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22 第三課 道場行事

道場是修學佛道的所在,負有接引信眾學佛的使命;在此前提之下,僧團必先健全,始能發揮弘法度眾的功能。是以道場日常行事中,除了舉辦法會、慶典,其他如禪七、佛七、朝山、講座,乃至現代的佛學會考、短期出家、夏令營、講習會等各種活動,提供信徒聞法共修以外,更有許多重要的寺務行政,從中可以看出僧團的組織嚴謹,制度健全,十分合乎現代化的管理學。

過去叢林在人事方面有所謂「四十八單」職事*1,四十八單又分為「序職」、「列職」*2。序職代表的是道德、學問、階位,大都是老成持重,長於道德修行者擔任,雖然有名、有職,但無實權,譬如軍隊的上將、上校等;「列職」,代表的是行政能力,是職務,譬如團長、總司令等,握有實權。

叢林的「序職」,包括首座*3、西堂、後堂、堂主*4、書記*5、悅眾*6、知藏*7、祖侍*8、燒香*9、記錄*10、參頭*11等;「列職」分別為都監*12、監院*13、副寺*14、維那*15、知客*16、糾察*17、典座*18、衣缽*19、湯藥*20、莊主*21、化主*22、寮元*23等。大部分僧眾有了序職以後,又領有一份職務,正如軍中所謂的上將總司令、上校營長等,亦即序職、列職兼具。

此外,也有專於一務者,如:飯頭*24、水頭*25、菜頭*26、粥頭*27、門頭*28、淨頭*29、園頭*30、鼓頭*31、茶頭*32等,這些行單不需要序職即可擔任。因此,四十八單職事不一定是四十八個人,有時一人兼具序、列職;有時一個職務有多人負責,例如序職的堂主,多則十幾人,少則七、八位,而書記則有三、五十,乃至百位之多,愈多表示寺院愈大。

序職代表資格、身分、地位,除非違犯清規,否則如同國家頒授的少將、中將等階位,是終身榮譽,永遠保留,然而職務(列職)則可隨時因所需而異動,有其一定的任期。

叢林的任期制度,對於人才的養成與流通有很大的助益。每年一到「期頭期尾*33」職務調動時,凡任期圓滿者,必須分別向大和尚或客堂請辭,經過大和尚邀約全山長老開會安排後,完成「請職圓職*34」的新任命。而住持和尚也有一定的任期,因此晉山住持*35、傳法傳賢也是叢林重要的行事與典範。

住持又稱方丈、堂頭,凡是可以提供「掛單接眾*36」的道場,才能有住持的稱謂,否則只能稱為當家。住持平日領眾薰修、上堂說法,是一寺之主,但是逢到「出坡普請*37」時,仍須隨眾作務;乃至進出山門,亦需向客堂「告假銷假*38」,此舉充分顯示僧團平等與相互尊重的精神。僧團強調和合、清淨,僧眾平日的生活、修行均應隨眾作息,遇有特殊情形也必須請假。請假時,如果搭海青、袈裟,即表示要請長假;著海青請假者,是屬暫假。除此又隨各種「香期例假*39」而有不同的禮儀規定。

依據中國佛教的傳統習慣,出家者必須受足三壇大戒才符合大乘出家僧格。三壇大戒乃中國佛教特有的授戒儀式,也是道場的重要行事之一。戒期有「進堂出堂*40」,從進堂到「封堂」,當中有一段緩衝時間,因為大陸幅員遼闊,路途遙遠,必須一段時日趕路,所以先「開堂」,讓大眾陸續報到,到了一個時期才「封堂」。這一段時間先教授部分簡單的規矩,等封堂後即不能再隨便進出,這時即開始進行正式課程。

戒會圓滿下山,稱為「出堂」。進堂有進堂的規矩,出堂也有一定的告假方式。戒期當中,受過沙彌戒、比丘戒後,均要「巡寮告眾*41」,巡寮亦即「巡山」,大眾一起到方丈室、客堂、庫房、大寮等各單位巡示告眾,藉此認識環境及人、事、物。巡寮告眾乃佛陀時代立下的制度,後來中國叢林為恪遵佛制,所以也立下巡寮事項。

道場行事,不離弘法利生,因此不管為信眾舉辦法會活動,或是健全僧團的規矩制度,其實都與信眾有密切的關係,因為「僧住則法住」,唯有僧團健全,而後才能駐錫弘化。

【註釋】

*1古代叢林,凡組織系統嚴謹的寺院,其人事制度有所謂「四十八單」職事。四十八單又分為序職、列職二種;序職有職無權,列職則有職有權。一般參學者如果領到序職或列職,均感光榮。

