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78 第八課 佛教的參禪須知

經云:「寧靜安詳者,禪定中來。」參禪修定是佛教的重要修持法門,透過禪定的功夫,以顯發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古來即為各大宗派所共行的修持之道。

禪,漢譯為靜慮。禪,充實宇宙,古今一如。唐代青原禪師說:「禪就是我們的心。」這個心是指我們心靈深處的那顆「真心」。這顆真心,超越一切有形的存在,而卻又呈現於宇宙萬有之中,即使是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也到處充滿了禪機。因此,六祖惠能大師說:「道由心悟,豈在坐也?」就是說明參禪求道,重在覺悟真心本性,但並非否定打坐的功用。因此,對於初學者而言,坐禪仍是參禪重要的入門方法。依《天台小止觀》說,初學坐禪,當調五事:調食、調睡、調身、調息、調心。

關於調身方面,依「毗盧七支坐法」,分為七個要點:一、雙腿交疊,跏趺而坐;二、背脊豎直,不可靠壁;三、手結定印,置於肚臍下;四、雙肩平齊,放鬆自然;五、頭面端正,內收下顎;六、嘴唇抿合,舌抵上顎;七、收斂雙目,觀照身心。

此中,「結跏趺坐」俗稱「盤腿坐」。又分為單盤*1及雙盤*2;初學者如果無法雙盤,單盤亦可,或將兩腳交叉而坐,或掛腿坐(即正襟危坐)均可。

關於調息方面,息就是呼吸。一般而言,呼吸有四種現象:風(出入有聲)、喘(結滯不通)、氣(出入不細)、息(不聲不結不粗)。前三者都是氣息未調之相,不宜坐禪,唯有氣息和順舒暢,心境才能平靜安穩。

調息為修定的入門,調息的方法有數息*3與隨息*4。數息是「五停心觀*5」之一,數息有減少睡眠等五種功德,是修定的基礎,對治散亂心最為有力。其與不淨觀被稱為「二甘露門」。

數息也是「六妙門*6」的因相之一,六妙門即:數、隨、止、觀、還、淨等六種修定的妙法。在一切習定的法門中,以「安那般那禪法」為最根本,同時也是最為穩當、安全。安那般那禪法即是透過六妙門的修持,令心止於一境,然後依定順入正理觀察諸法實相,進而斷惑證真。佛陀當年於菩提樹下跏趺端坐,即內觀安般,終得萬行開發,降魔成道,後來亦以安般禪法教眾,為入門之主要方便。

關於調心方面,《佛遺教經》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調心就是要把雜念、妄想、散亂的心專注於一處,讓妄心止息而進入清淨、明覺、忘我之境,這也是坐禪的根本目的。

調心為修定的主要方法。一般初參常會出現兩種心理狀態,一是昏沉,二為掉舉。調心除了要調伏亂心,不使放逸外,更要令心浮沉寬急得所,例如昏沉時,則觀心於鼻端或髮際,提起正念,使心意集中;掉舉時,則觀心於丹田,使浮躁之心下沉。

此外,亦可觀想佛之相好,或者念佛、持咒;或者參話頭、公案等,只要合乎戒德、定德、慧德的禪修方式,均可依個人之根機,擇一而修。

總之,禪修主要的目的,在於修心得定,繼而開發般若智慧。習禪修定無法速成,不能越等,經云「依戒修定,依定發慧」,這是不容忽視的明確學程。尤其從初學攝心,到正定成就的修學過程,應重視基礎禪定之養成,亦即依《瑜伽師地論》所說的九住心*7,或依《辯中邊論》所說的八斷行而修,漸次滅除妄念、散亂、掉舉、昏沉等過失,令心安住在所緣境,久而久之,心便能不沉不掉,平等正直,任運安住,這便是欲界中最高的第九住心,名「等持心」。

由「等持」而進入「奢摩他*8」,亦即色界中的「未到定」,期間必須修四禪八定*9,或修四諦十六行相*10等。佛教尤其重視聞思慧的修學,聞慧、思慧、修慧是修學佛法智慧的次第學程,禪行者修得九住心的禪定基礎後,須再致力於經教的研究,得聞慧、思慧的「法住智*11」之成就,才能證得修慧的「涅槃智*12」聖果。

禪,是要我們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不住生死,是要我們以般若的智慧來超越輪迴生死;不住涅槃,是要我們以慈悲心來服務人群,救度眾生。因此,習禪切莫忽視持淨戒,修慈悲。能持淨戒,身心清淨,習定容易成就;具慈悲心,常懷悲憫,則不墮枯木禪境。

