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212 第十六課 韓國佛教史
西元四世紀,佛教從中國向東傳入韓國,時當朝鮮半島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鼎足而立的時期。到了七世紀中葉,新羅聯合唐朝,滅了高、百兩國,建立統一王朝,佛教逐漸脫離中國的傳承,樹立韓國佛教獨特的教學。十四世紀末葉,新羅王朝被高麗王朝(九一八~一三九二年)所取代*1;佛教在王室護持之下,四百多年期間,由發展走向興盛,由融攝的轉變過程形成富有韓國特色的宗教。
一、高句麗佛教
據《三國史記》所載,高句麗小獸林王二年(三七二),中國前秦王苻堅遣順道法師及使者齎來經書、佛像;四年,秦僧阿道亦前來傳教;翌年,王為二僧建肖門寺和伊弗蘭寺,這是韓國佛寺創建的開始,佛教乃正式傳入韓國。至枕流王元年(三八四),佛教由東晉的梵僧摩羅難陀傳入百濟*2;而新羅則遲至西元四一七年以後,才由高句麗僧傳入*3。佛教傳入前,朝鮮半島人民崇拜鬼神,信奉巫教,因此佛教初傳時期亦被視同民間信仰一般,以王室貴族為中心,進而形成護國祈福的國家信仰。
高句麗因國土和中國北方相接,又時值中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因此,佛教的發展受北朝影響較大。帝王多信佛,更有不少高僧渡海至日本傳教,其中惠慈被日本聖德太子禮請為師*4;爾後慧灌則任僧正之職,並為日本三論宗始祖*5,佛教因此廣為傳揚。直到榮留王七年(六二四),王遣使入唐傳回道教後,佛教才受到迫害。當時道教雖興,高句麗卻也走上滅國之途(六六八)*6。
二、百濟佛教
百濟佛教受中國南朝影響較大*7,諸王亦崇信佛教,阿莘王、聖王(又稱聖明王)、威德王、法王、武王等,都是有名的護法仁王。至六世紀初,高僧輩出,其中以謙益盛弘律宗,推為百濟律宗之祖,最為有名*8。百濟佛教對隔海的日本也有深遠影響,聖王二十四年(五四六)致贈佛像、經書等予日本,是為佛教傳入日本之始*9;此後至日本弘法的百濟僧侶遽增,主要以弘傳三論和成實二宗為主。
三、新羅佛教
朝鮮半島三國中,佛教雖最晚傳入新羅,但發展卻最為興盛。到了真興王時代(五四○~五七五),佛教的發展如麗日中天*10。新羅在統一朝鮮半島前,高僧圓光和慈藏都曾前來中國參學,回國後不僅大弘佛法,且受朝廷重視,輔佐國政*11。
新羅統一王朝後,佛教受中國唐朝的影響,大乘各宗傳入,元曉、義湘大師弘傳華嚴*12;圓測、太賢大師宣揚法相*13,因此,華嚴、法相兩宗最為盛行。另外淨、律、密等宗派也日漸弘傳,禪宗在新羅後期至高麗初期已發展為九派之多*14。概言之,新羅佛教因受到王室的支持,寺院遍布,碩德輩出,著作豐富,確為後繼的高麗佛教奠定發展的基礎。
四、高麗佛教
高麗的創國者太祖,是有名的佛教護法仁王,他深信高麗的建國是憑仗佛力的加被,因此發願保護佛教,訂定信佛、事佛的訓要*15。信佛護教,祈求國泰民安,便成為高麗王室的一大傳統。其中,為了攘敵救國而雕印的《高麗大藏經》,最具歷史意義。高麗時代常遇外敵入侵的窘局,因此常以建寺、舉行法會等各種佛事為國祈福消災,這是「祈福禳災,鎮護邦國」的國家思想形成的原因*16。另外,對僧尼的統理政策,除承繼新羅時期的僧官制度外,還仿照進士科舉制度,遴選優秀僧侶授予僧階。
