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62 永和學舍

我一生對於教育文化一直很重視,所以編雜誌、寫文章、興校辦學都盡力去做,因此也受惠於這些曾經努力過的因緣。五十年前,我和教界長老南亭法師、悟一法師,曾在中和這個地方一起創辦智光商工職校。那時周邊都是農地,如今已蓋成大樓,田埂小徑變為車水馬龍道路,而且成為新北市最具文教氣息的地方。

永和最初的因緣是一九九一年,《普門雜誌》讀者黃泰新居士,因長期閱讀雜誌,了解到文字的流傳才是佛教慧命的根本,對於我在文化上的努力很認同,故發心捐贈一層樓,作為文教使用。當時我將它取名為「永和學舍」,交代永昌法師負責帶領共修,地址位於新北市永和區中正路六二○號九樓。

二年後,信徒日益增加,學舍已經不敷使用,適逢孫張清揚女士將其位於永和的自宅捐贈給佛光山。所以我們就將孫夫人的土地進行重建,並擴大腹地,這就是現今位於中正路四四六號的「永和學舍」。

我與孫夫人一直有著很好的善緣,他是孫立人將軍的夫人,從年輕時期就信佛極為虔誠,皈依我的師祖卓塵長老,因此我與他也算是有法系上的關係。我初來台灣的時候,因為地方謠傳大陸派遣五百名僧人來到台灣從事滲透顛覆的工作,引起政府大肆拘捕出家眾,當時許多法師都身陷囹圄,慈航法師與我也無法倖免。後來經過孫張清揚女士等人奔波說項,才從牢獄中救脫出來。

最讓我感動的是,他為佛教所作的一切貢獻。來台之初,他慷慨出資,助興善導寺;變賣首飾,從日本購買《大藏經》入台;設立益華書局,大量出版佛書;後來還不辭辛勞,經常行走各地講經度眾,對於正信佛教的弘揚功不可沒。當年蔣宋美齡曾要他改信耶教,但他不假辭色,拒絕不從,並且從實際行動中表露他對佛教的堅定信仰。

他對僧寶的搶救、對佛教文化事業的支持,可以說是五十年來優婆夷第一人。然而自從因孫立人將軍事件隱居以後,人情的澆薄、現實,令人唏噓不已,年老之後,更是無人問候。他一生功在佛教,對我亦有恩,因此只要到台北,都不忘前往探望她。

一九九二年七月,孫張清揚女士以八十歲之齡逝世。我特別前往主持告別式,並且為他題寫輓聯「八十年歲月心中有佛,千萬人入道爾乃因緣」。我雖知他有兒有女,但還是自願為他付喪葬費用,並且將他的靈骨送往佛光山安厝在萬壽園內。

為了感謝他們當年的捐贈,我將此地改建為佛教大樓,並以文化為主要發展。一九九七年新的道場落成,在十一層的大樓中,有七層樓屬於永和學舍,內設殿堂、禪堂、齋堂、會議室、圖書館及滴水書坊等,並特別在道場頂樓設立「孫張清揚居士紀念館」以為紀念。

永和學舍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它的一樓大門是滴水書坊,這是佛光山所有別分院中唯一以滴水書坊作門面的分院。目的就是希望以書香接引大眾,任何在店門口等公車的學生,都可以進來看書,不論買不買書,他們都跟佛教結了一分緣。另外,多年前《普門學報》的社址與發行處都曾經在此。

學舍的歷任住持當家有永昌、妙士、妙霖、妙勳、覺勤、妙宥法師等人。他們多年來不斷在地方文教上深耕,已經與永和地區三十多所學校合作,帶領生命教育老師進入校園講說《護生畫集》、《佛光菜根譚》,教導學生實行三好。此外與鄰里社區交流合作,開辦各種文教講座,邀請社會賢達蒞臨講演。

近年為了將中華文化優美道德普及,我們出版的《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也在各級校園掀起閱讀風氣。有復興商工、智光商職、華夏科技、中和高中、秀山國小等三十多所學校,十八間旅館與香光寺印儀學苑等多所友寺皆同聲響應,共計送出五千多本。可見永和畢竟是一個文教區,希望弟子們繼續以文化嘉惠鄰里,才不辜負前人的美意。

我一生對於有恩於我的人,儘管只是一面之緣,我都盡心報答。所謂「滴水之恩,湧泉以報」,願有緣人能夠來此吃一碗素麵,長養素心;讀一本好書,昇華心靈,將此作為人生的加油站,心靈的補給處,此是我於各處設立道場的本意。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