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50 第六課 佛教對教育的看法

二千五百多年來,佛教的弘傳史,其實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育史。世間的一切無不涵攝於佛陀的教育範疇內。佛陀生於貴族,受的是貴族教育,但當他施行教育的時候,卻完全站在一切眾生平等的立場施教,因此,佛陀的教育思想與作法,是大眾化的、民主化的。佛陀教育的目的,不僅是為眾生開發潛能或是經驗的傳授,最重要的是為一切眾生提供自我解脫的方法。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1,在印度各城市講學、行化。所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理,都是引用本生故事*2、譬喻*3、因緣*4、長行*5、重頌*6等,做深入淺出的開導。佛陀的十二分教*7、三轉法輪*8、四悉檀*9都是大眾化的說法。佛陀的教育微妙深廣,有時候以神通*10的自在變化來說法;有時候以六根*11互用、揚眉瞬目、舉手投足來傳心。對佛陀來說,世間萬象無一不是悟道法門,無一不是教育題材。

佛陀教育弟子,不用打罵,也不以拒絕、責備的方法,大都用舉譬、鼓勵的方式,讓弟子知道善美的人生,而不傷其尊嚴。佛陀最擅長觀機逗教,對老人說老人法,對兒童說兒童法,對商人說商人法,對軍人說軍人法,佛陀「應機施教,對症下藥」,其教育不僅契合「法爾如是」的真理,且倡導「自我教育」,如千經萬論都指導大眾開發自性,自我要求,自我解脫。

佛陀非常重視自心教育,佛經中對心的譬喻更是不勝枚舉,例如:心如猿猴難控制、心如電光剎那間、心如野鹿逐聲色、心如盜賊劫功德、心如冤家身受苦、心如僮僕諸惱使、心如國王能行令、心如泉水流不盡、心如畫師描彩繪、心如虛空大無邊等。佛陀說法,完全是為了「治心」,故云:「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茲將佛陀的教育法列舉如下:

一、有教無類:佛陀不但為豪貴之人如頻婆娑羅王*12說為政之道,亦為首陀羅優婆離*13說悟道的境界;不但為利根的舍利弗*14說緣起法,亦為鈍根的周利槃特*15說淨化心靈法門;不但令無貪的大迦葉*16出家,亦令大貪的難陀*17入道;不但為有智男子說法,亦為極愚女子開示;不獨為貞節的末利夫人*18讚美,亦為淫蕩的蓮華色女*19鼓勵。佛陀教育眾生,不分貧富貴賤,不擇智愚利鈍,一律平等的施予教化。

二、誨人不倦:佛陀不因眾生剛強頑劣而捨棄他們,反而演說無量法門,利益眾生。譬如:佛陀的堂弟提婆達多*20多次謀害佛陀,佛陀不但對他沒有怨恨,反而慈悲的給予教誨和感化;指鬘*21外道因為佛陀的慈悲攝受,終於皈依佛教;佛陀對善覺王*22的侮慢耐心舉喻,令其覺悟;佛陀示疾前仍為一百餘歲的外道須跋陀羅*23說法,可見其誨人不倦。

三、善巧方便:佛陀借由包裹檀香的紙張及綁魚的繩子,告訴弟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佛陀以盆穢不能裝進清淨法水,教育羅睺羅*24,使其覺悟;佛陀以「人當自繫念,每食知節量,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的偈語,令波斯匿王*25知曉身體健康之道。又佛陀以「向風擲土*26」,說明惡意傷人者,果報還自受;「盲龜浮木*27」,說明人身難得;「鬆緊中道」,說明修行如調琴,要不緩不急;「兩鬼爭屍*28」,說明無我的真理等。這種種的譬喻,都是佛陀依照眾生的個性、興趣、需要,以善巧方便來教化,發揮教學上的最高藝術。

四、以身作則:佛陀以身作則的教育,在經典中隨處可見,如佛陀為瞎眼的老比丘穿針引線,示範慈悲愛心;佛陀親為有病比丘洗滌汙穢的身體,以身教代替言教;佛陀「為父擔棺」,為父王送葬,告知世人孝道的重點;佛陀「日中路坐」,告訴琉璃王*29「親族之蔭勝餘蔭」的愛國之道等,凡此都是佛陀以身作則的事例。

五、以毒攻毒:有時候「以毒攻毒」也是佛陀的教育方法之一。例如佛陀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教化鬼子母*30,令其懺悔前愆,成為兒童的守護神;佛陀教喪子的母親到未曾有過喪事的人家討取吉祥草,終使其覺悟無常之理。

