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 首頁 /
- 第三類【教科書】 /
- 071-082佛光教科書(共12冊) /
- 082佛光教科書12 佛教作品選錄 /
- p108 第二十課 藥師七佛法會發願文
p108 第二十課 藥師七佛法會發願文
民國‧戴季陶
一、願民國人民,信仰堅固,確實信行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德,相待以誠,相接以禮,表裡如一,心口相應,團結一致,永遠不渝。
二、願民國人民,刻苦自勵,克勤克儉,富者濟人以財,智者濟人以道。財不令藏於地,學不令私於身,營共同之事業,成共同之社會。
三、願民國人民,愛護國家,服務公眾,實行主義,守法奉公,俾約法能行,憲法早布,國基鞏固,政治修明。
四、願青年男子,回心轉意,進德修業,堅其意志,強其身體,修其言行,廣其智識,力矯浮佻之時弊,作真實之功夫,養成耐勞苦,守紀律之性行,俾在家為克家之子弟,在社會為有用之人才,在國家為忠實之人民,然後方能為國為民,擔當大事。
五、願青年女子,一齊覺悟,特宜養其慈愛和平之純德,治家教子之常識,為妻為母,保育後代。民族之生存發展責任,端在於女性同胞,盡其天賦之職責,發揮其自然之良能,俾社會受慈育之恩,萬代沾祥和之德,方為愛國愛民,愛護人類,愛護國家之正道。
六、願一切壯年人民,努力修為,不貽少年老年以憂患辛苦之境遇。在官者廉潔奉公,營業者誠實任事,刻苦耐勞,勇猛精進,上承先德,下啟後人。
七、願中國國民黨全體同志,親愛精誠,團結一致,拋棄嫌怨,互相扶持。念先烈創業之艱難,知國民責善之殷重,虛心平氣,矢信矢忠,奉行主義,努力建設。納全國之忠言,容全國之人才,以盡其救國之責,成其建國之功。
八、願國民政府,上自主席,下迄僚屬,中央地方文武官吏,履行誓言,奉行法令,廉潔勤慎,愛國如家,體總理天下為公之心,繼先烈捨身救國之志,於權利則儘量忍讓,於責任則奮勇承擔。忠於國家,愛護人民,容納賢能,接受忠告,提攜後進,尊重前賢,共濟時艱,同成大業。
九、願全國同胞,漢滿蒙回藏以及回疆,乃至西南諸省山間民族,共存天下為公之大心,同發團結國族之大願。以三民主義為依歸,則共信斯立;以忠信篤敬律言行,則互信以固。分多潤寡,人人存乎慈悲;截長補短,事事行於方便。同心同德,並育並行,復興富強安樂之中華,有志竟成;造成盡善盡美之民國,後來居上。
十、願世界各國政府人民,共立互助之志,同棄凌暴之心,扶持弱小之民族,建立共守之法治,繼絕舉廢,治亂扶危,厚往薄來,協和共濟。
十一、願佛教大眾,徹底覺悟,發大乘心,行普度事,勿作自了之人,勿泥文字之跡,勿迷於外道邪魔而自犯毗尼,勿惑於世俗財位而妄為趨附,勿迷於鬼神而遺棄眾生,勿迷於成規而阻礙進步。勇猛精進,自覺覺人;悲智雙運,財法兼施。布十善於俗界,行六度於道門,持戒則如山岳之堅,度生則如河海之廣。恢復固有之教義,則本體自是金剛;善用世間之科學,則法器悉為輪寶。然後釋迦教義,根基鞏固,枝葉繁榮,法輪常轉,佛日增輝。
十二、願大慈大悲藥師世尊,運無緣慈,施無畏法,愍念眾生,普垂加被,使人人覺悟,共發至誠,懺既往之夙業,種當來之善果。一切煩惱災障消除無餘,村城國邑布滿佛號經聲,大地山河盡成琉璃世界。千秋萬世,善業昭垂;四海五洲,仁風永被。中華鞏固,民國萬年;萬邦協和,正法永住。
【題解】
戴傳賢(一八九一~一九四九),又名良弼,字季陶,法名不空、不動,晚年號孝園。清末民初,生於四川廣漢。季陶早發大志,一九○四年,眼見時局紛亂,乃留學日本。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後,追隨孫中山先生參與革命事業。民國建立後,又致力於國家政務的革新,以期拯救國難於危境。
季陶自幼即篤信佛教,為民國以來佛教界的大護法,主張唯有振興佛教才是復國建國的根本之道。因此,曾委請歐陽竟無編著《在家必讀內典》,傳揚佛法;「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舉國悲憤,先生又率先啟建「仁王護國法會」、「藥師七佛法會」、「時輪金剛法會」、撰寫頌文等,領眾發菩提心,以救時局國難。一九三三年元月作〈藥師七佛法會發願文〉,祈願藥師如來悲心加護於全民,並傚法藥師佛十二大願,以躬親實踐救國救民,文詞懇切,菩薩胸懷以覺世人也!
