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04 第一課 一神、多神與無神的探討

宗教起源於人類對自然力量的不可知,以及對未來的無知、懼怕。當自然界的變化破壞人們平靜的生活時,追求一個高於此力量人格化的「神」,成為必然的趨勢。這個「神」依民族、習性、地區的不同,有不同的解釋與呈現;自然環境變化劇烈的地方,崇拜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在叢山峻嶺中,就崇拜動物、植物;一般民族對祖先則有紀念、祈福的感恩儀式。不論崇拜的對象為何,他們的共同點是相信所崇拜者具有神祕超人的力量,藉由禱告、祭祀,可以免遭禍害。

世界上大部分的宗教都是以神為信仰對象,然而信仰卻不一定立足於崇拜神祇之上*1,因此,就有所謂有神信仰與無神信仰之分,而「有神信仰」依對象的不同,又概分為多神及一神*2。

有神信仰者相信宇宙間有神的存在,神不但具有人格化的特質,能力更遠超乎人類。多神信仰是古老的宗教模式,將大自然一切不可知者皆附歸於神靈,按其職司而有區別,個人依其需要,膜拜不同的神:有以自然分類的自然神;以民間求助的政治神、財政神;或有將對英雄、祖先的崇拜亦歸於神類,如各地的原始宗教以及希臘、羅馬、印度、埃及等,都是多神信仰的代表*3。

一神信仰源於多神信仰*4,凝聚眾神的聖德及能力於一神,堅信該獨特而唯一的「真神」創造了宇宙萬物,並主宰宇宙的運行*5,而真神的存在卻非宇宙的一部分,人們可以透過祈禱來得到援助。猶太教、耶穌教及回教都是同屬一神論的信仰。

相對於有神信仰而言,無神論者拒絕承認一切客觀存在的神性,或否認有一主宰的至上神存在。這些唯物論*6、不可知論*7及進化論等,由科學方法推論神不存在的論述*8,則是針對一切不信耶穌基督者而言。

一神論是專制獨裁,人是信仰者,神是被信仰者;人是崇拜者,神是被崇拜者。神,具有神性──「全知、全能」的特質,人類透過自己的想像力,不只是創造了唯一的真神,也衍生多神的龐大體系,成為人類的決定者與保護者。一神就像民智未開的封建時代,帝王為權力集中,掌握人們禍福的主宰與仰慕敬畏的對象,由於教育的普及,智識的提升,社會的開放,專制封建已告瓦解,走向院會組織的民主、民選的思潮。

從一神到多神,如上帝到聖母、聖子,三位一體之說*9;從多神統一為一神,如自然、地域、天神等,各種護法諸神,最後統攝於三十三天的帝釋天做為代表。一神或多神,都是存在虛無縹緲之間,握有人類命運大權和無上的能力,這些神,都是附會於人類無知的恐懼及滿足現實欲求所產生的,缺乏歷史的根據,和具足圓滿的道德人格。佛教並未否認神鬼的存在,如《地藏經》第七品所說的有「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10」;其他經典裡,列舉聞法的天龍八部等眾,都說明神祇鬼靈擁有覺悟的佛性。佛教承認神祇的世界,但佛教以業力自受,有因有果,人不應該由神所控制,自己才是真正決定禍福的主宰。一神論與多神論者,雖難免失之迷信,但天地鬼神的賞罰觀念,無形中也成為人們趨善去惡的規範。反之,一些高唱無神論者,認為從事違法的行為是不會有什麼善惡因果的報應,因而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不安。因此崇拜神祇的「迷信」勝過不知三世因果的「不信」;最好選擇以人為本的正信宗教,教主是真人實事,道德清淨圓滿;教義有戒條律儀,能令人信受奉行,同時也有禪定的次第,能降伏內外之魔,更有智慧的啟迪,能令人走向解脫的道路。

佛教承認宇宙間有精神和神性的存在。六道眾生中,「天道」即是所謂的神道。依佛教的宇宙觀,這些神也是眾生之一,不具有絕對的權力與主宰能力*11。六道眾生要經過艱苦的修行而超脫輪迴,達到羅漢或菩薩的境界,不再受生死的束縛,進一步成就佛果。因此,在佛教的平等觀中,人人有機會成佛,所謂佛是已覺悟的人,人是未覺悟的佛,與一神教的一神至上截然不同。此外,佛教的緣起法清楚說明宇宙的成住壞空、人的生老病死,悉數歸因於個人的業力、因果,完全否定神的權威之說。

佛教不主張一神、多神或無神論點,佛教的前提是以「人」為本,非以「神」為主。佛教與其他宗教最大不同點之一,在於佛陀的教法以修心和見性為上,主張「心」、「性」才是自己的主人,與其消極地祭祀祈福來寄託心靈,不如積極開拓心靈世界、明心見性更為究竟,這也是佛教能超越一神、多神及無神論的真義所在。

