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34 第十四課 佛教徒的生活禮儀

在佛門中,語默動靜安詳,一切合宜合法,就是禮儀。僧團講究「三千威儀,八萬細行」*1,用意在培養出眾的威儀。昔日馬勝比丘以威儀度化舍利弗*2,成為千古的佳話。因此,樹立良好的形象,不但是做人的基本條件,更可以成為度眾的方便法門。

身語意的行止,表現在外,就是生活的禮儀。一個人如果站沒站相、坐沒坐相、衣冠不整、談吐庸俗,這就是缺乏生活的禮儀。因此,佛門中的四威儀: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就是從行立坐臥來訓練威儀。現代的禮儀規範,範圍可擴大為生活六威儀:坐姿如鐘,必須穩重;站立如松,必須正直;容貌如鏡,必須明淨;行止如法,必須合理;視聽如教,必須受益;思想如水,必須清淨。

此外,《沙彌律儀》中也有關於生活禮儀的規定:

一、事師:不直呼法師名號,不議論僧團是非,非時非地不拜*3,不宜走在師前,不宜站在師的上首,不應與師辯解。

二、入眾:不爭先恐後,不爭坐處,不於座上遙相呼笑;不奔跑跳躍,不比手畫腳,不私下耳語;眾中有失儀者,當隱惡揚善,呵欠當以衣袖掩口。

三、起居:洗面當惜福,不浪費用水,不得噴水濺人;漱口時,不得講話;如廁時,亦應靜默;不可人前高聲,隨地涕唾。

四、共處:不因小事爭執,若大事難忍者,亦須心平氣和,以理辯論。初見應該微笑問好,年幼年長問好,皆應以禮相待,要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要把歡喜帶給別人。

五、飲食:不含食語,不嚼食有聲,挑牙宜以袖掩口;行食未至,不生惱怒;不撿粗細,飲食時沒有喜惡之分;不以舌舐食等。

六、禮佛:佛前中央是住持位,不宜禮拜;有人禮佛,不從其前經過;手持經像,可舉示眉間,以為作禮;禮拜大德外,應對佛作禮。

七、聽法:儀容端莊,坐必嚴正,不得亂語,諦聞審思,如說修行。

八、眠臥:不共鄰單說話動眾;有人睡,不得打物作響,高聲語笑;不得無故進入他房*4。

今日佛教徒的活動範圍比以往更為擴大,人際往來隨之日益頻繁,生活的禮儀規範也就愈形重要。茲略分六類說明如下:

一、正式參訪寺院的禮儀:參訪寺院時,應先電話通知,或書信函,提早連絡,衣著不宜過分暴露。進入佛寺應先至大殿禮佛,保持肅靜。注意威儀,不勾肩搭背,不高聲談笑,不隨意躺臥。不可攜帶葷食入寺,不抽煙、喝酒,或嚼檳榔。

二、家庭佛堂的禮儀:佛像應安置在室內寧靜整潔、光線充足之處。佛堂不可借作扶乩問卜之用。課誦以不干擾家人及鄰居為要。佛像、經書不得隨意丟棄、汙損。

三、接待共處的禮儀:佛教徒在道場中多以合掌微笑、稱念「阿彌陀佛」為相見禮儀。彼此見面時,宜依對方身分,給予適當稱謂,例如:對出家眾稱法師、師父、大師、和尚等;對在家信眾稱師兄、師姐、居士、菩薩、師姑、教士等。說話時要誠懇謙和,注視對方,不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多說好話,給人信心、方便,予人慈悲親和的感覺。

四、婚喪喜慶的禮儀:婚喪喜慶以簡單隆重、不鋪張浪費、不迷信執著看風水、時辰,應該知道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凡遇親朋好友的婚喪喜慶,應當互相幫助。贈禮則應以具有意義及實用價值為考量,如佛書、念珠等。

五、衣服飲食的禮儀:在佛門中,穿衣吃飯都是修行。佛教徒應注重衣著的整潔、莊重,配合季節、場合穿著,予人健康、大方的印象。飲食的禮儀則著重在正意受食,即食前供養與觀想,如稱念佛光人四句偈*5或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6。

六、集眾會議的禮儀:民主時代,凡事多透過會議來達成共識,佛教向來注重民意,主張透過會議的人我交流,凝聚共同認知,開拓眼界,提升會議的品質。參加會議時,應尊重會議程序,秉持「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的態度,坦陳己見,包容異己,表現民主的風範。

其他的生活禮儀還包括:電話的禮儀、宴客的禮儀、探病的禮儀、訪友的禮儀、居家的禮儀、書信的禮儀、乘車的禮儀、旅遊的禮儀、求法的禮儀、參訪的禮儀、殿堂的禮儀、共處的禮儀、行坐的禮儀、進退的禮儀、問答的禮儀、宴會的禮儀等等,已另撰文成書*7。

培養正確的生活禮儀,必須先建立良好的生活觀念,才能透過身語意三業之清淨,達到身心合一的如法行儀。

【註釋】

*1為佛弟子持守日常威儀之作法。起居動作皆有威德儀則,稱為威儀。即習稱之行、立、坐、臥四威儀。比丘所應持守之二百五十戒,配以行、立、坐、臥四威儀,合為一千戒,循轉三世(一說三聚淨戒),即成三千威儀。乃將三千威儀再配合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語、綺語等七支,則為二萬一千;再配上貪、瞋、痴三毒及等分(謂貪瞋痴三心,一齊而起)的四煩惱,則為八萬四千。若取大數,則稱八萬細行。

*2馬勝比丘為佛陀最早度化的五比丘之一,威儀端正,引人注目。舍利弗初從外道學法,然以未能究竟,迷於所歸,後遇馬勝於王舍城乞食,舍利弗遙望其威儀端正,乃近而問其所師之法為何,師事何人,馬勝謂其乃釋尊之弟子,並告以佛陀所說「諸法從因生,諸法從因滅」之理。舍利弗忽開心眼,隨至竹林精舍,聞佛說法,淨諸塵垢,得法眼淨。

*3凡禮拜長老大德僧,應先稟明,並延請至佛殿內,或供有佛像、藏經之處禮拜。大德於路上行走、客堂會客、齋堂用餐、禪堂打坐,或於公共場所、剃頭、休息、睡眠、攝心經行、誦經拜佛時,均不宜禮拜。

*4有關佛門的生活行儀,還可以參閱律藏諸經論或祖師遺訓,如歷代清規、《緇門警訓》等。

*5即: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6在佛門有所謂「吃飯三稱念」、「過堂五觀想」。三稱念是:第一口默念「願斷一切惡」,第二口默念「願修一切善」,第三口默念「誓度一切眾」。五觀想是:第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第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第三、防心離過,不生瞋愛。第四,正視良藥,為療形枯。第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若在寺院過堂時,早齋及午齋須於食前唱誦〈供養咒〉,食後唱誦〈結齋偈〉。凡此,皆為行者提起正念,正意受食之修行。

*7詳見《佛教叢書(七)儀制》〈生活禮儀篇〉。

【習題】

1.試述生活禮儀的重要性。

2.試舉出五條不威儀的行為。

3.參訪寺院應注意哪些禮儀?

4.試述說話的禮儀有哪些?

5.團體生活起居應注意哪些禮儀?

6.哪些飲食習慣不合禮儀?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