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14 第二課 寺院建築

有寺院就有信仰,佛教藉著寺院安僧辦道,弘法利生;欲得佛法常住,必須建築佛寺。

佛寺建築略可分為修道與生活區兩大部分。基本的建築包括佛殿*1、法堂*2、禪堂*3、僧寮*4、庫房*5、大寮*6、山門*7等七大堂口,因此有「七堂伽藍」之稱。如果加以細分,修道區又分為兩類:安置佛、菩薩像和祖師像的大雄寶殿、彌勒殿、藥師殿、觀音殿、地藏殿、天王殿、伽藍殿、羅漢堂、祖師堂、寶塔*8等;供講經集會及修道用的法堂、衣缽寮*9、丈室*10、禪堂、念佛堂、藏經樓*11、雲水堂*12、鐘鼓樓等。生活區的建築有五觀堂*13、香積廚*14、庫房、客堂*15、寢堂*16、茶堂、延壽堂*17、寮房*18等。就整體建築的格局而言,寺院的建築,當以能外現莊嚴的寺宇,內祕僧伽生活行儀的建築為宜。

古代叢林的建築,一般在山門口就供著笑臉迎人的彌勒菩薩,代表皆大歡喜;進入山門,即可見四天王殿,其內供有威武凜然的四大金剛或伽藍、韋陀菩薩,他們如警察般的護衛著道場的安全。其次是客堂、雲水堂、齋堂、庫房等,於生活方面與信徒、訪客接觸的建築;然後是大雄寶殿,這是一寺的主要建築,屋簷的設計一般有北方的翹角式與南方的平台式之別;緊接著是大眾修持用的念佛堂、禪堂等,然後是研究方面的藏經樓、關房;最後是塔院及法師寮,稱為後堂或西堂*19,為退休養老的地方。

隨著時代進步,為配合弘化的實際需要,現代寺院則增設有教室、會議室、談話室、貴賓室、書報室、圖書館、美術館、展覽館、托兒所、安養院、醫療所、停車場等。現代佛寺以設備來代佛宣化,以設備來加強教化的功能*20。可見無論古今,佛教對修道、研究、退休養老均極重視;也就是說,從佛教的建築中可得知佛教重視生活與世間的關係。

寺院不僅是信仰的中心,也是弘揚教義的道場;寺院莊嚴的殿宇,重檐飛翹,壯麗宏偉,尤其過去叢林所謂「二廊十殿」,廊院式的建築,前塔後殿,有堂有塔,有樓有院,亭台樓榭,園木扶疏,簷廡相接,殿堂一進一進,一層一層,重重疊疊,表現出深邃幽遠的建築之美。置身其間,聆聽晨鐘暮鼓、磬漁梵唱,自能生起寧靜祥和的愉悅感,帶給人心靈上的淨化、精神上的鼓舞、思想上的啟發,對社會人心產生一股道德的自我約束力。因此,莊嚴的殿宇本身也能發揮無言的說教。

佛教寺院在保存中國傳統文化上,也有不可磨滅的貢獻。例如,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便保留了唐朝建築藝術的精髓;近代的佛寺建築多數仍維持仿古式建築,例如佛光山的大雄寶殿以及美國西來寺、澳洲南天寺的大雄寶殿,即是古色古香的中國宮殿式建築,不但保存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且發揚光大於海外。

建築佛教寺院的意義何在?世間的錢財,只能拯救肉身生命,濟人燃眉之急,但是無法息滅貪瞋痴三毒;佛法的布施,則能更進一步地淨化心靈,孕育法身慧命,使人斷除煩惱,了生脫死,其影響及於生生世世。因此,建造佛寺,等於建設學校,度眾萬千,才是最徹底的慈善事業。

寺院對信徒而言,是善友往來的聚會所、人生道路的加油站、修養性靈的安樂場、去除煩惱的清涼地、採購法寶的百貨店、悲智願行的學習處,更是一所療治心靈的醫院、維護社會正義的因果法庭、啟發道德良知的教育學校、提升文化修養的藝術中心。

寺院提供信眾:修身養性,培養宗教情操;聽經聞法,增長福德智慧;齋飯素食,廣結善緣功德;道友聚會,彼此以會會友。因此,學佛要常親近道場,每星期至少要回家一次,向佛菩薩報到學習,這是人生很重要的功課。所以建寺安僧,為萬千眾生作得度因緣,是不容等閒視之。

【註釋】

*1供奉佛、菩薩聖像的殿堂,又稱佛堂,今一般通稱為大雄寶殿,是一寺主要的中心殿宇,猶今之「大會堂」。

*2指「說法處」,相當於「講堂」,乃住持和尚說法、開會、接待賓客的地方。禪宗因修持理念有別於他宗,特稱為法堂。過去叢林重視法堂,百丈立清規中有言:「不立大殿,唯樹法堂。」至德山禪師時,凡所住持寺院,則撤佛殿留法堂,不令人著相故。