*2叢林的人事組織,分序職、列職。提綱祖道、輔翼門庭者,稱為序職;為眾辦事、盡心服務勞動者,稱為列職。序職、列職又各有東序與西序之分,位次如下:

a.序職位次:

(a)東序:維那、悅眾、祖侍、燒香、記錄、衣缽、湯藥、侍者、清眾、請客、行者、香燈。

(b)西序:座元、首座、西堂、後堂、堂主、書記、藏主、僧職、知藏、知客、參頭、司水。

b.列職次序:

(a)東序:都監、監院、副寺、庫司、監收、莊主、磨頭、寮元、殿主、鐘頭、鼓頭、夜巡。

(b)西序:典座、貼案、飯頭、菜頭、水頭、火頭、茶頭、行堂、門頭、園頭、圊頭、照客。

*3又稱座元、上座、首眾。即居一座之首位而為眾僧之表儀者。

*4各堂之首,掌理本堂行事。

*5書記為序職之一,在叢林中地位崇高,大都是青年才俊。

*6維那之副。此執有數人,若維那不在堂,則由大悅眾代管。又朔望查收堂中什物,教初參禮法,一切佛事的唱念,皆悅眾之職。

*7又稱藏主,負責管理藏經閣,類似圖書館長。

*8兼理影堂香燈,侍奉先祖,故為序位。凡影堂的灑掃、上供、香燈等,皆為其職。

*9侍寮的首領。凡住持說法,如上堂小參等,鳴三陣引磬時,出位拈香三瓣,展大具三拜。又上堂、上供、祈禱、掃塔、小參等事,當預燒爐候用,雙手高捧齊眉,在住持前行。

*10外則書記,內則記錄。凡遇小參上堂等事,則傳牌出門,執杖請拂。方丈說法,則寫法語實貼,班首秉拂,則寫牌懸掛。此人需性情溫和,品格良好,耐勞且謹慎精細,對外文字要工整。

*11管理所有參學的人,亦是新參學者掛單時的訓練、照顧、服務、管理者,相當「新兵訓練」的管理者。

*12又稱都寺、都管,負責總管、監察、考核。

*13又稱寺主、監寺等,按寺院的大小設一人或多人,平時輔佐住持管理寺務。產生方式有:一、記別,即以年輕有為的法眷承其衣缽;二、請職,即由聘請而產生的當家。

*14又稱庫頭、司庫,掌理會計出納者。

*15為首座執行訓導工作;禪堂之內,維那至上,維那之下有悅眾輔之。紀綱司法為維那應負的職權。

*16又稱知庫、典賓等。「知客」一詞,望文生義,就是「我知道客人」。知道客人是什麼人,是什麼心理,是什麼性格,有什麼需要,應該怎樣接待他、招呼他、安排他,甚至如何幫助他,這些都懂,就叫做「知客」。「知客」是叢林中掌管迎送與應接賓客的職稱,在《禪苑清規》上載︰「凡官員、檀越、尊宿或諸方名德之士來訪,知客皆以香茶迎待,隨即令行者通報方丈,然後引見;若為諸山長老、高官、大施主,當鳴鐘集眾於門迎候;若為普通客人,則於知客寮接待。」其職以接待賓客為主,故凡來客的食宿、聽法、拜謝等禮法皆由知客引領。「知客」的工作在常住各種職務中列為上首。昔時雪竇禪師在大陽座下,貫休禪師在石霜慶諸座下,都曾任過知客之職。故知在知客行儀中,也能造就出一代宗師。

*17又稱「僧值」,原無實位,取僧眾輪值之義。其職為代方丈和尚監察其所不及暇顧之處。

*18掌理大眾飲食者。負責典座者應愛惜常住物,不得暴殄,就廚粥飯,不得異眾;粥飯上桶,先望齋堂,焚香拜已,方發過堂,此為典座之職。

*19掌理常住莊嚴、法器、財務等事。

*20住持和尚的侍者,視寺院大小需要而定,有湯藥侍者、管香侍者、侍狀侍者、待客侍者、衣缽侍者、巾瓶侍者、幹辦侍者等。湯藥侍者應時供奉住持湯點,左右應接,佐助衣缽,撫卹行者。

