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14 第十三課 婚喪喜慶

寺院是傳承佛法慧命的所在,是四眾所共有,因此,寺院必須兼顧僧眾與信眾教化的工作。

過去佛教徒總以為在喪葬的時候,才需要請法師誦經超度。其實佛教與人生的關係密切,舉凡一個人從出生、成年、結婚、生子、開展事業,乃至老死等「婚喪喜慶」,佛教都有一套完整的儀式與主張。

在家庭生活方面,關於子女的婚嫁,《長阿含經》中佛陀教導父母應該「為子求善婚娶」。至於婚禮儀式,佛教主張到寺院舉行佛化婚禮*1,不但簡單隆重,尤其在佛前由高僧大德福證並宣誓,彼此有了共同的信仰、共同的信念,在人生旅途上必能更加信守承諾,患難與共,相互扶持,以佛法為慈航,攜手建立健全的佛化家庭。

此外,於婚禮是日應避免殺生,或用葷腥宴客,最好能以素齋宴請賓友*2。一旦生養子女,可於孩子彌月時,至寺院舉行寄名禮,寄養給佛祖,並以素食供眾;最好能從小確立孩子的佛教信仰,儘早皈依三寶;孩子成年時,可以參加寺院舉行的成年禮,亦可自行誦經持咒回向。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歷程,對於臨命終者的臨終關懷*3,家屬應保持冷靜,不宜哀號大哭,令其不捨;可延請法師、蓮友勸說往生淨土,並安置佛像引導念佛,家屬及親友可輪班助念,二六時中,佛號不斷。親人往生後,依佛教儀式入殮*4、火化*5、安位,骨灰安放在寺院,並於寺院舉行隨堂超薦*6,一切以簡單隆重為主。

在一般人觀念中,助念是指臨終前念佛助其往生。其實消災、做壽、婚禮,及往生前的佛號,皆可謂之助念。助念者必須適時而至,不可過早或遲到,而且應該衡量場地以決定人數多寡。

往生佛事不僅超渡亡者,並可慰藉生者,誠乃「了生脫死」之事,故應以虔敬為要,但求莊嚴肅穆,無須鋪張浪費。為亡者助念,當衣冠整齊,敬悼誦念,避免閒談。餘暇當以佛法開導慰藉生者,利用機會破除迷信,建立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的觀念。

一般喜慶如喬遷、新居落成、開工、開張、開市、佛像安座、開光,乃至新車啟用等,可請法師舉行灑淨儀式,至誠誦念〈 大悲咒〉,以楊枝淨水盪滌壇場,以期消災增福。若逢長輩生日,或先亡忌日,則舉行「普佛*7」佛事。

尤其,生日是母親生產受難的日子,佛教徒應該念報親恩,可於是日誦經禮懺,也可以參加寺院舉行的報恩法會、大悲懺法會等,為母親祝福。其他如助印佛書*8、布施供僧*9、祝壽函卡*10、表彰行誼*11、捐款*12等,都是紀念母難日的良好方式。如欲過壽,應在六十歲以上,每進十歲,均得慶賀。慶祝不拘形式,可邀親友齊聚一堂,藉此聯絡情感。最好能團體舉行,集合同一年齡的壽星,定期供佛齋僧。祝壽時,應以素齋宴請親友,不收賀禮,以莊嚴節約為原則。

總之,佛教主張婚喪喜慶的原則是:不慕虛榮、不可執著、不要鋪張、不能迷信。

婚喪喜慶是人類生活中重要的一環,身為佛教徒,度死固然重要,度生更不可忽視。過去佛教透過經懺佛事,為佛教接引很多信眾,建立了佛教和信眾的關係;今後佛教更應透過各種適合大小場合及各種需要的禮儀,讓佛教從寺院走向家庭,從叢林拓展到公司行號、機關人群,唯有讓佛教走向社會,走入家庭,成為人生的佛教、生活的佛教,佛教才能真正為人們所需要。

【註釋】

*1佛教提倡佛化婚禮,不但讓社會大眾了解佛教的人間性和生活性,更可澄清誤以為佛教是悲觀消極、與世隔絕的刻板印象。而佛教界也應了解到,莊嚴而有意義,合乎時代的佛教儀禮,是佛法「不離世間覺」之社會性的具體實踐。有關佛化婚禮的程序、內容與注意事項,請參閱《佛教叢書儀制》〈人生禮儀篇〉。

