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36 二、以重視輿情來管理國家

1.以謙卑折服傲慢

「王!您一定要謙卑,人民才會愛戴您。」

「不這麼做的話,會有什麼後果嗎?」

「如果您總是桀敖不馴、看不起別人,會讓百姓反感,成為不受歡迎的國王。」

傲慢,會讓人感覺官僚,而不願意和你相處。一旦沒有人緣,做起事來也就會不得辦法,沒有通路。所以,懂得用「謙卑」來折服心中的「傲慢」,去除個人主義,與部屬集體創作,才能擁有好人緣,得到他人協助,這就是一種無形的管理。

過去周文王放下一國之君的架子,親自到渭水邊向姜太公請教治國之道,故而姜太公被他的謙卑感動,全力輔佐,為周朝打下八百年基礎。相反的,劉邦的傲慢,使得韓信選擇出走,好在有蕭何「月下追韓信」,否則劉邦將因為傲慢而失去一員大將。

除了不可傲慢,佛門裡也講究不輕後學,教人不能看輕後輩,要不恥下問。文殊菩薩向年僅八歲的妙慧童女頂禮,世人不是稱讚妙慧,而是讚歎文殊菩薩的虛心謙下;趙州禪師八十高齡仍四處行腳,向年輕禪者問道,後人不是誇讚青年學僧的學問,反而尊重趙州的謙虛與好學。可見謙卑待人、不輕後學,不僅能學到他人的優點與長處,還能贏得別人真心的敬重。

2.以傾聽走向人民

「國王啊!您記不記得百姓來向您請命,您總是置之不理,還把他們趕走?」

「我記得。」

「那樣是不對的,您一定要多聽人民的聲音,才能知道他們需要什麼?要為人民解決問題才行。」

人民是國家的「頭家」,領導人是社會的「公僕」,所有的施政,要以民意為依歸,才是稱職的領導人。怎樣才能以民為尊,得知民意向背呢?要學會「傾聽」。傾聽,不單是聆聽,還要善聽、兼聽、會聽、用心聽。從人民的言語中,了解他們的需要,得知他們的心聲,甚至聽出言外之意,才能為百姓解決困難、排解問題。就像觀音菩薩耳根圓通,而能「聞聲救苦」一般。

不懂得傾聽、剛愎自用的人是不會成功的。像關雲長因為過於自信,不願聽取他人意見,才會大意失荊州;反之,松下幸之助所以能成為「日本經營之神」,正如他所說的:成功的祕訣在於「細心傾聽他人意見」。因此,學習傾聽不僅能培養耐心和包容力,也可從中吸取他人經驗、增長自己的智慧,這是每個管理人都應該具備的條件。

3.以冷靜處理危機

「王!您知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嗎?」

「我知道。」

「您要懂得未雨綢繆,以免遇到緊急狀況時,沒有能力處理危機,讓國家與百姓受到威脅。」

這個世界上,可以說處處充滿危機,學生有考試的危機,上班族有業績的危機,教職員有考核的危機,身為一國的領袖,也有被罷免的危機。甚至老病死生的危機,每天都追著我們跑,無所不在。但是當國家面臨財政、外交、經濟等危機時,領導人是否能處變不驚,從容以對、化危機為轉機?

面臨危機時,要能保持冷靜的頭腦,思考問題起因,再找出解決辦法。就怕在關鍵時刻失去定力與判斷力,衝動行事,做出錯誤決策。領導人該如何培養處理危機的能力呢?平時要多方學習、吸取新知,具備知識與常識,也要懂得廣結善緣,打開各方通路。

領導人還要居安思危,凡事要及早準備,以備不時之需。一個人如果等到口渴,才想到要來掘井求水,就來不及了。臨時抱佛腳,欠缺規劃的行事,往往不夠周全,必定會有缺失,所以說「有原則不亂,有計劃不忙,有預算不窮」,讓自己具備「危機處理」的能力來管理國事,才不會危機現前就自亂陣腳,慌亂行事。

4.以包容獲得民心

王曰:「孛!每當人民對我不滿時,我就很生氣,請你告訴我,要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呢?」

「王啊!您是一國之君,不但不能生氣,還要有足夠的心量來包容他們,接納他們才行。」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見掌握民心對領導者有多重要。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人民有表達心聲的權力,但是反觀各種向政府表達不滿的抗爭活動,接二連三地在街頭上演,領導人該如何面對這些聲音?就要有「海納百川」的包容力,才能接納人民的讚美與批評。

海的深度、廣度雖然不可測量,但百川同歸一海,溪水滾滾流入,不見其增;海水滔滔東流,不見其減。海中孕育著無數的生命,海上航行了大大小小的船隻,大海卻不曾嫌棄,全部接納。其寬廣無邊的包容力,值得我們欽佩、效法。

我曾經寫了一首兒歌〈心量〉,裡面就是教導小朋友要學習大海和高山的包容力,擴大心胸與格局。因為心中能夠接納多少、包容多少,就能擁有多大的世界。像唐太宗,他可以包容忠臣的逆耳忠言,所以就能得到他們的輔佐,造就貞觀盛世。

成功的領導人,要當全民的領導,不能只看支持你的人,只聽讚美你的音聲,而忽略不認同你的人和反對的音聲。要能接受好的一半,也要包容不好的一半,才能擁有全部,否則就只是半個領導人,而不是全民的領導。

5.以智慧面對輿論

孛說:「王啊!您是否聽到,人民常常議論您和國家大事嗎?」

王曰:「常常聽見,大臣們也會告訴我。他們如果說我好,我會很高興,但批評我時,我也會憤怒。」

「您不必憤怒,也不能自滿,要用智慧來面對。如果確實有錯,就要認錯改過;如果只是流言,您大可不必理會。」

自古以來,人們總是喜好東家長、西家短地談論他人,一旦話說得多了,就成了「輿論」。輿論雖然代表著多數人的聲音,卻也有好壞之分。好的輿論,是法律之外能夠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一股力量,但是如果言論自由變調,到了氾濫的地步,就像台灣有些電視名嘴,一下罵這個人,一下罵那個人,猶如河水氾濫一般,社會怎麼會不受影響呢?

身為領導人,要懂得以智慧來處理輿論,所謂「是非止於智者」,要能夠理性看待輿論,對於沒有道理的流言蜚語,可以默擯之,展現容人雅量和氣度;但是面對大眾輿論時,不可存有私心、護短,要能接納民眾的音聲。如果施政不當,也要有公開承認錯誤的勇氣,並且即時修正,才是有智慧的領導人。因此孛才會說,領導人不能沒有思想與智慧,因為沒有智慧,就等於沒有處理事情的能力,要如何統治國家呢?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