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49 一、從「大慈大悲」看觀世音的管理

在《普門品》裡,提到觀世音菩薩「慈眼視眾生」;觀世音菩薩因為「大慈大悲」,因此如前所說,他不但走進了每一個人的家庭裡,受到每個人的尊重;甚至觀世音菩薩教導人,你在世間上做人處世,如果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或是在工作上希望得到別人的助緣,給你各種的方便,那麼只有兩個字,就是「慈悲」。

慈悲沒有敵人,慈悲才能受人愛戴;你能以慈悲待人,人家自然會對你有好的回應。慈悲就是最好的管理方法,例如,甲公司向乙公司的人挖角,開出的條件是願意付出高一倍的薪水。但是縱使待遇優渥,乙公司的員工仍然不為所動。高薪當前,何以不動心呢?原來,乙公司的主管能讓屬下信服。他們愛護員工,關懷員工,對員工尊重、讚美,不但逢人微笑,凡事鼓勵,而且注重員工的健康、福利與未來的發展,對工作的環境與品質,更是用心改善。就員工的立場和心態衡量,還有比這些更重要的嗎?

所以,觀世音菩薩就是用「慈悲」來做為他對眾生的管理。他把自己的「六根」都化為慈悲,不但用慈悲的眼睛俯視眾生,更用慈悲的語言鼓勵眾生,用慈悲的心靈愍念眾生,甚至用慈悲的耳朵傾聽眾生的苦難,因此他到處尋聲救苦。可以說,觀世音菩薩的六根都在布施,都在為眾生服務;觀世音菩薩就是一個宇宙的能源,這種能量不就是他的管理嗎?

尤其,觀世音菩薩不但具足「慈悲」,在《普門品》裡還說,無盡意菩薩對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生尊重,因此解下自己頸上的寶珠瓔珞,要送給觀世音菩薩。無盡意菩薩是長於智慧的,他想,慈悲還要有智慧,因此藉由送瓔珞,代表把智慧送給慈悲。

但是,觀世音菩薩說「不必要」,因為他的慈悲已經具有智慧了。只不過在佛教裡,收受之間,不是只顧我自己要不要,有時候也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想。所以後來釋迦牟尼佛跟他說,為了給大家歡喜,讓大家有機會種福田,你就接受吧。

於是觀世音菩薩把接受下來的瓔珞,供養給釋迦牟尼佛和多寶佛塔等十方諸佛,代表利和同均,也代表觀世音菩薩的心中有大眾;他把大眾統統化為自己,自己與大眾並沒有分別,這就是他的管理學。

在社會上,有些人本身是好人,但不懂得做好事,雖具有慈悲,但不如法,則成了濫慈悲;有些人有智慧理性,但太執著於公平,則不合情理。因此,如果我們想把自己、家庭和事業都管理好,就必須具備觀世音菩薩的悲智雙運;觀世音菩薩是大慈悲、大智慧的化身,能夠慈悲中具有智慧,智慧中具有慈悲,如此才能做好管理的工作。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