【習題】
1.試述您對本文十二大願的看法。
2.試述您對「以佛教救國」的看法。
3.試述戴季陶對佛教的貢獻。
4.試作一篇發願文。
- 071佛光教科書1 佛法僧三寶
- p024 總序
- p030 第一課 佛的意義
- p040 第二課 如來十號
- p050 第三課 佛身
- p060 第四課 佛德
- p068 第五課 佛像的種類
- p074 第六課 他方佛名
- p082 第七課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p092 第八課 法的意義
- p100 第九課 佛陀說法因緣
- p116 第十課 修學佛法的次第
- p128 第十一課 佛法的內容
- p136 第十二課 經典的來源
- p146 第十三課 譯經事業
- 160 第十四課 僧的意義
- p168 第十五課 僧團的組成
- p180 第十六課 比丘尼教團
- p194 第十七課 六和敬
- p200 第十八課 聲聞僧與菩薩僧的區別
- p212 第十九課 結夏安居
- p222 第二十課 弘法利生
- 072佛光教科書2 佛教的真理
- p004 第一課 佛教的真理
- p014 第二課 經藏
- p024 第三課 律藏
- p034 第四課 論藏
- p042 第五課 戒律
- p052 第六課 禪學
- p066 第七課 般若
- p076 第八課 四聖諦
- p088 第九課 十二因緣
- p098 第十課 五蘊
- p106 第十一課 業力
- p114 第十二課 八正道
- p124 第十三課 因緣果報
- p132 第十四課 三法印
- p144 第十五課 緣起
- p154 第十六課 空有
- p164 第十七課 中道
- p176 第十八課 無常
- p184 第十九課 涅槃
- p196 第二十課 煩惱
- 073佛光教科書3 菩薩行證
- p004 第一課 菩薩道的起點
- p012 第二課 菩薩道的實踐
- p022 第三課 菩薩道的次第
- p030 第四課 觀世音菩薩的化世因緣
- p044 第五課 智者文殊菩薩
- p056 第六課 普賢菩薩的大願
- p066 第七課 地藏菩薩的事蹟
- p074 第八課 彌勒歡喜佛
- p090 第九課 藝術家馬鳴菩薩
- p098 第十課 八宗共祖龍樹菩薩
- p106 第十一課 破邪的提婆尊者
- p112 第十二課 唯識家無著大師
- p116 第十三課 千部論師世親菩薩
- p124 第十四課 勝鬘夫人的十大受
- p132 第十五課 《維摩經》與維摩
- p140 第十六課童男與童女
- p156 第十七課 現代菩薩的性格
- p166 第十八課 現代菩薩的丰姿
- p190 第十九課 菩薩道的經論介紹
- p206 第二十課 總論菩薩道
- p214 第二一課 圓滿菩薩道
- 074佛光教科書4 佛教史
- p004 第一課 僧團的成立
- p014 第二課 經典的結集
- p026 第三課 部派佛教的發展
- p036 第四課 印度諸王朝的佛教
- p056 第五課 印度大乘佛教的開展
- p068 第六課 佛教的東傳
- p078 第七課 魏晉佛教史
- p092 第八課 南北朝佛教史
- p108 第九課 譯經事業的開展
- p120 第十課 隋唐佛教史
- p132 第十一課 中國大乘八宗的開展
- p152 第十二課 宋元明清佛教史
- p166 第十三課 民國佛教史
- p178 第十四課 西藏佛教史
- p194 第十五課 日本佛教史
- p212 第十六課 韓國佛教史
- p226 第十七課 東南亞、南亞佛教史
- p240 第十八課 歐美佛教史
- p256 第十九課 其他國家佛教史
- p270 第二十課 新興教團的開展
- 075佛光教科書5 宗派概論
- p004 第一課 宗派總論
