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78 第十四課 西藏佛教史

西藏*1位於我國西南邊陲,與尼泊爾、印度毗鄰,當印度受回教侵逼之後,高僧大德們相繼前往西藏,藏傳佛教*2因而多承八世紀至十三世紀印度密教的體系。佛教初傳入藏,不斷地遭受原始苯教*3的極力排斥,經過長時間的衝突、融和,無形中也加入了苯教一些神祇和宗教儀式,使西藏佛教更增添地方民族色彩。

西元七世紀,松贊干布(六二九~六五○在位)先後迎娶虔信佛教的尼泊爾波利庫姬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4,佛教因而隨之傳入西藏。松贊王大力護持佛教,派遣使者端美三菩提等,至印度學習梵文。回國後,創藏文字母,翻譯佛經,此為西藏譯經的嚆矢。藏王分別為兩位公主興建大昭寺*5、小昭寺*6供奉佛像經典,兩國的僧侶也陸續入藏,佛教因此傳播開來。但傳統苯教勢力甚大,松贊王崩後,佛教便無法順利發展*7。直到赤德祖贊(七○四~七五五在位)執政,迎娶唐朝金城公主*8,努力振興佛教,派遣僧青年入唐參學,佛教才開始恢復生機。但是,祖贊王崩後,隨即發生西藏史上第一次的禁佛運動*9,直至其子赤松德贊(七五五~七九七年在位)掌權後,即刻展開一連串的護法行動,包括:1.迎印度寂護大師入藏說法*10,又請蓮花生大師來藏感化苯教*11,並請二高僧共創桑耶寺,依佛戒度僧出家;2.請僧譯經,並解決當時中印僧人「頓漸之爭*12」,進而宣布西藏佛教採印度寂護一系的應成中觀派教法;3.於佛苯二教辯論*13後,正式宣布佛教為西藏國教,佛教因此建立穩固的基礎。

赤松德贊王之後,一直到赤祖德贊(八一五~八三六年在位)時期,為佛教弘傳的巔峰期。赤祖德贊的弘法功績在於廣譯經典,並收錄大小乘的主要經論,編纂丹噶、欽浦、旁塘三大佛經目錄*14;又設立「七戶養僧」制度*15。其對佛教護持之功甚大,與赤松德贊、松贊干布共同被譽為西藏「三大法王」。

由於德贊王的崇佛而遭苯教極力反彈,其後繼者朗達磨王(八三八~八四二年在位),便在信奉苯教的貴族擁護下,展開大規模的滅法運動,史稱「朗達磨法難*16」。對於佛教打擊沉重,迄至佛教再度復興的一百多年間,未見佛教傳播的跡象,為西藏佛教史上的「黑暗時代」,並以此期為界線,將之前的佛教發展稱為「前弘期」,之後稱為「後弘期」。

朗達磨滅法之後,直到十世紀末,佛教復興運動漸起於青海與西部阿里地區*17。十一世紀初期,阿底峽尊者*18應藏王邀請,由印入藏,首先復興戒律,並提倡正統的印度佛教,撰著《菩提道燈論》,確定修行次第,並創立噶當派,從此邁入十一世紀中葉至十五世紀的「後弘期」佛教。

十三世紀,回教徒入侵印度,大量僧侶逃亡入藏,印度後期學術中心超戒寺的經論幾乎全部移入西藏,因此西藏佛教雖然顯密皆傳,卻以密教為盛。另有從尼泊爾、青康等地進藏的僧侶,因流派傳承不同,一些高僧大德便對佛教教義的理解和看法進行著述立說,自成體系,因而逐漸形成宗教教義與修行方法不同的教派,此乃後弘期的特色。其中以四大派最為著名:

一、寧瑪派:俗稱「紅教」,乃十一、二世紀時,由素爾家族的三人,依蓮花生所傳入的密咒及「伏藏」經典所創的一派。尊蓮花生為祖師,重密輕顯,以無上瑜伽為究竟,根本教義為「大圓滿法」*19。

二、薩迦派:俗稱「花教」,創始人為貢卻傑布(一○三四~一一○二),以瑜伽行中觀派的見解為主流,盛行唯識、中觀的研究,主要教義為「道果法」。第五祖八思巴(一二三九~一二八○),受元世祖封為「大寶法王」,賜與全藏政、經、軍權,不僅在西藏地方有著統治地位,對於中國元朝政治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20。

