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10 建設兩岸談判的基礎

今後要採取「中道」,不要親中,也不要離中,完全以國為重;不要愛台,也不要不愛台,而是以民為重。有了這樣一個目標,談判有個依據,總會有進步的。

世界上有很多對立的問題,大家各有立場,因此就發生了疏離、戰爭等種種悲哀的下場。假如大家都有一個與人為善的心態,有彼此和平共處的雅量;甚至能做到如憨山大師說,「吃些虧處原無礙,讓他三分有何妨」的忍耐力,這樣彼此就能可以有友好往來,所以佛教裡面主張皆大歡喜。

世間上有愛的攝受,有力的折服;好比一個家庭裡,母親用愛攝受兒女,有時兒女因愛放縱,父親會用力來折服,有的兒女也不服氣,極力反抗,其實最好的辦法是,愛的攝受、力的折服,都要能中道;當要用愛的時候,用愛來攝受,當要用力的時候,用力來折服。相同的,世間上彼此的往來,甚至於團體利害、國際問題等,也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處理,不要自我執著,一定我愛的都是好的,我不愛的都是壞的,互相拚得你死我活,都不服氣,甚為惋惜。

現在台灣的選舉,尤其是總統選舉,攸關兩岸政治的制定往來,有分合的嚴重結果,所以更應該慎重處理。當得彼此愛護,也要相互體諒,當得需要據理力爭,也要公正無私。

如今兩岸談判幾十年,雖小有成就,但是最大、最重要的問題都不能解決。再有,兩岸彼此的多少問題,錯綜複雜,其利害關係也不是我們民間能可以全盤了解,必須要透過談判會議才能解決;可是會議裡,談判人的「我執」、「法執」,雙方彼此都不肯吃虧讓步,這種談判是沒有希望的結果。

但民間人士總是希望兩岸能和平、和諧、和好、和一,不過要能有這樣的成果,兩岸需要從很多的管道來談判。例如:教育家,談教育會議;企業家,召開企業家會議;交通的談交通,文化的談文化,經濟的談經濟,政治的談政治,分開讓各行各業的專家們來會談,談判的結果再交由當局高層來決議。

兩岸既是同根同源、同文同種,這是不能改變同為一個中國的事實。彼此兄弟之間還有什麼利害的關係,不能解決呢?歷年來,甚至有些問題大家都不敢接觸,不敢提出,這樣怎麼會有和平統一的結果呢?我們今天無意於此岸彼岸,希望把一些敏感的問題,由民間小民提出,再請領導的高層裁決,看看可不可以把這許多問題,先做一個共識,看看兩岸國家,有未來統一的希望嗎?

舉一個去年發生的例子,大陸的學生到台灣來當交換學生,台灣的大學生歡迎他們時,因為兩岸分離這麼久,用語習慣當然就各自不同。台灣的大學生說:「歡迎中國的學生到台灣來。」當時,北京的學生一聽,非常不高興,你們怎麼能把我們中國當外國呢?(見二○一四年九月三十日《旺報》投書〈兩岸青年應有相互諒解的雅量〉一文)其實台灣的學生講歡迎中國的學生前來台灣,絕無把中國看成外國的意念,只是口氣、說話用語不同招來誤解。

今天大陸的人士在談判的時候,都有一種優越感,認為大陸很大、很強,台灣很小,你有這樣的觀念,就不能平等,誰服誰呢?假設說大陸很大,你是大男人,台灣是小姑娘,你要娶這一個小姑娘回家做媳婦,你要給女方什麼聘禮呢?

台灣假如願意和大陸談判,等於嫁女兒,我們要以什麼做嫁妝呢?所以兩岸的人士,就等於是親家,不是冤家。你們各自心裡要準備,我要給親家什麼重禮?女方給男方,我要用什麼嫁妝來爭取女兒的榮耀?