【註釋】

*1信仰是對某種學說的認同,進一步視其為真理;或是深信某一特定人、神的權威、道德,使大眾對其主張的教說深信不疑。例如:社會主義馬列思想的信仰。馬克思學說由「人本」思想出發,是繼承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Ludwig Feuerbach, 1804-1872)的人本主義哲學。他認為宗教神學是「人民的鴉片」,神道與人道是相對立,神道會取消人的自由。馬克思在所著《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世界歷史是經由人民的勞動而產生。隨後他與恩格思合著的書中,再次強調「實踐」的重要。一八四七年兩人合著《共產黨宣言》,進一步將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融為一體,這些思想對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人類歷史發生重大的影響。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國家即是信仰該思想而建立。

*2有神信仰除一神、多神之外,另有泛神信仰,或稱泛神論,性質偏重於哲學思考理論。泛神論認為世間存在的是精神,神與宇宙萬物合而為一,因此否認一個唯一且獨特的至上真神的存在。或以為宇宙現象由特定原理法則所支配運行,而將此原理法則神格化,因此,泛神論有時候又被歸納到無神信仰。

*3羅馬有智慧神、戰爭神、音樂神、愛神、武神、農神、家神、地神,以及代表男性美的神。其他如山神、海神、樹神等自然界的神,各主其所領的自然環境,具有保護或破壞的力量。通常眾神中彼此有一定的層級關係,隨其威力、神通的不同,功能也大異其趣。

*4猶太人、基督徒和回教徒在傳統上,相信一神論是上帝召示亞當的觀念,但在亞當偷食禁果「墮落」之後,人類才傾向多神論。這個觀念受到十九世紀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的質疑,部份學者認為宗教信仰觀念是逐步演變的;從先民社會的萬物有靈論,進至古代和東方文明的多神論,再累積至今日的西方一神論。

*5一神教所信奉的神無所不在,無所不能,是唯一且獨特的,是創造並主宰世界的絕對力量,卻與宇宙萬物在性質上完全不同。此教同時也承認其他精神體的存在,如:天使、惡魔,只是這些精神體是由所信奉的神所創造,非崇拜的對象,亦不得稱為神。

這種說法是為了解決人類存在的問題,歸根究柢推論「第一因」,進化論已經不能提供滿意的解答,唯有將天主認作第一因才能解釋這個世界的形成。另外的說法,一神信仰是指在眾神之中特別崇拜一位神祇,認為其他都是次要的。如:印度教的至高神為濕婆(Shiva),其他神祇不能與其媲美。

*6無神論主張宇宙的形成及人類的進步,源自理性及科學的發展,其中以唯物論是此派的典型代表,例如:古羅馬時期的盧克萊修(Titus Lucretius Carus, B.C. 99-55)是當時有名的原子唯物論哲學家和無神論者,他所著的《物性論》被認為是古代無神論的百科全書。他認為所有的物質不能無中生有,也不能歸於滅絕,萬物都能分解成最初的「元素」,這些元素由於互相碰撞而運動,產生新的物質。這個理論說明了宇宙世界的形成、開展和消滅,同時也證明宇宙的無限性。

*7此論與懷疑論的主張相近。主張人類以有限的智力,無法對創造無限宇宙的神有合理且正確的認識,而對於神的存在採取懷疑的態度。

*8最早主張無神論的是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之後又有德謨克利特(Demokritos)、伊壁鳩魯(Epikouos)等著名的哲學家,其中伊壁鳩魯被認為西方「無神論之父」,他認為一切自然現象的發生與神無關。

*9即認為上帝是世界和宇宙的超自然力量,他代表至尊至高的唯一真神,也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他具有三個位格,即聖父,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及主宰者;聖子,即上帝的獨子耶穌基督,受上帝之遣,來到人間,為世人贖罪,並受生、復生、生天;聖靈,即上帝的聖靈,於世界末日時,將再臨人間,審判人類。

*10本經所敘述的地獄景況與地藏菩薩的性格,甚能融合民間的通俗信仰,故廣為普及,尤以明清之時為然。

*11佛教不否認宇宙中有許多神祇存在,他們由於前世善行較多,投生天道為天人(一般稱為神),因此在享樂方面比人類更多、更殊勝,壽命也更長久,同時擁有人類所缺乏的某種超能力,一旦壽命盡了,仍然依其積聚的善、惡業,輪迴投生其他各道。

【習題】

1.宗教的起源為何?

2.何謂一神信仰、多神信仰?試舉例說明。

3.試述您對無神論者的看法。

4.試述佛教對神的看法。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