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 首頁 /
- 第三類【教科書】 /
- 071-082佛光教科書(共12冊) /
- 082佛光教科書12 佛教作品選錄 /
- p056 第十一課 西齋淨土詩(選錄)
p056 第十一課 西齋淨土詩(選錄)
元‧梵琦楚石
卻望金蓮寶界遙,樓台一一倚雲霄,黃鶯韻美春長在,玉樹枝柔歲不凋。
流水有聲隨岸轉,好華無數逐風飄,野人自選歸來日,何待諸賢折簡招?
放下身心佛現前,尋常盈耳法音宣,風柯但奏無生曲,日觀長開不夜天。
行趁玉階雲冉冉,坐依珠樹月娟娟,凡夫到此皆成聖,不歷僧祇道果圓。
紙畫木雕泥塑成,現成真佛甚分明,皈依不是他家事,福德還從自己生。
萬樹華開因地暖,千江月現為波清,朝參暮禮常如此,在處皆通極樂城。
念佛功深罪自除,身歸極樂國中居,叢林草木璚瑤接,大地山河錦繡舒。
香界來從移步後,寶蓮結自放華初,玉毫炳煥黃金面,天上人間總不如。
天人莫不證神通,一一黃金色相同,散眾妙華為佛事,盡塵沙界起香風。
身光觸體成柔軟,樂具流音說苦空,卻倚雕欄望寶樹,無邊佛國在其中。
淨土真為不死鄉,雲霞影裡望殘陽,珠樓玉殿空為體,翠樹金華密作行。
款款好風搖菡萏,依依流水帶鴛鴦,分明記得無生曲,便請知音和一場。
幾回夢到法王家,來去分明路不差,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寶蓋似雲霞。
鴛鴦對浴金池水,鸚鵡雙銜玉樹華,睡美不知誰喚醒,一鑪香散夕陽斜。
遙指家鄉落日邊,一條歸路直如弦,空中韻奏般般樂,水上華開朵朵蓮。
雜樹枝莖成百寶,群居服食勝諸天,吾師有願當垂接,不枉翹勤五十年。
一朶蓮含一聖胎,一生功就一華開,稱身瓔珞隨心現,盈器酥酡逐念來。
金殿有光吞日月,玉樓無地著塵埃,法王為我談真諦,直得虛空笑滿腮。
珠王宮殿玉園林,坐臥經行地是金,舍利時時宣妙響,頻伽歷歷奏佛音。
返聞頓悟無生理,常住周圓不動心,觸目皆為清淨土,來從曠劫到如今。
曾於淨土結因緣,二六時中現在前,每到黃昏增善念,遙隨白日下長天。
如來寶手親摩頂,大士金軀擬拍肩,不借胞胎成幻質,吾家自有玉池蓮。
土淨令人道果圓,娑婆性習一時遷,魚離密網遊滄海,鴈避虛弓入遠天。
來往輪迴從此息,死生煩惱莫能纏,無心即是真清泰,有染如何望寶蓮?
金銀宮闕彩雲端,念佛人居眼界寬,寶樹交加非一色,靈禽倡和有千般。
酥酡自注琉璃碗,甘露長凝翡翠盤,不似雪山多藥味,眾生無福變成酸。
不向娑婆界上行,要來安養國中生,此非念佛工夫到,安得超凡願力成?
香霧入天浮蓋影,暖風吹樹作琴聲,分明識得真如意,肯認摩尼作水晶。
佛陀設教在娑婆,無奈眾生濁惡何!欲向涅槃開祕藏,須從淨土指彌陀。
白雲半掩青山色,紅日初生碧海波,曠大劫來曾未悟,東西誰道沒淆訛?
