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76 回顧古代有自由民主嗎?

古代也好,現代也罷,都應該以民為本,凡事考量全體大眾的利益,以法治、平等、理性的政策,帶領人民走向自由、民主、和平的國家社會。

台灣光復後,重要的公職人員都由選舉產生,大家認為這是台灣的自由民主,驕傲的認為台灣很進步、很偉大;其實,各位如果翻開中國的歷史,上古的三皇五帝時代,早已實行民主制度。如唐堯交給虞舜,虞舜交給夏禹,歷史上稱為「公天下」,這種公天下的制度,已超越現代的民主。因為他們對於賢能的人才能夠禮讓,連競選也不用,領導人就產生了。哪裡像現在的自由民主,為了一官之職,爭得你死我活。我們看看老祖先們的公天下、自由民主的精神,才是真正可以傲首世界,增加中華民族的光彩榮耀。

例如:孔老夫子為了宣揚仁政,宣揚天下為公,率領學生遊歷各國;百年後的孟子對孔老夫子也不遑多讓,見到梁惠王的時候,毫不客氣的表示,一個國家重仁義,比利益更重要,做為一國之君把利擺在前面,義擺在後面,這一個國家臣民就容易上下交鋒爭利,那不是很危險嗎?孟子毫不畏懼的義正辭嚴,教訓這許多帝王為君之道。古聖先賢們都有這樣的道德勇氣,所以中華民族的士大夫、讀書人受人尊重,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假如各位熟讀歷史,在《二十四史》、《戰國策》、《國史大綱》裡,賢能的君主以仁義治天下的也多不勝舉。例如,春秋五霸各霸主稱公稱王,但不敢稱帝;因為各國民意還沒有集中,不敢擅自專權專制,所以大家只有尊周室為共主,以團結安天下。這也是古代的另一種民主。

然而,到了戰國時代,因為各自不團結,無論是連橫,無論是合縱,其後就是以強秦來統一各國。現在,台灣的社會太過分裂,這樣紛爭,有誰敢來做領袖共主呢?

又好比現在蘇州閶胥路有一座「泰讓橋」,讚頌泰伯「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這是說,周太王有心傳位給三子,大太子泰伯知道父親的心意,也覺得弟弟能力強,為了不讓父親難為而選擇離開,到南方的蘇州隱居。後人敬慕他不爭權位的美德,建橋取名「泰讓橋」,以作太子泰伯讓位的紀念。古人在名利權位之前有這種禮讓,互相尊重,現代人的自由民主反而爭權奪利,互相鬥爭,跟古人這種超越權力而講道義的人格,實在差距太多。

我們知道上海又稱為申,是楚國春申君的封地,他與當時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並稱「戰國四君子」。孟嘗君任齊國宰相,食客三千助齊國推行仁政;平原君任趙國宰相,禮賢下士,輔助惠文王、孝成王二朝;信陵君雖是魏國將領,盜取君符救趙國,但也是一種仁慈之心。他們都不想爭奪王位,而是輔助君王來匡治天下。

戰國時代,秦國派使者問候趙威后,趙威后問使者說:「今年收成還好嗎?百姓安樂嗎?你們的大王無恙吧?」使者不高興的說:「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問好,您不先問我們大王的情況,卻打聽收成和百姓的情形。這有點先卑後尊、本末倒置吧?」

趙威后回答說:「你錯了!如果收成不好,百姓靠什麼生活?如果沒有老百姓,又怎麼會有國君呢?所以應該要先關心百姓啊!」所謂「民為邦本」,人民是國家的根本,固本才能興國,我們認為,這是民主國家應該要有的基本觀念。

自古以來,賢明的帝王身邊都有不怕死的諫臣。《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中提到,鄒忌以自身為例,妻妾愛他、怕他,客人求他,所以口是心非的說他比城北的徐公還要俊美,藉此提醒齊威王,要能夠接受別人對他的指責、批評,國家才會強盛。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建議,接受群臣諫言,從此政治清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最後連韓、趙、燕、魏都到齊國國都來朝拜。過去的帝王,如果與民平等同在,一樣的能夠富強安樂。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天子漢高祖劉邦,在用人策略上,不分貴賤,一概平等視之,包含貴族、車夫、狗屠等各階層人士,唯才適用,論功行賞。他並且不計前嫌,重用項羽的手下如韓信、陳平,皆給予尊重及信任,故能取代項羽而獲得天下,建立漢朝。這是劉邦知人善任、平等、民主的胸懷所致。

到了三國時代,劉備聽聞諸葛亮智慧過人,不辭辛苦三顧茅廬,而有諸葛亮獻三分天下之計的〈隆中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因此,一國之君是否有民主素養,就看他是否有識人的智慧和用人的雅量,有沒有對他人尊重的美德。

當然,歷史上也有不少賢能之士,淡泊名利,如晉朝的李密、劉宋的陶淵明、唐朝的王參元……不肯出仕為官,因為他們明白官場並不是一個淨土,所以避而遠之。不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國家需要人才時,應該要出任為國奉獻,要能以國為重,不能以己為先。大家可以把國家看得比自己重要,才能為政治服務。

民主,不是一味的好強爭取,所言必須要有建設性和未來性。西漢時代,弱女緹縈上書漢文帝直陳肉刑之過,不僅讓遭誣陷的父親免罪獲釋,也讓皇帝從此廢除了不人道的刺面、削鼻、斷肢等肉刑。這位開創中國三大盛世之一的漢文帝,為了廣開言路,讓官員勇於諫言,針砭時政,下令廢止「毀謗、妖言罪」。此外,他也曾經不立太子,希望將皇位禪讓給賢德之人,可說是一位深具民主思想的賢德明君。

又好比唐朝駱賓王為討伐武則天,撰寫了〈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其文典雅順暢,武則天讀了以後,不但不計較內容對他的謾罵,反而跟丞相說,像這種人才,我們不用他,實在是你的罪過啊!武則天能在大唐貞觀之治之後,撐起朝中一片天地,其胸量、見識也不禁讓人讚歎。

而為了解民意,廣納人才,在皇宮前公開設立「延恩」、「招諫」、「伸冤」、「通玄」四個箱子,凡有想法、舉薦人才、諫言、冤屈者,無論何人,都可投書表示意見,這應該是最早的民意論壇吧!許多真才實學的賢者,如狄仁傑、姚崇、宋璟、張柬之、桓彥範、敬暉、李多祚、裴懷古、魏知古等人,都是在武則天執政前後遴選出來的。

其實,不論古代也好,現代也罷,都應該以民主為本,以人才為重,凡事考量全體大眾的利益,以法治、平等、理性的政策,帶領人民走向自由、民主、和平的國家社會。在專制的歷代王朝中,我們看到朝廷中間懸掛著牌匾「正大光明」,他們的時代雖落伍,但「正大光明」卻是我們現代人也都不容易做到的哦。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七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