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02 第十六課 韓國佛教

西元四世紀左右,中國佛教傳入朝鮮半島*1,歷經三國時代、高麗時代的王族擁護與朝鮮時代的崇儒排佛等轉變過程,形成韓國的佛教特色,今日韓國已由保守的山林佛教逐漸走向現代化,落實人間的弘揚。

三國時代,佛教初傳朝鮮半島,與民俗信仰相融,用以禳災祈福,發展到六世紀初,已高僧輩出。高句麗的佛教於七世紀頃,因道教盛行而沒落,但依然有幾位中流砥柱的高僧。百濟以律宗特盛*2。三國之中以新羅佛教最盛,留華僧侶帶回中土經論之學,三論、華嚴、法華、涅槃等教理已在此間弘傳*3。

新羅統一韓國時(六六八~九三五),正值中國大唐佛教全盛期,有義湘入華依止華嚴二祖智儼,三年後,返國弘傳華嚴宗*4;圓測少年留華,專學唯識*5;惠通弘傳密法,為真言宗祖師;創建通度寺的慈藏律師亦曾入唐參學南山律宗三年*6。另外,元曉自立華嚴宗,與義湘各成華嚴兩派*7。禪宗最晚傳入,卻發展快速,於新羅末期達於巔峰,逐漸形成禪門九山*8:洪陟系的實相山派、道義系的迦智山派、梵日系的闍崛山派、慧徹系的桐裡山派、無染系的聖住山派、哲鑑系的師子山派、道憲系的曦陽山派、玄昱系的鳳林山派、利嚴系的須彌山派。新羅佛教初期依然充滿王權貴族專屬的色彩,在元曉等高僧的努力下,佛教開始流傳民間*9,也逐漸脫離中國的傳承,樹立朝鮮佛教獨特的教學。

高麗時代(九一八~一三九二),正值外敵入侵與國家混亂的局勢(契丹與蒙古相繼來犯),佛教扮演「祈福禳災,鎮護邦國」的角色,深受王室尊崇。太祖廣建寺院,辦諸法會,以「十條訓要」明示後代要信佛護教*10。一時諸宗競起,可謂禪、教並行的時代*11。光宗王時,開啟高麗文教的盛世,並設僧伽科舉制度,授予僧階,稱「大選」或「佛選」,華嚴宗的均如亦深受其崇信。文宗王時,法相宗的韶顯刊印窺基的章疏三百餘卷,決凝為華嚴龍象,海麟為法相巨將,瑜伽大家鼎賢國師則歷受成宗、顯宗、德宗、文宗四帝禮遇。宣宗王(一○八三~一○九四)崇尚佛教,敕准普濟寺貞雙等之請求,令禪宗九山的僧侶比照進士制,三年一選。其後,大覺國師義天*12力弘天台,至肅宗王六年(一一○一),又開天台宗的僧選,此稱「宗選」,原來興盛的禪宗逐漸衰頹,影響整個高麗佛教界*13。

高麗時代的佛教在宮廷流於禳災祈福、權貴依附,而民間則注重實修真悟,淡泊出塵。韓國禪宗到了知訥禪師*14時(即佛日普照國師,一一五八~一二一○,約南宋高宗至寧宗時代),立曹溪山修禪社(即今「曹溪宗」的由來)中興禪宗,其思想理論影響後世韓國佛教。二世慧諶編輯古德法語課徒,並採用祝禱儀軌,形成高麗禪宗獨具的特色。

韓國佛教以高麗王朝為黃金時代,其主要發展乃在禪宗。此一時期的著名禪師還有再興高麗禪觀的梵僧指空禪師、中峰國師的重法孫千熙國師、末期龍象慧勤禪師。此外,太古普愚和尚曾於一三四六年時入元,得中土臨濟禪宗付法,回高麗後,建圓融府統合九山,曹溪宗禪風披靡整個佛教界,後來被尊為現代韓國佛教之祖。

高麗滅亡後,朝鮮建國,推崇儒家,佛教因而備受壓抑排斥。朝鮮歷代皇帝(一三九二~一八九五)多採取反佛政策*15,佛教諸師則力圖振作,如無準己和撰《顯正論》駁斥排佛論;臨濟西山休靜曾率領義僧擊退日本外患,大振禪風,今韓國僧眾多屬此法系。另有晦庵定慧著《華嚴經疏隱科》、《禪源集都序著柄》,與鏡巖應允二人並稱教禪兩宗的大宗師。

