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 首頁 /
- 第三類【教科書】 /
- 071-082佛光教科書(共12冊) /
- 081佛光教科書11 佛光學 /
- p238 第十九課 佛光人情味
p238 第十九課 佛光人情味
佛光教團提倡人間佛教,致力宣揚佛法與生活的融和,身為佛光人,應該互相融和尊重、團結包容、互讚互助、樂觀進取,共同創造安和樂利的人間淨土。今日的佛光教團,是由許多默默耕耘的佛光人所凝聚而成,這些佛光人不會因為時間的消逝而隱沒,他們富含人情的事蹟,反而增添歷史的雋永。今列舉十事以銘之:
一、慈介
陳許好老菩薩皈依三寶時,我為他取的法號叫作慈介。當我建高雄佛教堂時,他裹著小腳,到處募集經費;等到壽山寺要開工時,也經常看他一拐一拐地走來走去,為我們籌措建寺款項;後來闢建佛光山時,他還是每天熱心奔跑,勸募淨財。佛光山建好以後,又見他不停地跺著碎步,為老人精舍及育幼院的建設而努力。我每次看到他,都為他那種為教奉獻的精神而深深感動,總想上前和他說幾句話。
街坊鄰居看他如此賣力辛苦,都問他:「老太太!高雄這麼大,為什麼放著公共汽車不坐?況且您又不是出家人,何必到處行走化緣?」
「師父這麼慈悲,為我取名慈介,重新賜給我兩隻腳(指『介』字下面兩豎),我要用它們為師父奔跑。」
一字的力量何止值萬金!
二、為公眾的大愛
三十年前佛光山剛開山時,一位二十歲的小姑娘前來,發心在果樂齋*1賣麵,贊助大慈育幼院*2的經費。
每次經過果樂齋,無論顧客多少,都看到他笑容滿面地煮麵、端麵,尤其每年春節平安燈法會期間,他也依然不疾不徐地為盈門的賓客作最佳的服務。即使從清晨忙到晚上十一、二點,仍舊一副知足常樂的樣子。
三十年來,由滿頭黑髮做到銀絲滿布,因為敬重他為佛教犧牲奉獻的精神,我以禮相待,在設備齊全的大慈庵,為他安排房間居住。他,就是郭道光師姑。
每年當大慈育幼院得到政府評鑑的優良獎章,信眾們給予我祝賀時,我總是想起歷任的院長和工作人員,他們對院童無怨無悔的奉獻,令人感動萬分,還有郭道光……在院童成長的過程中,有多少像郭道光這樣的菩薩在背後默默地奉獻愛心啊!
三、這裡就是我的家
因為參加中日戰爭而兩耳全聾的退休榮民邰寶成居士,在壽山寺剛成立時,就前來幫忙寺務,後來又到佛光山朝山會舘當飯頭,一煮就煮了二十幾年。
他因為聽不到外面的聲音,只有用心地去感受周遭的一切,儘管每天前來朝山會舘用餐的人數多寡增減很難計算,也不曾有人告訴他今天要煮多少米飯,但是他都能煮出恰如其分、香噴噴的白米飯,供養十方大眾,而且從來不曾耽誤過一餐飯,也未嘗鬧過情緒,即使生病了,也不請假。
海峽兩岸開放探親以後,常住體諒他勞苦功高,幾次表示願意招待他回大陸老家省親,他卻說:「什麼家?這裡(佛光山)就是我的家,我還要回哪裡去呢?」常住更加感念,特別安排他住進佛光精舍*3,頤養天年。
四、人心馬達
嘉義縣東元機械公司的代理商游次郎居士,是嘉義佛光會的督導,嘉義救國團的主任委員,多年來不遺餘力地護持佛光山。每年將近新春時,他都會與劉坤火等連袂來山,協助製作春節平安燈*4,供遊客欣賞。
由於年關將近,正是馬達生意最好的時候,許多人問他:「這個時候你不在家裡照顧生意,卻跑到佛光山裝花燈,究竟對你有什麼好處呢?」
他聽了,總是正色凜然地答道:「到佛光山布置花燈,作的是人心馬達的事業,讓大眾來山禮佛賞燈後,耳目一新,心曠神怡。」十幾年來,他總是笑臉迎人,勤奮工作,可見他已經點亮了自己的心燈。
五、蓮花手印
暑假期間,陳鈞儀老師到國外旅遊,途經泰國時,錢包被扒手偷去了。雖然護照和機票都還在,但是身上已經沒有錢可以付機場稅,心裡實在很著急。忽然,他靈機一動,想到自己是國際佛光會的會員,佛光會的組織遍及海內外,說不定可以碰到會友前來搭救。於是他站在機場大樓的門外,以佛光會特有的手勢蓮花手印*5和過往的行人打招呼。
果然,辦法奏效,一位來泰國辦事的佛光會會員老遠地看到,很高興地走過來問好,聽到陳老師的落難經過後,義不容辭伸出援手,不但為他付機場稅,還致贈他一些旅費。
陳老師終於順利地回到台灣。從此,他逢人便述說這段「以蓮花手印海外遇救」的故事,話語中充滿了感激與驕傲。
