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14 第十課 回教概說

回教為世界五大宗教之一,原稱伊斯蘭教,由回紇人傳入中國,故稱回教*1。七世紀初,起源於阿拉伯半島,由穆罕默德*2所創。之後,以一神信仰及提倡戰鬥力量,傳布教法,建立回教王朝*3。目前全球回教信徒已經各自成為宗教民族。

阿拉伯半島以遊牧民族居多,早期以多神為信仰*4,尤其麥加「克爾白」為供奉祭祀的古廟*5。後受耶穌教與猶太教影響,產生哈尼夫教*6,影響回教一神思想。六一二年,穆罕默德首度公開傳教,後來遷徙至麥地那*7,成立政教合一的團體;六三○年,回到麥加統一阿拉伯半島,各部落紛紛表示信仰認同;兩年後,穆罕默德帶領信徒至麥加朝覲時,宣布「選擇伊斯蘭教為你們的宗教」,同年逝世於麥地那。

穆罕默德聲言受天使吉卜利勒啟示,成為阿拉的人間使者及最後先知*8。其妻赫蒂徹、麥加富商阿布‧巴克爾*9、堂弟阿里*10等相繼成為他的支持者。

回教基本教義是《可蘭經》,基本信條有五*11,教徒每日必修五功,即:念*12、拜*13、齋*14、課*15、朝*16。此外,《可蘭經》規定「聖戰」為回教徒應盡的義務,鼓勵為阿拉而戰,相信為聖戰而死者,靈魂可以升天,反對回教者,阿拉必將懲罰。最初目的乃為護教或反對異教徒迫害,後演變為回教軍事制度,乃至為鞏固政權鎮壓異己、擴大疆土、反抗外敵入侵等行動,皆稱為聖戰。回教所以成為強大宗教,建立龐大帝國,與武力的使用有著密切關係。

回教教徒稱為「穆斯林」,意思為「順從」。教徒為阿拉子民,故須順從阿拉旨意,相信世間吉凶禍福、貧富貴賤等,一切皆由阿拉預先安排,人力無法改變。回教以開齋節*17和古爾邦節*18為二大節日。開齋節為齋月最末一天,見到月牙後舉行的慶祝節日,可謂回教的新年。古爾邦節於十二月十日舉行,其他尚有元月十日的阿舒拉節*19、三月十二日的聖紀*20、七月廿七日夜的登宵節*21、八月十五日的拜拉特夜*22等,均為回教重要節日。

回教稱禮拜、舉行儀式、傳授知識之處為「麥斯吉德」。中國取「清淨無染,獨一至尊」之意稱回教寺院為「清真寺」。麥加的禁寺*23、麥地那的先知寺*24及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25,號稱回教三大聖寺,埃及開羅的愛資哈爾清真寺*26有最高學府之稱,亦為世界最古老的大學;寺院教職有謝赫*27、赫蒂布*28及穆艾津*29等;在中國,則尊回教學者為「阿訇*30」。

回教立法有四種依據要點,分別為:

一、《可蘭經》:教徒以其為阿拉的啟示,除奉行宗教儀禮外,並以之為最高法律力量,對借貸、飲食、婚姻、戰爭、財產、道德等,皆有所規定,為回教徒生活、思想的依據。

二、《聖訓》:為僅次於《可蘭經》的經典,乃穆罕默德及其弟子言行紀錄,被認為是《可蘭經》的闡釋及補充,為一切道德基礎。

三、公議:指回教社會全體同意的意見,是回教第三大法律依據。

四、類比:意指推理判斷。其以《可蘭經》、《聖訓》、公議為基礎,類比之法不可與前者相違背。

穆罕默德逝世後,因哈里發領導者繼承問題,及對教法主張不同,主要分裂成遜尼派*31及什葉派*32,遜尼派自稱回教正統派,占全世界回教徒百分之九十;其又分哈乃斐派*33、馬立克派*34、沙斐儀派*35、罕百里派*36等四大派別;什葉派後則分栽德派*37、十二伊瑪目派*38及伊斯瑪儀派*39等,主要分布伊朗、伊拉克等中東地區。另外,七世紀末興起的蘇非派*40,至今仍於回教世界中流傳。

