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95 八、不貪欲

最後是意業的貪瞋痴三毒。佛陀說若離貪欲,能成就五種自在: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慳嫉故。

貪欲,又作貪愛、貪著,是對五欲六塵追求、迷戀而生起染汙的貪著心。貪欲為生死之本,我們會生生世世在六道裡輪迴,都是緣於貪欲。

經典中對貪愛有許多的譬喻,像貪愛如水,而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水能長養身心,也會滲透內心,滋養生長惡法。貪愛如瘴癘,生活其中,不知覺醒,身心就會受到瘴氣的侵害而生病。還有,貪愛如瀑流,能溺惑人心,將我們的善根漂失,在生死苦海中流轉,不得到達彼岸。貪愛又如軛,被貪愛的軛駕馭,身心在惡業的牽引下,就不得自在。

不論貪財、貪色、貪名利,都是因為沒有把心管理好,而任它成為欲望的奴隸。

呂洞賓有次到人間訪查,看到一位小孩愁眉苦臉的坐在路邊,便走過去關心詢問,了解到小孩是由於母親病重,家裡沒錢為他治病而憂愁。呂洞賓感動他的孝心,就用手指一指,把路邊一塊小石頭變成黃金,交給他:「趕緊把金子帶回家,幫媽媽治病吧!」

小孩眼睛一亮,隨之又搖頭。呂洞賓以為他嫌金子太小,不夠用,再點一塊大石頭,「這塊黃金,應該夠用吧?」

沒想到小孩說:「我不要黃金,因為它終有用完的時候,我要你能點石成金的那根手指頭。」連一個小孩子也如此的貪婪,呂洞賓很失望的離開了。

有位員外,攢聚了許多財富。但是,雖然腰纏萬貫,他卻極為慳吝,對家人苛刻,對朋友、社會更是一毛不拔。他把賺來的錢換成金元寶,放進一罐罐的罈子,藏在床鋪底下的暗室裡。常常半夜起來數著金塊,見它們完好無缺少才放心。

到了晚年,他擔心自己往生後,子孫占據他的財富,便將罈罐搬到屋後的山洞裡,再用石頭堵住洞口。由於他對財寶的執著,往生後竟然變成一條大蟒蛇,在洞裡繼續守著這些黃金。

由於貪婪成性,財富就成了讓自己無法解脫自在的枷鎖。「大廈千間,夜眠不過八尺;良田萬頃,日食又能幾何?」能知足就能常樂,知足才是第一富!

貪欲心重的人,害怕心愛的東西會失去,所以心中常有恐懼。像社會上許多人,為了保住地位而互相傾軋;而耽著逸樂的人,也往往弄得身敗名裂。這就是《法句經》所言「貪欲生憂,貪欲生懼」的過患。

如何管理我們的貪欲?佛陀有位弟子,每天參禪打坐,但是十二年來,心中依然貪瞋痴不斷,為此他很苦惱。有天晚上,一隻水狗出來覓食,看到一隻烏龜在樹下,便走來想吃掉牠。烏龜趕緊將頭尾、四肢都縮進龜殼裡,因此而保住了性命。藉此因緣,佛陀告訴他:「藏六如龜,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

我們的煩惱禍患,都是因為恣情放縱六根向外追逐而招來的。假如能攝心守意,進而明白「貪欲本無體,執境便成迷」,了達貪欲是虛妄不實,如此,心無妄求,無論外境如何,都能以正智觀察,自然行無顛倒,於身心、福德、財物各方面都自在無畏了。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