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08 第十二課 佛教與環保

二十一世紀是環保的世紀。全球性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所造成的危機,已經開始威脅人類的健康。一九九二年六月初,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全球氣候變遷會議」,主要就是為了搶救地球,達成保護動物、植物等各種自然資源的協議。

講究環境保護,首重愛護地球,地球上的河流、大海、森林、高山、動物等,好比人體的組織,河流如血脈,川流不息,可以順利運送養分;大海如腎臟,保持潔淨,可以發揮新陳代謝的功能;森林如心肺,減少砍伐,可以做良好的空氣調節;高山如骨骼,減少挖掘破壞,可以保持地球水土的均衡;動物如細胞,不去捕獵殺戮,可以維護生態的平衡。大地資源維護長久,後代的子子孫孫才能在地球上安居樂業。

佛教是個深具環保意識的宗教,不但注重內在的心靈環保,同時也兼顧外在的生態平衡。心靈環保,要靠人類淨化本身的貪、瞋、痴三毒做起;生態平衡,則有賴大眾的力量共同來維護。《菩薩睒子經》說,睒子菩薩「履地常恐地痛」,就是一種愛惜環境的慈悲意識。

佛教的環保思想,起源於釋迦牟尼佛對「緣起*1」的覺悟,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建立於緣起相互依存的關係中*2。例如在生活中,我們離不開陽光、空氣、水等資源,在《毗尼母經》卷五中,佛陀就明示:「若比丘為三寶種三種樹:一者、果樹;二者、花樹;三者、葉樹,此但有福無過。」在《增一阿含經》卷十,佛陀也說道:「園果施清涼,橋梁渡人民,近道作圊廁,人民得休息。」種植華果樹木,得以淨化空氣,保護水源,利人利物,自利利人,自然能增長功德。

自古以來,佛教界的古德高僧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如泗州開元寺明遠法師,種植松、杉、楠、檜等數萬株,免除了淮水與泗水的氾濫。又如東都洛陽道遇法師,勸化善款,消除黃河龍門天險的水患。此外,修橋鋪路、珍惜資源、護生放生、提倡素食、不殺害生靈等,也都是身心環保的重要工作,因此佛門的僧侶可說是環保工作者*3。

佛教中最有名的環保專家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時,發四十八大願,為建設清淨安樂的世界,歷經久遠時日,成就了零汙染的西方極樂世界,其中的公共設施,如:黃金鋪地,是都市的規劃;七寶*4樓閣,是居家的規劃;七重行樹,是公園的規劃;八功德水*5,是水源的規劃,不但便利民眾,而且美好莊嚴。尤其在淨土世界裡,沒有三惡道的眾生,都是持守淨戒的善人,沒有空氣、水源、噪音、暴力、毒氣、核能等各種的汙染,氣候清爽宜人,人人身心健全,壽命無量,是徹底推行環境保護的最佳典範。其他如藥師佛的琉璃淨土、彌勒佛的兜率淨土,以及三世諸佛的清淨國土,無不是規劃完善的美好居處。

今日佛教對於環保,有以下三項主張:

一、護生:佛教提倡不殺生而積極護生。《梵網經》菩薩戒云:「若佛子以慈悲故行放生業,應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戒殺護生是對一切有情生命的尊重,所以佛教的戒律對於動物的保護,有著積極的慈悲思想。《六度集經》記載,佛陀在過去世為鹿王時,曾代替母鹿捨身,感動國王制定動物保護區,禁止獵殺;阿育王廣植樹林,庇蔭眾生,設立動物醫院,規定宮廷御廚不得殺生,凡此都是佛教對於「野生動物保育法」的示範*6。

二、惜福:這是佛教對於「同體共生」的認知。唯有珍惜大自然各種資源,人類才能在地球上開展理想的新世紀。福報猶如銀行存款,有儲蓄才有支出。日常生活中,積極配合「垃圾分類、資源回收」,讓可用的資源再生,垃圾即是財富*7。惜福的方法很多,今歸納為四點:1.隻字必惜,貴之根也;2.粒米必珍,富之源也;3.片言必謹,福之基也;4.微命必護,壽之本也。

此外,還要積極地「防治汙染」,對於具有毒性的廢棄物,每一個人都應本著道德良心,做好安全的處理。科學界應及早為全人類發明出不破壞自然的器物,資源隨用隨收,作能源的重新組合,才是究竟之道。

三、淨化:《維摩經‧佛國品》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佛光山於一九九二年三月四日,舉辦「佛光山信徒身心環保淨化法會*8」,目的就是要大家響應環保運動,從身心六根的淨化到心外世界的淨化。此外,國際佛光會更積極投入社會公益教化,宣導七誡*9,呼籲大家一起「把心找回來」;同時透過環保認知與實際參與,舉辦植樹救水源、保護野生動物、賑災送溫暖、友愛服務、雲水義診等,這些都是有益世道人心,達到環保功效的事業、活動。