今天大陸能給台灣的聘禮,在國際外交上是讓步,在經濟上給予台灣多一點發展機會,尤其讓台灣對大陸要有信心。台灣和大陸來往,利多弊少,今後這個女兒嫁過去了,在大陸上會榮華富貴,前程興旺,要有信心;而台灣要帶過去的嫁妝,就是自由民主,其他兩岸的同文同種,還有什麼不好談?現在把談判的敏感問題,列之如下,兩岸人士是不是可以用這樣的談判做為基礎,彼此開誠布公,誠信真心,相信會有好的結果。

像現在台灣的選舉話題不斷,當中最難的是:親中?還是反中?而在中國大陸最難的問題是:愛台?還是恨台?在我們想,今後要採取「中道」,不要親中,也不要離中,完全以國為重;不要愛台,也不要不愛台,而是以民為重。有了這樣一個目標,談判有個依據,總會有進步的。

兩岸的未來,不管它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終將統一,這是必然的事實。像歷史上,分裂的朝代也不只一個、二個,但到最後不都統一了嗎?如秦統一六國,三國歸於晉,五胡十六國紛擾不堪,隋文帝不費餘力就統一了,這些歷史般般,我們還不能明白嗎?兩岸分裂,中華民國在孤島上是不能生存的;兩岸統一,對兩岸都很好。問題是在,要立於平等的基礎上來謀求統一,互不吃虧,這才有統一的可能和希望。

過去,國民黨講要「反攻大陸」來統一,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妄想;共產黨說要「解放台灣」,希望台灣歸順大陸來統一,可是現在也很不容易。因為兩岸分裂太久,台灣人民對共產黨還不夠認識,不具有信心,所以要回歸中國就比較困難。

以往數十年來,曾經一度台灣還是亞洲四小龍的時期,大陸的企業還沒有普遍發展,比較貧困,所以台灣覺得「我富你窮」,不肯和大陸統一。後來大陸經濟成長了,工商業發展,百業發達,地大物博,台灣是那麼小的一個島,大陸怎麼會把你放在眼內呢?所以至今,兩邊都不肯用平等心互相在會議上來談判。

過去台灣富、大陸窮,但現在大陸強大、台灣弱小,兩岸要談判,就不能用貧富、強弱做標準;大家是一個民族、一個血統、一個歷史、一個文化、一個傳承,如習近平先生說「兩岸一家親」,要像兄弟般懇切真心的來談判,方見效果。

尤其在我們想,自古以來,談判的條件,要讓對方討一點便宜,自己吃一點虧,這樣的談判就容易成功;想要別人吃虧,讓自己討便宜,這種談判就難成功了。所以兩岸之間,是要叫大陸吃虧呢?還是要叫台灣吃虧呢?都很難說,也都不公平,大家要平等、有遠見才行。

現在的大陸已為世界大國之列,進步之神速,已超過一般人的想像。在這大小之間,大還是要讓小,就等於家庭裡,哥哥還是要讓一些給弟弟,而弟弟也不要傲慢、自大,對兄長總要一點尊重。不知道大陸的共產黨、台灣的國民黨,甚至民進黨,你們能做到這樣相互的尊重、相互的包容嗎?

因此,同是炎黃子孫,真能做到「兩岸一家親」,還有什麼不能統一呢?大家都叫一個中國,不就問題解決了嗎?

但中國不統一、不合作、不和平,兩岸的人民就要受苦,每天都給這許多不同的議論說來說去,實在不得安寧。所以我們建議:兩岸的談判,在公平正義平等之下,先要有個基本上的認知:

一、不可以論貧富差距。

二、不要論大小強弱。

三、不要分你我不同。

四、不要計較過去的仇恨。

至於統一的基礎,記得葉劍英先生曾經為統一問題有所謂的「葉九條」;現在,我們舊話重提,依據其中的第九條「歡迎台灣各界人士與團體,提供統一的建議,共商國事」。我謹提出以下十點建議:

一、因為兩岸都是中國,這不是「兩岸一家親」嗎?只要承認中華傳統文化五千年,管他是秦人也好,漢人、唐人也好,我們不都是中國人嗎?只要用「中國」這個名稱就好。這個「中國」,超越黨派,互不吃虧,有什麼不可能呢?這個「中國」,不是兩中,也不是一中,我們本來就是五千年來中華文化的中國,我們就是「本中」,以此來奠定統一的基礎。

二、現在也沒有什麼意識型態了,在新時代創造之下,在國家全民主義之下,一切為民族。國家民族有了辦法,我們全民還怕沒有辦法嗎?

三、依我們中國人的習慣,也可以向全國徵求一首兩分鐘到三分鐘,歌詞美麗、高亢,不偏於左,也不偏於右,並且讓全民都能接受、以中華文化為主的歌,增加中華文化的光彩,不是很有意義嗎?