三、噶舉派:俗稱「白教」,為噶當派的支派,由馬爾巴、密勒日巴在西元第十一世紀中期創立。主張顯密兼修,教義傳承以月稱的應成中觀派思想為主,密法則側重「大印」的修法*21。

四、格魯派:俗稱「黃教」,是西藏佛教中最後興起的一個大教派,於十五世紀初,由西藏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在噶當派基礎上所創立。宗喀巴所撰《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闡明顯密二宗的修行次第,強調不分顯密均須恪守戒律的重要主張,成為此派的根本聖典*22。該派在發展過程中,採「活佛轉世」制度*23,以解決其宗教領袖的繼承問題,遂逐步形成達賴、班禪兩大活佛系統*24,並在全西藏各地取得領導地位,從此政教合一體制更趨成熟。

後弘期佛教是外來佛教文化與西藏本土文化進一步的融和,印度佛教中的顯密教義多已傳入,進而能完成西藏大藏經《甘珠爾》與《丹珠爾》的結集編印*25。又寺院經濟發達,寺廟成為佛學研究中心,故後弘期佛教才是西藏佛教確立和發展時期。

印度佛教傳入西藏,經過與苯教長期衝突競爭的前弘期,到教派林立的後弘期,終於形成以格魯派為主的「達賴與班禪」體系主導著西藏佛教界。一千多年來,西藏的政治、教育*26、經濟、社會文化及生活的各個領域皆已和佛教緊密結合。但自從一九五九年以後,是另一次前所未有的教難,寺廟遭嚴重破壞,多數喇嘛被殺或被迫還俗,達賴十四世則避難國外,整個西藏宗教信仰活動停滯。文化大革命後,中共為發展觀光事業,曾整修幾所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寺院。

二十世紀下半葉,西藏佛教開始向歐美各國傳播,十四世達賴極力向世界宣揚佛法,同時致力推動世界和平運動,於一九八九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更促使西藏佛教受到世界各國人士的推崇,紛紛於各國設立佛學中心。總之,西藏佛教雖遭破壞,卻得以傳入世界大部份地區,至今仍有擴大的趨勢。近年來更在台灣、東南亞地區建立藏傳佛教中心,發展甚為迅速。

附錄:西藏王傳承表

六四○年至八四○年左右,西藏共有十代贊普*27:

松贊干布(《唐書》作棄宗弄贊,六二九~六五○在位)──貢松貢贊──芒松芒贊(《唐書》作乞黎跋布,六五○~六七六在位)──都松芒布結(別名赤都松贊,《唐書》作器弩悉弄,六七六~七○四在位)──赤德祖贊(《唐書》作棄隸縮贊,七○四~七五五在位)──赤松德贊(《唐書》作娑悉籠獵贊,七五五~七九七在位)──牟尼贊普(別名穆尼贊普,《唐書》作足之煎,七九七~七九八在位)──赤德松贊(別名塞納勒‧江永,七九八~八一五在位)──赤祖德贊(別名赤熱巴堅,八一五~八三六在位)──朗達磨(別名朗達瑪,《唐書》作達磨,八三八~八四二在位)

【註釋】

*1西藏,古稱「吐番」,位於亞洲大陸中部崑崙山脈與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因而形成與內地完全不同的人文風俗。而今西藏以佛教信仰為民族生命的中心,因此一切傳說與歷史均與佛教有關。

*2西藏佛教俗稱為「喇嘛教」。其實「喇嘛」一詞,即中土的「上人」或「法師」。狹義而言,為出現於十三世紀之後,依據轉世與業報輪迴的佛教思想以解決西藏佛教寺院的繼承人問題而產生。凡被選為靈童,並入主寺院接任領導之職的僧人,即稱作「喇嘛」,這是「喇嘛」的本義。後以能為教派或寺院的僧眾領袖,道德、修養、學問皆能為人師表及指導眾人修行者亦稱之,故又稱「喇嘛」為「上師」。藏族並不自稱他們所信仰的佛教為「喇嘛教」,而稱「桑格耶基確斯」,意旨佛陀的啟示,或佛陀的宗教。