坐禪環境的選擇,也是極為重要,例如:不宜潮濕、炎熱,空氣須流通,明暗要適中,不於風口下打坐,坐墊不宜太軟或太硬等。初學者假使尚在調身的階段,應以「坐次多,時間短」為宜。坐禪可安排在早上起床時、晚上睡覺前或例假日休閒時,且應避免在過於飢飽、身體疲倦或劇烈運動後坐禪。再者,初學者最好勤於到寺院與大眾共修,待完成基礎訓練後,再居家獨修。

居家禪修應具備的助道因緣,如:近善知識、培養慈悲、止惡行善、不攀外緣、善調飲食、善調睡眠、除掉悔蓋、堅固信心、禮佛懺悔、每日發願等。習禪過程中,若遇業障現前,須從行為上懺悔,以及行善法功德,培養善種做起,更重要的是,思想上要多聞薰習無常與緣起性空的法義;定課坐禪時,須常以自我當下的身心作為禪觀對象,進行對無常、無我的體察,一旦開發出般若智慧,則業種乾枯,業障自亡。尤其最好能自訂功課表與功過表,每日自我要求,並視坐禪為例行功課,則所謂「久坐必有禪」,只要能依於正確的坐禪方法,耐煩練習,假以時日,一旦坐出寧靜、輕安、喜悅,自然能獲得坐禪的利益,建立坐禪的信心。

【註釋】

*1稱為半跏趺坐,是把右腳放在左腿上,或把左腳放在右腿上。

*2稱為全跏趺坐,是先將左腳放在右腿上,再將右腳放在左腿上,又名「吉祥坐」。

*3數息又可分為數出息、數入息。數出息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呼氣上,每呼出一口氣,即數一個數字,數到十,再從一數起,如此反覆念數,心意便能漸漸集中而雜念漸少。反之,數入息則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每一個吸氣時。數息時,因妄念生起而丟失數字時,可從一數起。

*4念心自然觀照息風出入,念念分明,莫使間斷。

*5又稱五觀、五度門。即指不淨觀、慈悲觀、緣起觀、念佛觀、數息觀等五種停止、息滅煩惱魔障的方法。

*6係指入於涅槃之六種禪觀,即:a.數息門,數息(從一至十)攝心,為入定之要法,故為第一妙門。b.隨息門,隨息之出入而不計其數,如此則禪定自易引發,故為第二妙門。c.止門,心止而諸禪自發,故為第三妙門。d.觀門,觀五陰之虛妄,破種種顛倒妄見,則無漏之方便智可因此開發,故為第四妙門。e.還門,收心還照,知能觀之心非實,則我執自亡,無漏之方便智自然而朗,故為第五妙門。f.淨門,心無住著,泯然清淨,無漏智因此而發,自然斷惑證真,故為第六妙門。六妙門中,前三門屬定,後三門屬慧,依此定、慧,即可獲得真正之菩提道果。

*7指行者修禪定時,令心不散亂而住於一境者,共有九種心,即:

a.安住心,即能將心安住於某對象。

b.攝住心,即當心念對外在對象起作用時,能令心念速返回本心。

c.解住心,當解知(分別理解)之心對外在對象起作用時,能令心速返。

d.轉住心,即停止解知之心,而樂於安住。

e.伏住心,即久入禪定而生厭時,能速令折伏。

f.息住心,即內心動念時,能速令止息。

g.滅住心,當貪愛心起時,能速予滅除。

h.性住心,當諸多妄念停止作用時,了知心之本性本來明淨,而自然安住。

i.持住心,累積禪定功夫之結果,自能安住禪定,自然行善止惡。

*8又作止寂、等觀,為禪定之另一稱謂。即止息一切想念與思慮,令心歸於專注一境之狀態。

*9四禪又作四靜慮、色界定。即色界天之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禪與無色界天之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有想非無想處定等四無色定,合之而成八定。

*10又作十六行、十六行觀、十六行相觀、十六聖行。行相,相狀之意。觀四諦時,各有四種差別,於其時所產生之行相十六種。說十六行相之目的,為治常、樂、我所、我見等見,故修非常、苦、空、非我等行相;為治無因、一因、變因、知先因等見,故修因、集、生、緣等行相;為治解脫是無之見,故修滅行相;為治解脫是苦之見,故修靜行相;為治靜慮及等至之樂為妙之見,故修妙行相;為治解脫是數數退墮而非永恆之見,故修離行相;為治無道、邪道、餘道、退道之見,故修道、如、行、出等行相。

*11遍知生起法,而知有佛無佛,法性常住,是為法住智。

*12即知滅之智。

【習題】

1.何謂禪定?

2.如何調身?

3.何謂數息、隨息?

4.何謂六妙門?

5.試述調心的重要與方法。

6.修定的次第為何?

7.試簡述禪的類別。

8.試簡述習禪應注意的事項。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