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51 二、從「救苦救難」看觀世音的管理

人在世間生存,難免會有遭逢困難,或是感到無助的時候。當我們遇到困境,總希望別人可以助我一臂之力;同樣的,別人有了難處,我們也要主動施以援手。尤其在領導學上,你要管理人,首先就是要幫助他解決困難,就像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這就是一個最好的管理法。

在《普門品》裡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這是記述觀世音菩薩「救三毒」、「解七難」等「救苦救難」的慈悲行誼。

根據經文說,觀世音菩薩因為慈悲,所以遊諸國土,度脫眾生,為眾生解除苦難,包括去三毒與救七難。所謂「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甚至「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乃至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繫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這裡講的「三毒」,是從內部來的,就是我們內心的貪、瞋、痴;「七難」是從外境來的,就是火難、水難、風難、刀難、鬼難、囚難、賊難等。但是招致這些災難的,其實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內心裡,何嘗沒有「七難」呢?

例如:火難,就像是心中的瞋火;水難,就是愛欲之水;刀難,是指害人的驕慢、瞋恚之心;風難,就是無明煩惱的黑風;鬼難,就是一切的誘惑,諸如女色、金錢、權力、名位等,都是誘惑我們的夜叉羅剎,可以說數之不盡。

另外,囚難就是我們內心的怨尤、不平等情緒,這些都像杻械枷鎖,會束縛我們的身心,讓我們不得自由;賊難則是指我們的心,如王陽明說:「破山中之賊易,擒心中之賊難。」我們的心中充滿各種怨賊,這些心中的賊,神通廣大,變化自如,可以上天,可以入地,想要捕捉並不容易。但是,如果我們能體會到觀世音菩薩的平等悲心,如果我們心中有佛法,不但心中的盜賊容易捕捉,甚至各種的災難都能化解。

就拿「囚難」來說,你在人間犯了罪,如果罪業未除,刑期未滿,當然不能釋放你。這時你必須懺悔改過,並在監獄裡建立功勞,發心為人服務;只要你能幫助獄方,發心工作,表現良好,得到上級對你的認同、欣賞,他也會替你減刑,把你的腳鐐手銬減少。

所以,有了三毒、七難的業障,只要你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並且學習菩薩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當你心中有菩薩,而且念念都能慈悲為眾,甚至你在菩薩像前一個合掌,這時你還會想要殺人,還會跟人打架嗎?所以,只要面對觀世音菩薩,所有煩惱枷鎖都能解除。

因此,經典裡說「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能獲得解脫」,這不是從事相上說的,而是指我們精神上的枷鎖。所謂「名韁利鎖」,很多束縛我們、圍繞我們、困擾我們,讓我們放不下的貪心,假如你稱念觀音菩薩的聖號,內心裡有了另外不同的看法與見解,知道要學習菩薩的胸懷,懂得要開擴心胸、慈悲為人,而不是只想到自己,如此一來,杻械枷鎖不就去除了嗎?

另外,去三毒的道理也是一樣的,你把觀世音菩薩擺在心裡,你的心中就有慈悲,就有菩薩的清涼法水,那麼所有的怨恨、不平等瞋恚之火自然就會息滅。否則貪欲的深壑是不可能填滿的,瞋恨的怨心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愚痴的行為是不可能成事的,只有你的心中有佛法,有了戒定慧,才能息滅貪瞋痴三毒。

所以,信仰不是完全從事相上去談的,要從心靈、精神的層面來談,你心中有怨恨、嫉妒、不滿、怨尤等許多的困擾,你求助於人,誰能幫助你呢?只有菩薩在你的心中才能化解,才能真正為你救三毒、解七難。

總說觀世音菩薩因為能「救苦救難」,幫助眾生脫離痛苦,所以廣為大家所接受;同樣的,身為一個領導者,也必須具備有救苦救難、能為屬下解決困難的能力與發心。你能滿足大家的願望,才能受到屬下的擁護,這在領導學上是很重要的。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