六、以古證今:佛陀在往昔因中的「割肉餵鷹*31」、「捨身飼虎*32」以及「鸚鵡滅火*33」、「九色鹿*34」等,都是佛陀以身證道,來啟發大眾自利利他的精神。

除此之外,其他還有「隨喜功德*35」、「恆順眾生*36」、「福慧雙修*37」、「解行並重」等教育法。

佛法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實在很值得吾人作為教育的指南。佛教的經論,皆在教導眾生如何將身口意導歸於正確、和諧、圓滿的領域,令眾生棄除貪、瞋、痴*38等惡習,從而改心換性,過一個健康、自在、快樂的人生。

【註釋】

*1形容佛陀一生說法次數之多。

*2主要記述佛陀過去世受生為各種不同身形及身分而行菩薩道的故事。

*3為使人易於理解教說的意義內容,而使用實例或寓言等加以說明,稱為譬喻。

*4記載佛陀說法教化的因緣,如諸經的序品。

*5佛經體裁之一。是不限制字數而連續綴輯的文章,即今日所謂之散文。

*6亦稱應頌,與契經相應,是以偈頌重覆闡釋契經所說的教法。

*7乃佛陀所說教法,依其敘述形式與內容分成十二類。又作十二部經、十二分聖教、十二分經。

*8又作三轉十二說。佛陀成道後,首在鹿野苑三度宣說四諦法,度五比丘,故亦稱三轉法輪。三轉是:a.示相轉,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b.勸修轉,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c.自證轉,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

*9佛陀化導眾生的教法分為四個範疇,即:世界、各各為人、對治、第一義等四悉檀。

*10是佛菩薩等,依修定慧力而示現無礙自在的妙用,共分六種: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

*11指六種感覺器官,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12是佛陀時代的摩揭陀國王。與韋提希夫人均皈依佛陀,供養僧伽,護持佛教,為最初之外護者。

*13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原為釋迦王宮的理髮師,佛陀還鄉時,跟隨佛陀出家。又因持戒嚴謹,稱「持律第一」。

*14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自幼形貌端嚴,稍長,頓萌無常之感,便剃除鬚髮,投六師外道中之刪闍耶毗羅胝子出家學道,然猶深憾未能盡得解脫。後遇佛陀弟子阿說示,以佛陀說的因緣法,了知諸法無我之理。舍利弗旋即與目犍連各率弟子二百人同時到竹林精舍皈依佛陀。聰明勝眾,被譽為佛弟子中「智慧第一」。

*15與兄摩訶槃特同為佛陀弟子。稟性愚鈍,凡所學的教法,誦過即忘,佛陀教其掃地時念誦「拂塵除垢」,終於證得阿羅漢果。

*16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人,為婆羅門大富長者之子,聽聞佛陀於竹林精舍說法,前往皈依,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因少欲知足,善修頭陀行,被稱為「頭陀第一」。於靈山會上,受佛正法眼藏,傳佛心印,為禪宗初祖。遵佛囑於雞足山入滅盡定,待彌勒佛出世時,傳佛伽梨衣,為第一次結集經、律的上首比丘。

*17為淨飯王第二子,佛陀的異母弟。容姿端正,具三十相,佛陀成道後度其出家,證阿羅漢果。

*18婢女出身,因以飯食供養佛陀的功德,而得脫離婢身,成為波斯匿王之夫人,生有惡生太子。

*19即蓮華色比丘尼。在比丘尼中被譽為神足第一。王舍城人,前則與母共夫,後則與女共夫,深感命運悲涼,因而自暴自棄,遂至毗舍離城過淫女生活。一日,聽聞目犍連說法而皈信佛教,出家後得六神通,證阿羅漢果。

*20佛陀的堂弟,阿難之兄。幼時與悉達多太子、難陀共習諸藝,其技優異,常與太子競爭。佛陀成道後,隨佛陀出家,於十二年間善心修行,精勤不懈。後因未能得聖果而退轉,漸生惡念。因受阿闍世王支持,後率五百徒眾脫離僧團,自稱大師,與佛陀對立。

*21佛陀弟子之一,本名央掘摩羅,曾師事邪師摩尼跋陀羅,恭順謙敬。後以師母誣其凌辱之罪,其師命其出城殺害千人,各取一指作鬘,才得授以涅槃之法。央掘摩羅於是出城殺人,每殺一人則取一指為華鬘,故有「指鬘」之稱。殺了九百九十九人後,欲殺其母以成一千之數。後經佛陀為說正法,乃改過懺悔而入佛門,證得羅漢果。

