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22 何謂本土化的真正意義

在一個國家裡面、在一塊土地上,假如彼此只知鬥爭,到最後只有同歸於盡。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這個意思是,是本土,即非本土,你有心,都是本土。

七月十五日《聯合報》的社論,文中提到「王金平可以為國民黨做的三件事」,當中,因為洪秀柱代表國民黨出來競選總統,致使國民黨一些本土派黨員,想要退出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特意南下會晤本土派人士,安撫退黨潮。到現在,國民黨裡面,還分了很多的派系,真叫人匪夷所思。

國民黨曾經為了政見,讓一些優秀的黨員如郁慕明、趙少康等人出走組織新黨;後來宋楚瑜和李登輝不和,又出走組織親民黨。多少年來,國民黨黨內總有一些人士,稍有利益分配不均,或沒有受到提名重視,就這樣脫離國民黨,甚至加入民進黨,或是另組他黨的,也多不勝枚舉。現在,部分所謂本土派黨員為了王金平,傳出如果黨內不提名他代表國民黨出來競選,他們就要脫離國民黨。

本土派指的是什麼人呢?何謂本土派呢?國民黨在台灣,它不就是台灣的本土派嗎?如果它不是台灣的本土派,難道它是海洋派嗎?或日本派嗎?還是美國派嗎?

我們覺得在台灣所有的政黨,如:國民黨、民進黨、工黨、新黨、民主黨、親民黨、綠黨、先進黨等等,在內政部登記的兩百多個政黨,都應該是本土派。甚至於全台灣的選民,通通都是本土派。在台灣不講本土派,還講什麼派呢?現在國民黨既也是本土派,派中又再立派,這就叫人不懂其意義究竟是什麼了?

假如「本土」一詞,指在台灣本島,那麼在澎湖,我們稱離島,就不是台灣本土了嗎?小琉球也是離島,那就不是台灣本土了嗎?甚至於金門、馬祖更不是台灣本土了。台灣所稱「本土」,應該說,能在這塊土地上行使政權的都是「本土」。

我們看印尼,有「萬島之國」的美稱,也沒有聽說過哪一個島不是印尼的,應該都是屬於印尼本土。菲律賓稱「千島之國」,一樣把那許多島嶼同等看待,沒有哪個島不是菲律賓的本土;夏威夷與美國本土距離三千七百公里,關島和美國的本土也有八千公里之遙,他們也不在美國本土之中,你能說它們不是美國嗎?

假如要說本土,我們可以說,小琉球是我們的本土,蘭嶼、綠島是我們的本土,澎湖是我們的本土,金門、馬祖也是我們的本土;假如我們的政權能可以到達大陸,大陸也是我們的本土啊!今天我們的政權能在世界上所到之處,哪裡不是我們的本土呢?

就像魚蝦藏於海裡,鳥獸棲於山林,昆蟲潛伏泥土,人類居於家園,華人散居地球,人何必一定要把自己局限在一間老房子裡面,才算是你的居家本土呢?今天,說得好聽一點,有太陽照到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海水流到的地方,就有中國人;中華文化可以普及於世界,為什麼我們不稱世界都是我們的本土,還要計較於這麼樣一個狹隘的台灣本土呢?本土,是廣義的呢?是狹義的呢?希望台灣所有的民眾,要把心胸擴大,把「我們的本土」擴大到「世界都是我們的本土」。

就像今日的美國,能在世界上稱老大,他自己也說,就是開放的政策所致。青年學生要念書,請到我們美國來;企業家要投資做生意,歡迎到美國來;你想要移民、購置房地產,也請到我們美國來。優秀的人都想到美國發展,為什麼?因為它開放。你到美國來,若干年後,就可以取得美國公民的資格。美國的土地,歡迎世界大家都可以一起來共有,那不就是大家的本土嗎?所以美國可以很偉大、很強盛,那不是沒有原因。

等於巴西,他們自己說,巴西沒有人,世界各地移民到巴西來的兩億多人口,都是巴西人,所以他能夠成為世界的「金磚國」之一。新加坡一直以高薪、完善的福利制度,招攬各國人才,使得小小的新加坡,居於世界全球最富有、也最國際化國家之列。

因此,應該說,不管來自哪裡,只要願意為我們所居住的土地而努力的每一個人,都是本土化的表現。歷史上也有這樣的例子,像春秋戰國時代,雖有很多國家,他們的官員遊走各國擔任要職,他們都認為,在哪個國家任職,那裡就是他的本土。

再看南非,數十年來,他為了實現本土化,把白人趕走、排斥其他族群,由本土人執政,採取保護政策。幾年間,由當初一塊錢美金兌換兩塊錢斐幣,現在要十二塊錢斐幣才能換一塊美金。這就是本土的人才不夠,也因為好的人才不能善用,就是經濟情勢下滑最大的原因。

世界上的名位,不是哪一個人的;中國有一句話:「有德者居之。」世界上的土地之大,也不是給誰住,有人者居之。現在,大家既然有緣共居一處,不能相知,互不承認,互不認為本土,就是天堂也不會安樂啊!如今,中華民國在台灣建設六、七十年了,從高速公路、十大建設等等,讓經濟起飛,成為亞洲的四小龍,國民黨還不能成為台灣本土的政黨嗎?

