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23 度量衡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世間上的事物,都有輕重、長短、大小、高矮等特徵,如何衡量測知?人類發明了度量衡。

以世間法的知識,萬事萬物都能用度量衡來衡量。但是佛教對萬法的看法,認為一切事物,用度量衡來計量、權衡,都是比較的看法。實際上真正的佛法實相,就像空氣一樣普遍,就像海水一樣遼闊,就像太陽一樣光照,縱有分別,也是意識型態。對於萬法的根本,佛法認為多的未必增加,少的未必減少,所以《般若心經》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就是佛教對「度量衡」的看法。

當然,以世間法來看世間,需要有數字,尤其現在是科學時代,講究數據,所謂「數字會說話」。現在研究統計學的人,窮畢生之力,用數據推衍人生的現狀,那也是度量衡。

說到度量衡,東西的輕重、長短、多少,甚至人情的厚薄,都可以衡量,試說如下:

一、輕重用秤來衡量:過去有個名叫「棄老國」的國家,國王下令不准老人生存,全國所有老人都被趕到深山自生自滅。其中一位賢臣不忍把老父丟棄,偷偷孝養在家中。一日,敵國派出使臣來問難,提出一個難題,如能把一頭其重無比的大象秤出重量,則兩國息兵,免動干戈,否則將出兵征討。一時舉國的文武大臣,對如何秤出大象的重量,完全束手無策。賢臣的老父聽說後,便教兒子如此這般:先將大象置於船上,用筆畫下船身吃水的深度,再把大象換成石頭,之後將石頭分開來秤,所得的重量合計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

度量衡有其極限,但人的般若智慧沒有極限;棄老國因為不懂得尊重老人的智慧,差一點亡國滅種,所幸經過教訓,從此敬老尊賢,改變民風。

二、長短用尺來衡量:大象的重量可以用秤來量,布匹的長短就要用尺來丈量了。現在的尺,不是量個幾尺、幾丈,而是幾百公尺、幾百公里,甚至繞地球一圈,都能測量出整個公里數。尤其現在數學的智慧,用圓規矩尺可以測量出長短方圓、平面角度的大小。不過尺也有其所不能衡量的,如屈原〈卜居〉說:「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對於人的窮通得失,並非尺所能明,所以要有智慧,才能窮其究竟,明其所以。

三、多少用斗來衡量:在度量衡中,測量物質多少,要用斗量,例如米穀多少,用升斗來量。過去一般平民百姓,只能購買些許米穀充飢,所以稱為「升斗小民」。在古老社會裡,那些活在飢餓線上的升斗小民,可以說就像嬰兒一樣,嗷嗷待哺,他們縱有耕種,微薄的所得往往應付不了地主的利息剝削。由於農人一天的苦力,換不到一餐的溫飽,一生的歲月就在半飢餓狀態中過去,所以「士農工商」,以讀書的士人為首,因為讀書有智慧,有智慧才有前途,才能發跡。

四、人情用心來衡量:世間的物質,都可以用度量衡來計算大小、重量、面積,但人情就不是度量衡所能衡量的了。《金剛經》說,若人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其功德不及以四句偈的佛法布施來得殊勝。原因是,般若智慧可以改變命運,可以開闊心胸,可以去除煩惱,可以成聖成賢。所以人情大小,只有用真心的般若才能衡量得出。

二○○九年三月十一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