高麗佛教發展大致上可分為兩個時期:1.前期:是高祖至肅宗時期(九一八~一一○五)。此時中國佛教仍繼續傳入朝鮮,同時深入普及於社會,華嚴、法相、禪宗法脈持續,國師大覺義天由宋回國後,成立天台宗*17。2.中後期:自睿宗即位後形成的民族佛教。主要是指智訥所創的曹溪宗禪法*18,本宗成立後,廣為高麗人民所接受,不僅超過禪門九山,後來由中國再傳入的臨濟禪,也用曹溪宗的名義弘揚,成為民族化的大宗派。綿延至今,在韓國佛教中,仍最具代表性*19。
高麗佛教的發展極為輝煌,直到末期,興起儒學,逐漸形成一股排佛的思潮,為李朝的排佛崇儒種下了遠因。
西元一三九二年,李朝太祖推翻了高麗,建立朝鮮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一三九二~一九一○年),稱為「李朝」*20。初期仍延續高麗時期以佛教治國的風範,自太宗登基後,立即表明崇儒排佛的方針。故自太宗至顯宗(一四○一~一六七四)兩百多年期間,頒行毀寺、迫僧還俗、禁止僧侶進城等種種措施,使得佛教走向衰頹的境地。
近代,中英鴉片戰爭之後,朝鮮受到西方列強與日本的入侵,佛教也有了轉變。首先,解除對佛教的種種限制與禁令,並逐漸設置相關的管理機構以掌理僧政。在佛教復興的同時,結構、型態也產生了一些變化,因為受到日本佛教影響,教團裡出現了帶妻僧*21。二次世界大戰後,朝鮮分裂成南北兩個國家。南韓的佛教相當盛行,仍以曹溪宗最有勢力。五○年代,新興的宗派不斷出現,其中以圓佛教發展最為迅速蓬勃。目前佛教界辦有綜合大學等教育機構,也致力於慈善事業的發展。一九七五年,政府在佛教徒極力的請願下,明定四月八日佛誕日為國定假日,可見佛教在韓國已積極展現出重生之姿。
【註釋】
*1西元九世紀,新羅王朝政變,當時群雄割據,於是在百濟、高句麗的故土上又建立舊百濟、高句麗的政權,與新羅再度鼎立,史稱後三國。西元九一八年後,高句麗部將王建自立為王,改國號為高麗,後滅新羅及後百濟,於九三六年統一朝鮮。
*2第十五代枕流王元年(三八四)時,梵僧摩羅難陀自我國(時東晉孝武帝在位)境內到百濟弘傳佛法,被迎入宮,禮敬備至。翌年,在漢山州創立佛寺,度僧十人。
*3據《三國遺事》卷三所述,新羅第十九代訥祇王(四一七~四五七)時,沙門墨胡子從高句麗來到新羅弘法。
*4惠慈是在高句麗嬰陽王六年,日本推古天皇三年(五九五)至日本,後與百濟僧惠聰同至飛鳥法興寺,並同為聖德太子之師。
*5
慧灌曾在隋朝至中國的嘉祥寺從吉藏學三論,推古三十三年(六二五)(高句麗榮留王八年)東渡日本,任僧正一職,在元興寺弘揚三論宗,被推為日本三論宗的始祖。另有曇徵對日本文化的貢獻也很大。
*6
榮留王七年(六二四),在大臣蓋蘇文的遊說之下,遣使向唐高祖上表請傳道教。道士叔達等人攜《道德經》至高句麗,榮留王安頓他們在佛寺中。到了二十八代寶藏王時,由於國王的倡導,道教大盛,佛教衰頹,但國勢也日危,終於在寶藏王二十七年(六六八)滅亡。
*7百濟在西元三世紀興起於半島西南地區,以國小勢弱,國都一再南移。其統治者曾借助南朝政權的勢力對抗高句麗和新羅的攻擊。由於這種關係以及地理位置的因素,中國南朝的思想文化通過水路傳入百濟,百濟佛教亦受南朝影響較大。如聖王十九年(五四一),曾遣使至梁迎回《涅槃經》等義疏,涅槃宗為當時中國南朝盛行的學派之一。
*8謙益在聖王四年(五二六)入印度,深攻律部,與倍達多三藏法師齎梵本阿毗曇及五部律歸國,安於興輪寺,與當時精通疏譯的碩德二十八人共譯出律部七十二卷,曇旭、惠仁則依之譯出律疏三十六卷。因之,謙益被譽為百濟律宗祖師。
*9此為《上宮聖德法王帝說》所載,時當日本欽明天皇七年(五四六)。另有一說,據《日本書紀》載,是在日本欽明天皇十三年(五五二)。