目前,伊斯蘭世界聯盟*41、世界穆斯林大會*42及伊斯蘭宣教協會*43為世界三大回教組織。西方資本主義盛行後,興起各種思潮,以伊斯蘭原教旨主義*44、泛伊斯蘭主義*45、伊斯蘭現代主義*46及伊斯蘭教社會主義*47為社會運動的主要思想潮流,帶領回教徒進行改革,及復興宗教、文化歷史,對回教社會影響頗大。

【註釋】

*1原稱伊斯蘭教(Islam),伊斯蘭阿拉伯語為歸順,乃指人與真主阿拉之間的關係。唐朝中葉時,由回紇人經由西域傳入中國,又稱回回教、清真教等。

*2麥加古來什部落哈希姆族人,約出生於五七○年,父親早逝。六歲,母親逝世後,由祖父、伯父撫養長大。二十五歲,娶貴婦赫蒂徹為妻。穆罕默德往來經商,見部落對立、爭戰,社會貧富不均,極欲改善,常至希拉山沉思。四十歲受天使啟示,創立回教。

*3穆罕默德逝世後分別由艾卜‧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及阿里繼任領導者哈里發,史稱四大哈里發時期;六六一年伍麥耶族阿維葉自稱哈里發,改選舉為世襲制度,成為第一個君主專制國家,史稱伍麥耶王朝;七五○年,艾卜‧阿巴斯以巴格達為首都,建立為期五個世紀政治、經濟平穩發展的阿巴斯王朝,是回教文化黃金時期;十世紀時因思想派系不同,阿巴斯王朝三分為所謂「黑衣大食」、「綠衣大食」及「白衣大食」王朝。十字軍東征及蒙古人西進後,一二五八年阿巴斯王朝亡國。繼之而起,為土耳其人建立的鄂圖曼帝國,先後消滅拜占庭帝國,占據巴爾幹半島,至十六世紀時,建立一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並將回教推向世界各地。十八世紀時,受西方資本主義入侵,回教世界逐漸衰退。

*4阿拉伯遊牧民族,生活動盪,宗教信念淡薄。大多以巫卜為信仰方式,或者隨順部落習俗,或者算命、卜卦,甚至驚動飛鳥的方向來占卜吉凶,或者崇拜大自然力量、自然物、鬼神、祖先等。

*5麥加位於阿拉伯半島的交通要道,南通葉門,北往敘利亞,東有波斯灣,西鄰紅海與東非,古來即是遊牧民族的商業聚點,亦是半島上的文教中心。克爾白是麥加一方形石殿,回教興起前,供奉諸多偶像,穆罕默德回到麥加後,清除偶像,並以之為教徒禮拜的朝向,成為回教的聖地。

*6哈尼夫,阿拉伯文為正確、正統之意。回教興起前,一部分阿拉伯人主張改革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尋求真正正確阿拉伯人信仰,稱為哈尼夫,意即正統派。韋拉格‧本‧諾發勒、奧斯曼‧本‧候韋里斯、歐貝德拉‧本‧加赫什、宰德‧本‧阿慕爾,首先反對偶像崇拜,為最早的哈尼夫,前三者成為以一神為信仰的耶穌教,可視為回教一神信仰的先驅。

*7古名為雅斯里布,六二二年穆罕默德遷徙至此後,改名麥地那,為回教史上重要城市,有「和平之城」、「勝利之勝」、「城邑之首」、「堅固的樂園」等美譽。穆罕默德逝世後,殯葬於此,亦為回教的聖地。

*8回教徒認為先知是阿拉派遣至人間拯救世人的使者,是人間的聖者,亦為阿拉的忠實奴僕。《可蘭經》中記載,使者共有廿四位,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是最偉大的先知,亦是至聖的使者。

天使,是阿拉所創,是一位無性別之分的善神,是阿拉忠誠的使者,受阿拉差使,向人類傳達旨意,亦為人類的朋友。主要有四大天使,即迦伯利天使,位阿拉與穆罕默德間,傳授「天啟」;米卡伊勒天使,負責指揮天兵;伊斯拉菲勒天使負責於世界末日時吹號角和取人類性命的伊茲拉義勒天使。

*9為麥加富商,最先支持穆罕默德傳教事業者,對回教發展影響極大,後來成為第一任哈里發。任哈里發後,平息半島紛亂局勢,並收藏散佚的《可蘭經》,對《可蘭經》的保存有大貢獻。

*10為穆罕默德堂弟,後娶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瑪為妻。其熟悉《可蘭經》,擅長解釋經文,並且驍勇善戰,有阿拉的雄獅之稱,被認為是「高貴和豪俠的典型」,後任第四任哈里發,什葉派奉之為第一代伊瑪目。

