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 首頁 /
- 第三類【教科書】 /
- 071-082佛光教科書(共12冊) /
- 080佛光教科書10 宗教概說 /
- p132 第十一課 猶太教概說
p132 第十一課 猶太教概說
從世界文明史上看,會發現猶太教與以色列民族有不可分的關係。古代以色列人所建立的國家,歷史最悠久的是猶太國,所以,以色列人又稱為猶太人,所信奉的宗教叫做猶太教。它是世界宗教史上最古老的一神論宗教,對耶穌教和伊斯蘭教曾產生深遠的影響*1。
據研究,猶太人曾有一段很長的時期受到埃及人的統治,並淪為奴隸,被迫從事勞動。一直到西元前一二三○年,以色列出現了一位民族英雄摩西,統領族人逃出埃及後,這時形成所謂的猶太教,摩西是該教的創立者。在長達四十年的遷移過程中,摩西確立了上帝雅威*2是宇宙獨一無二的神,並頒布律法和教規,內容主要為「十誡*3」。
猶太教無系統的神學理論和成文的信條,但十分注重《律法書》,猶太教的基本信仰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信仰一神:猶太教始祖雖出身在多神的巴比倫,先祖們也曾在多神的埃及住了二百多年,甚至後來給多神的亞述、希臘、羅馬帝國等相繼占領,但信奉唯一的神卻始終堅持不變。
二、信仰以色列是與神立約的選民:古代各民族皆把民族和民族神的關係解釋為受神保佑祝福。以色列人認為自己是神所特別揀選的子民,而其他民族則不是,這種見解引起其他民族的反感和排斥,造成猶太教無法成為世界性宗教之一。
三、信仰《律法書*4》代表神的旨意:於摩西的十誡中體現無遺。
四、相信救世主彌賽亞會拯救以色列民族及全人類:猶太民族遭受其他民族的統治、迫害,在無力反抗下,轉而期待救世主彌賽亞的出現。猶太教相信的救世主不是神,而是一個人,他與神的關係是作神的使者,完成神的旨意,而且救世主不僅僅只拯救以色列人,如果其他民族願意接受神的教誨,同樣可以進入神的國度。
猶太教的經典就是現在耶穌教《聖經》中的舊約部分,因絕大多數是用希伯來文寫成,故又稱《希伯來聖經》。猶太教經典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律法書》,是記載關於世界與人類起源及以色列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二、《先知書》,是記載以色列重要歷史人物的事蹟,及以色列民族的興衰過程*5;三、《聖錄》,包括有《詩篇》、《箴言》、《哀歌》、《約伯記》、《歷代志》等,這是猶太教確定《聖經》的十一卷書*6。
除《聖經》之外,著名神學家邁門尼德撰寫《困惑導引》一書,其中,列舉了猶太教信仰的十三條款*7,被後世猶太教所廣泛接受。
從公元前五世紀以色列人被擄歸回巴勒斯坦算起,二千五百年中,猶太教建立了一整套宗教活動與儀禮、教規。猶太教有許多節日,都是依猶太曆計算的。其中的逾越節*8、律法節*9、住棚節*10是三大主要節日,在猶太教的聖日中,安息日*11這一天教徒不能從事日常的工作,要到會堂禮拜、讀經或在家教導子女讀經、學道。其他節日還有贖罪日*12、審判日*13和痛悼節*14、歡慶節*15、獻身節*16、重修聖殿節*17等。
猶太教的宗教活動都以會堂為中心,按猶太教習俗,男孩自五歲起要終生學習《律法書》。傳統的猶太教禮拜,要有十名成年男子組成的祈禱班,每天作三次的祈禱。祈禱時,男女要分座,並覆蓋頭部,這是尊重上帝來臨的表記。猶太人在飲食方面的禁忌是不准吃帶血食物,植物、禽類都可以吃;獸類只吃牛羊等分蹄的動物;水產食品無鰭及無鱗的不能吃。
