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44 第五課 智者文殊菩薩

文殊師利,簡稱「文殊」,又作「曼殊室利」,意譯為妙德、妙首、妙吉祥等。舍衛國婆羅門梵德長者之子,出世時有許多瑞相,相貌莊嚴,具三十二相。成道後的文殊,為佛陀弟子中的上首*1,在眾菩薩中堪稱第一,所以尊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2」。文殊曾在過去世教誡、啟發如來智慧,智慧又為三世諸佛覺悟之源,因此又被人稱作「三世覺母」。而在諸多經典中,則推崇文殊為諸佛之師。其實文殊菩薩過去世早就成佛,如在《首楞嚴三昧經》中的「龍種上尊王如來」,在《菩薩瓔珞經》中的「大身如來」,都是指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展現出不同的風貌,有時手握蓮華,象徵智慧的高尚純潔;有時手握寶劍,表示智慧能斷除一切煩惱;有時騎坐金毛獅子*3,表示勇猛威武;有時安居蓮台,表示清淨無染;有時騎乘孔雀*4,表示飛揚自在。在中國,五台山*5是文殊化現的道場,在各地佛寺道場中,如僧堂、戒壇,都供奉著「僧形的文殊」,以弟子的身分來協助佛陀的教化,是為內祕菩薩行,外現比丘相。另外,還有「五髻文殊」的形象,這是表示五智*6、五佛*7,意指文殊菩薩雖有童子的姿態,卻是諸佛的大智。

從經典的記載,在在顯露出文殊菩薩的絕妙睿智與靈巧說機。例如:佛陀說法四十九年中,三百餘次的大乘法會,文殊菩薩幾乎都參與其中。在《維摩經》中,當諸大羅漢、諸大菩薩不敢向維摩問疾之時,文殊菩薩當仁不讓,率領眾人前去,並和維摩居士暢論「不二法門*8」之理。這是文殊菩薩智慧威德發揮至極的表現。

在《妙法蓮華經》中,當佛陀在靈山會上放白毫光,文殊深知佛意,即請佛陀宣揚法音,倡導圓乘*9佛性,奠定佛教大乘思想的基礎。而文殊菩薩的睿智,也讓與會的菩薩、羅漢等,心悅誠服地尊他為大善知識。《華嚴經》善財童子*10也是受到文殊菩薩的鼓勵,因而發起南詣各國,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開旅遊參學的先河。又在《楞嚴經》中,阿難尊者為摩登伽女*11的巫術所迷惑時,文殊菩薩持劍前往里巷民舍,將阿難救出,這種護持後進,以正導迷的示現,成為佛門的一段佳話。

另外,《文殊師利般涅槃經》中記載,佛陀曾在祇園精舍,於夜半入定放光,照亮文殊菩薩的禪房。舍利弗知道佛陀現神通相,是為饒益眾生,而說妙法,因此令阿難集合眾僧。會中,佛陀依跋陀波羅之問,向大眾述說文殊師利有大慈悲,隨佛出家學道,住首楞嚴三昧;並說文殊師利有無量神通、無量變現。若有眾生但聞文殊師利名者,除卻十二億劫生死之罪;若禮拜供養者,生生之處恆生諸佛家,為文殊師利威神所護。

文殊菩薩善說法要,有些疑難的問題經他解說,即能恍然大悟。說法時,經常引用說喻、反詰、引證、否決、機鋒來警醒眾生,善巧開導,具有獨到風格。例如《阿闍世王經》載,阿闍世王造了殺父的五逆罪,內心深感罪惡深重,疑悔不安,而請文殊說法,希望能解脫他內心的疑悔。文殊卻對他說:「若恒河邊沙等佛,也不能為汝說是狐疑!」阿闍世王應時驚怖,竟從座上跌下來。這不是文殊師利使阿闍世王絕望,而是為王說:佛陀覺了一切法如虛空,本來清淨,不是可染汙的,也沒有染汙可除。

文殊菩薩到今日仍在各處現身說法。例如:文喜禪師*12朝禮五台山,曾蒙文殊應現指引佛法,文喜禪師後來參謁仰山,頓了心契,並於任典座之職中開悟。有一次,文殊菩薩在飯鍋的蒸氣上現身,文喜禪師舉著飯鏟便打,說:「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今日再相見,惑亂不了我。」文殊菩薩也回答:「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修行三大劫,卻被老僧嫌。」文喜禪師已經徹見了自他不二的道理。《虛雲和尚年譜》中記載,虛雲和尚*13朝禮五台山的時候,文殊菩薩二度化身文吉老者,解救他病弱垂危的生命,並為他釋解佛法真義,使他覺悟拜佛只在吾人的一片真心。