日夜思歸未得歸,天涯客子夢魂飛,覺來何處鴈聲過,望斷故鄉書信稀。
幾度開窗看落月,一生倚檻送斜暉,黃金沼內如船蕅,想見華開數十圍。
曾聞白鶴是仙禽,日日飛來送好音,便欲寄書諸善友,定應知我一生心。
長思樂土終歸去,肯執蓮台遠訪臨,百歲真成彈指頃,娑婆只恐世緣深。
一寸光陰一寸金,勸君念佛早回心,直饒鳳閣龍樓貴,難免雞皮鶴髮侵。
鼎內香煙初未散,空中法駕已遙臨,塵塵剎剎雖清淨,獨有彌陀願力深。
故鄉別早話歸遲,何待君言我自知,客路竛竮無一好,人生惆悵不多時。
蒼顏歷歷悲明鏡,白髮毿毿愧黑絲,載讀南屏安養賦,屋梁落月見丰姿。
即心即佛斷千差,名教名禪共一家,果證無邊身相好,光流不可說河沙。
餘方妙麗終難並,本願精深豈易誇?大抵熏修須及早,臨終免被業緣遮。
百億劫中生死罪,纔稱名號盡消除,迷時妄想同春夢,我佛真身等太虛。
宮殿水晶千柱匝,園林雲錦萬華舒,癡心不是分高下,上上金台始可居。
五濁煎熬道未成,群賢修習誓非輕,光中每出彌陀影,夢裡親書普慧名。
繡佛雖齋防退失,火車已現急求生,臨風莫灑楊朱淚,就我西方徑路行。
水若澄清月始臨,金容佛影現吾心,春風不易回枯木,磁石應難受曲鍼。
未得往生緣障重,必期成就用功深,譬如九轉丹砂力,一點能令鐵化金。
朝朝暮暮道心中,歲歲年年佛事同,一往進修安樂界,六時朝禮法王宮。
方袍不厭香煙黑,坐具何妨手汗紅?如此出家今有幾?灼然認得主人公。
千經萬論不虛標,共指西方路一條,念念刮磨心垢淨,時時防護道芽焦。
棲蓮靜覺身安穩,得果轟傳地動搖,謾費工夫推甲子,娑婆大劫只崇朝。
西望紅霞白日輪,仰觀寶座紫金身,一方土淨方方淨,十念心真念念真。
生極樂城終不退,盡虛空界了無塵,向來苦海浮還沒,何幸今為彼岸人!
娑婆生者極愚癡,眾苦縈纏不解思,在世更無清淨業,臨終哪有出離時?
百千經裡尋常勸,萬億人中一二知,珍重大仙金色臂,早來攜我入華池。
【題解】
梵琦(一二九六~一三七○),元代臨濟宗大慧派僧。字楚石,浙江象山人。襁褓時即有僧人手摩其頂,言其必能引導群迷遠離昏矇,振興佛法。幼時,鄉人皆稱之為「曇曜」、「奇童」。九歲披剃出家,十六歲受具足大戒。歷住海鹽福臻寺、天寧永祚寺、杭州鳳山報閣寺、嘉興本覺寺,造有七級塔、大寶閣、鑄千佛像等,又興建萬佛閣,被喻為「天宮下移人世」,莊嚴之景可見一斑。
梵琦雖生而矮小,但神清氣朗,威儀莊嚴,每舉正法,磅礡縱橫,一時之間,內從中原等地,外至日本、高麗,僧信四眾皆仰慕其風,奔投座下。先後受元、明二朝當政者尊崇。元順帝賜號「佛日普照慧辯禪師」,明太祖二次大作佛事,皆請其主法,並「親承顧問」,世稱明代「國初第一宗師」。此外,袾宏大師亦言「本朝第一流宗師,無尚於楚石」,智旭大師則讚歎其「禪宗自楚石琦大師後,未聞其人也」。
晚年,於永祚寺西側築居,稱為「西齋」,自號「西齋老人」,專修淨土。《西齋淨土詩》即為此間所作詩歌。其內容主要在破除一般人對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理論誤解的偏見,並普勸凡有心的善男信女悉皆念佛。詩中意境清新雋詠,思想絕妙高逸,智旭大師稱讚其詩:「一讀二讀塵念消,三讀四讀染情薄,讀至十百千萬遍,此身已向蓮花托。」
【習題】
1.請將詩文念誦一遍,並摘錄佳句二十則,思惟觀照極樂淨土之美。
2.請描述極樂淨土的殊勝莊嚴。
3.從人間淨土思想的建立,來看彌陀淨土的殊勝,並就此討論「生佛平等」,皆如來種姓的看法。
- 071佛光教科書1 佛法僧三寶
- p024 總序
- p030 第一課 佛的意義
- p040 第二課 如來十號
- p050 第三課 佛身
- p060 第四課 佛德
- p068 第五課 佛像的種類
- p074 第六課 他方佛名