*22又作善悟王。為印度迦毗羅衛國附近的天臂城主,生有摩耶、摩訶摩耶,其後二女共適迦毗羅衛城淨飯王,摩耶夫人生悉達多太子。

*23佛陀入滅前,最後受教誡的弟子。得道時已一百二十歲,聰明多智,並於佛陀之前先取滅度。

*24為佛陀之子,不壞禁戒,修道精進,得證聖果,有「密行第一」之稱。

*25中印度憍薩羅國王,與佛陀同日生。妻末利夫人,生子名毗流勒。因夫人末利之勸而皈依佛陀。為佛陀教團之大外護者,對佛教初期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26有一天,佛陀到舍衛城乞食,途中一位婆羅門衝著佛陀怒罵,佛陀不予理會,仍然繼續前行。婆羅門更加憤怒,於是彎下腰抓起一把土,擲向佛陀,結果,婆羅門所拋出去的泥土正好被風吹回來,於是灑得婆羅門灰頭土臉。這是說一個人若以瞋心加害他人,將會自作自受,如同惡意舉土擲人,巧遇逆風,反而汙穢了自己。

*27《雜阿含經》卷十五:告諸比丘,如大海中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遇出頭,復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盲龜百年一出,得遇此孔。至海東,浮木或至海西,圍繞亦爾。雖復差違,或復相得。凡夫漂流五趣之海,還復人身,甚難於此。

*28大小兩鬼爭奪屍體的譬喻,說明人身原是假合的幻形空象,如在形相上計較、執著,認為這是我的觀念,這是我的權利,這是我的……有我,是痛苦的根源;無我,才是解決問題的妙方。

*29為憍薩羅國王,波斯匿王之子。

*30本為惡神之妻,生子五百,因前生發邪願,要食王舍城人所有兒子,佛陀欲教誡之,遂藏其愛子,鬼子母因而悲嘆傷痛。佛陀說:「你愛你的兒子,別人也愛他們的孩子啊!」鬼子母聞而皈佛,並立誓為兒童的守護神。

*31佛陀過去生為尸毗迦王,天帝釋與毗首羯摩相商,要試尸毗迦王的念力。毗首羯摩先化作一隻鴿子,天帝釋化為一隻老鷹,追鴿入王宮。鴿子飛入王的居室,潛隱在王的懷中。老鷹隨後飛入殿中對王說:「我追鴿作餌以充飢,今鴿已在我掌中,希望王還與我。」王回答說:「我救濟一切眾生,此鳥恐怖依我,所以不能給你。」鷹說:「王既然救一切眾生,那麼請先救救我的飢餓,否則又算什麼濟度眾生?」王於是取劍割股肉,但股肉卻總是沒有鴿子重,股肉割盡,又割兩臂,再割兩脅,直到倒地不支。這時候,天帝釋現出本形,深深讚許尸毗迦王的修行,恢復了王的身體。

*32佛陀過去世曾為摩訶羅檀囊國王子。一天,國王帶著群臣、夫人與三太子―─富那寧、提婆、薩埵一起出外遊玩,途中,遇到一隻母老虎,剛生下幼虎不久,餓得奄奄一息。薩埵太子決定犧牲自己,救活母虎與小虎生命的本生故事。

*33有一隻鸚鵡見自己生長的竹林起了大火,於是用溪水浸透渾身的羽毛,一次又一次地往返於小溪與火場之間,終於感動天帝釋,召來雨師雨伯下雨滅火的故事。

*34佛陀過去生中為九色鹿時,曾因救一漂溺水中之人,而被王捕獲欲殺,鹿乃陳述溺者之忘恩負義,王深受感動,遂令加以保護。佛陀以此本生啟發大家愛護一切眾生的慈悲心。

*35即見他人累積功德,如同自己積德般歡喜。

*36隨順眾生的種種差別,將之引導於正途。

*37即行解並重。行持是修福,理解是修慧。古德把行與解喻為「知目行足」,知見如眼睛,修行如雙足,眼睛和足相輔相成,才能行得安穩。佛經中有一警句:「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所以,在佛教裡,對於福慧雙修、行解並重的教育是很重視的。

*38指貪欲、瞋恚、愚痴三種煩惱。一切煩惱本通稱為毒,然此三種煩惱通攝三界,是毒害眾生出世善心中之最甚者,能令有情長劫受苦而不得出離,故特稱三毒。

【習題】

1.為何說佛教的弘傳史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育史?

2.佛陀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3.試舉例說明佛陀如何有教無類。

4.佛陀如何以身作則來教育弟子?

5.佛陀有那些善巧方便的教育例子?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