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60 六、從「隨機應現」看觀世音的管理

有一首偈語說:「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觀世音菩薩就像一輪明月,月亮是一個,但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只要你的心地清淨,只要你有誠心祈求,觀世音菩薩都能隨緣應現。

如《普門品》裡提到,觀世音菩薩針對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此中包括佛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以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婦女、童男、童女身,甚至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總共有三十二應化身。

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二應化身、十九種說法的方式,用對方的語言、習慣、需要來度化眾生,這在管理學上是很奧妙的。意思是說,你要管理人,不能太執著於一個固定的模式,不能只有一個方法或是一個形式,而要能針對不同的對象、不同的身分、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別、不同的層次,甚至不同性格、喜好的人,施以不同的教化,如此才能契理契機,才能讓人接受。

就像常常有人問我,是用什麼方法來管理佛光山?其實我就是學習觀世音菩薩善於隨類應化,觀機說法。如果是軍人來訪,我就為他說軍人法;對工商人士,就講工商管理法;對童男或童女,就給童男童女的教育。

我的理念是,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比如,應以大學「因緣」得度者,即辦大學而度化之;應以佛光會「因緣」得度者,即設佛光會而度之;應以寺院庵堂「因緣」得度者,即建寺院庵堂而度之;應以佛學院「因緣」得度者,即辦佛學院而度之;應以美術館「因緣」得度者,即建美術館而度之;應以青年團「因緣」得度者,即辦青年團而度之;應以學生會「因緣」得度者,即辦學生會而度之。

尤其多年以來,為了推動人間佛教,我常常一下子飛到歐洲,一下子又在美洲,等一會兒又前往澳洲;為了接引外籍人士,我到天主教、基督教的國家弘法,為了度化海外華僑,我又到回教的國家傳教……可以說,我一直努力在學習觀世音菩薩的隨機應化。

事實上,也不只是我,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可以學習觀世音菩薩,都可以化身千百億;只要我們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能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把家庭、公司、國家、社會所付與我們的責任做好,那麼大家不就都是觀世音菩薩的應化身,不就可以隨緣應化了嗎?

結語

「管理學」最重要的就是管好自己,一切自然能循序漸進。尤其,在任何管理學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責任」二字。不管是在工作場中,或是在家庭裡,乃至一國之邦,所有主其事者,乃至置身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要有責任感;就像觀世音菩薩,如果他沒有責任感,那麼大可以自在快意的成佛去了,又何必自找麻煩,到處尋聲救苦呢?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來到世間,就要對得起自己和此生的意義,也就是要肩負起「責任」;換句話說,我們信奉觀世音菩薩,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管理,最終極的目標,就是「念觀音,拜觀音,更要自己做觀音」,如此才能和觀音菩薩一樣,成為一個領眾有方、處事有道的管理專家。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