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14 第十二課 八正道

「苦」是人生實相,離「苦」得「樂」,人之所欲。學佛最終的目標,即是透過佛法的修學體證,達到解脫生死輪迴的「苦」,獲得涅槃寂滅的「樂」,這是人生最究竟圓滿的境界。因此,佛陀成道之初,即為眾生開示八種轉凡成聖,通向涅槃解脫的正確修行方法,稱為「八正道」。

八正道分別為:正見*1、正思惟*2、正語*3、正業*4、正命*5、正勤*6、正念*7、正定*8等,這是八條通往涅槃的捷徑。所謂「正」者,以此八法盡離邪非故;所謂「道」者,因其能通達不生不滅、寂滅最樂之境故。循此八正道,可使眾生苦集煩惱永斷,證得涅槃的聖賢境界,因此又稱「八聖道」。八正道又如船筏,可使眾生從「迷界」的此岸渡到「悟界」的彼岸,因此又稱為「八道船」、「八筏」。

八正道為佛陀成道後初轉法輪時所說,其後陸續說四念處*9、四正勤*10、四如意足*11、五根*12、五力*13、七菩提分*14等,共為三十七道品。其中以八正道最能代表佛教的實踐法門,因此一般以八正道為四聖諦中「道諦」的內容,是為「滅諦」之「因」。實際上八正道與三十七道品也只是詳略之分,意義並沒有差別。

八正道中,「正見」居首,即離諸顛倒邪見的正觀,是如實了知世間與出世間因果的智慧,是透過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等佛教教理來觀察宇宙萬象而獲得的正確見解。學佛應該正見因緣果報*15、正見善惡業力*16、正見無常苦空*17、正見佛道永恆*18。有了正見的智慧,對於是非、善惡、真偽才能做正確的思惟判斷,發諸於身口意才有正確的行為,而不至造下三塗*19之因,自然免受五趣*20輪迴之苦。《雜阿含經》卷二十八說:「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正見的重要,由此可見。

八正道可大分為八,實為一體,其中任何一項的實踐,必然使其餘七項伴隨同時圓滿成就,正如《大毗婆沙論》卷九十六說:「由正見故,起正思惟;由正思惟故,得正語;由正語故,復得正業;由正業故,復得正命;由正命故,發起正勤;由正勤故,便起正念;由正念故,能起正定。」佛法雖有八萬四千法門,然而每一法門都不能背離八正道,由此可見八正道的重要性。

戒、定、慧三學是佛教的實踐綱領,八正道歸納起來亦不出戒、定、慧三無漏學:正見、正思惟屬於慧學;正語、正業、正命屬於戒學;正念、正定屬於定學;正精進通於戒、定、慧三學。

八正道以「正見」為首,說明學佛應當以智慧為前導,才不致迷失方向,這是以修行的次第而言;若以修行的目標來說,「正定」才能離惑證真。要修得「正定」,則須借助「正見」至「正念」等前七支為緣,也就是說,有了正知正見,發乎於身的行為,才能遠離殺、盜、邪淫,合於「正業」、「正命」、「正精進」;發乎於口的語言,必然是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的「正語」;發乎於意的正確思想,才能遠離貪、瞋、愚痴的無明妄念,而起無瞋恚、無害想的「正思惟」,及憶念正道的「正念」;如此身口意三業清淨,自能入於無漏清淨的「正定」而獲得解脫自在,所以說八正道是正覺解脫的正道。

八正道也是最平實而生活化的實踐法門,日常生活中對因果義理有肯定的認識,就是正見;平日所思所想,念念與佛法真理相契合,就是正思惟;與人交談說話都是慈顏愛語,令人生起信心、歡喜,就是正語;平時所行所作,都合於道德禮法,不會為了一己之私欲而侵犯、傷害別人,這就是正業、正命;進而主動濟弱扶傾、樂善好施、行善止惡,這就是正精進、正念;遇到困難挫折,能夠沉著、冷靜,運用智慧去判斷、解決事情,這就是正定。八正道包含了信仰與道德的要目,不僅是出世解脫道的實踐法門,也是人間生活中人人皆應遵守的道德準則。

【註釋】

*1即正確的見解與觀念。《勝鬘經》說:「非顛倒見,是名正見。」《大智度論》卷十九說:「正見是智慧。」《法界次第初門》卷二說:「若修無漏十六行,見四諦分明,故名正見。」正見就是明慧,是修行的導師,如行路需要眼目,航海需要羅盤一樣。正見又像一部照相機,拍照時必須調好光圈、距離,畫面才能清晰美麗而不會走樣。

*2又作正志、正覺、正分別。《瑜伽師地論》提及「由正見增上力故,所起的無瞋恚、無害想,是為正思惟」。因此,正思惟就是不貪欲、不瞋恚、不愚痴,遠離邪妄貪欲,作真理智慧的思量分別。

