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54 第十六課 空有

影響中國佛教最深遠的思想有二:一是有宗,以「緣起論」觀點而主張因緣所生法為實有;二是空宗,依般若經論而觀於緣起的存在,「宛然有而畢竟空,空假無礙,是為中道」。

空宗與有宗是大乘佛教兩大系統,空宗即「中觀派*1」,有宗即「瑜伽派*2」。中觀派以諸法無自性立論,破除一切眾生情見之執著,以顯現諸法實性,故稱「法性宗*3」;瑜伽派以「萬法唯識」解析諸法的緣生之相,目的也是在於析相以見性,故稱「法相宗*4」。

如來一代教法,所說皆不出空、有二義,因此,不論空宗、有宗,其思想淵源皆來自於佛陀的根本教說,也就是佛教的根本教理「緣起法」。

「緣起」是宇宙萬有生、滅、變、異的因果法則,諸法因為「緣起」而「有」,所以「空無自性」,是暫時的幻起、幻滅。換句話說,諸法實相,不生不滅,從暫時存在的現象界則說「緣起」,從本無自性的實相界而說「性空」。因為「緣起」,才能顯示「性空」,因為「性空」,所以能夠「緣起」。也就是說,因為「空*5」才能「有」,「空」是成就一切「有」的要因,中觀學派的龍樹菩薩據此而提出「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的中觀學說。

「緣起」與「性空」不但不是對立的,而且是相生相成的。所謂「真空不礙妙有,妙有體現真空」,如此不偏「頑空」,不偏「執有」,即名「中道實相」義,能夠了達「空有不二」的中道思想,就是般若。般若的整個精神就在以「假」成「空」,由「假」顯「空」。準此,真俗二諦*6於是成為「緣起性空」的另一種表現。

真俗二諦是佛法的綱要,《三論玄義》說:「二諦是佛法根本,如來自行化他,皆由二諦。」佛陀依於諸法性空闡述真諦,依於眾生的妄執闡述所執非真。換句話說,二諦是為了把中道實相的妙理,藉由真空、俗有的方便言說而彰顯。所以,佛說二諦是為「執有者」說「空」,為「執空者」說「有」,是應病與藥,使依真捨俗,依俗識真,由此直契諸法實相,此即所謂「道非有、無,既有,無以顯道」,因此《三論玄義》說:「有二諦故,佛語皆實。以世諦故,說有是實;第一義故,說空是實。」

緣起無自性,無自性所以是空,「空」是佛教最重要的教義之一,也是佛法不共其他宗教及世間學說的特質,佛門因此有「空門」之稱。

「空」是真理的極致,「空」能將印證真理的「三法印」統一起來,例如:(一)世間沒有永恆性的東西,世事變化多端,這是「諸行無常」,也就是「無常苦空」。(二)世間沒有獨存性的東西,萬法相因相成,這是「諸法無我」,也就是「緣起性空」。(三)世間沒有實有性的東西,一切如夢幻泡影,這是「涅槃寂靜」,也就是「妙有真空」。

佛教講「空」,並不是否定一切,相反的,「空」是諸法所以成就的根本。《大乘密嚴經》卷三說:「離空無有色,離色無有空,如月與光明,始終恆不異。諸法亦如是,空性與之一,輾轉無差別,所為皆得成。」萬法惟其性空,才能生起宇宙萬有;萬有徒具假相,才能顯示自性本空。所以,空與有,如月之與光明,始終不二。空與有,是相待之假稱,說空說有,只不過為了詮顯中道實相義,如果執有撥空,則失於真諦;執空排有,則失於俗諦。執空執有,同樣都是邊執的妄見,均非中道之正理。

因此,《般若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金剛經》說:「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皆是闡明空有不二,空有相融相即的道理。

空,是佛教的X光,經由空性,便能洞悉諸法實相──諸法所以是空,是由於無自性可得;諸法所以是有,是由於相用不是空無的。《釋摩訶衍論》的「虛空十義*7」,把空的奧妙詮釋無遺。「空」並不是頑空,並不是妄計一切皆空的「惡取空*8」,「空」具有建設性,譬如,沒有空間就不能建房子;袋子不空,便不能裝東西;宇宙不空,眾生就無法生存,所以要「空」才能「有」,宇宙萬法就是建立在這個空義上。