今日全世界環保團體無不致力於環境維護與生態平衡,凡為「地球村」的成員,都有責任關心「地球村」的永續生存,因為佛法明示情與無情都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的同體共生關係。在遷流不息的轉變中,即使極小的塵埃都與環境有微妙的關係,吾人對於內心塵垢,固然應該要努力消除、轉化,對於外在的汙染,也應喚起群體意識,力行環保,則二十一世紀的人間世界必定是身心淨化的美好世紀。

【註釋】

*1緣起是宇宙人生不變的真理,是因果的普遍法則,一切法的存在,是因緣而起的。《中論》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這是說明宇宙萬有,沒有任何一個事物能夠獨立存在,包括現象界的有情與無情,都是因緣和合所生。因緣是無始無終,相互相成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是緣起的最好定義。

*2《業報差別經》中記載,「若有眾生於十惡業多修習故,感諸外物,悉不具足。何等為十?一者、以其殺生業故,令諸外報大地鹹鹵,藥草無力;二者、以其偷盜業故,感外霜雪、蝗蟲毒害等,令世饑饉;三者、以其邪淫業故,感惡風雨及諸塵埃;四者、以其妄語業故,感諸外物皆悉臭穢。」據此可知,世界的安危、治亂,與人心息息相關。依緣起觀點來看,如果人人能行十善,互助互信,關心自他,尊重生命,維護自然,做好生活教育,共同為我們居住的世界貢獻心力,必能創造身心清淨的家園,使社會大眾免於痛苦和災難,進而實踐建設人間淨土的理想。

*3《四分律》及諸經典籍中,有保持簡樸生活和尊重自然生態的做法。

*4於諸經論中多載有諸佛菩薩及其國土以各種瓔珞、寶物嚴飾之事。《阿彌陀經》、《大智度論》卷十等謂七寶係指金、銀、琉璃、頗梨、車渠、赤珠、瑪瑙七種寶物。

*5具有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飢渴、長養諸根等八種特質。

*6護生可長養慈悲救濟的觀念。現代的人,不論是天上飛禽、地下走獸,或海洋生物,無一不食。任意殺生,不但汙染心靈,增加暴戾之氣,也會破壞自然生態。

*7廢棄物宜以‭ ‬4R‭ ‬方式推動,即廢棄物減量(Reduction)、再利用(Reuse)、回收(Recovery)、廢棄物再經製造利用(Recycle)。事業廢棄物,如汙泥可變成培養土、鋼渣可製成道路填土材料、廢電渡液轉製氯化鐵懸浮劑、廢石膏成為土壤改革劑等,可化腐朽為神奇。像寶特瓶、廢鋁罐、利樂包、廢玻璃、廢鐵罐、廢塑膠等,都可做分類回收,資源永續再利用。廚餘可作肥料,將廚房的剩餘物、果皮、落葉等全部放入大垃圾桶內,最上層覆蓋廢棄的木屑(不含膠質)或泥土,偶爾加以攪拌,數月後即是天然的有機肥。根據統計,種一棵樹要花十年的時間,砍一棵樹卻只要幾分鐘。每回收一噸廢紙,可以少砍長八公尺,直徑十四公分的原木二十棵,若能以再生紙代替模造紙,每月可以少砍約四十萬棵原木。回收廢紙製成再生紙,以循環利用,除可減少砍樹量,亦可間接救水源。為防治汙染,應避免使用容易造成汙染的產品,如塑膠袋、保麗龍、含鉛汽油等。塑膠是一種化學合成物,用來裝盛熱食時,聚合劑在高溫下析出,易造成食物中毒,導致肝癌和昏睡等病症,以火焚燒,會產生氯化氫毒,用土掩埋則萬年不腐。

*8活動中提出十二大實踐德目:a.口中輕聲,不製造噪音;b.地上清潔,不亂丟垃圾;c.手裡禁煙,不汙染空氣;d.身心尊敬,不行動粗暴;e.行動禮讓,不侵犯他人;f.面上微笑,不出現兇相;g.口中軟語,不出現惡言;h.大家守法,不要求特權;i人人守紀,不違犯綱常;j.開支節儉,不任意浪費;k.生活踏實,不空蕩虛浮;l.凡事善心,不孳生歹意。

*9即誡煙毒、誡色情、誡暴力、誡偷盜、誡賭博、誡酗酒、誡惡口。

【習題】

1.環保問題對人類有什麼重要性?

2.請敘述佛教的環保思想。

3.請說明極樂世界的環保成果。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