溺於汙泥,出家出於汙泥……」但是他都聽不進去,一定要走入社會。

成家立業,這原本也是人倫之常,在佛教是允許的,但是你就不要在佛門裡荒度生命歲月,早一點成家,這也是很正常啊!佛教有所謂「四眾弟子」,無論出家、在家都可以,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信仰。

但是,在我弘法接觸的人士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到了結婚十年後,就懊悔自己怎麼不出家。甚至見到我都怪我:「師父,你當初為什麼不讓我出家呢?」其實,人生也不必懊悔,在家也是一樣。就是出家,也要愛世、愛人,你既然選擇在家,連一個家都不愛,夫妻不相愛、子女不相愛,就是出家,又怎麼能發心愛護一切眾生、度化一切眾生呢?

我奉勸人不要輕易的出家,也不要輕易的還俗,不然你就參加短期出家,先試試出家的生活,再做決定,不要輕易的出家。要出家,就是一生一世;你不出家,在社會上,就要好好的做人,結婚的就好好相夫教子。無論男生也好,女生也好,你在人間,就要完成世間的人道,這才是正常的生活。

所以,人間佛教發展到現在,它的教法,也就是要讓人基本上像一個人,做一個正人君子,過一個正派的人生。出家不出家,還不重要,把人做好,那才是重要的事。

回首五十年,這許多走向迷途的羔羊,我個人仍然是懷念他們的,但是,礙於常住的法制,所謂「千年常住、萬年規矩」,我也不能徇私徇情。現在也只是掛念一些迷途的人,你們還是要懺悔,多少才會有未來的一點得救的希望哦。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