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93 七、不綺語

佛陀說離綺語,能成就三種決定:一、定為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

綺,有華麗、美妙之意。佛門裡引申為講話過多修飾至虛浮、華美而不真實、無意義,以及雜亂、汙穢、不正當的言詞;這些都是會干擾人心,對修心養性無益的語言。能不綺語,就必定為智者所愛,自己也能有智慧,為大眾所敬愛。

有些人喜歡耍嘴皮子,自以為伶牙俐齒,在公眾場合信口開河,不問真假,就隨意胡謅亂說,說得天花亂墜,或許一時會讓聽眾相信、崇拜或著迷。但是,經不起證實考驗的言論,終究會被嫌棄。有的人自以為幽默,喜歡開玩笑或說笑話,來逗人發笑,來製造歡樂的氣氛。偶一為之,無傷大雅,若長期下來,如馬戲團的小丑耍把戲般的逗人為樂,對自身的進德修業實無益處。

另外,以讒言巧語、甜言蜜語來迷惑人心,更是不可為。佛教史上「三武一宗」的教難,就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後周世宗等帝王,聽信道士寇謙之、張賓、趙歸真,以及宰相崔浩、李德裕等人的讒言和煽動,而廢佛、毀法、滅僧,嚴重扼阻佛教的發展,甚至讓佛教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

孔子言:「巧言令色,鮮矣仁!」歷史上不少帝王,被身邊美女或寵臣的花言巧語所蠱惑,最後導致身敗名裂、亡朝滅國,如妲己、褒姒、楊貴妃、和珅等人,就是以可怕的綺語而禍國殃民的例子。其他如說話不三不四、喜談無意義的八卦,以及口蜜腹劍的行徑、強不知以為知的論辯,也都是綺語。

唐朝的大文豪韓愈,原本不信佛法,反對佛教,還因為上書〈諫迎佛骨表〉而被貶官。後來他認識大顛禪師,兩人幾番機鋒論道,才逐漸改變他對佛教的看法。有一天韓愈又去問難,見到大顛禪師在禪坐,就在旁邊等候。過了許久,韓愈已等得不耐煩,侍者見狀,拿了引磬在禪師旁邊輕敲一聲,並小聲說:「先以定動,後以智拔。」

韓愈在旁聽到這句話,就行禮而告退。他說:「禪師門風高峻,我已從侍者身上得到佛法的入門。」從此不再作排佛的言論了。

綺語對自己、他人都無益。如這位侍者能適時一語中的,發揮語言的力量,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語言是表達思想、意志的重要工具,我們要能善用它。用口修行,遠離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四種口過,常說讚美、鼓勵、建設性、利益他人的話。如《無量壽經》說:「遠離麤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習善語,自利利人,人我兼利。」使口中所出,句句是金玉良言,是法味珠璣,如此即是口宣教化,真正善入語言三昧了。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