猶太教女孩出生後第一個安息日,做父親的要到會堂讀《律法書》,並由母親為女兒取名字;而男孩出生後第八天則需要接受割禮*18,是為上帝和猶太男子之間盟約的標記。年滿十三歲時要到會堂舉行成年禮,宣示成年後為自己的行為擔負責任。男女舉行婚禮時,新郎要把一只玻璃杯打破,以此紀念耶路撒冷聖殿的被毀和猶太人的流離顛沛;同時提醒新郎、新娘,人類幸福的易碎,需要小心的呵護。猶太教對生與死認為是不可分的兩面,信仰靈魂不滅與身體的復活;人死前要請修道士代為誦經、懺悔認罪;入殮前須先淨身,並裹上白麻布。教徒禁止和外族通婚,原因是他們沒有領受割禮,如果外族要歸化猶太教,首先就必須領受割禮。猶太教嚴禁偶像崇拜,但是卻有西牆*19、聖殿山、拉結墓、先人墓等聖地和六角星*20、九臂燭台*21、律法小匣*22等象徵。
猶太教崇奉一神雅威,以家庭為其敬神中心,所以宗教能保存至今;猶太教注重宗教教育、家庭清潔、刻苦耐勞、團結奮鬥,以致於能抵禦強敵復國;始終相信猶太教是世上最好的宗教,故改信他教者少之又少,這是猶太教不容抹滅的優點。
【註釋】
*1猶太教、耶穌教及伊斯蘭教(又稱回教)有密切的關聯,後二者又大量引用《聖經》的宗教與倫理的教訓。耶穌教把猶太教收入其經典中,稱之為《舊約聖經》;伊斯蘭教則將《聖經》時期的偉人併入伊斯蘭教過去的宗教史中。而猶太人以往的聖地對伊斯蘭教徒也變成神聖,故說猶太教對耶穌教和伊斯蘭教曾產生深遠的影響。
*2耶穌教稱雅威為耶和華。
*3十誡:a.除上帝雅威外,不可信別的神;b.不可敬拜或雕刻偶像;c.不可妄稱神的名字;d.應守安息日為聖日;e.應孝敬父母;f.不可殺人;g.不可姦淫;h.不可偷盜;i.不可作假見證害人;j.不可貪他人的妻子和所有財物。十誡前四條是有關宗教信仰,目的在強化對上帝耶和華的信仰。十誡後六條是社會倫理,早在原始時代氏族部落社會內部已成為調整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
*4又稱為托拉、摩西五經,包括《創世紀》、《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創世紀》記述上帝創世的神話和上帝與古代猶太人祖先立約的過程;《出埃及記》記述以色列先民在埃及受盡壓迫,上帝揀選猶太人民族英雄摩西,授予十誡,並使他帶領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利未記》記述祭司的職務和祭祠的禮儀法規;《民數記》和《申命記》主要記述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中所經歷的重要大事和法規、訓誡等。
*5分前、後《知書》兩部分。《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上、下卷)和《列王記》(上、下卷)是《先知書》。《後先知書》主要有「三大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及合為一卷的《十二小先知書》。《先知書》各卷是關於某一先知的著作匯編。《前先知書》反映了以色列征服巴勒斯坦的傳說(《約書亞記》)與後來以色列部落聯盟的歷史(《士師記》),以及以色列王朝所羅門登位和死後統一王朝的分裂(《撒母耳記》),直到公元前五八六年巴比倫滅猶大國,以色列被俘為止(《列王記》)的歷史。《後先知書》是記述公元前七世紀先知們針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和宗教情況進行評論,反映了奴隸、農民對奴隸主、放高利貸者的仇恨心情和亞述軍隊侵入巴勒斯坦造成的災難等情況,也反映了以色列人在被巴比倫滅亡被俘後,盼回故土重建聖殿的心願。
*6又稱《聖著》或《聖書卷》。包括有宗教詩歌的《詩篇》,修身處世的《箴言集》,哲理詩劇的《約伯記》,愛情詩歌的《雅歌》,以及外邦女子路得為主角的故事《路得記》,反映亡國之痛、激勵愛國思想的《耶利米哀歌》,預言羅馬統治滅亡的預言文學代表作品《但以理書》,敘述猶太女英雄以斯帖拯救猶太人免於滅亡的《以斯帖記》,還有歷史類的《歷代志》、《以斯拉記》、《尼希米記》等。