- p082 第七課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p092 第八課 法的意義
- p100 第九課 佛陀說法因緣
- p116 第十課 修學佛法的次第
- p128 第十一課 佛法的內容
- p136 第十二課 經典的來源
- p146 第十三課 譯經事業
- 160 第十四課 僧的意義
- p168 第十五課 僧團的組成
- p180 第十六課 比丘尼教團
- p194 第十七課 六和敬
- p200 第十八課 聲聞僧與菩薩僧的區別
- p212 第十九課 結夏安居
- p222 第二十課 弘法利生
- 072佛光教科書2 佛教的真理
- p004 第一課 佛教的真理
- p014 第二課 經藏
- p024 第三課 律藏
- p034 第四課 論藏
- p042 第五課 戒律
- p052 第六課 禪學
- p066 第七課 般若
- p076 第八課 四聖諦
- p088 第九課 十二因緣
- p098 第十課 五蘊
- p106 第十一課 業力
- p114 第十二課 八正道
- p124 第十三課 因緣果報
- p132 第十四課 三法印
- p144 第十五課 緣起
- p154 第十六課 空有
- p164 第十七課 中道
- p176 第十八課 無常
- p184 第十九課 涅槃
- p196 第二十課 煩惱
- 073佛光教科書3 菩薩行證
- p004 第一課 菩薩道的起點
- p012 第二課 菩薩道的實踐
- p022 第三課 菩薩道的次第
- p030 第四課 觀世音菩薩的化世因緣
- p044 第五課 智者文殊菩薩
- p056 第六課 普賢菩薩的大願
- p066 第七課 地藏菩薩的事蹟
- p074 第八課 彌勒歡喜佛
- p090 第九課 藝術家馬鳴菩薩
- p098 第十課 八宗共祖龍樹菩薩
- p106 第十一課 破邪的提婆尊者
- p112 第十二課 唯識家無著大師
- p116 第十三課 千部論師世親菩薩
- p124 第十四課 勝鬘夫人的十大受
- p132 第十五課 《維摩經》與維摩
- p140 第十六課童男與童女
- p156 第十七課 現代菩薩的性格
- p166 第十八課 現代菩薩的丰姿
- p190 第十九課 菩薩道的經論介紹
- p206 第二十課 總論菩薩道
- p214 第二一課 圓滿菩薩道
- 074佛光教科書4 佛教史
- p004 第一課 僧團的成立
- p014 第二課 經典的結集
- p026 第三課 部派佛教的發展
- p036 第四課 印度諸王朝的佛教
- p056 第五課 印度大乘佛教的開展
- p068 第六課 佛教的東傳
- p078 第七課 魏晉佛教史
- p092 第八課 南北朝佛教史
- p108 第九課 譯經事業的開展
- p120 第十課 隋唐佛教史
- p132 第十一課 中國大乘八宗的開展
- p152 第十二課 宋元明清佛教史
- p166 第十三課 民國佛教史
- p178 第十四課 西藏佛教史
- p194 第十五課 日本佛教史
- p212 第十六課 韓國佛教史
- p226 第十七課 東南亞、南亞佛教史
- p240 第十八課 歐美佛教史
- p256 第十九課 其他國家佛教史
- p270 第二十課 新興教團的開展
- 075佛光教科書5 宗派概論
- p004 第一課 宗派總論
- p012 第二課 印度部派佛教
- p032 第三課 印度大乘佛教學派
- p046 第四課 俱舍宗
- p058 第五課 成實宗
- p070 第六課 律宗
- p080 第七課 法相宗
- p092 第八課 三論宗
- p102 第九課 天台宗