*11回教的基本信條指:a.信真主阿拉為宇宙萬物創造者及唯一主宰,全知全能,無所不在;b.信穆罕默德為最後一位使者和先知,負有傳布「阿拉之道」的重大使命;c.信天使為阿拉以光創造的妙體,受阿拉差使,管理天堂與地獄;d.信《可蘭經》為阿拉的啟示,非人類語言,人類無法仿作,經典為真實;e.信世界末日時,真主阿拉將作審判,善者升天堂,惡者墮地獄。

*12念清真言「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差使」,表白信仰。穆斯林以念誦清真言表白及堅定自己的信仰,欲信回教者,當眾念誦此言,即成為穆斯林,是穆斯林一生中,念誦最多的話語。

*13阿拉伯文稱「薩拉特」,穆斯林藉朝拜清除疑慮及邪念,保持心靈純潔;每日五次時間分別是清晨的晨禮、午時的晌禮、太陽偏西時的晡禮、黃昏時的昏禮及入夜的宵禮。每日五次的禮拜稱天命拜,亦稱日禮。每周五午後,會聚在清真寺一起禮拜,稱聚禮,亦稱主麻。每年的開齋節和古爾邦節的禮拜,則稱會禮。穆斯林禮拜有一定儀式:禮拜前有大淨與小淨的淨身,禮拜時,共有直立靜默誦經、手放胸前誦念經文、行鞠躬禮、舉雙手頌阿拉、下拜叩首及跪坐背誦阿拉的作證詞等六個步驟。

*14阿拉伯文為索姆,每年九月為齋月,是每位成年穆斯林所必守的齋戒。期間須嚴格守持各種禁忌,如白日禁飲食、房事、放血等,一心念誦阿拉聖名,乃為紀念穆罕默德,並培養穆斯林戒除不正當欲望。

*15即天課,阿拉伯文為「扎卡特」,每年須施捨百分之二點五濟貧或捐助慈善事業。《可蘭經》記載,穆罕默德至麥地那第二年,規定「完納天課」為穆斯林的義務,後演變為宗教形式的賦稅制度。教法並規定有五種人可接受天課,分別是窮人、急需者、因天災人禍生活困難者、合理而負債者及管理天課稅收的人。

*16回教徒一生中至少朝覲聖地麥加一次,完成者稱哈吉。有大朝及小朝二種,大朝於教曆十二月舉行,小朝則朝覲月外單獨前往者。大朝於十二月七日至十三日止,朝覲者先穿特製朝服,著拖鞋,身行大淨,塗香水及指甲,儀式包括受戒、巡禮克爾白、行進薩法及麥爾臥山之間、駐阿爾法特山、宿穆茲塔里法谷地、投石打鬼、宰牲開戒等。每年約有二百萬人朝覲,規模宏大。

*17又稱肉孜節,始於回教紀元二年;開齋節前需行施捨,全家用開齋飯,沐浴更衣,至清真寺祈禱,並對麥加方向禮拜。開齋日晚,孩童沿街提燈籠戲耍,與中國元宵節相似。節日最後一天,購物、訪友、互贈禮品、給予晚輩零用錢等。

*18亦稱宰牲節、忠孝節。穆斯林宰牲獻主,舉行會禮的節日,為朝覲禮儀之一。傳說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受阿拉啟示,須殺子伊斯瑪儀奉獻,易卜拉欣父子從命不違,十二月十日正要執行時,天使送來綿羊代替伊斯瑪儀。後來阿拉伯人紀念易卜拉欣父子的犧牲精神,乃將其訂為節日。

*19相傳正月十日乃古代許多先知得救之日,因而受穆斯林重視。此日亦為什葉派教徒紀念阿里次子侯賽因於戰役被殺害而訂為蒙難日或哀悼日。

*20即穆罕默德誕辰紀念日,傳說穆罕默德生於阿拉伯曆法三月九日或十二日。十二世紀時,伊拉克國王穆孜菲爾‧艾卜‧賽義德,下令於三月十二日慶祝先知聖誕。又據聞穆罕默德於同日逝世,故中國穆斯林又稱此日為「聖忌」,同時紀念穆罕默德的誕辰與逝世。