*7十三條款為:a.創造主創造並管理自然界和一切受造之物;b.創造主乃是獨一無二的真神;c.創造主無形無體無相;d.創造主既是最先的,又是最後的;e.創造主是唯一值得崇拜之主;f.先知的一切話皆真實無誤;g.摩西預言是真實的,他是先知中最偉大的一位,在其之前與之後都無人勝過他;h.猶太教傳統律法係神向摩西所傳,並無更改;i.律法永不改變,亦不會被取代;j.創造主洞察世人的一切思想行為;k.創造主向遵守律法的人賜與獎賞,向踐踏律法的人降罰;l.救世主彌賽亞必將到來;m.最後死人將復活。
*8在公曆三、四月間舉行。據《出埃及記》載:「摩西率領以色列人逃出埃及時,上帝命令以色列人宰殺羔羊,塗血於門楣上,以便天使出擊埃及人長子時,見有血記之家即越門而過,故稱逾越節。」等到節日時,教徒們就把一隻滿週歲、無病的羔羊,獻祭後烤熟,人們就腰束帶子,手持棍棒,把羔羊全部吃光。逾越節一共延續八天,且以色列人還將逾越節作為全家團圓的節期。
*9在公曆五、六月間舉行。此紀念上帝在西奈山向以色列頒示十誡,自此,以色列人祖先被神祝聖,或為「神聖的子民」。律法節時猶太父母會把兒子送入會堂,開始學習律法,象徵孩子與祖先一樣,在西奈山接受神的律法。
*10又稱收藏節,每年公曆九、十月間舉行。以紀念以色列人逃出埃及時,在曠野四十年的住棚生活。每逢此節,猶太人多住在用樹枝臨時搭成的棚中,獻上很多的祭品,以感謝上帝賜福之恩。
*11每星期五下午日落前至星期六日落是安息日,這一天是為使信徒每七日中有一天專用於心靈的成長。
*12每年西曆七月九日晚到十日晚為贖罪日,是猶太教每年最重要的節日,被稱為「安息日中的安息日」。贖罪日前夜,在會堂舉行祈禱儀式,求上帝免除以色列人於一年中未實踐的誓約,凡十二歲以上信徒要實行禁食及認罪禱告。
*13僅次於贖罪日的聖日。意為「新年」,但實際與新年無關,每年七月一日舉行。源自古巴比倫文化影響下地區,接受巴比倫人信仰,認為新年開始,諸神會集,審判世人,更新世界,將每人下一年命運都寫在命運之版上。以色列人將審判日列為猶太教節日,要求信徒在節前一個月內,省察個人行為,對照六一三條律法,逐一檢查違反之處,認罪悔改,決志更新。而與贖罪日不同的是,不要求信徒禁食。
*14每年五月九日舉行。悼念耶路撒冷聖殿兩次被毀及歷代被迫害致死的猶太人。此日要求信徒禁食、不打扮、不沐浴、不談笑,要到會堂背誦〈哀歌〉。有的人則謹守傳統,到祖先墓地,祈禱以色列早日復興,救世主彌賽亞早日來臨。
*15公曆二月或三月十四日舉行。這是紀念波斯的以色列人從波斯宰相哈曼的屠殺陰謀中得救的傳說故事,它可稱為以色列人的狂歡節。此日,可以舉宴,兒童鳴放爆仗,作種種惡作劇;親朋間互贈禮物;賑濟窮人等,同時要讀《以斯帖記》。
*16又稱光明節,與逾越節同為以色列人紀念獲得自由的節日。西元前一六八年,敘利亞賽琉西王國暴君提奧古四世統治期間,企圖使以色列希臘化,禁止割禮、禁止講授《聖經》,將耶路撒冷聖殿改為希臘神廟,以色列人誓死反抗,在祭司馬塔賽和兒子瑪喀比領導下,發動起義,經三年全民游擊戰爭,戰勝賽琉西王國。瑪喀比在西元前一六五年重建聖殿大會上,點燃蠟燭,並命令以後每年紀念時點燃九臂燭台,因此又稱為光明節。
*17在十二月舉行。是紀念公元前一六八年重修聖殿的開幕。
*18是一種用石刀割損男孩陰莖包皮的宗教儀式。依《聖經‧創世紀》載,上帝立亞伯拉罕(猶太人的著名祖先及領袖)為萬民之父,並同他立約:凡出身的是男孩,在第八天時必須受割禮,否則他就不是雅威上帝的子民。
*19即哭牆。
*20在許多會堂中,各種宗教用品上,都以此為標記,它象徵希望,被稱作「大衛之星」,因為大衛是統治耶路撒冷的第一位猶太人君王,此後,他的名字便與以色列人對自由、幸福的憧憬連繫起來。
*21也可稱七臂、八臂。最初為紀念公元前一六五年猶太人起義勝利。此後在猶太人會堂或家庭中往往以此作為象徵。
*22傳統猶太家庭入門處都掛有小匣,內放《律法書》,以此作為猶太家庭的標記,也有教徒會隨身攜帶著律法小匣。
【習題】
1.簡述猶太教的基本信仰。
2.猶太教的經典主要分哪三大部分?