*21大陸叢林的田地寺產分散於各縣市,田地出租需要收租金,故有莊主之職,就是專門執行收租之人。

*22專門出外教化、化緣者,多由老成持重,有德有學的長老擔任。

*23上客堂的堂主,掌管僧眾掛單事務。

*24掌理粥飯者。舉凡酌量僧眾之人數、檢看米穀之精粗、分別水漿之清濁、樽節菜蔬之多寡、顧慮柴薪之有無等,皆在職役範圍之內。

*25禪林中司掌汲水、燒熱水供大眾盥洗的職稱。

*26禪林中,典座之下,設有管領菜蔬之僧,稱為菜頭。其職司為揀捨枯葉、蝕葉、菜蟲等。

*27掌理朝粥者,稱為粥頭。《摩訶僧祇律》中載,粥有十利:

a.資色:資益身軀,顏容豐盛。

b.增力:補益衰弱,增長氣力。

c.益壽:補養元氣,壽算增益。

d.安樂:清淨柔軟,食則安樂。

e.辭清:氣無凝滯,辭辯清揚。

f.辯說:滋潤喉舌,論議無礙。

g.消宿食:溫暖脾胃,宿食消化。

h.除風:調和通利,風氣消除。

i.除饑:適充口腹,饑餒頓除。

j.消渴:喉舌霑潤,乾渴隨消。

*28日夜照應門戶,以時啟閉。如有夜叩山門,先通同寮而後同開,若為尊宿官員士夫將到,速報知客。值日者看寮,守門不移步。

*29又作圊頭。三時過堂時,關鎖後門;四板點路燈,課誦上殿時,挑各處淨桶、換洗手水和洗手巾等。

*30管理園地的栽種及灌溉,收成之物不得先吃,更不可私自送人或變賣。

*31大鼓為叢林號令之一,與大鐘相接。鼓頭即擔任擊鼓之職。凡和尚上堂說法、說戒及早晚開大靜,都由鼓頭負責。

*32三板夜巡送燈,燒開水、面湯。粥罷止靜,燒開靜茶。四枝香燒開水,午飯罷燒二板茶,止靜燒開靜茶。四枝足香,燒開水,晚課後燒開水。

*33叢林職事的調職分期頭、期尾。期頭指農曆七月十五日,屬於大調動;期尾指農曆正月十五日,屬於小調動。

*34圓職即指任期圓滿了要請職或再任一期;請職則是於期頭、期尾時的人事調動,代表任期圓滿,要向住持辭職。圓職有二義:a.職務圓滿到期(任期之內做完,圓滿要辭職)。b.圓滿到期,可以請調,但獲常住欣賞肯定,要其再續職留任,也稱為圓職。職務調動時,任期圓滿的序職者須向方丈和尚請辭,列職者則向客堂請辭。因此過去叢林中,每當元月初八、七月初八,由知客師在齋堂稟告宣布:「各位老參上座,各位職事師父,學人有話打諸位的閒岔,今天有三件事情宣布:第一,今天是正月初八,依祖規,所有全寺人等,任期即將屆滿,應該依祖訓向住持請辭。……」請辭後,於初九、初十,大和尚邀約全山長老召開會議,詳分序、列職者,經長老通過,送至客堂,客堂則掛牌昭告全寺。

在牌尚未掛出之前,即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日,大和尚先請圓職者吃飯,委任其下一期繼續原有的職務,亦即不調動。未圓職者,經大和尚協調安排新職務後,大和尚也會擇期請請職者吃飯。在此期間,約十五或十六日,客堂張貼掛牌:「奉和尚命,請○○法師為堂主兼副寺;請○○法師書記兼糾察……」,掛牌以後,當天交接,次日上任。這就叫做「請職圓職」。

*35晉即進,亦即可以進入寶山作主,是升級、晉升的意思。過去叢林有任期制度,大寺院經常更替住持。住持人選必須有德有聲望者,其產生方式有:

a.法子依序:由長老授記收為法子;亦即先物色青年才俊者,認作寺院(法派) 法子,可以一次收數位法子,依序為大法子、二法子、三法子、四法子等;若寺院需要住持人才時,依序晉山。常住設有提拔人才、教育人才,令其外出參學、讀書、留學等計畫。至住持退位時,則將其調回任職。古代叢林出外參學,能被收為名山道場的法子,是表示很有作為,可以光宗耀祖。