*3西藏名 Bon-po,又譯為笨教、棒教,是植根於原始社會的一種巫教。因其所穿著的衣冠皆為黑色,故俗稱黑教。此教崇拜萬物有靈,以動物為犧牲以祈福消災、占卜吉凶、驅鬼辟邪。依西藏傳說,苯教開祖為雪拉巴(藏 Gshen-rab)。最初流行於後藏阿里一帶,後傳布至西藏各地,在吐番王朝前期,占有統治地位。七世紀中葉,佛教傳入後,苯教曾與佛教長期對抗。八世紀後,由於吐番王室興佛抑苯,勢力漸衰。後吸收佛教部份教義,改佛經為苯經,繁衍教理教義,成為類似西藏佛教的教派。十五世紀初,宗喀巴成立黃教後,因勢力幾達全藏,苯教勢力僅殘存於西藏東部及北方邊地游牧民族之間。

*4本為大唐宗室女,貞觀十四年(六四○),吐番松贊干布請求和親,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嫁之。文成公主到西藏時,攜帶中國的四書、五經及大批的經像,和無著菩薩的《瑜伽師地論》,並有數百位的文士技工同行。藏王受其感化,建造小昭寺以供奉公主自中國傳來的佛像、經典、法物,文成公主是西藏佛教史上極力護持佛法的重要人物之一。

*5又稱珠甘寺,位於西藏拉薩市中心,由文成公主設計,藏王為尼泊爾公主墀尊(波利庫姬)建造,建築式樣頗具唐代風格。正殿供奉文成公主由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佛像,各殿有松贊王、兩位公主的塑像及佛像、壁畫等,並保有唐代以來大量歷史文物。

*6位於西藏拉薩市區,是藏王為文成公主所建造,為紀念中國佛教初次傳入西藏的標誌。其最早建築形式與內地漢族寺院相同,後幾經焚毀重建,乃成為西藏式的寺院,至今仍深受藏族人民的敬仰。

*7松贊干布崩後,苯教勢力又抬頭,並公開反對佛教,文成公主為了保護佛教,便把釋迦牟尼佛像埋在地下,直到金城公主入藏後,才把佛像取出,供奉在大昭寺。

*8為唐中宗的姪女,與赤德祖贊聯姻,公主除攜帶佛經外,並將雜技百工、音樂及《左傳》、《禮記》等儒家典籍傳入西藏,這對漢藏經濟、醫術、文化交流有極大的貢獻。後人曾作「自從貴主和親後,一半胡風似漢家」的詩文,來讚頌公主對漢藏文化的影響。

*9赤德祖贊崩後,赤松德贊年幼登基,原本信奉苯教的貴族為全面推翻佛教,便展開藏族史上第一次禁佛運動,所發布的「禁佛」敕令包括:a.西藏境內禁止信仰佛教;b.驅逐漢族及尼泊爾僧人出境;c.改大昭寺為屠宰場;d.將文成公主帶入的佛像埋在地下;e.拆毀赤德祖贊時所建的兩座寺院。

*10寂護至西藏後,宣講「十善業」、「十二因緣」、「十八界」及中觀派學說,並建議藏王延請印度密教蓮華生入藏。爾後又在藏王護持下,與蓮花生共建桑耶寺,寺成之後,遴選藏地七位優秀青年出家,即所謂的「七覺士」,並派僧前往印度禮請二十位持律比丘至桑耶寺為他們授具足戒,打開藏地依佛制受戒之始。

*11蓮華生乃印度密教大師,入藏後用密咒降服了邪魔,使苯教徒皈依,又宣揚瑜伽祕密法門,乃將密宗引入西藏的祖師。

*12赤松德贊在位時,大乘和尚(或名摩訶衍那)在西藏講學頗負盛名,其主張頓派禪宗,與當時由印度傳入西藏的中觀瑜伽學說,主張漸次修行,發生諍論,赤松德贊於是召集雙方代表在桑耶寺舉行辯論,「漸派」以寂護的弟子蓮花戒為首,大乘和尚最後論敗。然禪宗對於西藏的影響並未因此中斷,比如「寧瑪派」的「大圓滿法」、噶舉派的「大手印」,都吸收了禪宗「頓派」某些思想。