*10真興王在位期間(五四○~五七五)大興佛法,准許男女出家剃度,興建皇龍、興輪、祇園、實際等寺,派使者入梁朝迎請佛舍利和經典,為統理僧尼而仿照中國北朝僧官制度設國統、大都維那。南朝陳文帝派遣劉思及明觀,致贈經論達一千七百餘卷。由其開始,王室為祈禱國泰民安而舉行講經會,禮請僧人講讀《仁王般若經》等護國經典,並為戰死將士舉行佛教法會。晚年時,甚至與王妃一同祝髮出家。
*11圓光(五三二~六三○),曾至中國陳朝參學,師事成實論師僧旻的弟子,對《成實論》、《大涅槃經》頗有研究,在虎丘、長安講《成實論》、《般若經》、《攝大乘論》,而為時人所重。新羅真平王聞名請其回國,尊之為師,常諮以軍政事宜,他亦以佛法及忠君愛國之忱輔佐國政。
慈藏,唐貞觀十年(六三六)與門人僧實等十餘人入唐參學,貞觀十七年回國,受到國王的歡迎,任管理僧尼事務的「大國統」一職,並常大開講座,著有《觀行法》一卷及諸經戒疏十餘卷,思想以戒律、華嚴為主,新羅佛教在他及其弟子的努力下發展迅速。
*12元曉(六一七~六八六),二十九歲於皇龍寺出家,原欲與義湘入唐,然途中忽然感悟:「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外無法,胡用別求?」遂折回。國王曾請為《金剛三昧經》作疏並講授,著作豐富,重要者有《華嚴經疏》、《阿彌陀經疏》、《金剛三昧經論》、《大乘起信論疏》、《無量壽經宗要》,被稱為海東(朝鮮)師,其所傳華嚴宗也稱海東宗、法性宗、芬皇宗。後高麗肅宗六年(一一○一)諡號大聖和靜國師。
義湘(六二五~七○二),乃韓國華嚴學建立影響力最大者。永徽元年(六五○),入唐住終南山,與後來創中國華嚴宗的法藏同學於智儼,深得華嚴妙旨。歸國後,奉旨創浮石寺,弘傳華嚴一乘教法。著有《華嚴一乘法界圖》、《華嚴十門看法觀》、《入法界品鈔記》等,括盡一乘樞要,門人極眾。法藏曾來書信,並致贈著作,讚譽義湘歸國後宣揚華嚴教義:「仰承上人歸鄉之後,開演華嚴,宣揚法界無礙緣起,重重帝網,新新佛國,利益弘廣,喜躍增深。」並尊義湘為「海東新羅大華嚴法師」,故後世尊師為海東華嚴宗的初祖。高麗肅宗諡以「圓教國師」之號。
*13圓測(六一三~六九六),新羅(朝鮮)王族出身。十五歲遊學長安,歷事師法常、僧辯等。後從玄奘學《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在高宗武后期間,曾助譯經,武后禮之為師,信崇逾恆,新羅遣使請歸,武后不准。著有《成唯識論疏》、《解深密經疏》、《般若心經疏》、《因明正理門論疏》等,蔚為法相宗(慈恩系)的亞流。圓測雖未歸國,但其學說對新羅法相一系的流傳影響很大。繼承其法系的新羅學僧弟子有道證、勝莊、慈善等,他們均為當世著名法相學僧。
太賢,號青丘沙門,壯歲入唐,依西明寺道證學唯識,乃其嫡傳弟子。著作甚多,撰有《成唯識論學記》、《起信論內義略探記》、《梵網經古跡記》等,不拘門戶,力持平允,為世崇敬。後歸國傳慈恩之學,時人譽之為海東瑜伽祖。
*14禪門九山中,一派傳北宗禪,一派傳南宗石頭門下曹洞禪外,其他七派皆傳馬祖禪法。此九派為:實相山派、迦智山派、曦陽山派、桐里山派、鳳林山派、聖住山派、闍崛山派、師山派、須彌山派。
*15太祖為使繼其王位的後代諸王皆能以佛法治國安民,在二十六年(九四三)訂定十條訓要,做為後世治國的龜鑑,此即聞名的︿太祖訓要﹀。其中第一條:「我國家大業,必資諸佛護衛之力,是故創立禪教寺院,差遣住持梵修,使各治其業。後世姦臣執政,徇僧請謁,各業寺社爭相換奪,切宜禁之。」乃囑咐信佛、事佛,依佛法治國安邦。