講到這裡,我們就很為過去的國民黨惋惜。有些人要想得到利益,紛紛加入國民黨;當得不到利益時,他們又紛紛的離開國民黨。離開也不要緊,卻又紛紛反對國民黨,所謂打著藍旗反藍旗;今天不少反國民黨的人士,當初不也是國民黨的黨員嗎?黨,只是歸這些少數人來利用。

在世界上的民主國家,所謂政黨,它是有建設的理想、有政治的理念,所以組織黨。有了黨,就有黨的目標、黨的路線,每個人都要具備黨性,不能輕易的離開黨。既然參加黨,就以服從為天職,服從黨的決策,以黨的利益為第一,不是動不動就為了個人的利益要脫黨。黨意是眾人之事,就要忠於眾人,不可以個人要這樣、要那樣的翻覆無常。這不但是讓別人笑話這一個黨的權威性不夠,也讓人恥笑這許多參加黨又脫離黨者的人格,究竟是朝三暮四?或朝秦暮楚呢?他有什麼條件來參加什麼黨呢?

我們想到,過去參加國民黨的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他們把黨國的理念前途置於自己的生命之上,寧可犧牲生命,也不可以犧牲黨國的利益。就拿中日戰爭來說,三千萬左右軍民,為了保衛黨國的文化和故土,犧牲生命,為的是什麼?讓國土得以完整,讓政黨可以長存。

在美國,有兩大黨派:民主黨、共和黨。平時形式上看不出來誰是民主黨、誰是共和黨,但是到了投票的時候,他們有一個觀念意識:我贊成民主黨的思想政策,我就投民主黨的票;我是屬於共和黨的思想政策,我就投共和黨的票。

反觀台灣各黨派的黨員,有些人好像遊走在政黨之間;說得難聽一點,好比「有奶就是娘」,誰給我利益,我就加入,誰就是我的黨。對於黨的理念、黨的目標,他沒有建立;對於黨的紀律、黨的規矩,他也沒有遵守;對於黨性是什麼,這許多入黨、退黨的人都不夠了解。這許多各黨人士,用各種方法、各種的理由來分裂黨,現在又想要用「本土派」這個名詞來分裂台灣,這實在是不太高明的行為了。

古人有謂「友而不黨」,歐陽修〈朋黨論〉裡有說:「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在歷史上,因為朋黨而讓國家由盛而衰,甚至招致滅亡的例子,昭然在目。像東漢有「黨錮之禍」,唐朝有牛僧儒和李德裕為首的「牛李黨爭」;宋代「王安石變法」,與司馬光引起的「新舊黨爭」;明朝顧憲成、魏忠賢的「東林黨爭」,全國書院被毀,從政者無知無能,朝中以抨擊為能事,致使國家淪亡;晚清王公大臣貪腐,「戊戌變法」失敗,國勢衰亡,列強入侵,百餘年被喻為東亞病夫。這些都不夠讓我們引以為鑑嗎?

現在,國家實行自由民主,但「自由民主」不是說我們可以隨意善變,任意參加黨派、脫離黨派的意思。今日的自由民主,是由國民黨、民進黨多少的前賢高士,用種種的辛苦、犧牲所換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它,不可以糟蹋它,也不可以再假借「本土化」來分裂國民黨和民進黨,這是不理性的。

你可以不入黨,一旦入黨,就要奉行黨的規章行事。等於一個婦女,你可以選擇獨身不嫁人,你嫁了人,就要行主婦之道。入黨又脫黨,好比一個有婚外情的男人,一個不守婦道的女性,在人格上,能說沒有瑕疵嗎?同樣的,在民主自由這樣美麗的政黨名稱之下,你能可以不維護你的黨的尊嚴、黨的神聖嗎?

我們希望國民黨、民進黨、新黨、親民黨等等台灣兩百多個黨派都是本土的,希望本土的政黨都要為本土來服務奉獻。就如國際佛光會總會設在台灣本土,但它的分會設在全世界各個國家,所以,他們最重要的宗旨,是希望各地這許多分會都本土化。本土化以後,總會才更增加力量。

等於一個國家之下,各個政黨也要本土化,團結一致,才能更發揮力量。一個在本土不能發揮力量的團體、政黨,那對總體國家有什麼幫助呢?中國有一句話,在一家保一家,在一國保一國,難道你在黨不護黨,在教不護教,那你又是做什麼的呢?

過去元朝,打到俄羅斯、土耳其,那許多地方不都成為中國的本土了嗎?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各占有自己的土地,但到最後,他們不都讓秦國來統一為一個本土了嗎?所以《三國演義》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合合分分,這就是人間的現象。

是本土,地球都是我們的本土。你守不住,你的家園也不是你的本土;你守得住,全世界都是我們的本土。

非本土,將來大家都要離開這個地方,是在天堂?是在地獄?六道輪迴呢?未來的命運與現在的因緣果報,也不是沒有關係。

天空上的飛機、海洋裡的船隻,每天穿梭不停,不是把大家帶回本土,又從本土帶到其他地方;你的本土,我的本土,大家不都是相互往來嗎?不都在地球上嗎?大家還要計較這數十年的短暫居住嗎?只要來往自由,都是我們的本土,何必跟人劃分本土、非本土,要對立得那麼清楚嗎?

在一個國家裡面、在一塊土地上,假如彼此只知鬥爭,到最後只有同歸於盡。一個家庭裡,兄弟鬩牆,家庭也不是你的本土;何況一個國家裡,這麼多的人,百家皆鳴、百花齊放,你何必把它擠壓成一個狹小的本土?你可以把它擴而大之,成為一個大本土、大世界,豈不更妙哉?

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這個意思是,是本土,即非本土,你有心,到處都是我們的本土。

二○一五年七月二十一、二十二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