六、老婆婆還願
夜幕低垂,佛光山晚課結束後,香燈師父將大雄寶殿的門閂緊,走了幾步,見到一位老婆婆正氣喘吁吁地從成佛大道跑來。
「師父!師父!等一下,我要添油香。」
「老菩薩!已經關門了,明天請您早點來。」
這時,住持心定和尚正好經過,聽見老婆婆急切地解釋著:「真對不起!我是從花蓮鄉下趕來的,坐一天的車,現在才到。今天是我跟佛菩薩約定要來還願的日子,我好不容易撿廢紙變賣,存了一年的功德款,拜託您!讓我見見佛菩薩好嗎?」
心定和尚聽了以後,即刻上前親切地招呼,並囑咐香燈師父開門,讓老太太進入大殿禮佛還願。之後,心定和尚親自送老太太到朝山會舘用餐掛單。
第二天清晨,老太太將離山時,依依不捨地望著遠處的大佛,淚水不禁潸然流下,喃喃地說道:「我這一生從來沒有被人這麼禮遇過。」
七、文教老農
二十年前,台灣的佛教徒就知道要發心濟貧救弱、助印經書、供養佛像,但也有部分信徒早已認識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例如佛光會台南地區督導陳順章居士,在當時就經常捐資給佛教文教事業,舉凡佛光山叢林學院的獎學金、編印大藏經的經費、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的成立等等,都不落人後。
有人問他:「你為什麼捐錢給文教機構,難道這也是善事嗎?」
他回答說:「是不是善事,我並不去考慮,我只想到佛教的文教事業是一塊好福田。」直到現在,他還是自詡為文教事業的播種老農。
八、終身不娶
袁維剛駕車南下,準備到佛光山參加朝山,無奈在三義碰上塞車。收音機中的廣播員正以急促的聲調報導路況,原來不遠處發生連環大車禍,十幾部車子追撞一起。他本能地將車上的急救用具往身上一揹,下車參加救難行列。
現場一片血肉模糊,大小車子一團稀爛,四周濃霧瀰漫,救護工作困難重重。就在幫忙搬運傷者時,他聽到遠處傳來嬰兒綿密的啼哭聲,中間還夾雜著虛弱的呻吟。他循著聲音,走到一輛四腳朝天,已被擠壓得扁塌不堪的藍色轎車旁,一陣微細的聲音在耳畔響起:「先生,在這裡……求求你……」他順勢蹲了下去,駕駛座上的先生垂著頭,已斷氣多時,後座的一名少婦血流滿面,朝他示意懷裡的嬰孩:「我不行了……這個女孩,拜託你了……」說罷,少婦閉上雙眼,嚥下最後一口氣。
十年後,女孩就讀國小四年級,有個溫暖甜蜜的家,只可惜家裡始終缺少一個女主人,因為袁居士深恐結婚以後,另一半不能善待這個女孩,所以儘管多少人來說媒,都被他婉拒。朋友們紛紛勸他,他卻說:「佛陀在因地修行時,曾經為了救一隻鴿子,寧捨身命,割肉餵鷹,我這一點兒犧牲算得了什麼呢?」
九、無愧願心
廖瑞福居士自從遷居到民生東路以來,每個星期五晚上都固定參加普門寺的「金剛禪坐會」。退休後,無事一身輕,他全心全意地加入普門寺金剛義工行列,每天都到寺裡幫忙寺務。起初朋友們找不到他,都覺得很奇怪,一向淡泊恬靜的「老廖」到哪裡去了呢?他笑著和大家解釋:「我現在有兩個家,一個在民生東路,一個是民權東路的普門寺。」
九年過去了,他經不起家人的一再請求,才同意隨兒女們移居加拿大。臨行前,他花三萬元一個月僱一名老兵,每天到普門寺代替他當金剛,言明必須做滿一年,方能解職。法師們知道了,和他說:「廖居士!很感謝你考慮得這麼周全,但是你實在不必如此啊!普門寺的金剛很多,你儘管放心地跟隨子女到加拿大去吧。」
他卻一臉正色地說道:「不行,因為十年前,我曾經在佛陀的面前發願要在這裡當十年的金剛,現在還差一年,我必須找別人代替,才算了此心願。」
一○、賺到歡喜
三十年前興建壽山寺時,蕭頂順先生只是一名木工,我發現他雖然學歷不高,卻很有建築的天分,所以後來開拓佛光山時,特地請他負責工程事宜。
記得當時,我們不曾畫過正式的藍圖,經常都是手裡拿著米達尺,隨意在附近揀一塊石頭,邊討論邊在地上畫圖,佛光山一項項工程都是這樣興設起來。無論當時經濟多麼困窘,我都會儘量設法籌措建款給他,好讓他發放工資給手下的工人;為了怕他蝕本,我常常問他成本夠不夠。
多年來,我們彼此之間已經建立了默契、共識,只要一見面,他就知道我對工程的需要,單刀直入地切入話題,一切形式上的寒喧問候在我們而言都是多餘的。他在山上一做就是三十年,甚至兒子、孫子讀大學工程建築科系,都投入山上的大小工程,只見他經常驕傲地向別人說:「佛光山的工程都是我做的。」