朝鮮末年,佛教諸師的努力獲得實質的重視,終於在一八九五年解除僧侶不得入京的禁令,不久於京師建元興寺,並設置「朝鮮佛教總宗務所」,佛教方得中興。一九一○年,日本併吞朝鮮,京城佛教人士為了避免朝鮮佛教偏於禪教兩宗,乃取圓修之義,於覺皇寺成立「圓宗宗務院」,並和日本曹洞宗締結聯盟;反對派則於一九一一年召集南部各寺共同在松廣寺成立「臨濟宗宗務院」,尊太古普愚和尚為祖師。是年,日本政府發布法令,將朝鮮佛教分為三十個本山;翌年,日本當局以京城覺皇寺為中央布教堂,將朝鮮佛教稱為「禪教兩宗」。一九二五年,韓國佛教南北二派擺脫日本政府的監督,聯合組織「財團法人朝鮮佛教中央教務院」,作為中央統一的宗務機構,統轄全國佛教,不久將宗名改為「曹溪宗」,以太古寺為總本山。

韓國在日本統治結束後(一九四五),因「事判僧與理判僧」的問題,歷經數年爭論,遂分出維護傳統清淨僧團的理判僧「曹溪宗」與事判僧「太古宗」。西風東漸後,韓國佛教宗派林立,在時代的需求下,日趨現代化。至一九九八年止,韓國已登記立案的佛教團體有五十四個,其中以曹溪宗、太古宗、天台宗、普門宗、真覺宗及圓佛教最具有代表性。

曹溪宗是今日韓國佛教界的代表,歷史悠久,規模龐大,擁有二十五個教區本寺及約二千多個布教堂,僧信四眾都熱心於弘法布教*16。該宗在一九九○年成立韓國第一家佛教廣播電台,一九九五年又成立佛教衛星電視台,逐步邁向佛教現代化的發展。

太古宗是淨化運動後,由事判僧所組成的宗派。此宗以太古普愚國師為宗祖,保有傳統的梵唄音樂,在奉元寺設有「靈山齋」保存會,其傳人被列為國家的人間文化財。

戰後的韓國天台宗成立於一九六六年,由上月圓覺法師在救仁寺所創立。救仁寺是一座可容納萬人的五層現代化建築,採用現代化的布教方式,數年之間,信徒激增。又該宗位於釜山的三光寺、漢城的觀門寺,建有韓國最大的會館,經常舉辦大型活動。上月法師的新理念,旨在提倡:一、生活佛教;二、大眾佛教;三、愛國佛教。

普門宗創立於一九七二年,以曇真國師為宗祖,創建普門寺為本山。該宗的特色是清一色比丘尼為主的道場,以釋迦牟尼佛的根本理念和觀世音菩薩的救度思想為宗旨,除設置佛教專門講院外,尚有養老院、育幼院、幼稚園,目前有三十六個分院,二一二位比丘尼,信徒五萬四千餘人。

真覺宗為一密教的宗團,成立於一九四七年,供奉法身毗盧遮那佛,持誦六字真言,以現世淨化和即身成佛為宗旨,圭祥大宗師為其宗祖。該宗很重視教育和社會福祉,其事業除了設立學校、養老院、育幼院,也設有出版社。

圓佛教*17是一九一五年在全羅南道產生的新宗派,創教者少太山奉《金剛經》為所依經典,以修行門(真空妙有)與信仰門(因果報應)為基本教義。其最高境界便是「處處都是佛像,事事都是供佛」,究其意旨仍在禪,即「動靜一如,處處都是禪,時時不離禪」。該宗以「○」(圓)為表徵,取代一般寺院的佛像。其意涵為一個無始無終的圓圈,象徵法身佛,是宇宙萬有的本源,諸佛諸聖的心印,一切眾生的本性。其弘法事業包括設立學校、養老育幼機構、連鎖醫藥局、出版社、金融業等*18,集教化、教育、慈善為一體,致力於佛教的現代化、大眾化及生活化,深具人間性格。

韓國的佛教已深入民間社會,普及各層面,藉著佛教電影、佛教管絃樂團、佛教合唱團、佛教藝術展等各項媒介,引領社會大眾提升生活境界。

【註釋】

*1據《三國史記》卷十八載,高句麗小獸林王二年(三七二),中國前秦苻堅派遣使臣及華僧順道齎來佛像、經論;四年,秦僧阿道來朝。翌年,敕令為二僧建肖門寺及伊弗蘭寺,這是韓國佛寺之始。百濟第十五代的枕流王即位時(三八四),天竺僧摩羅難陀自中國(東晉孝武帝時代)來化。新羅則自高句麗接受了佛教,但直至法興王二十三年(五三六),才受到公認,興隆三寶。

