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75 有關出家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唐太宗李世民說:「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出家為僧,就如現在的人,有的人志在投身軍旅,有的人嚮往航空服務,有的人有心經商務農,有的人立願開發工業,有的人希望講學弘道。當然,也有的人發心出家學佛。

出家的意義,如唐朝溈山靈祐禪師說:「出家者,非為衣食也,非為生活也,非為安逸也,非為逃避也;出家者,乃為弘揚佛法也,普度眾生也,了生死也,斷煩惱也!」當然,這並不是一般人所容易達到的目標。

在西方,天主教的修士、修女,就如中國的比丘、比丘尼,他們大都是經由父母鼓勵,希望傑出、優秀的兒女從事宗教救人救世的工作。反觀過去中國,有些出家人屬於小乘根性,出家只是為了逃避世俗,過著舒適安逸、不管世事的生活,這種人曾被佛陀批為「焦芽敗種」,不是法器。

及至現代,情況有了改變,很多有志的青年,捨親辭家入佛,在佛教裡,以弘法利生為職志,弘揚「人間佛教」,佛教因此大有進展,廣受社會重視。

說到出家,確有分別。根據《大寶積經》所說,出家分有四種:

一、身心俱出家:這是指發心剃除鬚髮,身披三事雲衣,如法修行,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悲智雙運、福慧雙修、自利利人、自覺覺他的僧侶,是為身心俱出家者。

二、身出家,心未出家:有一些人,雖然身披袈裟,現了僧相,但他心裡仍有世俗的煩惱、牽掛,乃至塵緣積壓,不容易進入到清心寡欲的修道生活裡。此等人雖然也有慈悲,也有行善,但未發菩提心,未立菩提願,持戒、修道都不圓滿。這種人只能說身出家,心未出家。

三、心出家,身未出家:這是指社會上,真正學佛的在家居士,他們參禪念佛,布施行道,護持佛法,利濟群生,雖未著衣剃髮,但心已經出家了。像維摩居士「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像勝鬘夫人行大乘法,在宮中化導青年兒童,普度群生,令入佛道。像現在的國際佛光會,以及許多佛教在家社團,他們弘法利生,不比出家的專職僧侶差,這些人都可謂「心出家,身未出家」也。

四、身心俱未出家:這是指一般社會大眾,身既未接近佛教,心中也沒有信仰佛法,只是在五欲六塵的生活中,貪戀世間,追求欲樂,不知提升性靈生活,不知重視內在修養,對於利人利世,缺乏熱誠,對於自我享受,貪得執著,無所不用其極。此種人生,到了一期生命終了要結帳時,恐怕自己也不知道要如何向未來報告!

「出家」是世間各種生活形式之一,出家人不是逃避世俗,只是藉助出家,希望達成自己「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志願。出家人的性格,有的人實修苦行,不樂世俗,也有的人為人類社會犧牲奉獻,不計利害。一個出家人,能把人人喜愛的五欲六塵,棄如敝屣,一心一意從事佛法真理的傳播,以慈悲智慧、道德真心來服務社會,修正自己,這種值得鼓勵的行為,大家應該尊之、助之,才是和出家法相應。

二○○八年一月十八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