- p118 第十課 華嚴宗
- p132 第十一課 真言宗
- p146 第十二課 禪宗
- p158 第十三課 淨土宗
- p174 第十四課 藏傳佛教
- p188 第十五課 日本佛教
- p202 第十六課 韓國佛教
- p218 第十七課 南傳佛教
- p232 第十八課 大理佛教
- p244 第十九課 蒙古佛教
- p256 第二十課 宗派外人物
- p270 第二一課 中印佛教的流傳
- 076佛光教科書6 實用佛教
- p004 第一課 佛教的道德標準
- p012 第二課 佛教的倫理觀
- p022 第三課 般若的妙用
- p032 第四課 佛教對經濟的看法
- p040 第五課 佛教的戰鬥觀
- p050 第六課 佛教對教育的看法
- p062 第七課 佛教的政治觀
- p078 第八課 佛教的參禪須知
- p088 第九課 持戒與犯戒
- p098 第十課 佛教的師弟之道
- p106 第十一課 佛教的家庭觀
- p118 第十二課 佛教的事親之道
- p126 第十三課 佛教對感情的處理
- p134 第十四課 佛教徒的生活禮儀
- p142 第十五課 佛教徒的一日行
- p150 第十六課 密行百事
- p162 第十七課 佛教徒的生涯規劃
- p170 第十八課 佛教對生老病死的看法
- p180 第十九課 探病須知
- p184 第二十課 臨終關懷應有的認識
- p192 第二一課 佛教徒應讀專書
- p200 第二二課 佛學參考資料
- 077佛光教科書7 佛教常識
- p004 第一課 叢林寺院
- p014 第二課 寺院建築
- p022 第三課 道場行事
- p038 第四課 寺政外事
- p048 第五課 寺院清規
- p058 第六課 宗教法令
- p066 第七課 法器法物
- p072 第八課 衣單僧物
- p080 第九課 各種稱謂
- p090 第十課 學佛行儀
- p098 第十一課 叢林漫談
- p106 第十二課 法事介紹
- p114 第十三課 婚喪喜慶
- p122 第十四課 佛教節日
- p132 第十五課 民俗神祇
- p138 第十六課 佛語典故
- p158 第十七課 生活法相
- p164 第十八課 修持常識
- p170 第十九課 佛教的法數
- p186 第二十課 佛教的第一
- 078佛光教科書8 佛教與世學
- p004 第一課 佛教與宇宙
- p014 第二課 佛教與命運
- p024 第三課 佛教與神通
- p032 第四課 佛教與法律
- p042 第五課 佛教與哲學
- p050 第六課 佛教與教育
- p058 第七課 佛教與管理
- p068 第八課 佛教與科學
- p078 第九課 佛教與醫學
- p086 第十課 佛教與會議
- p098 第十一課 佛教與觀光
- p108 第十二課 佛教與環保
- p116 第十三課 佛教與農林
- p130 第十四課 佛教與藝術
- p142 第十五課 佛教與文學
- p154 第十六課 佛教與建築
- p164 第十七課 佛教與音樂
- p178 第十八課 佛教與舞蹈
- p186 第十九課 佛教與禮俗規範
- p194 第二十課 佛教與地理風水
- p204 第二一課 佛教與公益事業
- p216 第二二課 佛教與心理諮商
- 079佛光教科書9 佛教問題探討
- p004 第一課 信仰
- p014 第二課 教理
- p024 第三課 文史
- p036 第四課 宗派
- p060 第五課 戒律
- p070 第六課 制度
- p080 第七課 稱謂
- p094 第八課 儀禮
- p104 第九課 菩薩
- p114 第十課 修行