*3指「僧堂」,乃供給禪和子參禪打坐的場所,對外一向不開放。禪堂建築通常長六丈或十丈,寬四丈至八丈,依參禪人數多寡而有大小,也有供短期精進禪坐的禪堂,或只容一個人的陋室小房子,乃至僻遠山洞也是打坐好場所。

古代禪堂設備採封閉式,不設窗戶,主要是讓參禪者能集中心念,不隨窗外景物而起分別妄念,其四周雖非高牆,但也一樣封閉,表示不把外界的汙染、妄想、煩惱、回憶帶入禪堂,而要好好在心地上作功夫。

禪堂通常有兩個門,正門寫著「正法眼藏」,後門通稱「方便門」,供禪者盥洗方便之用。打坐時,要將禪門的簾子放下來,簾子一放下來,就不可以進出走動或發出聲音,尤其是止靜板一敲,世界一下子歸於死寂,在寂靜的氣氛下,最容易令人感受到禪的氣息。

佛光山設有禪堂,一切行儀制度均依古制,禪堂下分有僧眾及信眾禪堂,定期舉辦各類禪修。

*4又作僧房、僧坊,即生活中心,乃僧眾日常起居止住的房舍。

*5又作庫院,是寺院庶務典藏的地方,猶今之「總務處」。

*6指廚房,佛門稱為大寮,是供養大眾三餐的地方。

*7是寺院的入口處。又作三門,代表智慧、慈悲、方便的三解脫門。過去寺院通常建築在深山之中,故稱「山門」。山門即代表常住,例如:山門爭光、山門有幸。

*8即供佛舍利的佛塔,猶今之「紀念堂」。

*9猶今之「祕書處」,替大和尚管理衣缽,處理機要事務。

*10猶今之「行政中心」,乃方丈和尚所住的屋宇,又稱函室、正堂、首堂。丈室的典故出於《維摩經》所載,維摩丈室能夠容納三萬二千諸菩薩眾。因此,丈室表示能容之意,並非一定為「一丈之室」。

*11猶今之「圖書館」,乃典藏藏經的地方。

*12又稱上客堂,指雲水僧掛單的居處,表示暫住、寄居之義。

*13禪宗寺院的食堂,意即用齋時應心存五種觀想來攝受散亂的心念,五觀分別是: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全缺應供;防心離過,不生瞋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14又作「大寮」,即廚房。「香積」源於《維摩詰所說經‧香積佛品》:「於是香積如來以眾香缽盛滿香飯,與化菩薩。」

*15即今之「迎賓室」,乃寺院接待檀越(施主)的地方。客堂是古代叢林四大堂口之一,是信眾對寺院的最初印象,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16禪林中,住持的寢室。乃住持在公事上接待賓客、僧眾的處所。

*17即「靜養處」,乃生病的僧眾用以療病、休養之堂;含有延長色身壽命而增長法身慧命之意,故稱「延壽堂」。又稱「如意寮」,此詞見於《高旻寺禪堂規約》,意即:凡人病情沉痾,身心皆不如意,故為看護方便,遂設此寮。因此一能隔絕喧鬧,迴避世情,其心可不受干擾;二得處於靜室,有效延聘良醫,其身可怡然。若不宜進食者,其坐臥起止,有專門看護的湯藥侍者盡心照應。

*18即今之「宿舍」,乃提供住宿的區域。

*19為輔佐住持、指導大眾的長老,亦指其退休靜養之所。一般都是在做了十年副寺,二十年監院,或為三十年堂主後,常住為了回饋,可以令其至西堂序職靜養。如果又有一個老堂主,則可到後堂靜養、閉關修行,平時不管寺務,但常住有重要事務,他們有權參與決議,相當於現在的總統府資政、顧問。

*20寺院是接引信眾學佛的地方,要讓寺院確實發揮度眾的功能:

第一、要寺院學校化,讓寺院成為具有教育功能的學校,成為四眾融和共有的道場,成為注重研究交流的會議中心,成為具有聯誼功能的活動場所,而不再停留在過去吃齋拜佛的信仰上;第二、要讓寺院成為佛教所有,不要讓個人的小廟分散佛教的力量;第三、佛教要有事業,尤其出家人要有「寧可無寺,不可以無事業;寧可無學問,不可以無道德;寧可無能力,不可以無發心」的悲心宏願。

【習題】

1.構成一寺的基本建築有哪些?寺院建築對信仰的重要性為何?

2.現代寺院的建築、功能與昔日寺院的建築有何不同?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