- p012 第二課 印度部派佛教
- p032 第三課 印度大乘佛教學派
- p046 第四課 俱舍宗
- p058 第五課 成實宗
- p070 第六課 律宗
- p080 第七課 法相宗
- p092 第八課 三論宗
- p102 第九課 天台宗
- p118 第十課 華嚴宗
- p132 第十一課 真言宗
- p146 第十二課 禪宗
- p158 第十三課 淨土宗
- p174 第十四課 藏傳佛教
- p188 第十五課 日本佛教
- p202 第十六課 韓國佛教
- p218 第十七課 南傳佛教
- p232 第十八課 大理佛教
- p244 第十九課 蒙古佛教
- p256 第二十課 宗派外人物
- p270 第二一課 中印佛教的流傳
- 076佛光教科書6 實用佛教
- p004 第一課 佛教的道德標準
- p012 第二課 佛教的倫理觀
- p022 第三課 般若的妙用
- p032 第四課 佛教對經濟的看法
- p040 第五課 佛教的戰鬥觀
- p050 第六課 佛教對教育的看法
- p062 第七課 佛教的政治觀
- p078 第八課 佛教的參禪須知
- p088 第九課 持戒與犯戒
- p098 第十課 佛教的師弟之道
- p106 第十一課 佛教的家庭觀
- p118 第十二課 佛教的事親之道
- p126 第十三課 佛教對感情的處理
- p134 第十四課 佛教徒的生活禮儀
- p142 第十五課 佛教徒的一日行
- p150 第十六課 密行百事
- p162 第十七課 佛教徒的生涯規劃
- p170 第十八課 佛教對生老病死的看法
- p180 第十九課 探病須知
- p184 第二十課 臨終關懷應有的認識
- p192 第二一課 佛教徒應讀專書
- p200 第二二課 佛學參考資料
- 077佛光教科書7 佛教常識
- p004 第一課 叢林寺院
- p014 第二課 寺院建築
- p022 第三課 道場行事
- p038 第四課 寺政外事
- p048 第五課 寺院清規
- p058 第六課 宗教法令
- p066 第七課 法器法物
- p072 第八課 衣單僧物
- p080 第九課 各種稱謂
- p090 第十課 學佛行儀
- p098 第十一課 叢林漫談
- p106 第十二課 法事介紹
- p114 第十三課 婚喪喜慶
- p122 第十四課 佛教節日
- p132 第十五課 民俗神祇
- p138 第十六課 佛語典故
- p158 第十七課 生活法相
- p164 第十八課 修持常識
- p170 第十九課 佛教的法數
- p186 第二十課 佛教的第一
- 078佛光教科書8 佛教與世學
- p004 第一課 佛教與宇宙
- p014 第二課 佛教與命運
- p024 第三課 佛教與神通
- p032 第四課 佛教與法律
- p042 第五課 佛教與哲學
- p050 第六課 佛教與教育
- p058 第七課 佛教與管理
- p068 第八課 佛教與科學
- p078 第九課 佛教與醫學
- p086 第十課 佛教與會議
- p098 第十一課 佛教與觀光
- p108 第十二課 佛教與環保
- p116 第十三課 佛教與農林
- p130 第十四課 佛教與藝術
- p142 第十五課 佛教與文學
- p154 第十六課 佛教與建築
- p164 第十七課 佛教與音樂
- p178 第十八課 佛教與舞蹈
- p186 第十九課 佛教與禮俗規範
- p194 第二十課 佛教與地理風水
- p204 第二一課 佛教與公益事業
- p216 第二二課 佛教與心理諮商
- 079佛光教科書9 佛教問題探討
- p004 第一課 信仰
- p014 第二課 教理
- p024 第三課 文史
- p036 第四課 宗派
- p060 第五課 戒律
- p070 第六課 制度