- p122 第十一課 宇宙
- p128 第十二課 人生
- p138 第十三課 生死
- p146 第十四課 生活
- p152 第十五課 家庭
- p158 第十六課 素食
- p166 第十七課 民俗
- p176 第十八課 應世
- p188 第十九課 神異
- p196 第二十課 破邪
- 080佛光教科書10 宗教概說
- p004 第一課 一神、多神與無神的探討
- p014 第二課 印度外道種種
- p020 第三課 如何選擇宗教信仰
- p030 第四課 佛教的五乘宗教觀
- p044 第五課 民間宗教介紹
- p060 第六課 一貫道概說
- p074 第七課 道教概說
- p094 第八課 天主教概說
- p104 第九課 耶穌教概說
- p114 第十課 回教概說
- p132 第十一課 猶太教概說
- p144 第十二課 新興宗教介紹
- p158 第十三課 附佛神祇的因緣
- p168 第十四課 佛教對其他宗教的看法
- p180 第十五課 佛教對三教九流的看法
- p188 第十六課 佛教對異端邪說的看法
- p198 第十七課 佛教對神壇的看法
- p204 第十八課 巫術與靈媒
- p214 第十九課 宗教祈禱的意義
- p224 第二十課 宗教師的條件
- 081佛光教科書11 佛光學
- p004 第一課 佛光學的內涵精神
- p012 第二課 佛光學與當代思潮及未來使命
- p020 第三課 傳統與現代融和
- p028 第四課 佛光學的發展與方向
- p036 第五課 國際佛光會的創會緣起
- p044 第六課 國際佛光會的宗旨和理念
- p054 第七課 國際佛光會會歌的意義
- p058 第八課 國際佛光會主題演說簡介
- p078 第九課 佛光三昧修持法
- p088 第十課 國際佛光會禮儀要點
- p096 第十一課 從佛光山認識人間佛教
- p110 第十二課 人間佛教的經證
- p130 第十三課 佛光教團的組織系統
- p140 第十四課 佛光人的工作信條
- p148 第十五課 人間佛教的社會運動
- p160 第十六課 佛光人的養成教育
- p174 第十七課 佛光學問題初探
- p226 第十八課 佛光人間事
- p238 第十九課 佛光人情味
- p250 第二十課 佛光山大事記
- 082佛光教科書12 佛教作品選錄
- p004 第一課 十勸
- p006 第二課 四相詩
- p010 第三課 信心銘
- p016 第四課 大乘起信論義記序
- p018 第五課 三藏聖教序
- p024 第六課 無相頌
- p028 第七課 永嘉證道歌
- p042 第八課 辭北堂書
- p048 第九課 是非歌
- p050 第十課 十牛圖頌
- p056 第十一課 西齋淨土詩(選錄)
- p066 第十二課 七筆勾
- p070 第十三課 緇門崇行錄(選錄)
- p080 第十四課 示廚
- p086 第十五課 勸世詠
- p090 第十六課 四願齊說
- p096 第十七課 寶王三昧論
- p100 第十八課 讚僧詩
- p104 第十九課 五十生日感言
- p108 第二十課 藥師七佛法會發願文
- p114 第二一課 慈航法師遺訓
- p118 第二二課 佛光大藏經編修緣起
- p122 第二三課 佛光菜根譚(節錄)
- p132 第二四課 文選
- p144 第二五課 詩選
- p164 第二六課 悟道詩
- p184 第二七課 詞選
- p202 第二八課 佛寺聯語(選錄)
- p230 第二九課 座右銘
- p240 第三十課 燄口召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