*13赤松德贊讓佛、苯二教在敦喀舉行辯論,佛教以蓮花生、寂護、無垢友為首,苯教以香日烏金、唐納本波、黎希達仍為首,辯論後,藏王當眾宣布佛教勝利。

*14丹噶、欽浦、旁塘三大佛經目錄,是陸續編製而成。欽浦、旁塘兩個目錄,今已不存在,丹噶目錄收入的書目有六、七百種,包括赤松德贊以後所翻譯的佛經。書目編成後,凡見於目錄中的經典則不再重譯。

*15「七戶養僧」制度,是規定每七戶平民負責供養一位僧侶,此制度是為使僧侶能安心辦道所設立。

*16由於赤松德贊一連串的崇佛政策,如「七戶養僧」、讓僧侶參政等,因而促使信奉苯教的貴族在八三六年發動政變,刺殺赤松德贊,擁立其兄朗達磨為王。此時期主要禁佛措施有:a.停建、封閉佛教寺廟:桑耶寺、大昭寺等被封閉,小昭寺改為牛圈。b.破壞寺廟設施:佛像被丟入河中,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佛像再次被埋在地下。c.焚毀佛經:佛經被燒毀或丟入河中。d.鎮壓佛教僧侶:有一部分僧人逃往印度,但據傳這些人多於半途中被暗殺,留在吐番者多被強迫棄佛歸苯或還俗;不從者,則被強迫去打獵,及參加苯教的禮拜儀式。

*17佛教的復興,主要是通過兩條路線:a.清海安多地區:衛地的盧梅等、藏地的羅敦金剛等受藏王派遣,到安多地區從前弘期遺留下來而發展成僧團的貢巴繞色及其弟子受戒學法。後來他們回藏建立寺院,傳戒度僧,發展僧團,稱之「下路弘傳」,因所傳主要以律學為主,故又稱「東路律學」。b.阿里地區:阿里的藏王意希沃派仁欽桑布從尼泊爾和克什米爾迎請達摩波羅和慧護等人到阿里地區傳戒度僧,建寺弘法,稱為「上路弘傳」或「西路律學」。

*18出生於東印度王室,出家後廣學大眾、上座部及密教的教典。一○三八年應西藏阿里智光王及菩提光王之請而入藏。師為恢復真正的印度佛教,挽救當時佛教誤修邪法,不重德行的頹風,而振興戒律,樹立新範,並著書立說,形成西藏佛教復興的空前盛況。其著書存於西藏大藏經中達三十餘種,其中以《菩提道燈論》為代表作,是針對當時西藏佛教界的弊病而寫的,主要是闡明佛法,強調修行次第的一部書,宗喀巴因受其理論啟導而進行宗教改革。

*19寧瑪派僧人均戴紅帽,故俗稱「紅教」。因以「前弘期」所傳密教的舊譯經典為本,故寧瑪派有舊派或古舊派之意。僧侶大致可分為二類:a.專以誦經、念咒在社會上活動,較不重視義理研究者。b.以經典研究為主者。經典來源包括從八世紀以來所翻譯的密教經典,由師徒或父子間傳遞下來,以及由蓮花生等人埋藏起來,後被挖掘出來的所謂「伏藏」的密教經典。此派所謂「大圓滿法」的根本教義,乃主張人的自心是一切事物現象的本原,心體本清淨,如能聽其自然,讓心隨意而住,徹底去除虛妄,就能修成佛果。

*20薩迦派之名,乃因創始人貢卻傑布於薩迦地方建立薩迦寺,故被稱為薩迦派。又此派寺院圍牆上塗有象徵文殊、觀音和金剛持菩薩的紅、白、藍三色花紋,故又稱「花教」。其主要教義「道果法」的「道」即道位,「果」即明生死涅槃無二,證得一切智,而達於涅槃境之果,其修行之次第,如頌云:「首應破非福(先拋除惡業、壞事,專心於善業),次則破我執(即須斷除我執,方可超脫),後破一切見(即體悟人身及宇宙皆非實有,一切皆空。斷除一切見,方能真正領悟佛法,獲得解脫之果),知此為智人。」