3.猶太人在飲食方面的禁忌是什麼?
4.猶太教有哪些象徵?
5.猶太教的優點有哪些?
- 071佛光教科書1 佛法僧三寶
- p024 總序
- p030 第一課 佛的意義
- p040 第二課 如來十號
- p050 第三課 佛身
- p060 第四課 佛德
- p068 第五課 佛像的種類
- p074 第六課 他方佛名
- p082 第七課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p092 第八課 法的意義
- p100 第九課 佛陀說法因緣
- p116 第十課 修學佛法的次第
- p128 第十一課 佛法的內容
- p136 第十二課 經典的來源
- p146 第十三課 譯經事業
- 160 第十四課 僧的意義
- p168 第十五課 僧團的組成
- p180 第十六課 比丘尼教團
- p194 第十七課 六和敬
- p200 第十八課 聲聞僧與菩薩僧的區別
- p212 第十九課 結夏安居
- p222 第二十課 弘法利生
- 072佛光教科書2 佛教的真理
- p004 第一課 佛教的真理
- p014 第二課 經藏
- p024 第三課 律藏
- p034 第四課 論藏
- p042 第五課 戒律
- p052 第六課 禪學
- p066 第七課 般若
- p076 第八課 四聖諦
- p088 第九課 十二因緣
- p098 第十課 五蘊
- p106 第十一課 業力
- p114 第十二課 八正道
- p124 第十三課 因緣果報
- p132 第十四課 三法印
- p144 第十五課 緣起
- p154 第十六課 空有
- p164 第十七課 中道
- p176 第十八課 無常
- p184 第十九課 涅槃
- p196 第二十課 煩惱
- 073佛光教科書3 菩薩行證
- p004 第一課 菩薩道的起點
- p012 第二課 菩薩道的實踐
- p022 第三課 菩薩道的次第
- p030 第四課 觀世音菩薩的化世因緣
- p044 第五課 智者文殊菩薩
- p056 第六課 普賢菩薩的大願
- p066 第七課 地藏菩薩的事蹟
- p074 第八課 彌勒歡喜佛
- p090 第九課 藝術家馬鳴菩薩
- p098 第十課 八宗共祖龍樹菩薩
- p106 第十一課 破邪的提婆尊者
- p112 第十二課 唯識家無著大師
- p116 第十三課 千部論師世親菩薩
- p124 第十四課 勝鬘夫人的十大受
- p132 第十五課 《維摩經》與維摩
- p140 第十六課童男與童女
- p156 第十七課 現代菩薩的性格
- p166 第十八課 現代菩薩的丰姿
- p190 第十九課 菩薩道的經論介紹
- p206 第二十課 總論菩薩道
- p214 第二一課 圓滿菩薩道
- 074佛光教科書4 佛教史
- p004 第一課 僧團的成立
- p014 第二課 經典的結集
- p026 第三課 部派佛教的發展
- p036 第四課 印度諸王朝的佛教
- p056 第五課 印度大乘佛教的開展
- p068 第六課 佛教的東傳
- p078 第七課 魏晉佛教史
- p092 第八課 南北朝佛教史
- p108 第九課 譯經事業的開展
- p120 第十課 隋唐佛教史
- p132 第十一課 中國大乘八宗的開展
- p152 第十二課 宋元明清佛教史
- p166 第十三課 民國佛教史
- p178 第十四課 西藏佛教史
- p194 第十五課 日本佛教史
- p212 第十六課 韓國佛教史
- p226 第十七課 東南亞、南亞佛教史
- p240 第十八課 歐美佛教史
- p256 第十九課 其他國家佛教史
- p270 第二十課 新興教團的開展
- 075佛光教科書5 宗派概論
- p004 第一課 宗派總論
- p012 第二課 印度部派佛教