*2百濟的謙益法師赴印度求法,歸國後(五二六),譯出律部七十二卷,為百濟律宗之祖。同時曇旭與惠仁法師亦著律疏三十六卷獻於王朝,足見律宗在百濟的盛行。

*3三論宗於三國時代傳入日本,且高句麗僧朗入華成為中國三論宗的三祖,足見此宗亦廣弘於新羅。玄光於南朝陳代入中國求法,從南嶽慧思受業,證法華三昧,返國後,大弘天台教觀,受到相當的重視。圓光亦於陳代遊學中國,精通涅槃、成實、攝論等學。此外,武烈王時代(六五四~六六○),普德和尚依《涅槃經》,以景福寺為根本道場而開涅槃宗,元曉、義湘、憬興、義寂、大賢等,亦為弘傳此經碩德。

*4義湘回國後,以浮石寺為本山,講授華嚴,門徒三千,稱為「浮石宗」。其中悟真、智通、表訓、真定、真藏、道融、良圓、相願、能仁、義寂等十人,被尊為湘門十德。尚有毗摩羅寺、海印寺、玉泉寺、華嚴寺等,計稱華嚴十剎,可見教勢之大。

*5新羅的法相宗傳承如下:唐玄奘──圓測──道證──大賢,為佛教學上的一大系統,頗具影響力。本宗於景德王六年(七四七),真表律師以金山寺為根本道場,開創以彌勒菩薩為本尊佛,並建立戒法與占察法併行的宗門,其再傳門人心地王師則以桐華寺為中心,做種種布教活動。

*6慈藏律師在梁州創建通度寺,建金剛戒壇,立教開宗。善德女王五年時(唐貞觀十年,六三六),慈藏率門徒僧實等入唐習律,止於終南山雲際寺,三年後,歸國住芬皇寺,弘講律學及華嚴。

*7元曉與義湘原相約至中國求法,途中夜宿山洞,暗中飲洞中積水,甚覺甘美,翌日方見積水中的骷髏,令他作嘔難忍,由此悟「三界唯心」之理,遂終止求法之行,以芬皇寺為根本道場,建立華嚴宗,稱「海東宗」,又稱「芬皇宗」。

*8最早將禪宗傳入韓國的是法朗及其門人信行(七○四~七七九)。原為新羅人的法朗入華留學,回國後(新羅善德王時期),傳授禪宗四祖道信的心要,其徒信行復入華求法,返國後,屬宏傳北宗禪法。其後道義亦入華嗣智藏(馬祖道一的門人)心法,歸國後(八一二),欲興南宗禪而因緣不具,此後再傳弟子普照(體澄)乃大興其宗風,形成「迦智山派」,列為韓國禪宗的九山之一。與道義同門的洪陟歸國(八一七)後,在智異山創建實相寺,弘揚禪法,稱「實相山派」,是朝鮮佛教「禪門九山」的濫觴。八三一年,惠哲禪師自唐返國,與門人道詵、如禪等形成「桐裡山派」。八四五年,無染禪師留華二十餘年後歸國,住聖山寺,門下二千人,成「聖住山」一系。韓國禪門九山的成立多源於留華僧,如唐武宗會昌年間歸去的梵日禪師門下,形成「闍崛山派」。唐敬宗寶曆元年入華的道允,其弟子折中成「師子山」一派。以上所傳,多為中國禪宗馬祖一脈,法朗系下所出的智詵,其弟子所成的「曦陽山」一派,則傳承自四祖道信法脈。又唐文宗開成二年返國的玄昱,傳審希,其後代弟子形成「鳳林山」一派。新羅將亡之際,於唐昭宗天祐二年返國的迥微及後梁開平二年歸國的慶猷二人,俱傳曹洞宗,與當時同門的高麗僧利嚴和麗嚴,並稱為東海四無畏大士。利嚴禪師的門下在高麗形成了九山的最後一派「須彌山派」。

*9元曉主張佛陀教法無有優劣,進而將專屬權貴的佛教推展至民間,為了自利利他的宗旨,情願被指為墮落僧、破戒僧,也要實踐宗教在人間的弘法信念。此外,惠宿、惠空、大安等,也是推展佛教平民化的高僧。

*10太祖為了使後代繼嗣諸王都能依循佛法治國安民,乃定「十條訓要」,做為後世治國的龜鑑。太祖訓要第一條,強調信佛、事佛:「其一曰:我國家大業,必資諸佛護衛之力,是故創立禪教寺院,差遣住持梵修,使之各治其業。後世姦臣執政,徇僧請謁,各業寺院,爭相換奪,切宜忌之。」因此奉佛的觀念深植高麗王室,僧侶、寺院受到國家的重視與護持。