*2蓮池大師說:「世間婚禮,自問名納采,以至成婚,殺生不知其幾。夫婚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殺,理既逆矣。又婚禮,吉禮也;吉日而用凶事,不亦慘乎?」所以佛教呼籲世人,結婚宴席要避免殺生,才是吉祥歡喜之事。

*3對於臨終者及其眷屬,給予積極的關心幫助。對於臨命終人的照顧必須注意環境的整齊清淨、光線的柔和、空氣的流通。另外需注意以下四點:

a.供奉佛像,使病人觀像而生善念。

b.為病人宣說阿彌陀佛的慈心悲願,以及西方極樂淨土的種種莊嚴,使病人生起樂生佛土之心。

c.引導病人念佛,其餘探病者亦應為彼病人稱念佛號。

d.若命終後,眷屬應止哀,不宜大聲哭泣,當取亡者新好衣服及隨身受用之物布施,乃至禮請法師或自行誦經,以此功德回向亡者往生善道。

*4民俗喪葬有些不合理之處有待改善,如:死後八小時之內不能入殮之說。這是因為過去醫學不發達,曾經發生誤將尚存生機的垂危者埋葬之情形;另一方面,往昔交通困難,為了方便眷屬奔喪,故須延長入殮安葬之時間。

*5佛教的喪葬儀式簡單隆重,不求奢華,以鮮花素果祭祀,入殮不一定用豪華棺木、特置新衣、壽衣,佛事法會應莊嚴而不繁瑣,最好是配合親朋好友的時間,共聚一堂,為亡者致意。誠心的助念,勝過過度哀輓與形式送葬。葬禮種類繁多,佛教主張火化後,將骨灰安厝在寺院中。火化後的灰骸,清潔乾淨,不占空間,更省去撿骨、移墳的不便,利人利己,實在應該大力提倡。

有些人堅持土葬,看風水,選擇墓地,希望藉此改運、發達,這種自私自利的心理反而容易遭到受騙、土地糾紛、兄弟鬩牆的下場。再者,擇日入殮、出殯也是不必要的迷信,為了逢吉避凶,往往令亡者不能早日入土為安。佛教認為應以親朋好友方便參與葬儀為考慮,亡者需要的是眾人的誠心祝禱,而不是增添生者的紛擾、疲累。

有些人認為喪禮辦得熱鬧、有派頭,就是孝順、有面子,因此有宰殺豬羊大宴賓客者,有請電子花車沿途敲唱者,有遊街、哭墓者,還有許多人以為人死為鬼,要燒些紙錢、房產給他在陰間好過日子。凡此,皆因為民間依然存在一些迷信、莫須有的禁忌與傳說,佛教徒應秉持正知正見,考量亡者真實利益,儘量勸導家族宗親接受佛教的喪葬方式。

*6依照中國古禮,往生佛事必須經過頭七、二七乃至七七等等重重的祭拜儀禮,繁複又費時。現代工商社會,生活步調緊湊忙碌,實在難以配合古禮形式守孝。佛教認為最好是參加寺院的隨堂超薦,隆重又莊嚴。尤其真正對亡者有意義的是讓他遺愛在人間,為他布施,推展文教公益;為他出書,發揚其精神理念;成立基金會、獎助學金,乃至器官捐贈,成全他人。這些作為,不唯利他,更是亡者往生善道的資糧。

*7普佛分為延生普佛、往生普佛。其程序分別為:a.往生普佛:〈彌陀讚〉、《彌陀經》、拜願、回向;b.延生普佛:〈戒定真香〉、〈大懺悔文〉、〈藥師讚〉、拜願、回向。

*8助印各種佛書,以通俗、宣揚佛法的佛教書籍為佳。

*9除供養三寶外,仍可以布施捐資贊助各種佛教教育、文化、慈善事業,以此功德回向父母身體安康,福壽綿延。

*10藉著卡片傳達對父母的敬愛與感恩之心。

*11將父母的偉大行誼,透過文章、傳記、紀念冊等,留下歷史,作為子孫的典範,並以此做為賀禮。

*12專款捐助佛教或社會公益事業。

【習題】

1.佛化婚禮的好處為何?

2.照顧臨命終人應注意哪些事項?

3.佛教徒如何舉辦喪葬佛事?何謂助念?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