- p032 第三課 印度大乘佛教學派
- p046 第四課 俱舍宗
- p058 第五課 成實宗
- p070 第六課 律宗
- p080 第七課 法相宗
- p092 第八課 三論宗
- p102 第九課 天台宗
- p118 第十課 華嚴宗
- p132 第十一課 真言宗
- p146 第十二課 禪宗
- p158 第十三課 淨土宗
- p174 第十四課 藏傳佛教
- p188 第十五課 日本佛教
- p202 第十六課 韓國佛教
- p218 第十七課 南傳佛教
- p232 第十八課 大理佛教
- p244 第十九課 蒙古佛教
- p256 第二十課 宗派外人物
- p270 第二一課 中印佛教的流傳
- 076佛光教科書6 實用佛教
- p004 第一課 佛教的道德標準
- p012 第二課 佛教的倫理觀
- p022 第三課 般若的妙用
- p032 第四課 佛教對經濟的看法
- p040 第五課 佛教的戰鬥觀
- p050 第六課 佛教對教育的看法
- p062 第七課 佛教的政治觀
- p078 第八課 佛教的參禪須知
- p088 第九課 持戒與犯戒
- p098 第十課 佛教的師弟之道
- p106 第十一課 佛教的家庭觀
- p118 第十二課 佛教的事親之道
- p126 第十三課 佛教對感情的處理
- p134 第十四課 佛教徒的生活禮儀
- p142 第十五課 佛教徒的一日行
- p150 第十六課 密行百事
- p162 第十七課 佛教徒的生涯規劃
- p170 第十八課 佛教對生老病死的看法
- p180 第十九課 探病須知
- p184 第二十課 臨終關懷應有的認識
- p192 第二一課 佛教徒應讀專書
- p200 第二二課 佛學參考資料
- 077佛光教科書7 佛教常識
- p004 第一課 叢林寺院
- p014 第二課 寺院建築
- p022 第三課 道場行事
- p038 第四課 寺政外事
- p048 第五課 寺院清規
- p058 第六課 宗教法令
- p066 第七課 法器法物
- p072 第八課 衣單僧物
- p080 第九課 各種稱謂
- p090 第十課 學佛行儀
- p098 第十一課 叢林漫談
- p106 第十二課 法事介紹
- p114 第十三課 婚喪喜慶
- p122 第十四課 佛教節日
- p132 第十五課 民俗神祇
- p138 第十六課 佛語典故
- p158 第十七課 生活法相
- p164 第十八課 修持常識
- p170 第十九課 佛教的法數
- p186 第二十課 佛教的第一
- 078佛光教科書8 佛教與世學
- p004 第一課 佛教與宇宙
- p014 第二課 佛教與命運
- p024 第三課 佛教與神通
- p032 第四課 佛教與法律
- p042 第五課 佛教與哲學
- p050 第六課 佛教與教育
- p058 第七課 佛教與管理
- p068 第八課 佛教與科學
- p078 第九課 佛教與醫學
- p086 第十課 佛教與會議
- p098 第十一課 佛教與觀光
- p108 第十二課 佛教與環保
- p116 第十三課 佛教與農林
- p130 第十四課 佛教與藝術
- p142 第十五課 佛教與文學
- p154 第十六課 佛教與建築
- p164 第十七課 佛教與音樂
- p178 第十八課 佛教與舞蹈
- p186 第十九課 佛教與禮俗規範
- p194 第二十課 佛教與地理風水
- p204 第二一課 佛教與公益事業
- p216 第二二課 佛教與心理諮商
- 079佛光教科書9 佛教問題探討
- p004 第一課 信仰
- p014 第二課 教理
- p024 第三課 文史
- p036 第四課 宗派
- p060 第五課 戒律
- p070 第六課 制度