「空」蘊含無限,真空才能生妙有。佛教講「空」,就是要我們大破、大立,空去一切有無對待,空去一切差別觀念,甚至連「空」也要空去,然後才能享有一個解脫自在、空有不二的世界。

【註釋】

*1西元第二、三世紀,南印度龍樹論師出世,闡揚大乘佛法,依《般若經》造《中觀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等諸論著,以宣揚「般若性空」的思想。之後,龍樹的弟子提婆承襲大師的學說,亦造《百論》等,發揚龍樹「緣起無自性」的學說,這一系後來稱為「中觀派」,又稱為「大乘空宗」,與無著、世親的「瑜伽派」,並稱印度大乘佛教的二大主流。

*2西元四、五世紀,無著、世親二大論師出世,當時的印度思想界,一方面是中觀的空:諸法皆空;一方面是外道或小乘的有:我法實有或我空法有。他們認為這些都是邪執,因此,主張積極的有論。這一系學說後來稱為「瑜伽派」,又稱「大乘有宗」。瑜伽派主要提倡「萬法唯識」的道理,說明一切法的存在皆由心識變現。此學派以《瑜伽師地論》、《大乘莊嚴論》、《辯中邊論》、《金剛般若論》、《分別瑜伽論》等五部論著為立論的基礎,於中尤以《瑜伽師地論》為主要依據,這也是此宗後來稱為「瑜伽宗」的由來。

*3乃強調法性一味之理的宗派,俗稱空宗。中國的大乘八宗屬於法性宗的有三論宗、華嚴宗、天台宗、密宗等屬之。其中三論宗即依據龍樹菩薩的《中論》、《十二門論》,與提婆菩薩的《百論》所開立的宗派,可謂承續印度的中觀學派。

*4強調諸法差別之相的宗派稱為法相宗。唯識宗與俱舍宗均屬之,其中以唯識宗較具影響力。唯識宗依據《解深密經‧法相品》而立,認為一切諸法的體性、相狀,都是唯識所變,就其所變的「法相」來命名,故稱「法相宗」。

*5音譯為舜若,意譯為空無、空虛、空寂、空淨、非有。依佛法說,一切存在的事物,皆無自體、實體、我等,此一思想即稱為空。空乃大乘般若系統的根本思想,在佛教的經論中,有關「空」的分類很多,計有二空、三空、四空、六空、七空、十空、十一空、十六空、十八空等。大體而言,可歸納為人空、法空、勝義空三種。

*6指真諦與俗諦。真諦又名第一義諦、勝義諦或空諦,俗諦又名世諦、世俗諦或有諦。《中觀論》卷四云:「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為第一義。」二諦總攝一切佛法,是佛法的立論根本,佛說二諦,旨在引導眾生趨向中道,也就是認識「緣起性空」的諸法實相。

*7《釋摩訶衍論》卷三中所載「虛空十義」為:

a.「空」有無障礙的意思,如虛空,雖遍一切處,但絕不障礙任何一色法。

b.「空」有周遍的意思,如虛空,遍滿一切,無所不至。

c.「空」有平等的意思,如虛空,無有揀擇,於一切平等。

d.「空」有廣大的意思,如虛空,廣大、無垠、無際。

e.「空」有無形相的意思,如虛空,無有形狀相貌。

f.「空」有清淨的意思,如虛空,恆常清淨,無有垢染塵累。

g.「空」有不動的意思,如虛空,恆常寂止,離一切生滅成壞之相。

h.「空」有絕對否定的意思,把一切有限量的事理徹底否定、消滅。

i.「空」有空空的意思,徹底否定一切自性和摧毀一切空執。

j.「空」有不可得的意思,如虛空,不可取得,不可把捉。

*8執一切皆空,於俗諦中不施設有,於真諦中真理亦無,此謂惡取空,又稱斷滅空。

【習題】

1.何謂空有不二?

2.空有與二諦、中道的關係為何?

3.試舉例說明空與有的關係。

4.空有不二何以是諸法實相?

5.如何認識空?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