b.諸山推薦:寺中無法子,而住持退位, 只有當家,且其無法承擔,可由諸山長老推薦。優點是可以建立與某寺的友誼關係。

c.大眾選舉:為民主方式,集合序職以上職事,共同選任住持。

d.抽籤決定:大家互推不做住持,或相持不下時,至韋馱菩薩前抽籤。

*36掛單要有單,「單」即指衣單(枕頭、棉被、三衣、缽具、頭陀十八物等),到寺院掛單時,必須要等茶房、道人、侍者詢問時,才可掛單。如果是想掛單幾天,就說:「打擾常住。」想留下來參學,則云:「親近常住。」掛單後,要依寺院的規矩安單。過去受戒者,都要學習掛單,傳統的掛單有一定的程序:

a.先至客堂掛單,人往東邊凳子坐,衣單放在西單門口外。

b.等候茶房或侍者來問候,辦資料,之後通知知客師。

c.知客師穿著大袍由房間出來,到門口看一看可有衣單,隨後即走回門內東單椅子處, 此時學人要機警起身,向上,「頂禮知客師父。」知客師答:「問訊。」參僧即問訊,知客師坐下,參僧也隨之坐下。

d.知客師問話:「從何來?」「上下何名?」「來作什麼?」此時不可以答上○下○,要直稱自己名○○。若是要長期留下,即言:「親近常住。」若為短期數日,即言:「打擾常住掛單。」

e.知客師檢閱戒牒。(有報紙二倍大,有一定折法,不可以折錯。)

f.送單:「禮謝知客師父」。

由茶房、侍者帶至雲水堂或上客堂,知客師會在此請掛單者先禮佛三拜,再「頂禮寮元師父」畢,寮元師喊:「送知客師回寮。」此刻學人要跟前三、四步至門檻目送知客師,直至不見身影才轉頭,再聽寮元師父的吩咐,交代事項及日課行程。

g.若是親近常住者,寮元會將其詳細的資料送至常住,由常住為其安排;通常是送至禪堂當清眾學規矩。來歷不凡者,通常半年後即由清眾升做悅眾,漸漸成為綱領職事,若是一般領行單者,就不一定要經禪堂訓練。

*37禪宗叢林裡,從事作務勞役時,普請大眾,上下合力,稱為普請,今俗稱出坡。出坡時,上至和尚,下至各寮行單,除公務外,一概皆到坡場。

*38佛門中請假、告假、銷假,除了要先在殿堂向佛菩薩禮拜告假或銷假外,應向住持和尚及知客稟告。叢林中,大和尚外出也一定要向知客(客堂)請假,由侍者代勞,向知客師說:「大和尚請假至○○。」知客聞言要立即回道:「給大和尚送駕。」

*39即請假的類別。有香假、殿假、坡假、暫假、長假、事假、病假、參假、私假、公假等。

a.香假:表示這支香不參加。(叢林中一天有十四支香)

b.殿假:不參加早晚殿。殿假必須至大殿隨大眾禮佛三拜,並向糾察師父報告:「糾察師父慈悲,弟子○○○今請殿假。」而後才可離去。

c.坡假:不出坡。

d.堂假:不過堂用齋。請堂假要等供養咒念過後,起身到糾察師父面前:「糾察師父慈悲,弟子○○○告假。」

e.暫假:著海青請假,表示只出去三至五天即回。

f.長假:請假時需穿海青,披袈裟。

g.病假:三日不能進食者,方可准病假。

h.參假:外出參學。

*40進堂是叢林寺院傳授戒法開始接受報名的程序;出堂為下山之義,即戒會圓滿,下山歸去。過去叢林若是舉辦一個月的戒期,則提前十日開堂,讓路途遙遠者陸續趕來報到。

*41到寺中各單位去巡視,名為「巡寮」;若是看個人的寮房,稱為「看單」。新戒比丘(比丘尼)向方丈和尚巡寮,其意義是讓大眾認識、接納你。過去公眾巡寮,相當於拜訪各寺眾,讓大寮、行堂、客堂等單位知道寺中有此人,否則不會被承認。客堂猶如海關,進出都要報備。其他各堂巡寮,主要在認識環境,自我介紹。在團體中,巡寮是一種禮貌,受過沙彌戒後,就要巡寮。

【習題】

1.何謂四十八單與序職列職?

2.何謂期頭期尾與請職圓職?

3.古代叢林住持產生的方式為何?

4.傳統掛單的程序為何?

5.巡寮的意義與目的為何?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