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02 覺皇法師

覺皇,台灣桃園人。十四歲與家人搬遷至菲律賓,成為菲律賓的小留學生,在菲完成高中與大學學業,因為他母親王淑華的因緣而學佛,但要說進入佛門,乃至剃度出家的機緣,他告訴我是憑藉「OK 的人生」這個哲學而開展。

佛光山最初駐點在馬尼拉的時候,承蒙永光、永昭與菲律賓信眾的努力,購買了前蘇聯大使館一地(佛光山萬年寺現址),做為弘法之處。購地不久,舉辦「建寺園遊會」,當日他正好要趕赴道場鄰近五分鐘腳程的大學── De La Salle 大學參加入學考試。

他的母親當時在園遊會做義工,要他擔任司機,也就跟隨母親同赴盛會。在他徒步要去學校應試之時,第一次與永光法師及駐錫菲律賓的法師們見面,也隨口答應「要來做義工」的邀約,因而考上了 De La Salle 大學,也算是佛菩薩回應了他的第一個「OK」。

隨後的每日參與早課、吃素、擔任香燈、司法器、三年安住道場,也是在所有法師的觀機逗教、方便接引之中,讓他在一句句的「OK」後,歡喜展開。

他說大學學的是政治,之所以選擇政治系,是因為從小就有伸張正義的性格,小學立志要當警察抓壞人,入大學讀法學院先修科政治系,希望能當律師,為不公義之事辯護。

但是學佛之後,深深覺得擔任執法人員只能規範社會人民的行為,對於人心的教化、風氣的導正,卻不如宗教人員來得深刻與透澈。他覺得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佛教徒每日唱誦的三皈依中,也有「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因此在大學畢業後,選擇就讀佛光山叢林學院,希望能為「從內做起,讓人民修心守道」盡一分力。 佛教徒也應該關心社會。因為「政治是管理眾人、維護社會的團體;佛教是教化眾生、淨化社會的力量」。兩者間有如此密切的關係,所以當佛光大學成立之時,我就讓他去政治系修碩士學位,讓他從學習中更了解佛教的政治觀。

覺皇雖然從小出國,卻能適當的把握中文文字書寫,在西來寺十二年服務期中,他擔任超過十年《美洲佛光》的編輯,把美洲各道場的新聞,每日收集編輯傳給全球佛光道場。他也曾多次榮獲人間社供稿量最多的記者之一,他說這都是西來寺活動眾多而成就他的,但是外緣來了,自己也要把握住,這才是對因緣觀的積極看法與作為。

人的一生都在做選擇,覺皇的「從律師到法師」的決擇,也可以說是「選官不如選佛」典故的現代版;他尋著「OK的人生」哲學,把握因緣、創造因緣、隨順因緣,成就了出家修道與未來服務大眾的人生,也為他感到歡喜。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