*21傳聞穆罕默德於傳教後第十二年七月廿七日晚,由天使吉卜利勒帶領,乘坐仙馬飛至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由此登霄遊七重天,親見真主及古代先知,並遊天堂與地獄,且帶回每日五禮拜之命。意指穆罕默德傳教將從麥加擴大至整個阿拉伯半島,後代穆斯林為紀念此重大意義,於此夜禮拜、誦經、演說以紀念,並視耶路撒冷為回教聖地之一。

*22傳說八月十五日夜,阿拉開啟饒恕之門,接受人們悔過,凡自新者,皆得赦免,又稱超脫夜、恕罪夜、換文卷夜(即更換每年的功過是非簿)。穆斯林於此夜禮拜、誦經、祈禱、施捨,祈求阿拉赦免賜恩。

*23以嚴禁一切惡行、殺生、戰鬥得名。面積達十八萬平方公尺,乃回教第一大聖寺,可容納五十萬人禮拜。

*24六二二年穆罕默德遷移至麥地那時所築。寺內有穆罕默德、聖女法蒂瑪及阿布‧巴克爾哈里發的陵寢,為回教第二大聖寺。

*25或稱遠寺,或稱極寺,相傳為古代先知蘇萊曼所建;六三八年,哈里發歐麥爾征服耶路撒冷後,在此建寺。為回教第三大聖寺。

*26愛資哈爾是佳麗的意思。該寺位於埃及開羅東南,九七○年,法蒂瑪王朝昭海爾大將興建,九七二年完成,可容納五萬人禮拜。設有愛資哈爾大學,成為回教學術研究中心。

*27又譯作海提布,意為宣講者、勸教人,後專指在主麻日或回教節日向教徒宣講回教教義者。

*28回教的宣禮師,主司清真寺中呼喚信徒禮拜之人。

*29為回教學者、宗教師、教師之意。乃中國少數民族信仰回教者,對具回教專業知識者的尊稱,凡於清真寺學習經學道德合格者,舉行掛帳或穿衣儀式後,即可任職,稱開學阿訇,又稱教長。

*30穆斯林尊稱回教學者及領袖,另外對回教德高且具學識、地位的長者如總教長,大學校長等亦可尊稱。

*31穆罕默德逝世後,指定繼承者,而產生對繼任者意見的分歧。遜尼派全稱遜奈和大眾派,遜奈為教訓、品行之意,專指穆罕默德的言行,遵守遜奈者即稱遜尼派。此派以承認四大哈里發為合法繼任,獲得歷代以哈里發制度的國家支持,而居正統地位。遜尼派主張哈里發須經選舉產生,並且具備古來什族人、成年男子、身心健康、公正勇敢且受穆斯林愛戴等五個條件。

*32此派只承認阿里及其後裔為合法繼承者,其繼承者稱為伊瑪目。

*33阿布‧哈尼法‧努爾曼為創始人。此派主要根據《可蘭經》制定教法,著重類比,強調執法者個人意見及判斷,又稱意見派。其受阿巴斯等王朝支持,為遜尼派四大教法學派中勢力最大者。

*34馬立克‧本‧艾奈斯為創始人。該派除遵守經中律文,並可依經文正面意思,及由正面意思反證所得的意思,創制新法。另外,立法主張不違《可蘭經》及《聖訓》下,可依據當事者或集體利益需要立法。又稱聖訓派或傳說派。

*35創始人為沙斐儀,以《可蘭經》及《聖訓》為立法權威,並重類比,普遍使用公議。

*36創始人為伊本‧罕百里,主張制法須嚴格遵守《可蘭經》及《聖訓》,類比及公議較少使用,反對個人意見及意志自由,以堅持傳統著稱。

*37由阿里第五代孫栽德及其追隨者組成,亦稱五伊瑪目派。其承認前兩任哈里發的政權,為伊瑪目地位制定條件:必須為法蒂瑪的子孫、同兼學者、勇士與修行者等條件,勇敢要求伊瑪目的權位。接近遜尼派觀點,卻不為什葉派所認同。

*38以尊阿里及其直系後裔中十二人為伊瑪目的派別,十二人分為是:阿里、候賽因、阿里‧則努阿比丁、穆罕默德‧巴根爾、者阿法爾‧薩迪克、穆沙喀尊木、阿里利達、穆罕默德‧賈瓦德、阿里‧哈底、哈桑‧阿斯克利及穆罕默德‧馬赫迪;其認為第十二代伊瑪目穆罕默德‧馬赫迪,將以救世主身分重現人間,建立正義和太平盛世。目前伊朗奉此教為國教。