*21噶舉派僧人多穿白色僧服,故俗稱「白教」。創始者馬爾巴曾至印度、尼泊爾,先後學得諸種怛特羅、喜金剛,後學「大印」之教,而得直觀智。其最大貢獻是以自己的生平來說明大、小、密三乘的不可分離性。此派思想承月稱應成中觀派,特別重視以證理通達大印的智慧。

*22格魯派僧人多戴黃帽,故俗稱「黃派」,乃宗喀巴見於當時僧侶生活腐敗,而倡導以大乘戒律進行宗教改革所形成的派別。因此該派特重戒規,實行嚴格的獨身主義。教理的傳承,吸收自阿底峽以來的噶當派,提倡般若中觀與祕密金剛乘的融和說,在西藏佛教史上,格魯派創立以前的各個派別對顯學與密修都各有側重,到格魯派時,則主張先顯後密,顯密雙修。因此,在後期密教中,顯學被看成密修的基礎,兩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該派往後成為西藏最具勢力的一派,噶當派寺院漸納入格魯派而不復存在。

*23「活佛」是指藏傳佛教僧人中已經證悟並發願再來的人,佛弟子認為他們的肉體在圓寂後,本性依然,並能通過寄胎轉世,復接前生之位,故稱為活佛轉世,為藏傳佛教特有的制度。此制度創始於十三世紀噶舉派的噶瑪巴希,格魯派興起後,嚴禁僧人娶妻,自達賴三世始,採用轉世制度解決宗教領袖的繼承問題。活佛在藏傳佛教裡具有很高的地位,他是政教合一政權的最高代表,又是人民的精神領袖,其中最有影響的活佛是達賴和班禪二大活佛系統。

*24達賴、班禪喇嘛,是由宗喀巴弟子根敦珠巴與凱珠開始,各自形成的兩大活佛轉世系統─達賴與班禪,而後代代相傳。達賴(dalai),是蒙古語,大海之意;喇嘛(lama),為西藏語 bla-ma的音譯,上人之意。合之則是統治西藏的法王之意。達賴喇嘛自第一世以來,就被視為觀音菩薩的化身,住於布達拉宮,受到全藏的尊崇。班禪,為西藏語 pan-chen 的音譯,意思是大博學者、大智慧者,藏人認為班禪是金剛的化身,或是阿彌陀佛化身,歷代班禪大多住於日喀則的札什倫布寺,在政治上擁有後藏政權。

*25今日西藏的大藏經大多數為八世紀赤松德贊至九世紀赤祖德贊時期所譯出。十四世紀時,布頓仁欽札巴將此大藏經分為﹁甘珠爾﹂與﹁丹珠爾﹂兩大部而加以編纂。《甘珠爾》為正藏,收有經、律;《丹珠爾》為續藏,收有論、經的註釋、讚頌,與語言、文學、歷史、醫學等一般論書。此係西藏藏經獨特的分類法,此後成為定式。西藏大藏經的版本甚多,其中最為完備者為德格版。

*26西藏人民要受教育只有出家一途,寺院即學校,並無另外設立學校。因此寺院的教學即代表西藏的教育全貌。西藏佛教的四大派中,以格魯派的教學制度最為完善,其教學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a.語言、文法的學習與背誦;b.因明及佛教教義的基本訓練;c.《入中論》、《現觀莊嚴論》、《俱舍論》、《律經》、《釋量論》五部大論的研習。之後,便可以準備考「格西」(如同博士學位),如此的學習大概需要二十年左右。

*27贊普,全稱聖神贊普,是西藏王朝(吐蕃帝國)統治者的頭銜,乃最高領袖。根據《賢者喜宴》記載,贊普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吐蕃第一代君主聶赤贊普在位期間,後來被歷代吐蕃最高統治者沿用。

【習題】

1.簡述佛教傳入西藏的因緣及本土化的過程。

2.簡述西藏佛教的興衰與政治的關係。

3.簡述赤德祖贊的護法功蹟。

4.簡述西藏佛教的法難及其復興運動。

5.簡述後弘期形成的幾個大教派。

6.簡述西藏佛教如何邁向「政教合一」之路。

7.簡述西藏佛教與社會人民的關係。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