別的建築公司高薪挖角,他一概予以婉拒,也有人問他為什麼如此賣命為佛光山服務,他總是堆滿了笑容說:「因為我在佛光山賺到了歡喜,這是世間所有的財富都不能比擬的。」
【註釋】
*1位於佛光山不二門的左方,供應各類素食點心,方便來山的信徒香客用齋。現已改為「佛光山文教廣場」,陳設佛光山各文化事業並展示相關出版品。
*2位於佛光山寺,乃星雲與徐槐生居士,稟承關懷婦幼福利之精神,於一九七○年所創辦。
*3位於佛光山西邊的山坡高地,乃為發揚傳統敬老孝道之精神,提供老人們頤養天年之所,於一九七四年發起創建。
*4自一九八○年起,佛光山於每年春節為祈求國泰民安,特舉辦為期一個月的「春節平安燈法會」,為本山特殊的弘法方式,也為佛教界提供更新的弘法契機,並成為台灣民眾春節淨化心靈的賞燈去處。
*5佛光會員見面時,常以蓮花手印招呼。
【習題】
1.試述最令您印象深刻的一則故事及感想。
2.試述佛光人情味的啟示。
3.請列舉二則佛光人情味的事蹟。
- 071佛光教科書1 佛法僧三寶
- p024 總序
- p030 第一課 佛的意義
- p040 第二課 如來十號
- p050 第三課 佛身
- p060 第四課 佛德
- p068 第五課 佛像的種類
- p074 第六課 他方佛名
- p082 第七課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p092 第八課 法的意義
- p100 第九課 佛陀說法因緣
- p116 第十課 修學佛法的次第
- p128 第十一課 佛法的內容
- p136 第十二課 經典的來源
- p146 第十三課 譯經事業
- 160 第十四課 僧的意義
- p168 第十五課 僧團的組成
- p180 第十六課 比丘尼教團
- p194 第十七課 六和敬
- p200 第十八課 聲聞僧與菩薩僧的區別
- p212 第十九課 結夏安居
- p222 第二十課 弘法利生
- 072佛光教科書2 佛教的真理
- p004 第一課 佛教的真理
- p014 第二課 經藏
- p024 第三課 律藏
- p034 第四課 論藏
- p042 第五課 戒律
- p052 第六課 禪學
- p066 第七課 般若
- p076 第八課 四聖諦
- p088 第九課 十二因緣
- p098 第十課 五蘊
- p106 第十一課 業力
- p114 第十二課 八正道
- p124 第十三課 因緣果報
- p132 第十四課 三法印
- p144 第十五課 緣起
- p154 第十六課 空有
- p164 第十七課 中道
- p176 第十八課 無常
- p184 第十九課 涅槃
- p196 第二十課 煩惱
- 073佛光教科書3 菩薩行證
- p004 第一課 菩薩道的起點
- p012 第二課 菩薩道的實踐
- p022 第三課 菩薩道的次第
- p030 第四課 觀世音菩薩的化世因緣
- p044 第五課 智者文殊菩薩
- p056 第六課 普賢菩薩的大願
- p066 第七課 地藏菩薩的事蹟
- p074 第八課 彌勒歡喜佛
- p090 第九課 藝術家馬鳴菩薩
- p098 第十課 八宗共祖龍樹菩薩
- p106 第十一課 破邪的提婆尊者
- p112 第十二課 唯識家無著大師
- p116 第十三課 千部論師世親菩薩
- p124 第十四課 勝鬘夫人的十大受
- p132 第十五課 《維摩經》與維摩
- p140 第十六課童男與童女
- p156 第十七課 現代菩薩的性格
- p166 第十八課 現代菩薩的丰姿
- p190 第十九課 菩薩道的經論介紹
- p206 第二十課 總論菩薩道
- p214 第二一課 圓滿菩薩道
- 074佛光教科書4 佛教史
- p004 第一課 僧團的成立
- p014 第二課 經典的結集
- p026 第三課 部派佛教的發展
- p036 第四課 印度諸王朝的佛教
- p056 第五課 印度大乘佛教的開展
- p068 第六課 佛教的東傳
- p078 第七課 魏晉佛教史
- p092 第八課 南北朝佛教史