文殊菩薩是佛陀的法王子,

文殊菩薩是諸菩薩羅漢的上首,

文殊菩薩是每一個佛子學習的對象,

文殊菩薩是佛教的驕傲與光榮,

文殊菩薩是智慧的化身,

文殊菩薩是般若空性的證悟者,

他已經斬斷了所有的煩惱。

文殊菩薩是力量的示現,

他可以拯救眾生遠離苦難。

【註釋】

*1即大眾之中位居最上者,於佛世時即有此稱。後於禪林裡,則以「首座」代稱上首,而其推重之意不變。

*2音譯究摩羅浮多、鳩摩羅浮,意譯童真,乃菩薩之別名。菩薩為佛位之繼承者,佛為法王,故總稱菩薩為法王子。菩薩與如來法王之關係猶如世間王子與國王之關係,故稱法王子。

*3獅子為百獸之王,佛為人中獅子,故諸經論中每以獅子比喻佛之無畏與偉大,佛所坐之處(床、地等),稱為師子座、師子床、獅子座、猊座,佛之說法稱師子吼。

後泛指寺院中佛、菩薩之台座以及高僧說法時之座席。文殊菩薩像跨乘獅子,意亦如上述。

*4五部座之一。孔雀為瑞鳥,形貌嚴麗,具種種色,故以之為座,表示轉大法輪之義。

*5位於我國山西五台縣東北,與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合稱為我國佛教之四大名山。以東、西、南、北、中五峰聳立,山頂無林木,壘土如台,故稱五台山。又以五巒巍然,拔乎群山,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別號清涼山。為古來文殊菩薩示現之道場,廣受海內之信仰。《華嚴經‧菩薩住處品》及《寶藏陀羅尼經》謂文殊菩薩住處為五頂,名清涼山,此為文殊信仰之由來。

*6指佛所得之五種智,出於《無量壽經》卷下、《略論安樂淨土義》。即:佛智,總稱佛之一切種智。不思議智,謂佛智能以少作多、以近作遠、以輕為重、以長為短,反之亦可,故稱不思議智。不可稱智,謂佛智泯絕稱謂,非相非形,超越對待。大乘廣智,謂佛無所不知,無煩惱不斷,無善不備,無眾生不度。無等無倫最上勝智,謂佛智如實而不虛妄,得如實三昧,常在深定,遍照萬法,無與倫比,如法而照,其照無量。

*7即五尊佛。又作五智佛、五智如來、五禪定佛。有金剛界與胎藏界之別。

a.金剛界五佛,即毗盧遮那佛、阿閦佛、寶生佛、阿彌陀佛、不空成就佛。居於金剛界曼荼羅中央之五解脫輪。其中,毗盧遮那佛位於中央,身呈白色,住智拳印;阿閦如來位於東方,身呈黃金色,左手握拳,安於脅部,右手下垂觸地;寶生如來位於南方,身呈金色,左手握拳,置於臍部,右手向外結施願印;阿彌陀如來位於西方,身呈金色,住三摩地印;不空成就如來位於北方,身呈金色,左手握拳當臍,右手舒五指當胸。

b.胎藏界五佛,謂大日、寶幢、開敷華王、無量壽、天鼓雷音,即胎藏曼荼羅中台八葉中之五佛。其中,大日如來位於中央,身呈黃金色,住法界定印;寶幢如來位於東方,身呈赤白色,左手握拳,安於脅部,右手作觸地印;開敷華王如來位於南方,身呈黃金色,住離垢三昧;無量壽如來位於西方,身亦呈黃金色,住彌陀定印;天鼓雷音如來位於北方,身呈赤金色,為入定之相。

蓋金剛界為果曼荼羅,表智;胎藏界為因曼荼羅,表理。此五佛為法界體性智等之五智所成,故稱為五智佛、五智如來。又西藏所傳之五佛,稱為五禪定佛,住於淨土而化現人身佛之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等五佛,以化度眾生。又出生普賢、金剛手、寶手、蓮華手及一切手等五法子禪定菩薩,於人身佛入滅後當擔起度生濟世之事。

