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回首頁 /
- 第一類【經義】 /
 - 019-023佛教管理學(共5冊) /
 - 019佛教管理學1 經典系列 /
 - 《佛說孛經》的政治管理學 /
 - p229 前言
 
p229 前言
        佛教也談政治嗎?佛教並不是政治,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而佛教是淨化社會人心。當初佛陀在印度,雖有許多的國王、大臣來請教佛陀關於國事的問題,但是佛陀都以佛法的仁慈、和平、慈悲、教育、和諧來對答,從不涉及對立、暴力、鬥爭等事。所以後來在佛教裡面,也有一些經典,出現過一些關於佛教論政的問題,正如太虛大師所說:「佛教是問政不干治。」佛教對於政治的立場,是誰當家作主便擁護誰,佛教雖然愛國但是不參與政治,不和政治對立,這是應該要肯定的,這也是當今的佛教徒應該要注意的。
《佛說孛經》,記錄的是「孛」和國王的對話。孛,是佛陀過去在因地修行菩薩道時的名字,他是一位政治家,曾經在藍達國王那裡服務,後來因為政見不同,想棄政修行。國王再三不捨地要他留下來,但他去意堅決,在臨別的時候,跟國王講說了一些為政之道。所以這部《孛經》,也可以說是佛教的政治學。
以下就從孛回答藍達王的對話,來說佛教對於政治管理的看法。 
    
- 019佛教管理學1 經典系列
 - 《阿彌陀經》的管理學
 - p031 前言
 - p031 一、從「自然生態的保護」看阿彌陀佛的管理
 - p035 二、從「居住建築的規劃」看阿彌陀佛的管理
 - p037 三、從「經濟生活的富足」看阿彌陀佛的管理
 - p038 四、從「人事制度的完善」看阿彌陀佛的管理
 - p040 五、從「三根普被的教育」看阿彌陀佛的管理
 - p042 六、從「和諧共生的倡導」看阿彌陀佛的管理
 - 《普門品》的管理法
 - p049 前言
 - p049 一、從「大慈大悲」看觀世音的管理
 - p051 二、從「救苦救難」看觀世音的管理
 - p055 三、從「一心稱名」看觀世音的管理
 - p057 四、從「布施無畏」看觀世音的管理
 - p059 五、從「滿足所願」看觀世音的管理
 - p060 六、從「隨機應現」看觀世音的管理
 - 「佛遺教三經」的管理法
 - p067 前言
 - p068 一、《八大人覺經》的管理法
 - p073 二、《佛說四十二章經》的管理法
 - p082 三、《佛遺教經》的管理法
 - 《地藏經》中的地獄管理法
 - p103 前言
 - p104 一、地獄在哪裡?
 - p108 二、地獄是什麼景況?
 - p111 三、是誰建造、設計了地獄?
 - p114 四、地藏菩薩的管理法
 - 天堂的管理法
 - p133 前言
 - p136 一、欲界
 - p147 二、色界
 - p159 三、無色界
 - 《玉耶女經》的婦女管理學
 - p165 前言
 - p165 一、玉耶女禮佛因緣
 - p167 二、玉耶女「照心的鏡子」
 - p169 三、佛陀開示婦女之道
 - p170 四、與鄰里和睦相處
 - p171 五、教導兒童知禮守法
 - p172 六、學佛自我管理法
 - 《善生經》的青少年自我管理學
 - p175 前言
 - p175 一、孝養父母之道
 - p179 二、尊敬師長之道
 - p180 三、夫妻相處之道
 - p181 四、親友往來之道
 - p182 五、建立信仰之道
 - p186 六、關照下屬之道
 - 《維摩詰經》的社會管理學
 - p191 前言
 - p191 一、「無量方便」的社會管理
 - p194 二、「大小互融」的社會管理
 - p201 三、「男女平等」的社會管理
 - p203 四、「不二法門」的社會管理
 - p206 五、「心淨土淨」的社會管理
 - 《三世因果經》的管理學
 - p211 前言
 - p212 一、了知因緣思想的管理
 - p215 二、自作自受的行為管理
 - p218 三、福禍窮通的命運管理
 - p223 四、五戒生活的社會管理
 - 《佛說孛經》的政治管理學
 - p229 前言
 - p230 一、以性格仁慈來管理國家
 - p236 二、以重視輿情來管理國家
 - p243 三、以民生康樂來管理國家
 - 《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學習管理學
 - p253 前言
 - p253 一、不忘初心
 - p255 二、吃苦耐勞
 - p257 三、腳踏實地
 - p259 四、自我要求
 - p261 五、疑而好問
 - p263 六、與人為善
 - p266 七、平等尊重
 - p267 八、契理契機
 - p269 九、樂說無礙
 - p271 十、解行並重
 - 《十善業道經》的管理法
 - p275 前言
 - p275 一、不殺生
 - p279 二、不偷盜
 - p282 三、不邪行
 - p285 四、不妄語
 - p288 五、不兩舌
 - p290 六、不惡口
 - p293 七、不綺語
 - p295 八、不貪欲
 - p298 九、不瞋恚
 - p300 十、不邪見
 
