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20 第三課 傳統與現代融和

傳統的文化,是古聖先賢們智慧經驗的結晶,但隨著時代慢慢發展,有時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便需要有現代法門的增加。因此,傳統的不是完全對或不對,現代的也不全然是好或不好,最好能將前人智慧經驗的傳統,配合現代潮流的發展,彼此融和,才能永遠為世人所需要。

同樣的道理,佛教的發展自不能一味的保守傳統,雖然佛教的真理是永恆不變的,但傳教的方式可隨著時代發展而改變。尤其佛教不但要傳統與現代融和,更要僧眾與信眾共有、修持與慧解並重、佛教與藝文合一,這是佛光教團推展人間佛教的方向,也是佛教發展的時代趨勢,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然有了具體的成效。

例如,過去佛教保守傳統的苦行色彩,對於建築巍峨的現代化寺院,以及裝設冷氣、地毯,使用電器設備,布置富麗堂皇等,即被認為是違反佛制,沒有修行。其實佛陀所說的極樂世界,黃金鋪地、七寶樓閣、七重欄楯、七重行樹、八功德水等,極盡莊嚴華美,可見信仰佛教不是一定要窮苦寒酸,不是一定要貧窮受苦才叫修行,佛教其實是個富有、快樂、幸福的宗教。因此,為了推展佛教,為了在人間建設淨土,今日的佛教已普遍懂得要重視淨財,重視安和樂利的生活,重視現代化的設備與弘化方式。

再例如,在過去佛陀時代,佛陀證悟以後就經常運用各種神通變化來示現,有時不但以身作則,列舉本生、本事說明,甚至不厭其煩的「三轉法輪*1」,乃至用種種譬喻,以及長行的散文、重頌的詩詞等方式傳教,並且鼓勵流通四句偈,讚揚、受持、讀誦、書寫、供養等十法行*2的功德,凡此都是為了攝受眾生。現代有作為的佛弟子不辜負佛陀的囑咐,把傳統做創新的設計,例如製作圖表、標語、傳單、海報,或是出版報刊雜誌等;有時用詩歌、格言等智慧語錄傳播佛法,甚至結合現代科技,運用電台、電視、電腦網路等,正如出廣長舌相宣流佛陀的法音。

過去佛教非常重視行腳雲遊、旅行參訪,甚至經論中經常提到,天人總在飯食經行後,以香花供養他方十萬億佛。現在佛教到了中國,對於朝山禮聖、寺院參訪、座談聯誼等活動也都十分重視,因為藉此可以廣結善緣、增廣見聞。這也是傳統佛教的現代化呈現。

佛陀住世時,每次說法都有天人散花作樂,有飛天歌舞供養,以增加法會的生動,所以當初靈山勝會,佛陀說法時百萬人天的盛況,至今猶為世人所傳頌。佛陀示教利喜,善於運用各種方便法門。現代佛教傳戒,戒師、戒子在請戒時以香花迎請十方諸佛,甚至在中國佛教歷史上,漁山梵唄與各種佛教讚偈,舒緩和雅的梵音與飛天優美的舞姿,同樣能令人心生歡悅。因此,現在佛光山與佛光會也在世界各地道場,甚至國家殿堂等,教導信徒用梵音樂舞讚佛,讓法會的講者、聽者可以融和一致。

過去佛教僧團重視六和敬的制度,現代佛光山教團主要也是以法為中心,強調法治重於人治,講究制度領導*3、集體創作*4、職務輪調*5、序列等級*6、僧團立法等,這都是不違傳統佛教的現代管理。

佛教重視內心的修為,所謂:「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現代提倡心理諮商、心靈淨化、心靈醫療、心靈改革,無一不是運用現代各種方法,把傳統開示於中呈現,乃至佛陀倡導四姓平等,現在主張僧信四眾一家,這都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和。

現代社會講究企業經營、投資理財;過去釋迦牟尼佛也重視經商之道,重視儲蓄布施,例如《雜阿含經》說:「田種行商賈,牧牛羊興息,邸舍以求利,造屋舍床臥,六種資生具。」有了金錢,如何理財投資?《阿含經》也有四句偈說明:「一施悲和敬,二儲不時需,三分營生業,四分生活用*7。」

現代人講究家居生活;過去佛陀時代即重視在家居士如何修行,例如維摩居士「示有妻子,而修梵行」。現代人重視人際關係,包括親子之間、夫妻之間、親友之間、主雇之間、師生之間等等,在《善生經》中,佛陀對上述種種人際相處之道,均有很好的指導。

總之,無論是傳統佛教或現代佛教,其實都是佛陀的法音宣流,都是要能示教利喜。因此,佛光山的發展或佛光會的成立,主要的目的都是希望把傳統的佛教融入到現代人的生活中。

【註釋】

*1是指佛陀在初轉法輪中,三度演說四聖諦的妙義:

第一次為「示相轉」,將四聖諦的內容定義加以解說,以便弟子了解。內容為「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

第二次為「勸修轉」,勸誘弟子修持四聖諦的法門,以斷除煩惱,獲得解脫。內容為「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

第三次為「自證轉」,佛陀告訴弟子,自己已經證得四聖諦,勉勵弟子們只要勇猛精進,必能一樣證悟四聖諦。內容為「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

*2十種有關受持經典的方法行儀,分別為:書寫、供養、施他、諦聽、披讀、受持、開演、諷誦、思惟、修習行。

*3佛光山是一個注重制度的教團,稟承佛陀「依法不依人」的教示,以完善的制度來統理大眾,例如:宗務委員會章程、共住規約、請假辦法、人事獎懲、升等調職、參學條例、財務會計、出家剃度受戒、道場設立建築等,都訂有周密的制度。這些制度非一人專權決定,而是佛光教團七眾弟子共同集思制定。

*4佛光山的職位沒有高低之分,文化社教、教學研究、寺務行政等,儘管各有所司,職有所長,大家在同一個師承制度之下,共同為興隆佛教而奉獻心力,塑造一個集體創作的道場。

*5佛光山人眾無論年資深淺,職位高低,平均每三年輪調一次,通常在每年農曆正月及七月,由宗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討論人事調動問題。由個人先填志願,再配合常住單位的需要派定,若有異議,可以另案討論。

*6佛光山為鼓勵徒眾進德修業,制定僧信四眾序列等級制度。對於新進僧眾,依其戒臘、學歷、年資、特殊技能等而分有清淨士、學士、修士、開士等階位等級。在起頭點人人平等的原則下,再依個人在道業、學業、事業上的發心、精進,作為晉升核定的依據。

*7「一施悲和敬」,就是十分錢當中,把十分之一拿出來布施、救濟貧苦,或供養值得尊敬的人。施悲和敬,就是指二種田:一叫悲田(慈悲的田),譬如救濟貧窮;一叫敬田(尊敬的田),如對師長、三寶的布施供養。「二儲不時需」,十分錢當中,要有二分儲蓄以備不時之需。「三分營生業」,十分錢當中,要有三分拿出來經營謀生,發展事業。「四分生活用」,十分錢要留四分用以生活。

【習題】

1.試說明傳統與現代融和的重要。

2.試舉二例說明佛教如何在傳教方法上融和現代與傳統。

3.佛光山如何融和傳統與現代,試舉二例說明。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