*39亦稱七伊瑪目派,乃什葉派第六代伊瑪目賈法爾‧薩迪格以長子伊斯瑪儀酗酒為由,乃奪其繼承資格,另立次子穆薩‧卡孜姆為伊瑪目,為繼承人,伊斯瑪儀追隨者要求維護其伊瑪目地位,引起意見分歧而成立的派別,為什葉派系統中具相當影響力者。

*40為回教的神祕主義派別,原意為羊毛,即身穿粗羊毛衫以示儉樸而得名,主張透過苦行、禁欲以實踐心靈體驗,達到人與阿拉合一的境界。蘇非派以詩歌表達教義及思想,其名為迪克爾的宗教禮儀乃伴以音樂舞蹈,達到無我無主的神祕境界。目前蘇非派活動遍布全球,但其以神祕的方式進行,故受其他教團及政府的限制與警惕。

*41亦稱穆斯林世界聯盟,一九六二年由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卜杜‧阿齊茲倡導,集合世界著名穆斯林人士召開會議,於一九六三年正式成立伊斯蘭世界聯盟,屬非官方組織。其宗旨為「履行宣傳伊斯蘭教義務;闡釋伊斯蘭教原則;研究伊斯蘭教各種問題,以實現穆斯林之利益和願望;與背離伊斯蘭教,破壞穆斯林之間兄弟團結的各種會議、組織作抗爭」。主要任務有:派遣傳教士至世界各地進行宣傳活動;印發《可蘭經》和其他伊斯蘭教經典書籍;幫助各國穆斯林修建清真寺;興辦伊斯蘭教育等。主要出版刊物有:《伊斯蘭世界聯盟》、《伊斯蘭世界新聞周刊》、《清真寺的使命》等。該組織經費由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政府提供,現有五十餘個國家的伊斯蘭教組織或代表為其聯盟成員,是目前影響較大的伊斯蘭教國際組織。

*42亦為世界伊斯蘭大會。一九二六年成立於麥加,總部先設於耶路撒冷,後遷至喀拉蚩。主要宗旨:向世界各地穆斯林宣傳伊斯蘭教信仰、思想體系、文化傳統、歷史及現況;宣揚超國度、超民族、超地域的泛伊斯蘭主義;維護與增進穆斯林國家團結與合作,抵制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西方世俗化的影響;組織協調一致,能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的伊斯蘭世界統一體。主要出版刊物有:《穆斯林世界周刊》、《世界伊斯蘭各國概況》、《各國穆斯林少數概況》等。該組織於五十餘國家設有分支機構,並於聯合國享有「非政府性諮詢機構」的地位。

*43一九七○年成立於利比亞,由穆阿麥爾‧卡扎菲倡導成立,從事伊斯蘭教宣傳及復興伊斯蘭教活動的國際性組織。主要有:資助占少數穆斯林國家或地區修建清真寺;創辦宗教學校,如伊斯蘭宣教學院等;派員宣教;建立伊斯蘭中心等,並宣傳卡扎菲提倡的大伊斯蘭教主義──綠色革命。對伊斯蘭世界影響頗大。

*44該思想起源於十三世紀伊斯蘭教法學家伊本‧太米葉提出的「回到可蘭經去」,亦即使一切行為符合《可蘭經》及《聖訓》,以達淨化及純潔的信仰的復古主義。

*45十九世紀由賈馬魯丁‧阿富汗尼所創。主張建立統一的、由哈里發統治的回教帝國以維護專制統治。號召全世界穆斯林團結起來,共同反抗西方國家的殖民主義統治。

*46起源於十九世紀後半,代表人物為埃及的穆罕默德‧阿布杜和印度的穆罕默德‧伊克巴爾。主張革除違反原教旨主義者,提倡簡化宗教禮儀、宗教與科學協調以適應現代社會,並以科學的思想進行社會制度改良。

*47產生於二次世界大戰後社會主義國家,乃融合回教教義、民族主義及社會主義理論而成,其主張在個體與集體中尋求平衡,達到精神信仰與物質生活的結合,不同於奉行資本主義的個人主義,亦不同於強調集體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

【習題】

1.試述回教名稱的由來。

2.回教的基本教義為何?

3.回教徒每日必修五功的內容是什麼?

4.回教的重要節日有哪些?

5.回教的三大聖寺名稱為何?

6.回教立法有何依據?

7.穆罕默德逝世後,回教主要分裂成幾派?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