*11南山律宗雖早在唐代時傳入,然而至高麗太祖十八年(九三五)始於開城興建開國寺,以為南山律宗的本寺。宋神宗元豐八年(一○八五),高麗文宗的王子義天來華,從元照習律,歸國後,數度開講《行事鈔》。至高麗朝末年,律宗之流傳皆為單獨一宗之行。朝鮮太宗七年(一四○七),南山與總持(真言)二宗合稱為總南宗。世宗六年時(一四二四)又廢諸宗之別,僅餘禪教二宗,而將總南宗攝於禪宗,其後律學乃漸次衰微。禪宗有王師智宗(九三○~一○一八)、道鋒慧短國師皆曾入華,於永明延壽大師處得心印,返國力弘禪法。德宗王時(一○三二)的法鏡、靖宗王時(一○三五)的廣廊,皆是一代禪僧。

*12義天乃高麗文宗王的第四子,十一歲出家,後慨歎天台宗未能確立宗派,遂於二十八歲(宣宗王二年,一○八五)入宋求法十四個月,承宋哲宗兩次接見,並參訪各宗名德五十餘人,攜佛典一千卷歸國,受到高麗朝野盛大的歡迎。義天於肅宗王二年(一○九七)入開城國清寺弘講天台教學,其後置台宗大選,確立天台宗的地位。師學富五車,德化四方,奏請自宋、遼、日本購買佛典,刊行了一○一四部四千七百四十餘卷,對高麗佛教的影響深遠。

*13高麗佛教在天台宗尚未創立之前,計分五教九山,即華嚴、法相、戒律、法性(三論)、涅槃五宗及禪門九派。天台宗被視為禪門一宗,故成五教兩宗,禪門九山因而統稱曹溪宗。五宗在此次宗派正名的因緣下,分別改為華嚴、中道(法性)、慈恩(法相)、南山(戒律)及始興(涅槃)。

*14知訥禪師研讀《六祖壇經》、《大慧語錄》,無師自悟,續研藏經,旁引華嚴思想,著作《真心直說》、《修心訣》、《圓頓成佛論》、《看話決疑論》等。師主張頓悟、漸修二門,悟自心本來是佛,修自身漸成佛果。更說十種念佛:戒身念佛、戒口念佛、戒意念佛、動憶念佛、靜憶念佛、語持念佛、默持念佛、觀想念佛、無心念佛、真如念佛。十種念佛(漸修)發自一念真覺(頓悟),彰顯禪觀、念佛相即不二的真理。

*15朝鮮從第三代的太宗(一四○一~一四一八)開始排佛,其措施包括:減少寺額(全國僅剩二四○座寺剎);令沙門還俗;寺剎土田儘量收歸國有;原分配於寺院中的奴隸收為軍丁;度牒管制;廢除王師、國師等封譽;降低僧侶待遇等。到了第四代世宗(一四一九~一四五〇),下令「釋氏之道惟禪教兩宗」,全國寺剎只剩禪宗十八座、教宗八座寺院;更禁止僧侶隨意在京城內出入,嚴格規定度僧制度。世宗晚年回心轉意,成為一位奉佛敬僧的君主,其後諸王並未過分壓制佛教,甚或適時護法,尤其是朝鮮世祖崇敬三寶,積極復興佛教,被譽為挽救朝鮮佛教而降世的五百羅漢之一。李朝十一代的燕山君,大舉毀佛,焚廢教禪兩宗的首剎,佛教宗務大亂。其後,王室持續排佛政策,僧侶淪為宮廷家奴,僧紀頹敗。佛教能在朝鮮時代保持法脈,多因宮內后妃崇佛護教,得方衰再興。

*16漢城的曹溪寺、奉恩寺、道讚寺是本宗著名的傳統寺院;著名的現代化寺院則有佛光寺、九龍寺、能仁禪院等。曹溪宗在全國各地有三千多名在家布教師。由曹溪宗創辦的教育機構有東國大學、東國大學慶州分校、中央僧伽大學、國小、中學、高中等,並在全國各大都市設立佛教教養大學,培養國際布教師,舉辦巡迴演講等。

*17圓佛教在修行門上,立精神修養、事理研究、作業取捨等三學;在信仰門上,首重天地恩、父母恩、同胞恩、法律恩等四恩。少太山大宗師提倡「動靜一如,靈肉雙全」、「佛法是生活,生活是佛法」,以三學為自我的修持,以四恩為待人處事的規範,果能依此實踐,便是供佛、作佛事。

*18圓佛教的事業包括:設立圓光大學、專門大學、七所中學、一百多所幼稚園、十六所養老院和育幼院以及精神療養院、六所醫院、八所中藥房,此外還有出版社、製藥廠、農場、金融事業等。

【習題】

1.韓國佛教約可分為幾個時期?有何特色?

2.試述韓國佛教與中國佛教的關係。

3.列舉韓國堪稱護教法王的君主及其護法事蹟。

4.列舉韓國佛教的代表人物及其貢獻。

5.試述禪宗在韓國的傳弘情形。

6.目前韓國佛教以哪些宗派為主?各有何特色?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