- 021佛教管理學3 弘法系列
 - p004 人事篇 人事管理法
 - p056 社會篇 我為社會排難解紛
 - p078 警察篇 做人要能通過警察關卡
 - p104 軍中篇 我把佛法帶入軍中
 - p130 教育篇 佛教要進入校園
 - p158 監獄篇 苦難的人更需要佛法
 - p186 佛光山的管理法
 - p240 佛光山的三寶山
 - p276 宗教立法之我見
 
- 022佛教管理學4 兩岸系列(1)
 - p006 編者的話
 - p008 【推薦序】「慈悲思路」開創台灣出路──超越黨派、族群、地區的當代諍言
 - p016 【代序】我可以稱台灣中國人──《慈悲思路‧兩岸出路》
 - 第一篇 選出優秀領導人
 - p030 選舉大樓的成功與倒閉
 - p034 讓台灣兩黨有十萬個總統候選人
 - p038 兩位女性競選總統是台灣的榮耀
 - p042 看兩黨,誰能團結誰就能勝利
 - p046 從《禮記•禮運大同篇》看選舉
 - p052 選舉要靠「罵人」來當選嗎?
 - p056 兩個偉大的女性起跑
 - p062 一個參選人猶豫的告白
 - p 066 選舉人的前途舞台在哪裡?
 - p070 國民黨大老們都沒有黨性了嗎?
 - p076 兩黨的副總統候選人在哪裡呢?
 - p 082 民意代表們當選後有什麼好處?
 - p090 有好的選民,才有好的候選人
 - p096 每逢選舉,可憐我要說謊
 - p102 我重要呢?黨重要呢?
 - p108 看報八十年,看選舉最傷心
 - p114 每一張選票從哪裡來?
 - p122 說謊造謠者能做民意代表嗎?
 - p128 選舉的語言要自重,不是詆毀
 - p134 天堂地獄裡有沒有選舉?
 - p 140 關於選舉造勢與街頭運動
 - p146 候選人落選時怎樣收場?
 - 第二篇 尋找台灣領導力
 - p154 選舉期間,讓我們懷念幾位前賢
 - p160 希望台灣出一個齊桓公
 - p164 敬告國民兩黨元老們
 - p168 讓孫中山先生在台灣復活吧!
 - p174 國民黨的功過偉大而又可悲
 - p180 台灣每年每月都在忙選舉
 - p186 國民黨有關人士應向孫中山謝罪
 - p190 「回頭轉身」救台灣
 - p198 和對手共同為國家建設
 - p202 每一個人做自己的神明
 - p210 佛陀原來也是一位政治家
 - p226 兩位黨主席想些什麼?
 - p232 我猶豫,這一票投給誰?
 - p238 選票的內情都不簡單!
 - p244 觀音、媽祖都可以選總統
 - 250 附錄: 何處惹塵埃
 
- 023佛教管理學5 兩岸系列(2)
 - 第三篇 悲憫土地與人民
 - p008 人是一個,宇宙在人的心中
 - p014 我們在海洋中心如何生存?
 - p018 我們大家都是中華民國派
 - p022 何謂本土化的真正意義
 - p032 台灣移民現在是第幾代?
 - p040 苦難的人生,苦難的中國人
 - p048 民進黨與中華民國總統
 - p054 台灣人對日抗暴事件回憶
 - p060 台灣濁水溪的淚水長流
 - p068 我們要向原住民學習
 - p074 大家應了解台灣人的悲情
 - p080 台灣能去中國化嗎?
 - p086 什麼資格才能成為「台灣人」?
 - p092 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我們對台灣選舉亂象的感慨
 - p098 關於台灣獨立我見我思
 - p104 李登輝先生是哪一種人?
 - p110 請問台灣人,台灣還像台灣嗎?
 - 第四篇 深思民主與自由
 - p118 政府是誰?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政府
 - p124 回憶中華民國第一屆總統選舉
 - p130 當代青年的目標在哪裡?
 - p138 回應民主會亡國的思惟
 - p144 自由,不能侵犯別人的自由!
 - p148 台灣的競爭力在哪裡?
 - p154 惡性的執著需要客觀會議解決
 - p160 假如沒有了「中華民國」
 - p166 我們對兩岸往來的建議
 - p176 回顧古代有自由民主嗎?
 - p182 眉毛無用,有它才像人
 - p188 台灣人會知道自己的祖先嗎?
 - p194 台灣人的身心住在哪裡?
 - p202 台灣的是非善惡在哪裡?
 - p210 建設兩岸談判的基礎
 - p222 建設台灣好人政治的示範
 - p230 附錄: 讀者看選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