- p108 第九課 譯經事業的開展
- p120 第十課 隋唐佛教史
- p132 第十一課 中國大乘八宗的開展
- p152 第十二課 宋元明清佛教史
- p166 第十三課 民國佛教史
- p178 第十四課 西藏佛教史
- p194 第十五課 日本佛教史
- p212 第十六課 韓國佛教史
- p226 第十七課 東南亞、南亞佛教史
- p240 第十八課 歐美佛教史
- p256 第十九課 其他國家佛教史
- p270 第二十課 新興教團的開展
- 075佛光教科書5 宗派概論
- p004 第一課 宗派總論
- p012 第二課 印度部派佛教
- p032 第三課 印度大乘佛教學派
- p046 第四課 俱舍宗
- p058 第五課 成實宗
- p070 第六課 律宗
- p080 第七課 法相宗
- p092 第八課 三論宗
- p102 第九課 天台宗
- p118 第十課 華嚴宗
- p132 第十一課 真言宗
- p146 第十二課 禪宗
- p158 第十三課 淨土宗
- p174 第十四課 藏傳佛教
- p188 第十五課 日本佛教
- p202 第十六課 韓國佛教
- p218 第十七課 南傳佛教
- p232 第十八課 大理佛教
- p244 第十九課 蒙古佛教
- p256 第二十課 宗派外人物
- p270 第二一課 中印佛教的流傳
- 076佛光教科書6 實用佛教
- p004 第一課 佛教的道德標準
- p012 第二課 佛教的倫理觀
- p022 第三課 般若的妙用
- p032 第四課 佛教對經濟的看法
- p040 第五課 佛教的戰鬥觀
- p050 第六課 佛教對教育的看法
- p062 第七課 佛教的政治觀
- p078 第八課 佛教的參禪須知
- p088 第九課 持戒與犯戒
- p098 第十課 佛教的師弟之道
- p106 第十一課 佛教的家庭觀
- p118 第十二課 佛教的事親之道
- p126 第十三課 佛教對感情的處理
- p134 第十四課 佛教徒的生活禮儀
- p142 第十五課 佛教徒的一日行
- p150 第十六課 密行百事
- p162 第十七課 佛教徒的生涯規劃
- p170 第十八課 佛教對生老病死的看法
- p180 第十九課 探病須知
- p184 第二十課 臨終關懷應有的認識
- p192 第二一課 佛教徒應讀專書
- p200 第二二課 佛學參考資料
- 077佛光教科書7 佛教常識
- p004 第一課 叢林寺院
- p014 第二課 寺院建築
- p022 第三課 道場行事
- p038 第四課 寺政外事
- p048 第五課 寺院清規
- p058 第六課 宗教法令
- p066 第七課 法器法物
- p072 第八課 衣單僧物
- p080 第九課 各種稱謂
- p090 第十課 學佛行儀
- p098 第十一課 叢林漫談
- p106 第十二課 法事介紹
- p114 第十三課 婚喪喜慶
- p122 第十四課 佛教節日
- p132 第十五課 民俗神祇
- p138 第十六課 佛語典故
- p158 第十七課 生活法相
- p164 第十八課 修持常識
- p170 第十九課 佛教的法數
- p186 第二十課 佛教的第一
- 078佛光教科書8 佛教與世學
- p004 第一課 佛教與宇宙
- p014 第二課 佛教與命運
- p024 第三課 佛教與神通
- p032 第四課 佛教與法律
- p042 第五課 佛教與哲學
- p050 第六課 佛教與教育
- p058 第七課 佛教與管理
- p068 第八課 佛教與科學
- p078 第九課 佛教與醫學
- p086 第十課 佛教與會議
- p098 第十一課 佛教與觀光
- p108 第十二課 佛教與環保
- p116 第十三課 佛教與農林
- p130 第十四課 佛教與藝術
- p142 第十五課 佛教與文學
- p154 第十六課 佛教與建築
- p164 第十七課 佛教與音樂
- p178 第十八課 佛教與舞蹈
- p186 第十九課 佛教與禮俗規範
- p194 第二十課 佛教與地理風水