*16韓國大藏經的雕印共有三次,都是在高麗王朝所開雕,因此稱為《高麗大藏經》。顯宗元年(一○一○),契丹大舉入侵,顯宗為祈佛力加被,拯救國難,乃敕命開雕大藏經,後經德宗、靖宗,至文宗時雕造完畢。共五七○函,五一二四卷大藏經板,收藏在國都的符仁寺內。宣宗時,大覺義天國師又廣集宋、遼、日的佛典章疏,完成《高麗續藏經》;高宗二十三年(一二三六),蒙古興兵入侵,《大藏經》、《續藏經》毀於戰火。高宗為祈佛力護國,乃仿效顯宗,發願再雕刻《大藏經》,總計八萬一千二百五十八版,即有名的《八萬大藏經》,收藏於海印寺。一九九五年,《高麗大藏經》及海印寺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7大覺義天禪師(一○五五~一一○一),乃高麗文宗的第四子。初學華嚴(圓融),旁通戒律、法相、涅槃、法性(三論)及禪宗,精研儒學,受封為「佑世僧統」。因感慨天台宗未能大事弘揚,於宣宗二年(一○八五),率弟子等入宋求法,甚受神宗禮遇。先後參訪佛印了元、慧林宗本、淨源、慈辯、大覺懷璉等五十餘碩德,廣學華嚴、天台、律、禪等。在臨回國時,特訪天台山,拜智顗祖師塔,述發願文:「予發憤忘身,尋師問道,今已錢塘慈辯講下承稟教規,他日還鄉,盡命傳揚。」及至攜帶經書千餘卷歸國,宣宗為其建寺,乃仿中國天台山國清寺,亦稱國清寺,天台教學乃廣傳高麗。其實天台學早在新羅時期即有法融等至唐師事天台六祖湛然而傳入之說,唯傳揚不廣。高麗初期中國吳越王(九四五~九七八)在位崇佛,因戰亂,經籍焚燬,故遣使到日本和高麗請天台教籍,而義天入宋時,也傳入華嚴教籍,此對宋代華嚴教學有重要貢獻。
*18智訥(一一五八~一二一○)所傳曹溪宗,特別吸取華嚴、淨土的教義,是將九山禪門集大成的禪宗宗派,倡頓悟漸修、禪教兼修。神宗元年(一一九八),棲隱於智異山的無住庵,專修內觀。一日,讀《大慧語錄》豁然大悟。神宗三年(一二○○),於松廣山吉祥寺結社,前後十一年廣宣禪教。熙宗元年(一二○五),改松廣山定慧社為「曹溪山修禪社」,提倡先悟後修、定慧雙修,成為朝鮮禪的根本道場(即今曹溪山松廣寺)。曹溪宗一名是據李朝趙宗著所撰的《全羅南道昇平曹溪山松廣寺嗣院事蹟碑》中載「借用山名,設曹溪,始興南宗」,表示繼承南宗禪六祖惠能的法脈,乃以其所居之曹溪山為宗名,故稱曹溪宗。
*19據二○○八年版《韓國佛教總覽》載,韓國佛教已登記在案的團體超過三十個,其中曹溪宗信徒人數仍冠於全國,不僅為今日韓國佛教界的代表,也是最具規模的傳統宗教團體。其寺院組織分布全國,布教方式各有特色。
*20西元一三九二年,高麗都統李成桂發動政變,廢國王自立,遷都漢城,改回舊國號朝鮮,史稱李氏朝鮮,簡稱李朝。
*21一九一○年,日本占領朝鮮,因此日本「僧侶娶妻」的佛教對朝鮮佛教的影響很大,到了五○年代,曹溪宗內部的獨身清修一派,與帶有妻室的一派發生多次糾紛與爭執,後來帶妻僧派僧侶分離出去,另成立太古宗。
*22新興宗派有圓佛教、真覺宗、元曉宗、佛入宗等。
圓佛教為韓國人朴重彬於一九一三年設立,一九四五年韓國獨立後,始正式宣布使用「圓佛教」之名。該教以○為其表徵,代表一般寺廟的佛像。○,是一個無始無終的圓圈,為強調佛教自性本具萬德的一種表象,並主張綜合教化、教育、慈善等三者,建立具有生產與自立性的經濟基礎的宗教。詳見第二十課〈新興教團的發展〉。
【習題】
1.佛教何時正式傳入韓國? 初傳時的發展如何?
2.簡述高句麗佛教與中國佛教的關係。
3.高句麗佛教末期為何走向衰頹?
4.簡述百濟佛教發展的情形。
5.簡述新羅佛教發展的情形。
6.高麗王朝的佛教政策有哪些?
7.簡述《高麗大藏經》雕印的重要意義。
8.簡述曹溪宗的創立及其發展情形。
9.李氏朝鮮對佛教的態度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