*3又作諦語、順理語。即遠離一切不慎之語、誹謗之語、傲慢之語、辱罵之語、刻薄之語、花言巧語和虛妄不實之語。也就是十善業中的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

*4又作正行、諦行。指正當的身業,亦即行為舉止正當,身、口、意三業清淨,遠離殺生、偷盜、邪淫等一切邪妄。也就是十善業中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等。

*5即正當的經濟生活和謀生方式。據《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云:「如法追求衣服、飲食,乃至什物,遠離一切起邪命法,是名正命。」

*6又作正精進、正方便、正治、諦法、諦治。精是不雜,進是不退,亦即朝真理的道路勇猛邁進。《大智度論》中以「四正勤」作為精進的目標。

*7又作諦意。就是清淨的意念。即不生邪念,憶持正法。

*8即以正確的禪定集中意志和精神,使散亂的身心專注一境。如《雜阿含經》卷二十八說:「謂住心不亂、堅固、攝持、寂止、三昧、一心。」此即正定。

*9又作四念住、四意止、四止念。即: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以此對治淨、樂、常、我等四顛倒之觀法。

*10又名四正斷、四意斷。以正勤可以斷除懈怠,故名。四正勤為三十七道品中之第二行品,為方便精勤於斷惡生善之四種修行品目,即:已生惡令永斷,猶如除毒蛇;未生惡令不生,如預防流水;已生善令增長,如溉甘果栽;未生善令生起,如鑽木出火。

*11又作四神足、四如意分。分別為:

a.欲如意足:希慕所修之法能如願滿足;

b.精進如意足:於所修法,專注一心,無有間雜,而能如願滿足;

c.念如意足:於所修之法,記憶不忘,如願滿足;

d.思惟如意足: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願滿足。

*12根,能生之意。信、進、念、定、慧能生一切善法,對於降伏煩惱、引入聖道,具有增上之作用,故稱五根。分別為:a.信根:篤信正信及助道法,則能生出一切無漏禪定解脫;b.精進根:勇猛勤修善法,無有間雜;c.念根:於正法記憶不忘;d.定根:使心止於一境而不散失;e.慧根:對於諸法觀照明了,了知如實之真理。

*13力,即力用,能破惡成善。五力為:a.信力:對三寶虔誠,可破除一切邪信;b.精進力:修四正勤,能破身心懈怠;c.念力:修四念處,能破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d.定力:專心修定,能破諸亂想,發諸禪定;e.慧力:觀悟四諦,成就智慧,可達解脫之境。

*14又稱七覺支、七覺分、七覺意。覺,意指菩提智慧,以七種法能幫助菩提智慧開展,故稱覺支。七覺支即:a.念覺支:心中明白,常念於禪定與智慧;b.擇法覺支:依智慧能選擇真法,捨棄虛偽法;c.精進覺支:精進於正法而不懈;d.喜覺支:得正法而喜悅;e.輕安覺支:指身心輕快安穩;f.定覺支:入禪定而心不散亂;g.捨覺支:心無偏頗,不執著而保持平衡。

*15世間萬法都是由因緣和合所生起,有因有緣,必然有果。正如播了種(因),只要條件(緣)具足,必然會開花結果。每個人都脫離不了因果法則,也就是種好因好緣,就會有好結果;反之,植惡因惡緣,就會有惡的果報。因此,正見因緣果報,才能明因識果,由迷入悟。

*16每個人每日身行、口說、意想所造作的善惡業,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決定自己一生的幸與不幸,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善惡業報,絲毫不爽,因此,只有正見善惡業力,才能謹言慎行,免受惡報。

*17諸法乃因緣和合所生,空無自性,隨著緣聚緣散而生滅變異,所以一切法「無常」。因為無常,所以好的可能會變壞,壞的也可能變好。因此,正見無常苦空,可以使我們處順境時不耽溺樂事,處逆境時,不悲觀消極,進而積極奮發,超凡入聖。

*18「無常苦空」雖然是人生實相,但是在無常苦空中有一個「常樂我淨」的涅槃世界,那是泯除人我對待,超越時空障礙,證悟生命永恆無限的境界。學佛修行就是為了追求這樣一個美好圓滿的涅槃境界。因此,能夠正見佛道永恆,就能超越死亡和無常的恐懼,就不會產生撥無因果的斷見,進而修善止惡,終而達到涅槃的境界。

*19又作三惡道、三惡趣。指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眾生趣生之處。

*20指地獄、餓鬼、畜生、人、天等五道眾生。「趣」,就是所往、皈向的意思。 眾生依過去所造善惡業而趣往所應往、所應生的地方,所以稱為趣。

【習題】

1.「八正道」的內容為何?

2.八正道為何以「正見」最重要?

3.八正道與三學的關係為何?

4.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八正道?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