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93 林秀盆

在佛光山除了法師、師姑以外,還有一些人以優婆夷的身分,安住在寺院裡為大眾服務的,如林秀盆居士。

林秀盆居士在開山期間,與家人、好友一同來佛光山禮佛,剛好我在路上碰到,當時他們很恭敬的問了我幾個問題,內容現在已忘掉,但很清楚的記得,對我的回答,他們那種心開意解的表情,後來要下山時,我歡迎他們可以留下來山上服務。

一九七二年,林秀盆徵得母親的同意,就打包行囊上佛光山,從此再也沒有離開佛光山。我問他為什麼想在山上工作?他回道:「我覺得大師很有智慧,而佛光山這裡的環境很棒,所以我很喜歡。」

林秀盆先後在覺華園、大佛城的流通處,販賣冰飲及流通文物,而後又在淨土洞窟等單位服務。

記得有一年颱風,我在山上各地巡視,到大佛城時,看到林秀盆一個人在流通處,嚴守著快要被風吹走的販賣物品,他看到我很難過的說:「有些流通物都被風吹到大智殿的地方,根本無法追回。」我安慰他道:「不用擔心!阿彌陀佛都還在,那些被吹走的東西沒關係,只要佛還在就好,不用擔心。」一個服務的小姐,在颱風天不顧自身安危仍如此盡忠職守,我真的很感動。

早期山上,遊客不多,下班時間,為讓山上的員工有進修的機會,我就安排慈莊上日文課、慈惠上佛學概論,心平、心定上籃球課,我為大家上唐詩、《古文觀止》、《四書》等。

有一次,我經過流通處時,秀盆正在整理環境,口中喃喃地念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曾有不少人問林秀盆,為什麼能在山上安住這麼久,而不會想下山換個工作,他毫不遲疑的回道:「自從我到了佛光山,就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從很久很久以前就在這裡服務過一樣,非常熟悉這裡的環境,而且在這裡的大家彼此好似一家人,互相扶持、勉勵。大師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做每件事情都很認真,總是以身作則帶領大眾一齊完成。若遇到困境,也都能處變不驚的解決處理。又為增加我們的智慧,常常跟我們上課,是個因材施教的好老師。佛光山就像經典裡說的靈山勝會、海會雲來集般,我有福報跟這些聖賢聚集一處,怎捨得離開。」

常住為感念林秀盆在山上四十多年來的發心奉獻,請他到宜蘭的仁愛之家安養。他逢人必說:「在有生之年,人不能浪費自己的福德資糧,在能修行之時必當勤奮精進,莫到氣力不足時才覺得為時已晚。在仁愛之家每天茹素、課誦,協助常住幫忙一些簡單事務,生活過得非常有規律,法師們也非常慈悲關心我在此的生活起居,非常感恩因緣。」

在山上發心的師姑、優婆夷,他們共同的理念是:「到佛教裡來,要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一切眾生。」他們的慈悲心、願力和勝鬘夫人、摩耶夫人、妙慧童女,是一樣的人生。

對於外面世界的多姿多彩,他們一點都不羨慕,覺得在佛門,到了打板時間就有飯吃,下班了,有自我的修行空間,沒有人管,也沒有什麼約束,很自由、很自在,且有那麼多來自不同地方的善知識、朋友、同學可以往來,人生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像他們這樣知足的性格,真是人間難得的「富貴人」,富是不愁衣食,貴是懂得修行。以他們的程度來講,有這種的想法,才是人生的真富貴啊!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