- p080 第七課 稱謂
- p094 第八課 儀禮
- p104 第九課 菩薩
- p114 第十課 修行
- p122 第十一課 宇宙
- p128 第十二課 人生
- p138 第十三課 生死
- p146 第十四課 生活
- p152 第十五課 家庭
- p158 第十六課 素食
- p166 第十七課 民俗
- p176 第十八課 應世
- p188 第十九課 神異
- p196 第二十課 破邪
- 080佛光教科書10 宗教概說
- p004 第一課 一神、多神與無神的探討
- p014 第二課 印度外道種種
- p020 第三課 如何選擇宗教信仰
- p030 第四課 佛教的五乘宗教觀
- p044 第五課 民間宗教介紹
- p060 第六課 一貫道概說
- p074 第七課 道教概說
- p094 第八課 天主教概說
- p104 第九課 耶穌教概說
- p114 第十課 回教概說
- p132 第十一課 猶太教概說
- p144 第十二課 新興宗教介紹
- p158 第十三課 附佛神祇的因緣
- p168 第十四課 佛教對其他宗教的看法
- p180 第十五課 佛教對三教九流的看法
- p188 第十六課 佛教對異端邪說的看法
- p198 第十七課 佛教對神壇的看法
- p204 第十八課 巫術與靈媒
- p214 第十九課 宗教祈禱的意義
- p224 第二十課 宗教師的條件
- 081佛光教科書11 佛光學
- p004 第一課 佛光學的內涵精神
- p012 第二課 佛光學與當代思潮及未來使命
- p020 第三課 傳統與現代融和
- p028 第四課 佛光學的發展與方向
- p036 第五課 國際佛光會的創會緣起
- p044 第六課 國際佛光會的宗旨和理念
- p054 第七課 國際佛光會會歌的意義
- p058 第八課 國際佛光會主題演說簡介
- p078 第九課 佛光三昧修持法
- p088 第十課 國際佛光會禮儀要點
- p096 第十一課 從佛光山認識人間佛教
- p110 第十二課 人間佛教的經證
- p130 第十三課 佛光教團的組織系統
- p140 第十四課 佛光人的工作信條
- p148 第十五課 人間佛教的社會運動
- p160 第十六課 佛光人的養成教育
- p174 第十七課 佛光學問題初探
- p226 第十八課 佛光人間事
- p238 第十九課 佛光人情味
- p250 第二十課 佛光山大事記
- 082佛光教科書12 佛教作品選錄
- p004 第一課 十勸
- p006 第二課 四相詩
- p010 第三課 信心銘
- p016 第四課 大乘起信論義記序
- p018 第五課 三藏聖教序
- p024 第六課 無相頌
- p028 第七課 永嘉證道歌
- p042 第八課 辭北堂書
- p048 第九課 是非歌
- p050 第十課 十牛圖頌
- p056 第十一課 西齋淨土詩(選錄)
- p066 第十二課 七筆勾
- p070 第十三課 緇門崇行錄(選錄)
- p080 第十四課 示廚
- p086 第十五課 勸世詠
- p090 第十六課 四願齊說
- p096 第十七課 寶王三昧論
- p100 第十八課 讚僧詩
- p104 第十九課 五十生日感言
- p108 第二十課 藥師七佛法會發願文
- p114 第二一課 慈航法師遺訓
- p118 第二二課 佛光大藏經編修緣起
- p122 第二三課 佛光菜根譚(節錄)
- p132 第二四課 文選
- p144 第二五課 詩選
- p164 第二六課 悟道詩
- p184 第二七課 詞選
- p202 第二八課 佛寺聯語(選錄)
- p230 第二九課 座右銘
- p240 第三十課 燄口召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