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94 第二十課 佛教與地理風水

佛教對於世間萬象,都有深入的觀察,了知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世間上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各別的「理」,地理風水當然也有其「原理」。地理是依據地形和天體方位而產生對人的影響力,這是一種自然的常識;順乎自然可得天時之正,獲山川之利;違背自然,則有相反的結果。

趨吉避凶,古今皆然。然而一般人的心態,對於不了解、不知道、看不見的事物,常常盲目臆測,牽強附會,甚或迷而信之,因此容易被神權迷信所控制。中國人自古牢不可破的相信「地理風水可以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禍福」之說,即是一例。

地理風水固然有其原理,卻不是究竟的真理。從佛教的業力論*1與因果論*2來說,人的吉凶禍福,都是由於過去世的善惡業因造成了今生的果報,並不是受到風水地理所左右的結果。再者,從佛教的時空觀來講,虛空並沒有絕對的方位,譬如甲乙兩人對坐,甲的右邊是乙的左邊,乙的前方是甲的後方,在無邊的時空中,我們真實的生命無所不在,何有時空方位之分?當一個人能夠覺悟體證到自己本來面目的時候,自心本性就遍滿虛空,充塞法界,橫遍十方,豎窮三際,與無限的時空融為一體,因此方位不在他處,而是在我們心中。

佛陀時代,印度婆羅門教中有晨朝洗浴,敬禮六方,可以增長命、財之說。當時王舍城長者之子善生,每朝洗浴後,即依婆羅門之法向六方禮拜。佛陀告訴他說,六方可配於父母、師長、妻婦、親族、僮僕、沙門婆羅門等,並各以五事恭敬*3之。佛陀藉此教導在家信徒如何過家庭倫理道德的生活,同時說明風水、地理應該建立在倫理、世理、法理、心理之上,只要我們誠意,自覺心安,則「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即使走遍天下,都是地利人和、良辰吉日,因為一切福田均不離心地。

佛教是一個智信的宗教,舉凡業力、因果、三法印*4、四聖諦*5、八正道*6、三十七道品等各種教義,都是為了開啟眾生的智慧,幫助眾生認識人生實相,進而解決煩惱痛苦,獲得解脫自在,怎麼可以迷信地理風水,徒然增加煩惱、妄念和愚痴呢?

佛陀在《遺教經》中告誡弟子:「占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曆數算計,皆所不應。」《大智度論》卷三說,比丘以觀星宿、日月風雨等來生活,是仰口食*7。「占相吉凶」就是「五邪命*8」之一,佛弟子應以為誡。佛教不但不主張風水地理、天象時辰與吾人吉凶有關,如果佛弟子以此維生,更是佛門戒律所禁止,因為這不是正業*9,也不是正命*10。

佛教講「人人有佛性」,就是要我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相信自我,進而做自己的主人。因此,學佛最大的好處,就是讓我們從神權迷信裡跳脫出來,不受地理風水的支配,還給自己一個自由自主的人生。

中國地理勘輿師所謂最佳的地理「前朱雀、後玄武,左龍蟠、右虎踞」,其實就是「前有景觀,後有高山,左有河流,右有通道」,以現代最佳的生活環境來說,可歸納為下列四點:

一、要有通風,前後左右,順暢無阻。

二、要有陽光,採光自然,溫暖衛生。

三、要有視野,一望無際,心境超然。

四、要有通道,出入方便,自他兩利。

總之,只要能方便生活,心中愉悅舒服,那就是最好的地理。

佛教認為外在有良好的地理環境固然很好,更重要的是內心也要有好地理。也就是內心有:良好的通風─思路通達;良好的陽光─熱心開朗;良好的視野─展望未來;良好的通路─菩提正道,這就是內心最好的龍穴。

【註釋】

*1業是行為、行動、運動、造作的意思,佛教把我們身體、語言、思想的行為、造作,稱為身業、口業、意業,合稱為「三業」。由身口意所造作的業,會產生一種力量,驅使我們去造作新的行為,新的行為又會產生新的力量,故稱「業力」。由身口意所造作的業,可以決定人生的苦樂禍福,並且維繫著三世的生命,在無垠的時空裡循環不已,於是產生三世因果的輪迴說,而輪迴的主宰者,便是我們所造作的業力。所以佛教主張人的禍福是由自身業力所造,造什麼因,就得什麼果,這個「自業自得」的業報思想,便成為佛教重要的基本理論與特質。

*2簡單的解釋,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世間一切諸法的形成,「因」是能生,「果」是所生,也就是能引生果的是「因」,由因而生成的是「果」。世間上沒有任何一種結果不是從它的原因所生成,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植物如此,非植物的任何現象莫不如此。所以宇宙間從自然界到眾生界,從天體到微塵,沒有任何現象能脫離得了因果的關係,這是宇宙萬有生滅變化的普遍法則。在佛教教義體系中,因果是用來說明世界一切關係的基本理論,是闡明「緣起」法則,使人明白易懂的一種道理。