*8指顯示超越相對、差別之一切絕對、平等真理之教法。即在佛教八萬四千法門之上,能直見聖道者。《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載有三十三種之不二法門。今之俗語多援引佛教「不二法門」一語,轉指學習某種學問技術唯一無二之方法。

*9謂圓滿無缺之教法,指三乘中之佛乘。三乘即聲聞乘、緣覺乘、佛乘(菩薩乘),係佛陀就眾生根機之利鈍所立之三種教法。其中,佛乘因欲求無上菩提,普度一切眾生,修習六度萬行,終將達於圓滿究竟,故亦稱圓乘。

*10為《華嚴經‧入法界品》中之求道菩薩,曾南行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遇普賢菩薩而成就佛道。大乘佛教用以作為即身成佛之例證,其求法過程,則表示華嚴入法界之各階段。據《舊華嚴經》卷四十五〈入法界品〉載,善財童子為福城長者之子,於入胎及出生時,種種珍寶自然湧現,故稱之為善財,其後受文殊師利菩薩之教誨,遍遊南方諸國。先至可樂國參訪功德雲比丘,受念佛三昧門。繼之,歷訪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子、童女、夜天、天女、婆羅門、長者、醫師、船師、國王、仙人、佛母、王妃、地神、樹神等,聽受種種法門,終至普賢菩薩道場,證入無生法界。

*11在《摩登伽經》卷上、《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等,曾載摩登伽女蠱惑阿難之事。其後受佛教化,成為比丘尼,並證得阿羅漢。

*12文喜禪師(八二一~九○○),溈仰宗僧,仰山慧寂法嗣。俗姓朱,嘉禾(浙江省)人。幼年出家,唐開成二年(八三七)於趙郡(河北)受戒,後於仰山慧寂處開悟,受吳越王錢氏禮請,住持杭州童泉院,並頒賜紫衣。光化三年十月廿七日示寂,世壽八十,法臘六十。師圓寂後,肉身不壞,髮爪俱長,吳越王驚為奇瑞,更予厚葬。與文殊菩薩之相見問答,見《碧巖錄》卷四第三五則。

*13虛雲和尚(一八四○~一九五九),湖南湘鄉人,俗姓蕭,名古巖,字德清。為民國以來,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以一身而繫五宗法脈之禪宗大德。十九歲,於褔建鼓山湧泉寺依常開老人出家,次年依妙蓮和尚受具足戒。其後,四處行腳名山,參訪學道,行蹤遍及四川、西康、西藏、印度、錫蘭、緬甸等地。四十三歲發心朝拜五台山,以報父母深恩,由普陀山法華庵起香,三步一拜,歷經三年,備受饑寒,幾次大病,奄奄一息,皆蒙文殊菩薩感應相救,終拜抵五台顯通寺。

五十六歲在江蘇高旻寺,因沸水濺手,致使茶杯落地,而頓斷疑根,徹悟本來。

六十一歲嘗隨清末兩宮西幸,啟建祝聖護國消災法會。事畢即潛隱終南山,更名虛雲,號幻遊。後往檳榔嶼、馬六甲、吉隆坡、台灣等地講經弘化。六十八歲於泰國講經時,曾入定九日,轟動泰京。其後曾為護國祝聖禪寺入京請藏。亦曾說服滇軍協統李根源,消弭逐僧毀寺之禍,並調停漢藏糾紛,招撫盜匪,為民除去戰禍,在滇中闡教十八年。九十歲始離滇返鼓山任住持。一○九歲時在香港弘法。後因懷抱護教救僧悲願,乃於次年返回大陸。一九五一年,師一一二歲,春戒期間,中共擾劫雲門,弟子妙雲被毆致死,師自身亦屢遭毒打,筋骨斷折,至於昏厥。未久病發,趺坐如故,止食九日,遂有神遊兜率、侍聽彌勒講經之事。行兇者訝其不死而懾伏,乃不再續擾。晚年駐錫江西雲居山,曾拒任中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九五九年秋,於雲居山示寂,世壽一二○,僧臘一○一。

【習題】

1.為什麼文殊菩薩被尊為「諸佛之師」、「文殊師利法王子」?

2.文殊菩薩在《維摩經》中有何智慧威德的示現?

3.在佛陀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次的大乘法會中,文殊菩薩為何具有重要的地位?

4.請列舉三則文殊菩薩的弘化事蹟。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