- p204 第二一課 佛教與公益事業
- p216 第二二課 佛教與心理諮商
- 079佛光教科書9 佛教問題探討
- p004 第一課 信仰
- p014 第二課 教理
- p024 第三課 文史
- p036 第四課 宗派
- p060 第五課 戒律
- p070 第六課 制度
- p080 第七課 稱謂
- p094 第八課 儀禮
- p104 第九課 菩薩
- p114 第十課 修行
- p122 第十一課 宇宙
- p128 第十二課 人生
- p138 第十三課 生死
- p146 第十四課 生活
- p152 第十五課 家庭
- p158 第十六課 素食
- p166 第十七課 民俗
- p176 第十八課 應世
- p188 第十九課 神異
- p196 第二十課 破邪
- 080佛光教科書10 宗教概說
- p004 第一課 一神、多神與無神的探討
- p014 第二課 印度外道種種
- p020 第三課 如何選擇宗教信仰
- p030 第四課 佛教的五乘宗教觀
- p044 第五課 民間宗教介紹
- p060 第六課 一貫道概說
- p074 第七課 道教概說
- p094 第八課 天主教概說
- p104 第九課 耶穌教概說
- p114 第十課 回教概說
- p132 第十一課 猶太教概說
- p144 第十二課 新興宗教介紹
- p158 第十三課 附佛神祇的因緣
- p168 第十四課 佛教對其他宗教的看法
- p180 第十五課 佛教對三教九流的看法
- p188 第十六課 佛教對異端邪說的看法
- p198 第十七課 佛教對神壇的看法
- p204 第十八課 巫術與靈媒
- p214 第十九課 宗教祈禱的意義
- p224 第二十課 宗教師的條件
- 081佛光教科書11 佛光學
- p004 第一課 佛光學的內涵精神
- p012 第二課 佛光學與當代思潮及未來使命
- p020 第三課 傳統與現代融和
- p028 第四課 佛光學的發展與方向
- p036 第五課 國際佛光會的創會緣起
- p044 第六課 國際佛光會的宗旨和理念
- p054 第七課 國際佛光會會歌的意義
- p058 第八課 國際佛光會主題演說簡介
- p078 第九課 佛光三昧修持法
- p088 第十課 國際佛光會禮儀要點
- p096 第十一課 從佛光山認識人間佛教
- p110 第十二課 人間佛教的經證
- p130 第十三課 佛光教團的組織系統
- p140 第十四課 佛光人的工作信條
- p148 第十五課 人間佛教的社會運動
- p160 第十六課 佛光人的養成教育
- p174 第十七課 佛光學問題初探
- p226 第十八課 佛光人間事
- p238 第十九課 佛光人情味
- p250 第二十課 佛光山大事記
- 082佛光教科書12 佛教作品選錄
- p004 第一課 十勸
- p006 第二課 四相詩
- p010 第三課 信心銘
- p016 第四課 大乘起信論義記序
- p018 第五課 三藏聖教序
- p024 第六課 無相頌
- p028 第七課 永嘉證道歌
- p042 第八課 辭北堂書
- p048 第九課 是非歌
- p050 第十課 十牛圖頌
- p056 第十一課 西齋淨土詩(選錄)
- p066 第十二課 七筆勾
- p070 第十三課 緇門崇行錄(選錄)
- p080 第十四課 示廚
- p086 第十五課 勸世詠
- p090 第十六課 四願齊說
- p096 第十七課 寶王三昧論
- p100 第十八課 讚僧詩
- p104 第十九課 五十生日感言
- p108 第二十課 藥師七佛法會發願文
- p114 第二一課 慈航法師遺訓
- p118 第二二課 佛光大藏經編修緣起
- p122 第二三課 佛光菜根譚(節錄)
- p132 第二四課 文選
- p144 第二五課 詩選
- p164 第二六課 悟道詩
- p184 第二七課 詞選
- p202 第二八課 佛寺聯語(選錄)
- p230 第二九課 座右銘
- p240 第三十課 燄口召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