四、為了國家長遠精神的和諧、一致,可以大家共同會商,找專家設計一個為國家、為全民樹立的中心標幟,揚威全球。

五、我們希望大陸人士,在多少比例之下,可以到台灣為官、從事教育、參與士農工商;相對的,等於過去百萬台商到大陸,台灣人在大陸,也不僅只是從事經濟而已,也可以有人從事政治、從事各種社會建設等。如此,慢慢的讓兩岸人民沒有分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六、假如台灣的領導共主,大陸可以派一個人來做台灣的領導人,而大陸是以黨治國,台灣人也可以到那邊掛一個國家主席的名義。這樣彼此有一個對等,也算相互尊重,也不會影響大政方針。有一個平等友好的意義,有什麼不能採用這樣的辦法呢?至於台灣的政治,大陸也要慢慢的包容;大陸的政策,台灣也要了解,相互忍讓、幫助,不要在意識形態上,爭得你我對立、你我分別。相信,只要真心,沒有達不到的目的。

七、和平是多美好的普世價值,何必要鬥爭、相互殘殺、排斥,才能稱心快意呢?以此才是樂趣嗎?這是人類的劣根性。我們希望中共宣布放棄「不排除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撤除瞄準台灣的導彈。也希望台灣不要仇視大陸,甚至還想反攻,或者有獨立的意念。

八、兩岸的思想要一致,不可以有一半的人傾美,不可以有一半的人傾日,也不可以有一半的人本位主義,應該全民要團結一心,只有一個國家,凡事以中華文化為重,以國家利益為重。

九、至於說到自由,自由的標準難定,兩岸現在要先講究法治,有共同的法治,讓人民守法,再開放自由,這樣的自由就比較可貴。目前的情況是以侵犯別人為自由,這不是真正的自由。像佛教講受戒,一個人要守戒、守法才會安全;戒不是束縛的,不是消極的不可以,戒是自由,是不可以侵略你,但可以待你慈悲、給你尊重。我們覺得一個美好的國家,人民要先有法治和戒律而後有自由。

十、應互信平等。因為所有的往來,要建立在互相信任、平等之上,因此所有的一切用議會決定,好比大陸有政協、人大會議,台灣有立法院、監察院,兩岸的領導人,有領導人的會議;兩岸的學者教授,有學者教授的會議;兩岸的地方官員,有地方官員的會議;兩岸的青年,有青年的會議;兩岸的士農工商,有士農工商的會議……

美國柏克萊大學蘭卡斯特教授曾說:「佛教是民主的先驅。」因為當初釋迦牟尼佛訂定三番羯磨,就是三讀通過的一種平等會議,所以兩岸不妨對三番羯磨,做一番更深的了解,把所有的問題都擺到會議桌上來談判、來解決,不必做一些隔空喊話,不必讓別有用心的人空言操縱。透過三番羯磨會議,國家能有共同的認知,能可以統一中國,大家也不要再追究往事,向前看,不要往後看,兩岸共享、共有、共治,這才是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

兩岸可先以此為基礎來謀求和平談判,如果大家要共勝,我想政體已經很多了,我們在想還是以中華文化做為基礎,也不要再回想過去落伍的東方,也不要完全被西化,應該發展有特色的自由中華民族的中國,大家如果真是為國為民,這不是不能實現的問題。

如果這許多問題都有了共識,其他的內政外交,國防建設都彼此同等,統一利益,還有什麼可爭呢?就是有可爭可議,在會議桌上,大家開誠布公的討論。在一個進步國家,連兒童都知道「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這就是會議的重要,就是民主的真義。如此,兩岸談判才有真正根本的解決之道。

若是兩岸的代表有這樣的雅量,國家統一就有希望,大家都沒有這個雅量,還是表面上的父老兄弟姐妹,同源同種而已,實際上是新的利益產生,各懷不同的異見,那麼國家的前途周折,就很多了。

佛教有所謂的「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就是全國全民心胸廣闊,大家都同意;豎窮三際,就是要想到過去的歷史淵源,同為同文同種的中國,還有國家未來的前途,大家要能可以同體共生,在此原則之下,討論我們十方的利害關係在哪裡,再來做一番檢討,大家彼此諒解,不就成功了嗎?

目前我們也了解,大陸對台灣的政策是以一國兩制,九二共識是底線,問題是台灣要怎麼接受?所以藉此文把台灣人的心聲做一些表白,讓兩岸來共同了解。無論主政者的想法如何南轅北轍,這些都需要會議、協商。

因此,我們僅能做為旁觀者,提出上述建議,我們無意於偏左或偏右,至於為政者的立場、堅持什麼原則,也不是我們能完全了解,吾人僅單純的提出希望未來和平的聲音,期盼中華民族和平、和諧、和好,如此而已。

二〇一五年九月十九、二十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