*3根據《佛說善生經》記載,佛陀曾對善生童子開示佛法的六方禮,乃以父母、師長、妻婦、親族、僮僕、沙門婆羅門等,配以東、南、西、北、下、上六方,並各以五事恭敬之,即:

a.子以五事奉養父母:第一、供養父母,不令缺乏;第二、凡所有為,必先稟白;第三、父母所為,恭順不逆;第四、父母正令,不敢違背;第五、父母正業,不為中斷,立宗祠,守遺產,父母死後要布施。父母亦應以五事對待子女:第一、教育子女,不讓為惡;第二、指其善處,使有高尚品格;第三、慈愛入骨,教其廣博學問;第四、善為婚嫁,務使滿意;第五、隨時供給所需,協助事業成就。

b.弟子以五事供養於師:第一、師來時起立歡迎,善為承順其意;第二、禮讚供養,恭敬受教;第三、尊重仰戴,不違其意;第四、師有教敕,敬順無違;第五、從師明理,善持不忘。師亦應以五事愛護弟子:第一、順法調御,以愛教導;第二、誨其未聞,增廣知識;第三、隨其所問,令善解義;第四、示其善友,樂於交遊;第五、盡己所知,誨授不吝。

c.夫以五事愛敬妻子:第一、相待以禮,相敬如賓;第二、莊嚴以時,嚴飾其身;第三、衣食隨時,不使缺乏;第四、威嚴不闕,體貼其愛;第五、委付家內,悉任主使。妻亦應以五事愛敬其夫:第一、早晨先起,打掃家內;第二、請夫先坐,然後入席;第三、和言愛語,不談粗言;第四、敬順其意,不可違背;第五、先承意旨,而後作為。

d.主以五事憫念僮僕:第一、每呼使役,莫令過份;第二、飲食以時,彼飢如己;第三、賜勞隨時,不致過累;第四、病與醫藥,速令康復;第五、縱其休假,有暇令息。僮僕亦應以五事善奉於主:第一、早起作事,勤勞為本;第二、為事周密,決不敷衍;第三、不與不取,忠實事主;第四、工作熱心,次第完成;第五、稱揚主名,說其善事。

e.為人當以五事對待親友:第一、若有缺乏,布施給濟;第二、溫和愛語,恭敬禮遇;第三、利益均分,有我有他;第四、困難之事,助其成就;第五、誠實相待,不可欺騙。宗族朋友亦應以五事對待其人:第一、不令放逸,常常鼓勵;第二、不令失財,勸其惜物;第三、不令恐怖,助長其威;第四、屏相教誡,不令作惡;第五、常相稱讚,隱惡揚善。

f.檀越當以五事奉敬沙門:第一、身常行慈,不殺不盜;第二、口常行慈,不說妄語;第三、意常行慈,不貪不瞋;第四、供養四事,不令缺少;第五、門不制止,自由進出。沙門亦應以五事教授檀越:第一、善為防護,不令為惡;第二、指授善處,多作好事;第三、教懷善心,不起惡念;第四、未聞令聞,常教正法;第五、聞者令解,多施法益。

*4是說明宇宙人生現象的三條定律,分別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此三條定律是印證佛法真偽的根據,是識別佛法、非佛法的標準,若與三法印相違的,即使是佛陀親口所說,也是不了義法,若與三法印相契合的,縱然不是佛陀親口所說,也可認為是佛法。因為它是印證佛法的根據,故稱「三法印」。

*5指苦、集、滅、道等四種真理。「聖」是正的意思;「諦」是指真理,含有審查、真實不虛的意思。意即:苦、集、滅、道是四種正確無誤的道理,是真實不虛的,是聖者所知見;若能如實知見四諦,便是聖者。四聖諦與緣起、三法印構成佛教教義的三大綱領,佛陀成道後,最初為世人宣說的,就是四聖諦,也就是說明眾生生死流轉及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

*6指八條通往成佛大道的實踐法門,分別為: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正」有脫離邪非之意;「道」為能通,以能通達涅槃的境地,故名為道。佛陀成道之初,為了讓眾生從煩惱痛苦中解脫出來,證得涅槃的聖賢境界,特別開示此八條進趣聖人之境的修行方法,稱為八正道。八正道如同船筏,可使眾生從迷界的此岸度到悟界的彼岸,因此又稱為「八道船」、「八筏」。

*7指出家人以仰觀星宿、日月、風雨、雷電、霹靂之術以求衣食而自活命者,為戒律規定比丘應遠離的四種不正當謀生方法之一。

*8指比丘以五種邪法求取利養而活命,即:詐現異相、自說功能、占相吉凶、高聲現威、說所得利以動人心。此五種皆是不正當的活命方法,當深戒之。

*9又作正行、諦行,指正當的身業,亦即行為舉止正當,身口意三業清淨,遠離殺生、偷盜、邪淫等一切邪妄,也就是十善業中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等善行。

*10正當的經濟生活和謀生方法,也就是正當的工作。《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載:「如法追求衣服、飲食,乃至什物,遠離一切起邪命法,是名正命。」正當的經濟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大部分的罪惡都是從經濟生活不正常引生而來,譬如開設賭場、酒家、屠宰場,經營販賣殺生用的釣具店、獵槍等商店,從事算命、卜卦等行業,都不是正命。

【習題】

1.地理風水可以影響吾人一生的禍福嗎?

2.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地理風水?

3.在家信徒應該如何過倫理道德的生活?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