- p080 第七課 稱謂
- p094 第八課 儀禮
- p104 第九課 菩薩
- p114 第十課 修行
- p122 第十一課 宇宙
- p128 第十二課 人生
- p138 第十三課 生死
- p146 第十四課 生活
- p152 第十五課 家庭
- p158 第十六課 素食
- p166 第十七課 民俗
- p176 第十八課 應世
- p188 第十九課 神異
- p196 第二十課 破邪
- 080佛光教科書10 宗教概說
- p004 第一課 一神、多神與無神的探討
- p014 第二課 印度外道種種
- p020 第三課 如何選擇宗教信仰
- p030 第四課 佛教的五乘宗教觀
- p044 第五課 民間宗教介紹
- p060 第六課 一貫道概說
- p074 第七課 道教概說
- p094 第八課 天主教概說
- p104 第九課 耶穌教概說
- p114 第十課 回教概說
- p132 第十一課 猶太教概說
- p144 第十二課 新興宗教介紹
- p158 第十三課 附佛神祇的因緣
- p168 第十四課 佛教對其他宗教的看法
- p180 第十五課 佛教對三教九流的看法
- p188 第十六課 佛教對異端邪說的看法
- p198 第十七課 佛教對神壇的看法
- p204 第十八課 巫術與靈媒
- p214 第十九課 宗教祈禱的意義
- p224 第二十課 宗教師的條件
- 081佛光教科書11 佛光學
- p004 第一課 佛光學的內涵精神
- p012 第二課 佛光學與當代思潮及未來使命
- p020 第三課 傳統與現代融和
- p028 第四課 佛光學的發展與方向
- p036 第五課 國際佛光會的創會緣起
- p044 第六課 國際佛光會的宗旨和理念
- p054 第七課 國際佛光會會歌的意義
- p058 第八課 國際佛光會主題演說簡介
- p078 第九課 佛光三昧修持法
- p088 第十課 國際佛光會禮儀要點
- p096 第十一課 從佛光山認識人間佛教
- p110 第十二課 人間佛教的經證
- p130 第十三課 佛光教團的組織系統
- p140 第十四課 佛光人的工作信條
- p148 第十五課 人間佛教的社會運動
- p160 第十六課 佛光人的養成教育
- p174 第十七課 佛光學問題初探
- p226 第十八課 佛光人間事
- p238 第十九課 佛光人情味
- p250 第二十課 佛光山大事記
- 082佛光教科書12 佛教作品選錄
- p004 第一課 十勸
- p006 第二課 四相詩
- p010 第三課 信心銘
- p016 第四課 大乘起信論義記序
- p018 第五課 三藏聖教序
- p024 第六課 無相頌
- p028 第七課 永嘉證道歌
- p042 第八課 辭北堂書
- p048 第九課 是非歌
- p050 第十課 十牛圖頌
- p056 第十一課 西齋淨土詩(選錄)
- p066 第十二課 七筆勾
- p070 第十三課 緇門崇行錄(選錄)
- p080 第十四課 示廚
- p086 第十五課 勸世詠
- p090 第十六課 四願齊說
- p096 第十七課 寶王三昧論
- p100 第十八課 讚僧詩
- p104 第十九課 五十生日感言
- p108 第二十課 藥師七佛法會發願文
- p114 第二一課 慈航法師遺訓
- p118 第二二課 佛光大藏經編修緣起
- p122 第二三課 佛光菜根譚(節錄)
- p132 第二四課 文選
- p144 第二五課 詩選
- p164 第二六課 悟道詩
- p184 第二七課 詞選
- p202 第二八課 佛寺聯語(選錄)
- p230 第二九課 座右銘
- p240 第三十課 燄口召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